紅色井岡山

作者: yly9918

導讀紅色的井岡山巍巍井岡山,錦亙五百裡。上山的盤山公路,高入雲端,似一條彩帶飄動在青山碧嶺之間,把人帶進了"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的神境仙界。汽車峰回路轉地駛過了朱老總題寫的"天下第一山"大牌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四面環山、林木蔥郁、繁花似錦的茨坪。這座位於井岡山中部、海拔820米公園式山城,是現市政府所在地,也是當年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黨� ...

紅色的井岡山巍巍井岡山,錦亙五百裡。上山的盤山公路,高入雲端,似一條彩帶飄動在青山碧嶺之間,把人帶進了"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的神境仙界。汽車峰回路轉地駛過了朱老總題寫的"天下第一山"大牌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四面環山、林木蔥郁、繁花似錦的茨坪。這座位於井岡山中部、海拔820米公園式山城,是現市政府所在地,也是當年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黨、政、軍最高領導機關所在地。它的名字與中國革命的光輝歷史和偉大業績聯系在一起。

這是一個綠色的夏天,在經過了為期四天的集中培訓後,我們上海交通大學暑期社會實踐“追根溯源,走昔日革命路;繼往開來,宣今日新思想”農學院三個代表分隊的十名成員選擇從當年"十萬工農下吉安"的廬陵古城,乘汽車上井岡山,開始了我們這次為期七天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一、了解昔日革命路、緬懷革命先烈

(一)、參觀井岡山革命博物館

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其系統、全面地記錄了中國工農革命軍從1927年9月直至1930年期間的整個過程。我們在館內一步一步的走著,看著井岡山是怎樣從一塊默默無聞的土地發展成為中國革命歷史上最偉大的革命根據地。我們知道,我們腳下的一小步,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與生命鋪墊而成的。我們的腳步因此而顯得沉重,我們不願放過這博物館裡的每一個細節,也因此,身穿上海交大社會實踐統一服飾的我們邊參觀邊做筆記的一幕成了館裡一道特殊的風景。

我們對井岡山革命歷史的印像在此時變得豐滿起來。我們進一步深刻的體會到井岡山地區是革命的發源地、是革命力量的核心處。

(二)、參觀毛澤東舊居

跨進毛澤東舊居,給人的唯一印像就是簡陋。也許我們這一代人,是很難理解這種只要革命、不要家、不要錢、不要命的精神的。

但是,我們可以試著用心去體會這一切。我記錄下了介紹毛澤東舊居的每一個字。

茨坪毛澤東舊居,坐落在茨萍中心的東山腳下,面臨風姿秀麗的挹翠湖。這裡原是一棟農民的住房。1927年10月27日,毛澤東率領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部隊來到茨坪就居住在這裡。到1929年1月這一年多時間裡,毛澤東每到茨坪就在這棟房子的中廳右後間居住和辦公。1928年11月6日重新組織的井岡山前敵委員會也設在這裡。

中國紅軍第四軍軍部舊址,處於毛澤東舊居旁邊。這是一棟青瓦士木結構的民房,原是一家豆腐店。1928年4月底,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後改稱中國紅軍第四軍)成立後,軍部開始設在寧岡茅坪的洋橋湖村一民房內,同年8月遷至這裡辦公。當時朱德、陳毅主要負責軍隊的工作,因此他們也隨軍部住在這裡。右邊為朱德的臥室,左邊為陳毅的臥室。他們經常在一起研究工作。1929年1月,朱德、陳毅及紅四軍主力離開井岡山後,紅五軍堅守井岡山。軍長彭德懷就住在朱德住的那間屋子裡。

湘贛邊界工農兵政府防備委員會舊址,就在紅四軍軍部舊址對面,原是一家雜貨鋪。1928年5月,湘贛邊界工農兵政府成立,設立了防務處,負責人為王佐。它是負責籌備作戰物資和軍糧,並動員群眾配合紅軍守衛井岡山的領導機關。同年7月為了進一步加強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內的聯防,在防務處的基礎上,組建了防務委員會的主要任務是:登記和分配繳獲沒收的物資;負責籌備、運輸和保管部隊作戰物資;動員、組織群眾修築工事和配合紅軍守衛哨口;籌建和管理紅軍醫院等。

