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走鬼城

作者: smileychen

導讀5月2號凌晨5:20,船抵豐都。拾級而上,便是縣城。想起大一的時候,有同學誤把家鄉豐城當作豐都,以之為鬼城。現在記憶淡了,我卻真實地站在這裡。天還是黑的,豐都的街道不寬,兩邊的房門緊閉,大多數為可拆卸的木板門,像豐城的城西腦。有人說:“鬼城就應該晚上來,最好沒有電,只點蠟燭或磷火。”我卻不以為然。豐都除了殿裡的泥塑鬼神,還有居民,不能為了 ...

5月2號凌晨5:20,船抵豐都。拾級而上,便是縣城。想起大一的時候,有同學誤把家鄉豐城當作豐都,以之為鬼城。現在記憶淡了,我卻真實地站在這裡。天還是黑的,豐都的街道不寬,兩邊的房門緊閉,大多數為可拆卸的木板門,像豐城的城西腦。有人說:“鬼城就應該晚上來,最好沒有電,只點蠟燭或磷火。”我卻不以為然。豐都除了殿裡的泥塑鬼神,還有居民,不能為了旅游者的視覺效果而置當地人的生活於不顧。一陣急行軍到十字路口,往長江方向看,三根頭頂尖尖的柱子上面架了個鬼頭,那就是豐都的城標,三根柱子代表地獄中的上刀山。

豐都縣城所在鎮叫名山鎮,得名於名山。乘纜車上山,第一個景點是財神殿(供奉比干和趙公明)及藥王殿(供奉孫思邈和張仲景)。往上走,見到寥陽殿前有並列的三座石拱橋,這就是有名的“奈何橋”了。三座橋均建於平地,大小、形制完全相同,每橋寬僅四尺許,兩側護以雕花石欄,橋面略呈弧形,用青石鋪砌,兩端各有兩級踏道。橋下一方形池,池底及橋壁均用條石嵌砌。這橋建於明代洪武年間,原為明朝蜀獻王朱椿建在寥陽殿前的觀瞻物,距今已500余年,後被佛教徒改為“奈河橋”,橋下石池稱“血河池”。怎麼過橋有講究:夫妻同行者,一定要攜手前進,出腳時男左女右,走九步,方可天長地久;單身者,走三、五或七步過橋。跟著導游,用三步跨過了中間那座橋的橋面,完成了使命。

出了寥陽殿,又要上山。殿右側有一段石階,碑雲:天上有三十三界,跨過三十三界才能成仙。導游說,三十三歲的人,要雙腿並攏,一級級蹦上去;不到三十三歲的人,一鼓作氣跑上去;過了三十三歲的人,腳踏實地走上去。我一邊慶幸還不到三十三,一邊小跑到玉皇殿。

據說玉皇大帝姓張,這殿稀松平常得很,但殿前的碑有意思。碑上共有四個字——唯善呈和,四個字共一個“口”,構思巧妙,一筆寫就。我因為拍這塊碑拉了隊,錯過了地獄和鬼門關的解說。只聽到鬼門關是第一關,進門時男左女右,不能碰到門檻,否則就被鬼魂附體,永遠留在鬼城。

進了鬼門關,就是黃泉路。走黃泉路是第二關,“黃泉路上無老少,黃泉路上莫回頭”,我目不斜視地往前走,頗有點視死如歸的架勢。路的盡頭是望鄉台,是亡人向親人作最後的告別的地方,此後,靈魂就飄飄搖搖地歸天了。

如果說第一、二關還可以蒙混過關的話,第三關就不行。天子殿前有一塊圓溜溜的鵝卵石,謂之“試身石”,男左女右,站在石子上,成金雞獨立狀,雙臂平舉,直視殿前的“神目如電”匾,停留三秒,做不到這點的人就是壞人。這關我也順利過了。

天子殿供奉的是閻羅王,殿前有兩組塑像和壁畫。白無常拿好人,他樂呵呵地挺著大肚皮,右手執大蒲扇,帽子上寫著“你也來了”,旁邊有個小鬼,拿著鐵鏈。他的兄弟黑無常專抓壞人,在殿裡呆著呢,帽子上寫著“我來捉你”。一“來”一“捉”,態度迥異。黑白無常均是閻羅王的十大侍衛,牛頭、馬面也在其中。傳說牛頭馬面是一對兄弟,一個善吹牛,一個能拍馬,死後深得閻王的喜愛,閻王讓他們換上牛頭馬面,位列十大侍衛之首,可見PMP之術在陽世與幽冥都大行其道。右手持筆、左手握簿的便是判官,他手中的生死簿少了姓孫的和屬猴的,因為當年孫悟空在大鬧天宮時一筆勾消了。

坐纜車下山後再往左上山,是新鬼城,即陰司街、鬼國神宮。鬼國神宮是人造景觀,利用光、電、聲、機械技術制造一些效果,不值得一談。陰司街是陰間的街市,我在這買了鬼頭,不但不恐怖,反而覺出一分可愛,把鬼頭套在手指上,笑盈盈地在城樓前留影。

出得山門,8點30分。外面熙熙攘攘,汽車、行人、商販川流不息,店鋪門戶大開,鬼城醒過來了。豐都有許多地方賣鬼臉鬼面具,連毛血旺都叫鬼血旺,體現出鬼城特色。街邊的房屋都用紅漆寫了“2002年10月前拆”,落款為豐都縣人民政府,還標了水位線。看到這些,不知怎的,心裡有一種莫名的情愫。十月份,居民們都要搬到江對岸的新縣城,我站的位置,將被淹沒。故土難離,雖然僅是一江之隔,但一旦離開,就再也不能回來。他們會傷感嗎?以後我若能再游豐都,同樣的地名,將是不同的地方。於是,我用相機,記錄下這將消失的城市。


精選遊記: 長江三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