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曲阜日照九日游之四

作者: vickyxing

導讀在泰山火車站廣場的西側,有直達曲阜的長途汽車,每半小時一班。票價19元一個人。我們坐的是中午1:40的那班,大約一個半小時到曲阜。從曲阜長途站到我預定的曲阜國際青年旅舍,坐人力三輪車,每輛車三元。 曲阜城很小,從南城門走到北城門,也就十幾分鐘。正像網友介紹的,曲阜的公交車非常少。少到我在曲阜停留了24小時,一輛也沒見到過。倒是人力車和出租車挺� ...

在泰山火車站廣場的西側,有直達曲阜的長途汽車,每半小時一班。票價19元一個人。我們坐的是中午1:40的那班,大約一個半小時到曲阜。從曲阜長途站到我預定的曲阜國際青年旅舍,坐人力三輪車,每輛車三元。

曲阜城很小,從南城門走到北城門,也就十幾分鐘。正像網友介紹的,曲阜的公交車非常少。少到我在曲阜停留了24小時,一輛也沒見到過。倒是人力車和出租車挺多的(你也不必擔心人力車的車夫會過於辛苦,他們的車上都裝了馬達,速度還是蠻快的,尤其是六十來歲、精瘦的老頭兒,騎起來更是火爆,那動作實在是敏捷,讓坐車的提心吊膽的。尤其是第二天去孔林的路上,一看就絕對是一個火爆的“老頭”,我們被顛得七扭八歪的,以致於張爸爸開玩笑說,“這下(指顛起來老高的一下)得扣五毛(指的是從我們應付的車費中扣掉))”。

把行李放到旅舍,看看時間尚早,便出來閑逛,沒想到兩輛人力車,一直執著地跟著我們,非要給我們當導游,把小城介紹一遍,收費也是相當低廉,一人一元。我們從曲阜美術館參觀出來,他們居然還在門口等我們。弄得我們實在過意不去,只好坐上他們的車,圍著小城轉一圈。

下圖這4個朱紅色的大字“萬仞宮牆”,是乾隆皇帝的御筆,說的是孔老夫子學問的博大精深。第二天的三孔游,就是從這裡開始的。今天先熱身一下。誰叫曲阜人力車夫那麼熱情呢!

據說闕裡以前是孔子居住的地方,他曾經在這裡居住了三十多年,現在這裡是一條商業街。雖然剛五點來鐘,但街上已經沒有游人了。都是騎車上下班從這裡路過的當地人。店主人們也都准備關門閉戶了,少數幾個也在懶散地聊著天。因為曲阜很小,一般游客在這裡只會停留幾個小時,像我們這樣時間這麼充裕的,實在是少之又少。所以,商業街到下午晚些時候,也就沒什麼生意了。

這就是戴念慈老先生設計的著名的闕裡賓舍,是曲阜的四星級賓館。網上的預定價格還要到440元。闕裡賓舍,名字好雅致啊!和周圍的建築渾然一體。

熱身參觀完畢,我們去旅舍推薦我們的餐廳“獨一家烤魚”。在鼓樓城門正對面的那條街上。人力車夫送我們來的時候,還有個小插曲,那個餐廳門口明明有一條大路,但他們偏偏給我們放到一條泥濘的小路上,那裡有個什麼博物館,很小、很破的樣子。讓我們進去參觀,標價是門票20元,我們當然是不會進的,此行主要就是參觀三孔,其它的廟我們都不拜。看我們無心進去,門口的檢票員說,給你們4個人20元。原來,車夫是想順便掙點回扣。

初進這家餐廳,實在是覺得檔次不夠。但菜上來以後,才發現味道還是蠻過得去的,尤其是那條烤鯰魚,實在令人回味啊!大約2斤重的一條烤鯰魚,才賣15元。香!

這是當地的三孔啤酒,也是燕京啤酒廠生產的,只有8度,卻有燕京11度的清純之感。(這是張爸爸的評語,我是滴酒不沾的。)

一大桌美餐啊,比中午在泰安的“泰山一家人”好吃,一共才53元。這裡的松仁玉米,才賣10元。真是便宜啊!

這就是我們入住的曲阜國際青年旅舍。不但賓館的服務好,設施也不錯,價格也可以接受,標間一晚120元。(那裡的服務人員真是很不錯。特別熱心,為了幫我們買到日照的車票,打了很多電話。替他們好好宣傳一下。)我那年在大理古城的時候,就看到過這家旅舍,專門是國際背包客的旅舍,那時就對他們的印像很好。

兒子只會下圍棋,第一次下五子棋,還在摸索階段。

看,小姑娘聚精會神地在網上玩flash小游戲呢!

我兒子確實有賓至如歸的感覺,瞧瞧,舒服得不行!

