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

作者: 飄塵6210

導讀殷墟以甲骨文和青銅器聞名於世,我們抵達時大霧已經散去。正是中午時候,太陽一出來,雖然有點熱,但是一切都顯得很明媚。蒼天以這種方式來掃去我們一路的風塵,讓我們以潔淨的姿態來探尋商朝的古都。博物苑的大門是以甲骨文中像形字“門”來設計的,顯得莊嚴龐大別具一格。門額苑名由著名歷史學家周谷城先生題字,門框上則是古樸而典雅的仿殷紋飾,門兩側牆� ...

殷墟以甲骨文和青銅器聞名於世,我們抵達時大霧已經散去。正是中午時候,太陽一出來,雖然有點熱,但是一切都顯得很明媚。蒼天以這種方式來掃去我們一路的風塵,讓我們以潔淨的姿態來探尋商朝的古都。博物苑的大門是以甲骨文中像形字“門”來設計的,顯得莊嚴龐大別具一格。門額苑名由著名歷史學家周谷城先生題字,門框上則是古樸而典雅的仿殷紋飾,門兩側牆上浮雕是殷代環形玉龍缺。

穿過苑門,裡面通道全是鴿卵大小的石子鋪成,一顆顆渾圓的石子因雨浸潤而放射出淡淡的光暈,人踩上去感覺特別的舒服。草坪、垂柳和一些不知名的樹,遠遠看去也是青翠欲滴,這秋雨竟染了春的氣息。

博物苑的甲骨文展廳是在原址上挖掘開發的,拾級而下約六七米方到。展廳是“回”字形結構,在“回”字的正中心是一窪淺淺的水澤,十余尾紅錦鯉悠然游動。在這古老都城的遺址,因了這錦鯉多了份神秘的靈氣。

展廳井然有序,這裡本身就是一座王陵,許多出土的甲骨原封末動的用厚玻璃覆蓋。透過這玻璃,你能真實的感覺塵封了千年的歲月。甲骨的材料多為龜腹骨和牛胛骨,這些文字采用了“契刻”和“灼刻”兩種方法書寫。你能很容易的發現兩者的不同,契刻文字筆畫鋼直而灼刻文字則較為圓潤且有明顯的火灼之痕。

甲骨文碑林位於大殿西側的南北通道,綠樹掩映中,幾十塊形同甲骨狀的石碑矗立道旁,矮的數尺,高者盈丈,布設的錯落有致,別具風韻。碑的正面仿鐫原片甲骨刻字,背面則是釋文。我們瀏覽了一塊有關天氣的甲骨文記述,先人的記事刻辭竟也是一份絕妙的書法,字形錯落有致古樸瀟灑。

刻辭內容相當豐富涉及了當時的天文、歷法、征伐、刑獄、農業、 宗教、祭祀、疾病、災禍等,是研究中國商代社會歷史、文化、語言文字的極其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關於青銅器的介紹相信許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而且相關的知識在網上隨便一搜就有幾千條之多,在這我就不做過多的記敘了。但有些東西你是無法撇開不提的,比如世界青銅器之最的司母戊大鼎。

司母戊大鼎原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殷墟博物苑只有仿制的露天陳列在大殿前的廣場上。之所以提到它就是因為我這次看到的是真品,密封在一個巨大的陳列箱中,就算隔著層玻璃我也能感覺它的大氣雄渾。紋飾精美,在燈光下顯出一種冷峻的青銅光澤。觀者若堵,大家都被這青銅之王所震撼懾服。這裡是不允許拍照的,可能閃光燈對這古老的青銅能產生光化反應吧。

另外我所提到的就是青銅箭鏃,小小的箭鏃早已鏽跡斑斑,畢竟是深埋於地幾千年了。原本它並沒有引起我的注意,因為在這展廳出土的商朝遺跡中有太多的文化瑰寶。箭鏃在當時必是大量生產用於戰爭的,而且出土的也特別多。但是當講解員指著一個人的頭蓋骨讓我們看時,大家全被震撼了。鏽蝕的箭頭深深地嵌入頭蓋,它後面的箭杆早已腐爛入泥。你可以清晰地看到一道裂紋,閃電一樣地布在上面,而這箭頭就這樣靜靜地立在頭骨上已越千年。戰爭的殘酷早已煙消雲散,更多的震撼來自於對商代青銅鑄造技術的嘆服。想想就明白了,在那時候就有了這樣鋒利的兵器,可以說是無堅不摧了。當時青銅的冶煉和鑄造已是高度發達,我們的祖先在商代就創造了青銅文明的巔峰。

婦好墓位於遺址西南,遠遠地就能看到一尊漢白玉雕像,走近了你能看到婦好手執銅鉞威風凜凜的颯爽英姿。婦好是商王武丁眾多妻子中的一位,她多次帶兵打仗南征北戰,為商王朝拓疆開土立下了不世戰功。

婦好墓是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員墓葬,隨後我們進入墓葬展廳觀看了出土的陶器、青銅器、玉器。大銅鉞器身呈斧形飾有虎頭紋,刃口為弧形,我們專門問過管理人員說是出土的真品。如果不是見實物,無法想像這麼巨大的兵器竟是女子所用,因而可以推測婦好力大超群武藝非常人能及。大量的隨葬品也說明了婦好生前所擁有的至高地位,我們可以看到殉葬的人骨和狗骨有序的環墓壁排列。墓室正中的下方即為婦好棺木,非常遺憾的是因為地處洹河已被地下水侵蝕破壞,只能看到鏽紅色的長方形遺跡和它四周留存的早已石化的一堆貝殼。


精選遊記: 安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