沿著防務委員會舊址往南走十多米,便是紅四軍軍械處舊址。1928年7月,由於戰鬥頻繁,武器損耗大,紅四軍成立了軍械處,把王佐辦的修械廠從下莊遷到了坪這棟房子裡,並調來了一部分從縣水口山鐵礦來的工人,增加了些設備,由宋喬生任處長,刁飛林任副處長。當時軍械處沒有專門的技術售貨員,唯有20多個工人,設備也十分簡陋,僅有一個風箱爐、一個鐵砧、幾把火鉗和鐵錘。工人們因陋就簡,就是在這種條件下,運用土法修理檜,制造、大刀、鳥銃和單響槍,還常常幫助群眾修理農具。1928年8底,黃洋界保衛戰中使用的那門繳獲來的追擊炮,就是從這裡修理好後抬上黃洋界的。

我們從講解員的口中聽說了這樣一件感人的事情:

當時紅軍的生活條件十分艱苦,毛澤東臥室兼辦公室內的陳設簡樸,床鋪、桌椅都是房東家的。一張油漆剝落的長條形木桌上,只有一盞馬燈、油燈,一方硯台和毛筆。除開會、外出、打仗外,毛澤東經常在此不分晝夜地看文件、寫文章、制定作戰計劃等。井岡山的冬天格外地寒冷,毛澤東和紅軍戰士一樣,只穿兩件單衣,睡稻草鋪,蓋一床薄薄的線毯。有時晚上辦公時兩只手常常被凍得不聽使喚,他只好把線毯披在身上看守。為了節約用油,部隊曾作過規定:營以上干部晚上辦公每盞燈可點三根燈芯;連隊站崗每苗燈只點一根燈芯。

按這個規定,毛澤東晚上辦公完全可以點三根燈芯,但他堅持辦公只點一根。就在一根燈芯的油燈下,毛澤東起草了《井岡山販鬥爭》這篇光輝著作和四言體的《紅四軍布告》等。

這就是一代偉人身上的艱苦精神,這就是井岡山革命英雄的志氣,這就是偉大的井岡山精神。

毛澤東舊居的一側,樹立著一塊牌匾,上書的井岡山思想讓我無法不把她銘記於心:

1、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

2、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3、黨管武裝的基本原則

4、血肉相聯的干群關系

5、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

我在突然間釋懷,原來,“了解井岡山、學習井岡山、幫助井岡山”才應該是我們此次井岡山之行的主旨。

自從踏上井岡山這塊曾被鮮血染紅的革命聖土,這塊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為我國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的老區,我們的心情便沒有平靜。

(三)、瞻仰革命烈士陵園

井岡山,這一方紅色的革命聖地,為了更加與你親近,我們選擇了英烈們長眠的地方——革命烈士陵園。

步入陵園,映入眼簾的是矗立於蒼松翠柏之中的革命烈士紀念堂。它是那樣的神聖而凝重,仿佛在向前來瞻仰她的人們訴說著那一段井岡山兒女投身革命、奉獻犧牲的歷史。

我輕輕地走近你,這一片長埋英骨的聖土。高聳入雲的紀念碑仿佛在向每一個來瞻仰它的人訴說著那一段井岡山的英雄兒女投身革命,奉獻犧牲的光輝歷史。我們依次參觀了井岡山碑林、井岡山雕塑園,再一次體會了革命鬥爭中壯烈犧牲的烈士們的精神風貌和光輝業績與井岡山艱苦卓絕的革命歷史。

來到紀念碑前,望著碑旁的一尊手執紅櫻槍注視前方的小孩塑像,耳際響起了根據地建立期間廣為流傳的歌謠:“想當年你剝削工農,如就如利中生利;到今日我斬殺土劣,怕不怕刀上加刀”,這一切是來自怎樣的力量,是源自何種的精神?答案只有一個——“井岡山精神”。這對於我們每一個新時期的青年人無不是一份珍貴的遺產,她感召著我們乃至好幾代人,去承襲一種民族精神,那是一股神奇的力量,她可以轉化為凝聚力、戰鬥力,激勵著我們每一個有志的愛國青年為振興中華而奮鬥,只有祖國的強大,才不會重導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的悲劇與恥辱,才真正稱得上是“龍的傳人”。