這是旅舍的休閑吧。也有兩台電腦可以上網,兩個來自以色列的朋友正在MSN上聊得歡呢!

晚上,孩子們上網玩游戲,我把爬泰山的一大堆髒衣服全洗了。旅舍提供了洗衣機,可以免費使用。

從晚上七點左右,曲阜就一直在下雨。而且,商店也都關門閉戶的,自然是哪裡也去不成,所以,洗衣服是最好的選擇。第二天,艷陽高照,嘿嘿,真是愜意啊!把我頭一天洗的衣服,充分沐浴了陽光!

早晨,八點多,辦好了退房手續(旅舍還提供了免費寄存行李,當然,這項服務一般的賓館都會有),我們步行到五馬祠街去吃早餐。

我專門挑了平常吃不到的東西,看到下面的圖了嗎?那是炸知了(就是知了在蛻變之前,全身都是肉的時候)。孩子們都不敢吃。我覺得味道沒有小時候吃到的那麼香,不過,還是吃了兩個。

看到當地人都喝一種面糊糊似的湯,也要了一碗,原來叫麻湯,前面幾口覺得味道實在是……,後面覺得有些像老北京的豆汁,這時才吃出點味道了。

另外,網友推薦的孔府甏肉,也嘗了,一塊賣到5元。唉,還是不嘗也罷,比我做的紅燒肉味道差太多,實在沒吃頭。

看,曲阜在街上巡邏的警察,坐著電瓶車出行,真是很環保!也挺有意思的,成為曲阜街頭的一大景觀呢!

離開五馬祠,我們步行走闕裡,到孔廟前的售票大廳。我又把自己的教師證、研究生證都掏出來,看看哪一個都幫我半價。這次還不錯,我的研究生證終於起作用了。更讓我高興的是,一米四以下兒童免票。太好了,兩位小同學可以免費參觀了。泰山可沒有這種待遇。

孔廟門前的“金聲玉振”坊成了我們同古人神交的第一站,與我們對話的是明代的書法家——胡纘宗。“金聲玉振”四個字出自《孟子》:“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者金聲而玉振之也。”寓意孔子學問精湛而完美,如同奏樂的全過程,自始至終完整無缺,因為古樂是以敲鐘開始,擊磬告終。“金聲”是指鐘的聲音;“玉振”是磬的聲音。胡纘宗筆下的“玉”字的點不在右下,而是在正中,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敲擊玉磬時,敲在正中間的時候聲音最動聽,而這也正好切合孔子思想精髓的中庸之道。

接下來是“欞星門”,“欞星”也就是我們大家說的“文曲星”(是天上的星星,可不是快譯通啊,呵呵)。據說欞星是天上最亮的一顆星,是主管中考、高考成敗的,古人管這叫“得仕之慶”。所以,人們祭天先要祭欞星。而神話中的孔子就是天上下凡的文曲星,到人間施行教化的。所以進孔子家的門就是進了欞星門。而這裡這個“欞”字就出了問題,本來繁體的“欞”字應當寫作“欞”而在這裡的“欞”字少了一半,把右下面的“巫”字給丟了。這不就是傳說中的錯別字嗎?是啊,如果是我寫的就是錯別字了,可這是乾隆他老人家寫的,當然不能是錯別字了。看看人家皇上的解釋,孔子的儒學是正大光明的道,是不相信任何鬼神巫術的,所以就算有“巫”到了孔聖的門前也會被嚇跑了。所以欞字少了個“巫”不是錯別字而是表示對孔子的尊敬,原來如彼。既然皇上都這麼說了,地方上的官員們當然也要隨風而動,因此清代中後期的夫子廟裡的欞字大多都沒了“巫”。

繼續穿過太和元氣坊,到了“至聖廟坊”。孔子被尊為“至聖先師”,故有至聖廟,而這“至聖廟”是用梅花篆字寫成,其中的“至”字是倒寫的,這代表聖人思想至高無上、高遠無界。

這就是曲阜說的碧犀了,在泰山就是龜蚨。一個是龍王的第六個兒子,一個是大兒子。可是,我看它們長得一模一樣。不知道哪個說得對。

這張照片不是我照的,自己好像把這個景點漏掉了,只得借用他人的來補償一下:

這是一棵挺拔蒼勁的檜(桂)樹,就是傳說——保曲阜一方興盛的“先師手植檜”。據說這棵檜樹是孔子親手植下的,曾經幾度枯榮而不朽,後終為雷所擊倒,而我們今天看到的,是孔子所植的檜樹原址上生發出來的,所以明朝萬歷年間的關西的才子楊光訓,題寫了“先師手植檜”五個大字。字中的“植”字多了一豎,暗示“先師所植之數”。這才延續了“此樹興,則孔家興,此樹衰,則孔家衰”的孔家香火。

