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富婆在老撾的快樂獨行記

作者: starfruit0418

導讀前言:我在琅勃拉邦換了一千人民幣的基普,立馬就成了擁有一百二十四萬元的大富婆。接下來的三天裡,吃飯都挑最貴套餐的我,只要一有空就在街上亂晃買東西,更大方地請和我同住的日本女孩子喝東西,請到後來她已經受不了來求我不要讓她感覺欠了我很多,更不要說我怕麻煩直接在旅行社買的那張足足比在車站買貴了七萬基普的車票了。就這樣,當我來到中老邊境的� ...

前言:我在琅勃拉邦換了一千人民幣的基普,立馬就成了擁有一百二十四萬元的大富婆。接下來的三天裡,吃飯都挑最貴套餐的我,只要一有空就在街上亂晃買東西,更大方地請和我同住的日本女孩子喝東西,請到後來她已經受不了來求我不要讓她感覺欠了我很多,更不要說我怕麻煩直接在旅行社買的那張足足比在車站買貴了七萬基普的車票了。就這樣,當我來到中老邊境的磨憨時,手上的所剩基普還換回了五十人民幣。

當結束了在越南的十五天穿越之旅後,我猶豫了很久,到底要不要一個人走老撾。同行的中國朋友要麼回家了,要麼准備去柬埔寨,而我也暫時找不到合適的人一起走老撾。

我發了一個短信給一星期之前剛剛一個人走完老撾的婕,我們素未謀面,只是各自出發前在MSN上聊過兩句。她回我說:“老撾很安全,路上很多單身背包客,你很容易就會找到伴。”收到短信後,我很快地就在sinh cafe訂下了從西貢飛萬像的機票。

我記得很清楚,那天是八月十四日,農歷七月十五(盂蘭節)的前一天。

盂蘭節到萬像

越南機場,一個雞肉三明治和一杯咖啡花掉了我最後十萬越南盾。在候機室裡看HBO,旁邊有個男人主動搭訕,知道我是一個人去萬像旅游,他說自己是萬像人,剛從巴黎旅行回來,等下可以用車送我到萬像市區找旅館。說著,他順手遞過來一片潤喉糖,我想也不想就丟進了嘴巴裡。過後卻又擔心起來——不會有迷藥吧?

飛機從西貢起飛後沒多久,就降落在金邊,上了很多乘客。在東南亞飛行,常常遇到不穩定氣流,但是穿過雲層之後,又會看到很壯麗的雲海。我是一個很容易就被美景感動的人,特別是一個人的時候,看著那波瀾壯闊的雲海,鼻子就酸酸地掉下兩滴眼淚來。

萬像實在是個很特別的城市,尤其是從高空看下去。幾乎見不到任何建築的影子,除了叢林便是湖泊,我開始還疑惑飛機是不是飛錯地方了。

在海關處耽擱一小會,原先說要載我去市區的那個男人就走了,大約後來他也是覺得我有戒心,無謂碰釘子吧。我在機場付了6美元的出租車費後,暗罵自己是個傻瓜。

還好隨即在出租車上所見到的傍晚萬像的美麗景色,很快就衝淡了我對那6美元的肉痛感。一出機場,一座雄偉的廟宇就出現在眼前,夕陽照在廟頂金色的琉璃瓦上,映襯著還湛藍的天空,一時激動得無語。

司機挺好人的,知道我是中國人,一下子就把我載到了中國城裡面。由於是一個人,心理價位比較低,走了三四家才最終敲定一個十美金一晚的。到房間一看,有點失望,很殘破,沒電視沒空調,比起在越南住的條件,同樣價格差了十萬八千裡。所幸的是有個大大的窗戶,在窗口站了一站,天已經快黑了,圓滾滾的農歷七月十五的月亮已經升起來了,正對著我的床。

一個人百無聊賴地出門吃晚飯,這個城市到處都空無一人,特別是晚上。極沒有方向感的我,一出門就走錯了方向,差不多一公裡路出去才覺得不對。折回頭問清楚了,這才走到背包客們集中的地頭來,酒吧裡的喧囂多少找回了一點在人間的感覺。在網吧打了個長途電話回國,又上了一下網,一分鐘150基普,很多老外都是直接用SKYPE和朋友通話,甚至是預訂別處的房間。