二、學習井岡山精神、弘揚三個代表思想

(一)、三個代表催人進、革命精神育後人

在我們抵井岡山的當天晚上,我們10名成員聆聽了原井岡山革命博物館館長黃仲芳教授長達2個小時的報告。

記得那個晚上,整個會場十分安靜,空氣似乎被凝固了一般,只有黃仲芳教授那動人的情感在我們心中撞擊,那富有哲理性的話語,那抑揚頓挫的聲調,那永遠不朽的井岡山精神,似山泉般流進我們的心田,被滋潤,被澆灌。激動人心的報告把大家帶進了那難忘的艱難歲月----我們仿佛看到了燃燒著的反圍剿的熊熊烈火,看到了革命先烈血灑疆場的悲壯場面,看到了朱毛會師的欣喜與壯烈……一個個催人淚下的英雄故事,一幕幕殘無人道的屠殺場景,一段段英雄生前感人肺腑的豪言壯語深深地震撼著我們在場的每一個人。我們在聆聽,在尋覓,在思索,腳下這片神秘的土地它帶給了我們什麼呢?

我們來到井岡山,不僅學習了井岡山的歷史,接受了靈魂的洗禮,更重要的是,我們來到井岡山,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們今天的生活是用先輩的鮮血換來的這句話的分量;才體會到無私奉獻的意識在我們青年人心中的薄弱;才明白鑄造靈魂、錘煉信念,對我們來說是如何的重要。

在會後,我們十分有幸地隨黃教授來到他的辦公室進行了更深一步的交流。

黃教授說道:井岡山是個令人崇敬的地方,它不僅給我們的民族留下了光輝的一頁,也給我們後人留下了一段光榮的歷史。一位哲人說過:“一個沒有光榮歷史的民族,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一個可悲的民族。一個有了光榮歷史、有了英雄的民族,而他們的後人不去學習他們民族的光榮歷史和他們的英雄,是一個沒有希望的民族。”新世紀的井岡山人沒有遺忘歷史,而是以“先輩灑血打天下,後生繼志建江山”的氣慨步入到中國現代化的進程中。

黃教授也與我們談起了我們這一代人身上的奉獻精神,他認為,我們青年人就應該多吃點苦,多受點挫折,多去艱苦的地方走走看看,多經受傳統的洗禮。尤其是在當今金錢至上的社會風氣下,有些人經不起金錢的利誘,貪污受賄者有之,盜竊金庫者有之,挪用公款者有之。更有甚者為了金錢去綁票殺人,謀財害命,偷竊搶劫,敲詐勒索,假冒拐騙無惡不作。如何在新世紀發揚“愛奉獻,愛國家,愛民族”的精神,如何將信念、理想與愛國、奉獻、奮鬥結合起來,正是我們應該思索的問題!

江澤民主持中央工作之後,十分重視和強調發揚井岡山精神,曾兩次登上井岡山,精辟的指出“中國革命離不開井岡山精神,實行改革開放、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同樣需要發揚井岡山精神。”所以說,當前江主席的五種精神: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精神,緊跟時代、勇於創新的精神,知難而進、一往無前的精神,艱苦奮鬥、務求實效的精神,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正是歷史上毛澤東、鄧小平所倡導的崇高精神的發展和創新。而“三個代表”則是以高瞻遠矚的思想理論,更為精辟的闡述了我黨的思想和精神,也是井岡山精神在新世紀的發展和升華!

