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運”游(30)——口外八廟(九)

作者: zhaohq88694748

導讀 (避暑山莊.外八廟.大清全盛圖) 安遠廟屹立在避暑山莊之東的山崗上,它東依巍峨屹立的磬錘峰,西瀕潺湲清澈的武烈河水,與避暑山莊隔河相對,古剎莊嚴,殿閣巍巍。 (遠眺安遠廟[轉貼]) 從圖片看,安遠廟非常壯麗。 很可惜,由於近年來在廟周圍種植了高大的喬木,遮擋了圍牆與門樓,此景已難見到了! 嬌陽當空,我終於來到了安遠廟前: (安遠廟) 乾隆二十二� ...


(避暑山莊.外八廟.大清全盛圖)

安遠廟屹立在避暑山莊之東的山崗上,它東依巍峨屹立的磬錘峰,西瀕潺湲清澈的武烈河水,與避暑山莊隔河相對,古剎莊嚴,殿閣巍巍。



(遠眺安遠廟[轉貼])

從圖片看,安遠廟非常壯麗。

很可惜,由於近年來在廟周圍種植了高大的喬木,遮擋了圍牆與門樓,此景已難見到了!

嬌陽當空,我終於來到了安遠廟前:



(安遠廟)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取得了平定阿睦爾撒納叛亂的徹底勝利。

為了安撫在平叛戰鬥中立下赫赫戰功、對維護祖國統—作出巨大貢獻的達什達部,乾隆皇帝決定將達什達瓦部遷往當時清王朝在塞外的政治活動中心——避暑山莊所在地熱河(承德)。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5月,達什達瓦部2136人先後分兩批到達承德,乾隆皇帝將他們重新編為九個佐領,歸入駐防八旗。隸屬於上三旗。同時撥給牲畜,劃給牧場,發給糧餉,並在普寧寺附近的河谷上營建1000間房舍供他們居住,隨同遷居的17名喇嘛也安居在普寧寺內。

為了使達什達瓦部安心居住在異鄉的土地上,乾隆皇帝以“蒙古奉佛信喇嘛,不可不保護之,以為懷柔之道”為由,考慮到他們的宗教信仰和原伊犁河畔的固爾扎廟毀於阿睦爾撒納的叛亂戰火的事實,決定在達什達瓦部眾駐地附近的山崗上“仿伊犁固爾扎廟式”,於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修建了安遠廟。

乾隆皇帝在此廟中的碑文中寫道:“予之所以為此者,非惟闡揚黃教之謂,蓋以綏靖荒服,柔懷遠人。”這座廟宇的建造,本身就是清政府利用宗教,懷柔、團結蒙古同胞的民族政策的體現。安遠廟建成後,成為達什達瓦部進行宗教活動的場所,他們把對故鄉愛念的情懷全部傾灑在塞外山城的原野上,成為我國民族團結的突出典範。

安遠廟因系仿新疆伊犁河畔的固爾扎廟而建,又稱“伊犁廟”,又因其主體建築普渡殿為方形,又俗稱“方亭子”。



(文保碑)

待續。


精選遊記: 承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