不知道吃什麼好,想著今晚還是不要在街上亂晃了,於是買了瓶酸奶早早回到旅館。洗洗睡下,突然發現床頭正對著面有鏡子的衣櫃,心裡覺得很不吉利,爬起來嘩啦一下把窗簾扯了下來,把櫃子整個蒙住,這才放心躺下。睡前胡思亂想了一陣,想起一個月前自己就曾經擔心過盂蘭節在哪裡過,是不是一個人,可是怎麼也沒想到會是在這樣的地方這樣的情狀。自己笑了一笑,沉沉睡去。

遇到一個美國人

一夜無事,醒來的時候天已大亮。檢查了一下,自己還在床上,沒有被搬移到不知名的地方,房間裡也沒有任何異狀,唯一不同的是四肢上多了很多紅色斑點——當然,窗子大開,窗簾又沒了,還不出來飽餐一頓的蚊子就是笨蛋。

打好包搬到樓下,出門找一個好一點的旅館。昨天就想住LP上推薦的Joe Guesthouse,但是司機說這兩天湄公河漲水,那間旅館就在河邊,他的車過不去。按照LP上的地圖找到河邊,真的,水好大,很多臨河的店面都堆上了擋水的沙包。

Joe Guesthouse的房間簡簡單單,但是很干淨。這個季節人少,我很容易就挑了一個帶臨街窗的房間,而且只要6.5美元。LP上說這裡最適合女性單身旅行者,看了一眼門口出租的自行車,果然都是淑女款的,當下就租好了一輛,借了張地圖,一路往早市去。路上經過郵局,想寄張明信片回去,郵局竟然沒有賣的,以至於後來我也忘了這回事情。

早市是一邊是賣家用電器的,一邊是賣銀器布料的。由於當時還不是很清楚這些東西的價格,就小買了一點。後來發現這些東西在萬像買是最便宜的,到琅勃拉邦反而貴了,早市其實就有點像廣州的海珠批發市場。旁邊新開的shopping mall,東西其實和老市場差不多,但是因為鋪租比較貴,所以不大能講下價來。

從早市回來,差不多鐘點要去取我的行李了。回到前一晚住的旅館,發現接待處有個外國人,正在費力地和不會說英語的小前台溝通。看見我進來,他好像松了口氣,問我在這裡住一晚是多少錢以及我是從哪裡來的。一聽說我是中國人,他居然擠出兩句中文來,嚇了我一跳。後來才知道,原來是個在香港教小學生英文的美國人,之前曾經在台灣教過書,所以學了不少中文。如此一來,我們很容易就搭成了伴兒。他說他叫馬克,在中國的屬相中是猴,自己很為此得意,是半個中國通。

有了伴,去景點就比較好玩一點。那天下午,我們騎自行車去了萬像最著名的塔巒寺和凱旋門。馬克很反對景點中收大門票和小門票的規矩,他說這是他的“pet peeve”(生活習慣上的小毛病)。一路上,我教他中文,他教我英文,有時候還討論一下政治問題。不過我素來對政治沒有興趣,但是當一個美國人遇到一個中國人,要他閉口不提政治那幾乎是不可能的,更何況這個美國人還在台灣呆過。不過我們約好,即便有一天我們所在國家打起仗,我們兩個也還是要做好朋友。

晚上,我的思鄉病犯了。除了川菜,幾乎不想吃任何東西。於是就拉著馬克去我之前看到的一家四川酒樓吃飯,我以為那些菜的味道會像從前聽說的那些在外國的中國菜一樣糟糕,沒想到還不錯,馬克也吃得津津有味。飯後我們還去了背包客們最愛的khop chai deu餐廳喝了杯lao啤酒。我告訴馬克,我已經買了第二天去萬榮的車票,我問他怎麼計劃,他帶著美國人一貫的無所謂的態度聳聳肩說:“還沒決定,可能在萬像多呆一天。”

像陽朔又不像陽朔

在Joe Guesthouse那一晚睡得很舒服,下午的時候他們還在走道裡點起了薰香,氣氛很好。窗子雖然開著,但是有紗窗,沒有再受蚊子的騷擾。

一早上,馬克就來找我吃早飯,我們就在隔壁youth inn的咖啡座坐下。點好東西,他突然說:“Dorothy,我昨晚回去研究了一下,發現萬像確實沒什麼好玩的,所以我決定今天也去萬榮。”我笑了笑說好,並讓他就youth inn買票,其實這本來也在我的意料之中。

不過接下來的事態發展並不如我們所想像的那樣,我在Joe Guesthouse等雙條車(當地一種改裝過的小貨車)接我們去大巴停靠點,而馬克則在youth inn等他的車。到了車站才發現,我們買的不是同一家公司的車票。不過後來我在萬榮還是驚奇地和馬克相遇了,但那又是另外一個故事。