(二)、生命不息,戰鬥不止

趟過急流的小溪,穿過金色的農田,我們步行30分鐘,來到了另一農戶家。

我們這次走訪、看望的是一位革命老人。走進她不甚干淨的房間,就看見正面桌上供著一尊毛主席的塑像,牆四周貼滿了諸如毛主席、十大元帥等的畫像。老人很和藹地請我們坐下,並給我們講述了革命戰爭年代她親身經歷的故事:

民國七十九年,老人就參加了革命,任當時的兒童團團長,那時老人只有15歲。兩年後,老人參加了獨立團,作為游擊隊員參與了當時的革命。18歲時,老人隨獨立團編入了彭德懷、朱德率領的三軍團。

老人回憶道:那時候天天打仗,後來因為條件實在太艱苦,在彭德懷將軍“婦女同志全部到後方”的命令下轉移到了後方,擔任了三年的婦女主任,在這之後,就被捕了,被逼著說共產黨的下落,但共產黨是我們農民的親人,我們怎麼會供出來呢?於是就被用刑……

說到這裡時,老人的眼裡的淚花已經止不住淌滿了她的臉龐,我們無法知道那是一段怎樣的辛酸歷程,但我們可以從老人的淚花感覺那一段歷史的殘酷與不仁。

老人又與我們談起了人生,她說她們那一輩人“沒有文化,沒有辦法”,而“你們都是年輕人,都有希望,都有出路。”老人啊,正是有千千萬萬像你這樣的人為我們今天的生活作了鋪墊,才有我們美好的今天啊。如果沒有你們的付出,我們談何希望,談何出路啊。

整個談話的高潮出現在最後,老人最後的一席話讓我在座的各位無不感概萬分:“我真的謝謝你們今天能夠來看我,我在這個世界上的日子已經不多了,我看著中國從解放到今天的發展,我已經很滿足了,但是我還有最後一個願望,就是解放台灣!”

我們為你鼓掌!我們為你歡呼!我們為你的願望而讓淚水輕易的打濕自己的臉龐!不愧是革命老人啊!你們身上的這種“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的精神,我們要怎樣才能學得來啊!

三、革命精神鼓人心、立志服務為人民

(一)、為教育獻愛心

江總書記在“三個代表”的闡述中提到:先進文化的前進關鍵是人才。而人才的培養主要依靠教育來實現。江西省井岡山中學是1962年在拿山中心完小附設初中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並於1964年遷入現址――井岡山市茨坪。

辦學30多年來,井岡山中學形成了三大特色:一是由井岡山光榮的革命歷史賜給的革命傳統教育制度化、系列化、整體化、陣地化;二是受學校生源限制而探索的保住重點,爭取中游,教育後進生的教育教學模式;三是因地理造就的廣交朋友,取長補短的思路。學生在各種學科競賽中有250人次獲獎(其中國家級10人),為當地和高一級學校輸送了近萬名合格畢業生。其中獲博士學位者9人,碩士學位者24人。學校先後與上海交大附中、北京123中學、深圳育才中學、江蘇省前黃高級中學、湘潭大學附中結為友好學校。

我們也從幾位老師的口中得知了該校目前的具體困難,並商定我們回滬後會盡力開展相差工作。

(1)該校是江西省重點高中,但歷年來上海交通大學對江西省考生的分數線要求偏高,致使學生不敢報考。

(2)該校學習成績優異、生活困難的學生較多,我隊與該校達成共識,開學後在我院開展幫困工作。

(3)圖書館藏書較少,我隊將在開學後開展募捐活動。

(二)、學農鍛煉意志

廈坪鎮,是井岡山市唯一的建制鎮。地處井岡山市東北面,北靠拿山鄉,東為遂川縣,南臨井岡山墾殖場,西與永新縣、寧岡縣接壤,全鎮總面積63.24平方公裡,5個行政村,46個村民小組,總人8700口余人,耕地面積10141畝,山地面積45平方公裡。因為地理位置優越,區位優勢獨特,是井岡山市的工業、農業大區。