這張圖片是導游最喜歡介紹的“勾心鬥角”。其實,人文的東西,我有時覺得實在是很牽強。

大成殿是不許普通游客隨便進入的,但隔了欄杆仍掩不住殿內的金壁輝煌,細數下來,其中大型神龕就有9座,居中而座的當然就是孔子。這裡的孔子和我們平時印像中的孔子“布衣”長者的形像差別很大,只見他頭戴十二旒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捧鎮圭,儼然一副君王形像,和岱廟中的東岳大帝如出一轍,這是被歷代帝王神化了的至聖先師。在導游MM的介紹下,我們又認識了,孔子身邊的“復聖”顏回、“述聖”孔伋,“宗聖”曾參,“亞聖”孟軻,以及眾多聖者賢人。

魯壁藏書是經典的故事,這裡的“壁”字又是異寫的,原來壁沒有封口,代表牆裡面有書。相傳秦始皇焚書坑儒期間,孔家第九代傳人孔鮒為了避免先人著作被毀,將孔子及弟子的著述翻譯成蝌蚪文,砌在夾壁牆中,終於讓這批著作逃過了一劫。到了西漢年間,魯壁藏書的秘密才被孔家的後人發現,孔安國將蝌蚪文重新譯回古文,使儒家思想在漢代得以發揚光大,才有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大好局面。如今壁中藏書早已被取走,只留下睿智傳說源遠流長。

出了孔廟的後門,對面的就是孔府的正門。只見孔府座北朝南,三啟六扇鑲紅邊的黑漆大門,迎面是粉白照壁,門前是上馬石,兩旁蹲著一對精雕石獅子,門板上鑲嵌著椒圖鋪首,還貼了朱仙鎮版的神荼、郁壘與秦瓊、尉遲公兩代門神,門額上高懸藍底金字“聖府”。 孔府,也稱“衍聖公府”。“衍聖”的意思是說“聖道”、“聖裔”能繁衍接續,其子孫可世代相襲、輩輩相衍。隨著孔子謚號的追加,歷代帝王對孔子後裔也一再加封,漢高祖劉邦封孔子九世孫孔騰(藏書那個孔鯽的弟弟)為“奉祀君”,專門負責看守孔子的陵墓和奉祀孔子。漢元帝初年封孔子十三世孫孔霸為“關內侯”,北周靜帝又封孔子三十一代孔長孫為“鄒國公”。到北宋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宋仁宗賜封孔子第四十六代孫孔宗願為世襲“衍聖公”,達到頂點。這一封號自宋至民國初年(1935年)延用長達880多年。“衍聖公”是我國封建社會享有特權的大貴族。宋代相當於五品官,元代升為三品,明代上升為一品文官,清代不僅班列閣臣之上,還特許在紫禁城騎馬,在宮中御道行走這樣的殊榮,要知道這是只有大將軍凱旋才能贏得崇高禮遇。(到了清朝末代,七十六代衍聖公孔令貽時,慈禧特許他在紫禁城騎馬、賞戴雙眼花翎、賞穿月素貂褂。)傳說乾隆皇帝八次來曲阜,還將皇後生的固倫公主嫁到孔府當了衍聖公夫人。洪武十年(1377年),朱元璋下詔令“衍聖公”有權設置官署,同時又特命在闕裡故宅以東重建府第。清代在此基礎上又進行了大規模的修建。這就是今天人們所看到的我國封建社會中典型的官衙與內宅合一的建築--孔府。

出了孔府的後門,不遠處,有一個像報刊亭那樣的小亭子,不小心幾乎都錯過了,原來那裡可蓋當天的郵戳(免費的)。我狠狠地在我們的聯票上蓋了三個(實在是因為前兩個蓋得都不清楚),工作人員都不耐煩了,一個勁兒地催我們快點。

“萬古長春”坊是孔林神道必經之地。我們坐的人力三輪,就不能再往裡走了。

“魯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夏歷二月十一日,孔子卒於魯,享年七十三歲。死後,葬於城北泗上。”在孔子死後,“弟子各以四方奇木來植,故多異樹”顧稱之為林。

孔林,亦稱宣聖林、至聖林,是孔子及其家庭的專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時最久、規模最大的家庭墓地,位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占地三千余畝,總面積是曲阜城的兩倍有余,周圍垣牆連綿十數裡。 要知道東周時期的中國人已經相當有環保意思了,在孔子死後,眾弟子紛紛植樹祭師,開文明祭祀的先河。兩千多年傳承下來,如今林內有各種樹木10萬多株,其中名木古樹4萬余株,更有近萬株已被國家列為一、二級保護的“活文物”。林中的柏、檜、榆、槐等大樹,盤根錯節,枝繁葉茂,四季蒼翠。還有野菊、半夏、柴胡、太子參、靈芝等數百種植物,依時爭榮。