同車的人裡面有好幾個都是前一晚住在Joe Guesthouse的。其中一個——我現在已經忘了他的名字——看著我說:“你是我遇到的第一個中國背包客。”他甚至都沒有加上“女性”這兩個字。我笑著對他說:“是嗎?你以後會遇到更多的。”但其實我心下暗想,恐怕你老兄也是出來的少,現在大把國內的背包客在周游世界啦。

萬榮是一個不被國內背包客所看好的地方,因為大多數人都會覺得這裡太像陽朔了。但我個人覺得,山水的確是有重復的地方,但是人不一樣,吃的東西不一樣,所以還是能感受到不一樣的風情。就好像到萬榮的第一天晚上,我看見白天玩水玩累了的那些外國人,都躺在萬榮的電影院(其實白天是餐廳,有幾台電視機,沒有桌椅,都是用的木床,床上放一個小桌子)裡,看不知道多少年的《老友記》的時候,我就覺得這裡和陽朔其實還是很不一樣的。LP裡也提到了這一著名的消遣方式,看書的時候我還不明白為什麼偏偏是《老友記》。去到才發現所有這樣的電影院裡真的全都是在放《老友記》,看的人(有可能他們都已經看過很遍了)還都全神貫注,時不時發出哈哈大笑。

除了玩水還是玩水

萬榮沒有什麼人文景點,要麼就是騎上自行車把周圍的山山水水田田埂埂轉上一圈,像我們通常在陽朔干的事情一樣。所以我選擇了玩水,就在鎮上一家看起來門面挺大的旅行社,報了個一天游項目,包括探洞和輪胎漂流兩項。有點小貴,18美金,因為我是一個人。不過考慮不用額外支付其他費用(山洞的門票、輪胎的租費、午飯),我也就咬咬牙交了。

一大早先一個人跑去河邊一家高檔酒店,享受一頓對著山和水的二十元啥都有的早餐,然後跑回旅行社等車。那個推銷這個項目給我的小伙子看見我很驚訝,因為說好了是到了時間叫車上旅館接我。他自己回頭看了看鐘說:“天啊,原來是我的鐘停了!”

坐上雙條,一路顛簸得不行地來到探洞的地方。車上坐了一家子法國人,一對法國情侶,一雙韓國姐妹,一個瑞士的單身男,還有就是我。到了地方,法國家庭和瑞士男要去另外一個地方看岩洞,我和法國情侶韓國姐妹花就先行去探洞。那個法國妹妹聽說我是中國來的,例牌驚訝一番,說沒見過中國女性一個人背包的。我哈哈兩下,當是回答了。

前一天下過雨,河水上漲得幾乎把洞口淹沒了,我們誰也不相信大家要從那樣小的一個縫隙鑽進去。導游見怪不怪,拋下五個輪胎就叫我們坐上去,然後抓著一根繩子,慢慢鑽到洞裡。韓國姐姐一馬當先地先進去了,我那小小的榮譽感立刻被激發了——雖然我不會游泳,但是怎麼也不能比韓國人差——所以我趕著第二個就進去了。

洞裡一片漆黑,適應了以後,可以借著頭燈看到洞裡的情形。到處都是奇形怪狀的石頭,洞頂離頭頂只有一兩釐米的距離,一不小心還會撞上。平常看洞,都是離得遠遠的,這會頭都頂上鐘乳石了,還能摸一摸它們,那感覺真特別。惟獨身下的水是漆黑的,看多了恐怖片的我,老覺得水裡會有什麼怪物冷不丁衝出來。

我們五個就像是牽在一根繩上的螞蚱,我回頭看了看法國妹妹,驚異地發現她在漆黑的洞裡還戴著太陽鏡。我問她為什麼,她愣了一下才意識到自己戴著眼鏡。原來她的頭燈不亮,以至於忘了自己是戴著太陽鏡進來的,還以為就應該這樣伸手不見五指。幾個人被這戲劇性的一幕鬧得哈哈大笑。

從洞裡出來,就到了午飯時間。導游去做飯,我們五個就坐在輪胎上閑聊。這時候越來越多的人都來到了水池邊,等著排隊進洞。不知道是不是人太擠,一個禿頂的外國男人還在洞裡撞破了頭。