在鎮團委負責人的帶領下,我們頂著酷暑,一路步行,來到了廈坪鎮城塘村,我們此行的主要目的就是下到農村最底層去了解農戶的實際生活與實際困難。

放眼望去,寧靜的村落,金黃色的稻田,崎嶇的山間小路和田間正忙於收割的老農和諧的融為一體,像一幅美麗的山水畫。

踏著崎嶇的田間小路走去,盡收眼底的是一片豐收的希望。來到稻田邊,田主人與他的小孩(估計只有十來歲)正在田邊熟練地打谷。打谷用的工具是一架用腳踩的打谷機,同學們躍躍欲試的上前,想感受一下農民們種田的辛勞。可是我們的手腳卻怎麼也配合不起來,要麼是腳踩的慢了,要麼是手中的稻谷摁得輕了或重了,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得到的收獲在農民的眼裡卻是不合格。

陸老師此時招呼我們別做了,我們還沒有反應過來。陸老師直說我們給農民添麻煩了,干的活需要重新返工才行。是啊,這田的主人真是慘了,經我們一折騰還不知要使他們增加多少工作量。

我終於真切地體會到農民們的辛勞,我們吃的糧食竟來得如此深刻、真切。

(三)、慰問老區人民

為了進一步貼近老區農民的生活,我們全隊走訪農戶。

我們首先來到的是一家五保戶。我們詢問老人的生活情況,因為老人的不善言辭與語言上的差異,我們是在團委接待老師的介紹下才了解的老人的情況:老人獨住,膝下無兒女,靠政府給養的微薄補貼生活。老人年屆八十,還有一畝多的責任田,生活十分困難。 同學們動容了,這是一片養育了無數英雄兒女的土地,這是一片為新中國的成立作出了巨大貢獻的土地,可是如今,當祖國的發展日新月異的時候,老區人民的生活卻還是如此艱難。同學們紛紛湊錢給這位老人,雖然只有上百塊錢,不能解決老人的根本問題。但是這真的是我們的一片真心。

臨別,老人站在路口,久久不願離去,從他眼裡閃爍著的淚花,我仿佛看到了老區人民的真摯與動情。

我們恐怕不能為老區的發展作出什麼偉大的貢獻,但是對於老區的人民,我們卻一定要獻上自己的一份心意。

(四)發宣傳單、宣傳現代科學

宣傳單是我們在上海集訓時摘錄、編排、復印出來的,內容是介紹農業現代化。因為我們覺得,我們帶給老區人民的,既要符合他們的實際需要,也要發揮我們的專業特長。

8點,同學們分成兩組開始向集鎮進發。我們高舉著印有“上海交通大學暑期社會實踐”的旗幟,身著統一服飾,沿街向廣大農民發放我們的宣傳單。

我們的宣傳單共印制了400份,可是此刻,我們的宣傳單卻是顯得那樣的少,因為出乎我們所料,老區人民對於我們的宣傳是異乎尋常的熱情,還主動向我們詢問各種農業上的問題。

純樸的老區人民啊!有些問題,我現在還不能給你們一個滿意的答復,但是我在這裡向你們保證,我回去將更用心的學習專業知識,因為你們就是我的動力。

宣傳單很快就發完了,可是老區人民把我們團團圍住,似乎我們的帶來能夠給他們解決農業生產中的實際困難。我們真的有點愧對老區人民,因為我們能做的,僅僅是宣傳。

但是老區人民還是對我們的活動贊不絕口“不愧是名牌大學的學生”、“你們心裡有我們老區人,這就夠了”……

這就是為新中國的成立作出了巨大貢獻的革命老區的人民,他們對這個國家默默地付出了那麼多,卻從來沒有對國家要求過什麼。他們才真實是我們要學習的榜樣啊!

本次活動以“追根溯源,走昔日革命路;繼往開來,宣今日新思想”為主題,本除了更深入地了解老區的光榮歷史,學習井岡山精神,進行不間斷的革命傳統教育外;另一個社會性任務則是,學習和貫徹三個思想,全方位,多方面,了解老區人民的生活現狀,了解老區的經濟現狀及發展情況,把先進的文化理論帶到老區,為老區人民作出我們的一份貢獻。

短暫的七天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內容雖涉及面廣,安排緊湊,但取得的效果是令人滿意的,這一切離不開精心充分的准備、組織和落實,以及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團隊精神的發揚。


精選遊記: 井岡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