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自在獨行陝北之2——米脂

作者: 韭婁

導讀米脂,因地有流金河水,沃土宜粟,米汁淅之如脂,得名。美食:一定得喝小米粥,還有碗托,羊雜碎,及特產驢板腸。李自成行宮來到米脂就不能不說李自成。上午從吳堡、綏德坐車到米脂,在米脂汽車站搭了個五元的出租車一下開到李自成行宮門口,這是米脂一處重要參觀景點,收費40元(網上07年的標價是3元、08年1月標價5元,照此速度今年每月升5元)。但景點此時收票� ...

米脂,因地有流金河水,沃土宜粟,米汁淅之如脂,得名。美食:一定得喝小米粥,還有碗托,羊雜碎,及特產驢板腸。李自成行宮來到米脂就不能不說李自成。上午從吳堡、綏德坐車到米脂,在米脂汽車站搭了個五元的出租車一下開到李自成行宮門口,這是米脂一處重要參觀景點,收費40元(網上07年的標價是3元、08年1月標價5元,照此速度今年每月升5元)。但景點此時收票處正好沒人,咱們大搖大擺走進門去,得,省了四十元。有時候想逃票入地無門,可有時候就這麼寸。人家李自成有沒有把這個以前的廟當過行宮館內並沒有介紹,只說李自成在此登過高,看過戲,我認為登過高看到戲都很符合當時實際,可誰大功告成後會睡在廟裡呢?館內對李自成的一生功過都做了比較詳細的介紹,正當我一個人在廟裡徘徊時,恰巧省市紀委的人來這裡受教育,一行人自然是重點接待對像,我也跟著沾光,聽講解員解說,應該比牆上文字更生動一點,當然這和講解員的水平高低大有關系。這位女解說員說的普通話比較生冷,速度又快,效果並不太好,不過有勝過無,他們一行走了我又自己看了一遍,尤其對李自成出道和在湖北被殺的那一段仔細“研究”一番:李自成之死似成了千古之迷,最多的兩種說法是:1永昌二年(1645年)在湖北通山九宮山被地主武裝殺害。時年39歲。

……逃到牛背嶺,又遇山間滂沱大雨,李自成坐騎陷於泥中走不動,他只好下馬牽坐騎深一腳淺一腳前行。農民程九伯見李自成一人獨行,身邊又有匹好馬,立刻手持鋤頭竄了出來。李自成畢竟身經百戰,程九伯不是對手,被對方騎在身下。李自成壓住程九伯,回手抽刀,但刀鞘中因雨水沾泥,一時間拔不出來。此刻,程九伯外甥趕到,他見舅舅被一個大漢騎在身下要挨宰,情急之下,掄起鐵鏟衝李自成砍去,嚓的一聲,李自成倒斃雨地。此段說法有矛盾,這位殺李的真凶到底是地主武裝還是普通農民?這個問題應該很重要,但無從考證了。2另說自成兵敗後退隱湖南石門縣夾山寺出家為僧,稱奉天玉和尚,康熙十三年(1674)病逝,年69歲。)1980年,湖南省石門縣東南約15公裡處,文物工作者在這裡的一座古剎——夾山寺旁,發掘了一座飽受爭議的古代墓葬——奉天玉和尚墓。隨同出土的隨葬文物有:墓志銘(奉天玉和尚塔銘),飾有梅花圖案盛木炭的陶釉缸,飾麒麟、鳳凰圖案盛奉天玉和尚骨灰的明代青花瓷壇等等,特別是刻有“身披北鬥頭戴三台,壽山永遠石朽人來”對聯的鎮墓壙符碑,這分明是帝王才得使用的讖語。尤其是這座墓葬的形制,並非是對於一般佛教僧人圓寂的處理方式,也不是按照當地的習俗,而是一座典型的陝西地區一墓三穴的葬法,這就更加令人匪夷所思。再結合此前夾山寺中保存的其他文物資料,當這些資料顯示出關於李自成死亡記載的種種疑點時,所有人的目光就都聚焦到了這位明清易代之際的傳奇人物身上,他就是:“闖王”李自成(1606~1645)。相關歷史:

李自成,本名鴻基,陝西米脂李繼遷寨人。出身農民家庭,童年放牧,曾為銀川驛卒。崇禎二年(1629年),崇禎皇帝開始大規模裁減驛站(相當現在的郵電局兼地方招待所)。崇禎三年(1630年),李自成不幸被列入裁員的名單內,失業下崗。行宮裡講解員的說法是因李不慎弄丟了一封重要文件,被開除。李自成崇禎二年(1629年)起義,後為投奔其舅闖王高迎祥部下的闖將,勇猛有識略。八年滎陽大會時,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戰的方案,受到各部領袖的贊同,聲望日高。次年高迎祥犧牲,他繼稱闖王。……崇禎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在襄陽稱新順王。同年,在河南汝州殲滅明陝西總督孫傳庭的主力,旋乘勝進占西安,次年正月,建立大順政權,年號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了明王朝。毛澤東指出:“吾國自秦以來二千余年推動社會向前進步者主要的是農民戰爭。大順帝李自成將軍所領導的農民戰爭,就是兩千年來幾十次這類戰爭中極著名的一次。這個運動起自陝北,實為陝人的光榮。”

毛的中國歷史觀是否正確我不妄做評論,但李自成成了米脂人的光榮。據網載:“2007年,米脂搞了一次紀念李自成誕辰400周年的活動。”有趣的小資料:

李自成行宮修建於1643年,占地面積6700平方米。盤龍山,原名馬鞍山。明嘉靖年間,曾就山勢建築了一座直武祖師廟,現有石碑數通,記敘了真武師廟的建造歷史。崇禎16年(公元1643年),李自成率領農民趙義軍突破潼關,到西安後,定國號為“大順”,改元永昌,住在原秦王宮。李自成的侄兒李過,尊命回米脂修建行宮和祖墓,他見此山氣勢雄偉,便把真武祖師廟擴建為李自成行宮,從此把馬鞍山改名盤龍山。 行宮建好後,李自成准備回鄉祭祖,可是走到綏德四十裡鋪時卻突然接到西安軍情吃緊的消息,於是便星夜返回西安。第二年(元1644年)起義軍就失敗了。“闖王”兵敗後,清兵來到米脂,企圖把大順遺物全部銷毀。為了把這座行宮保存下來,米脂的父老鄉親在行宮的正殿、起祥殿內重塑了真武祖師像,才幸免一炬。 李自成自此以後,再沒回到故鄉米脂縣。據《明史》記載,李自成起義後曾先後兩次回到家鄉。一次是在崇禎九年(公元1636年)四月,李自成起義軍活捉了延綏總兵俞腳霄、打敗明軍後在延安開過慶祝會。北上回到米脂,駐兵馬鞍山。傳說米脂百姓見李自成歸鄉,無不歡聲載道,紛紛頭頂香爐,手提酒漿,如迎王師、為不驚擾父老鄉親,他下令不許攻城,並親臨城下,喚出知縣邊大授,對他說:“此吾故鄉也。勿虜我父老。”隨後又留下白銀3萬兩,讓其重修文廟,興辦義學,培養家鄉人才。李自成行宮依山跨險,前後兩層近90級石階,登上凌空而起的啟祥殿、兆慶宮,在前樓憑欄遠眺,山川勝景盡收眼底。館內陳列本縣出土的東漢畫像石和其它歷史文物。“李自成的農民軍勢如破竹,攻入北京後,他命人遍索皇宮,發現大內府庫中只有黃金17萬兩,白銀13萬兩”不可思議吧?米脂婆姨再說陝北這地方雖因“米脂的婆姨綏得的漢”出名,可婆姨們漢們不可能圍起來賣票讓你參觀,怎麼辦呢?很好,行宮的後院辦了個米脂婆姨史跡展,以滿足人們的好奇心。這個展辦得很含蓄,她沒搞人們念想像中的米脂女子比美展,而是一群能干的女人革命的女人的展示,當然了,裡面有照片的盡量擺出照片,讓大家看看米脂婆姨們的真實面容,裡面確實有不少長得挺好看的(不可能是全部)。我還看到了藍花花的原形女兒照,其實也不過是一個姿色還算清秀的女子吧,這就像人們傳說中的小鳳仙似的,傳說中人們想像的小鳳仙一定美貌無比,看了相片亦不過如此。蘭花花這真人女子愛上了一個紅軍連長,後來紅軍走了蘭花花被家人嫁了一家大戶,最後郁悶而死,沒有歌裡唱的私奔一條。李自成行宮看完後在一家小店吃了一碗羊雜碎,實質是羊肉羊雜碎煮粉絲,再加一個肉夾饃,吃得很滿意。決定今天早早找旅館住下,住到米脂大橋下的一個悅賓樓,。那裡的牆上掛著米脂所有旅游點的簡介,這點非常方便,便旅客即使不去,也能對這個地方的旅游情況做一個全面了解,說不定又會產生新的旅行衝動,再多呆上一天。給當地經濟充充電。這條非常值得推廣。和店裡的老板清談,詢問米脂婆姨的情況,老板說:“那個俗話說的是漢代,漢代出了個貂嬋,咱們現在主要是宣傳米脂的婆姨賢惠,勤勞。”老板說話有水平,看來,他也沒堅持自己家鄉女人最漂亮的說法,其實哪個地方都會有自己特色的美女的。整個旅館沒人住,四層仿佛就我一人,睡了下午覺並洗個澡,出來找米脂的小吃,在書店翻看了一本《高崗在西北東北》,基本在為他翻案,有功是肯定的。回來查閱網評說此人作風風流,經常找那些白俄女人,不過他本人相貌倒是儀表堂堂,上了董希文《開國大典》的油畫一點也不冤,如果說人民日報海外版有意更正此畫並發表,那也算一種非正式表達了。 壯觀的米脂秧歌入夜,按店老板的介紹,我來到米脂廣場,此時的廣場上已是人聲鼎沸,至少有七八百位以中老年婆姨(也有很多男子)組成的秧歌隊已經開始舞起來了,我先是為最後一次尋找驗證看有沒有漂亮的米脂婆姨看她們,天黑,沒找到特別突出的,後來看的目地不知不覺地變了,因為這米脂秧歌場面本身已足夠吸引人眼球。只見婆姨們手裡有的拿著扇子,有的舉著傘,按著場上的舞曲節奏扭著,跳著,她們有的跳得很認真,有是只是在敷衍,更有個別男子跳得神采飛揚,眼神、手腳動作十分活泛,他們的兩只手伸開上下顫動著的姿勢特別能體現陝北秧歌特點,只是舞場上年青人不多,看著多是中年以上的,他們是來健身的,不是求偶的,可圍觀的人們照樣不少,我從來沒有在別的城市見到如此壯觀的群眾舞蹈場面,而且,雖然見不到指揮,但這幾百人的陣腳款款有序,絲毫不亂。據說天天晚上如此跳,那就值得宣揚了,讓文化局把這場面搞成一種地方品牌,打出來,一定很有意思。秧歌結束了,人們還意猶未盡,有一個坐在地上的五十幾歲的老漢拉起嗓子對喇叭喊起話來:“米脂廣場歡樂今宵現在開始,喜歡娛樂的玩一玩,不喜歡娛樂的回家去(這話一定要用米脂口音學說出來才有味道)”大家一聽樂起來,然後就開始報名卡拉OK,我很想跟著起哄,可惜在家裡K的那些陝北民歌突然全部忘在腦後,大部分人唱的仍是陝北當年的革命歌曲,也有秦腔,很動聽,報名唱的人也很熱烈,我累了,開始往旅館走,但是那歌聲一直繚繞未絕……寫於2008年9月20日西安閻良紅磚頭網吧2008年10月25日考證資料於廣州家中


精選遊記: 延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