午飯是簡單的米飯和蔬菜雞肉的串燒,吃完我們就出發去漂流。南康河水流不算急,所以大多數時候只是坐在輪胎上,隨著河水把你帶向前方,偶爾用手調整一下方向,保持自己在河中間。當要在河邊的酒吧小憩的時候,只要招呼一下,酒吧裡就有人衝你拋出樣東西,有時候是裝了沙的礦泉水瓶,有時候是木棍,另外那頭系著繩子。你只要抓住那個東西,就有人用力把你扯到岸邊。酒吧裡除了喝酒,還可以玩高空跳水游戲。有一定的危險性,聽說我們去的前兩天有個外國人就跳下去淹死了。

其實漂著的時候,大家都沒什麼可做,就是靜靜地靠在輪胎上,閉上眼睛。法國妹妹說,自己一時間忘記是在什麼地方了,真希望永遠就這樣漂下去,沒有目的地。

漂流結束的時候,正好夕陽西下。一路背著陽光扛著自己的輪胎走回旅行社。那天晚上,漂流五人團在酒吧裡小聚了一下,互相留下了eamil地址。第二天,他們四個都要回萬像,法國情侶要從那裡去柬埔寨繼續他們的行程;而韓國姐妹花則轉道泰國回家;我卻繼續向西到琅勃拉邦。

琅勃拉邦的浪漫事

中國的古城流行一種手繪地圖,除了統一采用牛皮紙印刷外,這種地圖還一定列上在古城中一定要做的若干事宜,也清一色都是小資們愛干的事情。

而去過琅勃拉邦的人,也不約而同地喜歡用“小資”來形容這個城市,那麼,在琅勃拉邦,我認為有幾件事情也是必須去做的。

第一件事情就早起看布施,這是琅勃拉邦一大保留文化。每天天還沒有亮的時候(夏天大約五點半),就開始有和尚排成長隊,接受當地居民的布施。而布施的人三三兩兩地坐在街頭,手裡捧著竹蔞,裡面是白米飯。和尚來到跟前了,就抓一撮放進他們的缽盂裡。也有人布施一種葉子包好的米飯。這種傳統,風雨無阻,每天早上都在繼續,直到天大亮。有小販也挑著一些布施的米飯,賣給想布施和尚的游客。我一直以為,橘黃色是最適合琅勃拉邦的顏色,所以每天早上看見那些穿著橘黃色袈裟和尚排著隊來來去去,有一種淡淡的喜悅。

第二件事是到普西山看日出日落。日出可以在看完布施之後再爬上山去看,而我個人更喜歡看日落。當夕陽的余暉灑落在琅勃拉邦,不時有炊煙從椰樹林中升起,美麗的雲彩盤繞在山頭,山頂的佛塔也散發出莊嚴的金色光芒。這時候所有的游客們都安靜地面向夕陽,靜靜看著它落到山下。當余暉散盡的那剎那,有人鼓起掌來,大家笑著一轟而散。

第三件事情便是緊接著看日落的,逛夜市。從山頂下來,一頭就扎進已經擺放整齊的夜市裡,先到小吃一條街上醫肚,那裡有很便宜的自助餐,供應的是小城難得一見的各種蔬菜。來自世界各地的背包客們就圍坐在長桌兩邊,搭訕。吃完飯,來一杯芒果shalk,香甜清涼。然後就邊走邊看,和攤主亂侃價,間中還能撞上不少朋友。

第四件事情就是去紅十字會蒸上一回草藥桑拿。因為時間不夠,沒能嘗試一下也很出名的“馬殺雞”。不過草藥桑拿也夠有特色了,一間巴掌大的小屋子,黑不隆冬,三四個人擠在裡面,有濃濃草藥味的水蒸氣濃郁得讓人喘不過氣來,隔不上幾分鐘就要到外面透透氣。除了游客,還有不少本地大媽,不僅蒸,還要用一種圓圓的石頭在身上搓來搓去,把死皮都去掉。其實琅勃拉邦有不少地方都提供“馬殺雞”,之所以選擇紅十字會,當然還是因為便宜,兩萬基普相當於人民幣不到二十塊錢,就可以讓你蒸到人家下班為止。

不過說到底在琅勃拉邦的一定要做的事情何止這四件,去香通寺看那棵美麗的“生命之樹”,在下雨的中午和兩三個異國來的朋友坐在Guesthouse的小院子裡喝茶聊天。晚上,琅勃拉邦的酒吧也熱鬧的超乎你的想像,menu上的雞尾酒有著奇奇怪怪的名字,借著買一送一的優惠,我們幾個人把所有的種類挨個試了一遍。最後,我那杯加了tabascco的雞尾酒,在遭到所有西方人鄙視的同時卻成功贏得了在座所有東方人的贊賞。


(小喇嘛)



(萬榮玩水)



(塔巒寺)



(看布施)


精選遊記: 萬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