孔林“風水”自然被孔子的後代視作“命根子”,竭力保護著。當年秦始皇挖河以破孔家地脈,不想卻引來,“聖人門前水倒流”的故事。到了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本來津浦鐵路是計劃經過曲阜的,但因為鐵道離孔林西牆很近。當時的衍聖公孔令貽得此消息十分著急,向朝廷連遞幾件呈文,說鐵路將“震動聖墓”,“破壞聖脈”,使祖宗靈魂不得安寧。結果鐵路到曲阜拐了個大彎,向西南繞行。這一影響持續至今,所以如果想坐火車到曲阜,大多在兗州下車,然後改乘汽車來曲阜。(我們從曲阜到日照乘長途汽車,還真是有些麻煩呢!)

進得孔林,准備乘電瓶車,所以,在大隊人馬後面排著呢!孔林3804畝,電瓶車坐一圈是7.5公裡,所以,去的時候坐一圈還是值得的,單程10元,往返是20。回程的時候就只有幾步路了,也收10元,所以,回程時走路最好,還能欣賞沿途風景。嘿嘿!

對了,忘記介紹我兒子在闕裡商業街,花了在泰山一半的價格,也買了一個葫蘆絲。

這是我們坐的電瓶車,孩子們特意選了一輛黃色的坐,他們大概覺得黃色更醒目,更安全。我兒子就要求我給他買的雨衣一定要黃色的,說學校教育他們這樣安全。

地上的半截枯樹一下子吸引住了我們的眼球,原來“子貢手植楷(街)”是也。子貢,復姓端木,名賜,字子貢,是孔子得意門生之一。相傳孔子去世時,子貢在外地經商未能及時趕回來。後來,當子貢回到先師墓前時,他手執哭喪棒流淚不止,哭喪棒居然在淚水滋潤下生根發芽,若干年後成為一棵大樹。可惜這傳說中的名樹在前朝被雷劈毀,只剩下這半截木頭疙瘩供後人瞻仰。引起我注意的是“子貢手植楷(街)”的“植”字缺了一橫,原來這表示孔子出殯的時候子貢沒能參加,代表弟子獨其缺一人。而更神奇的是這塊石碑,還是塊赫赫有名的“流淚碑”呢。這是怎麼回事?傳說每年農歷八月廿七前後,也就是大祭孔子的日子,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也不管是早晨或者正午;在石碑的表面,總是濕漉漉地掛滿了一串串水球,酷似一個極度傷心的人正在流淚,難道真的是子貢至今還在思念著老師嗎?

“攜子抱孫”的“馬鬣封”孔子墓了。“馬鬣封”是一種特殊尊貴的築墓形式,因為看上去像馬鬣(馬頸上的一排毛)顧而得名。“攜子抱孫”說的是,他兒子孔鯉的墓在孔子的東邊,而南邊則是其孫著《中庸》的孔伋的墓。夫子墓前石碑篆刻“大成至聖文宣王墓”是明正統八年(1443年)黃養正書寫的。令人奇怪的是,墓碑前建有一道不倫不類的矮牆,還將墓碑遮去了三分之一,只露出“大成至聖文宣干”,“王”字的底下一橫看不見了。為什麼要建這樣一道牆?原來這裡還個“孔尚任巧解康熙難”的典故呢。

在清康熙二十三年,康熙皇帝到孔林朝拜孔子墓。豬、牛、羊三牲已供桌上擺好,地上黃氈也已鋪就,香霧裊裊,燭光晃晃,一切都已准備停當。這時皇帝在前,文武百官在後,准備祭祀。當康熙走到孔子墓前准備跪拜時,發現墓碑上的字是:“大成至聖文宣王之墓”,便尷尬地站在那裡,接著,祭祀的鼓樂奏起,康熙帝皺了皺眉,仍站著不拜,眾人全都愣住了。這時,《桃花扇》的作者、孔子第六十四代孫孔尚任立刻明白了其中道理。原來,皇帝是只拜師不拜王的。於是他便馬上叫人拿來一匹黃綢,把碑文中的“文宣王”蓋住,並添上“先師”兩字,成為“大成至聖先師”。康熙帝一看,馬上開始祭拜。這個充滿厚黑態度的啞謎就這樣傳了下來,為了不再出現類似的情景,孔子的墓碑前就建起了這道我們看到的矮牆了。

這位徒步的小伙子,是從廣州走過來的,走到這裡,已經用了四個月了。他准備在8月8日之前趕到北京。我剛才在到孔林的人力車上時,就看到他在路上狂走。這時,我們坐完電瓶車,又看到他已經趕在我們前面出去了。牛!

更多內容,請參見我的博客:http://vickyxing.blog.***/


精選遊記: 曲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