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之旅(三)-彼得堡(2)

作者: 一朵夢雲

導讀聖彼得堡 7月4日,早餐是西式自助餐,這是我喜歡的用餐方式,我喝了麥片茶,吃了自制的三明治和許多素菜水果色拉,感到很滿足。 今天去彼得堡郊外的皇村,照例是十點鐘發車,到皇村時已經是十二點多鐘了。皇村位於彼得堡以南約30公裡處,是偉大的詩人普希金文學生涯的搖籃,1937年為記念普希金逝世100周年改稱普希金城。 普希金城內有一座金碧輝煌的葉卡捷琳娜宮� ...

聖彼得堡

7月4日,早餐是西式自助餐,這是我喜歡的用餐方式,我喝了麥片茶,吃了自制的三明治和許多素菜水果色拉,感到很滿足。

今天去彼得堡郊外的皇村,照例是十點鐘發車,到皇村時已經是十二點多鐘了。皇村位於彼得堡以南約30公裡處,是偉大的詩人普希金文學生涯的搖籃,1937年為記念普希金逝世100周年改稱普希金城。

普希金城內有一座金碧輝煌的葉卡捷琳娜宮,它建於18世紀,是彼得大帝為妻子葉卡捷琳娜一世建造的消夏別墅。最初葉卡捷琳娜宮是兩層樓高的木制宮殿,1743-1751年期間進行的重建工程,將其原本樸實的外貌改建為雄偉宏大、富麗堂皇的豪華皇家宮殿。改造後的宮殿長達306米,超過了俄羅斯巴洛克時期的所有建築。天藍色的外表耀眼奪目,洋溢著輕松歡快的氣氛,造型豐富的雕塑和凹凸有致的結構使數百米長的建築華美典雅且生氣勃勃。同時還加建了頂部有著五個金色洋蔥頭形圓頂的皇宮教堂,增添了許多裝飾性的雕像,使宮殿真正成為符合皇家氣息的建築。

同樣的需要排隊。半個小時後我們魚貫進入了門廳套上鞋套開始參觀這華麗美艷的宮殿。宮內金碧輝煌的大廳一間接一間,金色的牆,金色的圓柱,金色的宮門組成了一條金色的走廊。華貴的地毯,輕柔的絲綢窗縵,典雅的壁畫,精美的擺設,把整個宮殿裝扮的美輪美奐。還有一間極其奢華的琥珀廳,高達8米的以奶黃和深紅為基調的金碧牆上, 鑲嵌著幾噸重的精雕細琢的優質琥珀、長壁鏡及4個由石英、玉石和瑪瑙等石料制成的佛羅倫薩馬賽克圖。鍍金的鸚鵡,鍍金的燭台,鍍金的雕飾,滿屋的珠光寶氣,讓人感到仿佛置身於巨大的珠寶箱內。這件價值連城的稀世珍寶是普魯士國王弗裡德裡希·威廉一世送給彼得大帝的禮物,可是在二戰混亂的歲月裡,琥珀廳卻神秘地失蹤了。現在的琥珀廳是2003年由德國幫助重新建造的。

一個小時的參觀給我的腦海裡留下的是一片眩目的金色,走出宮殿,來到了葉卡捷琳娜花園,我又重新走進了綠色。金色固然炫麗華貴,可是卻使人有一種沉重感。只有綠色才能使人輕松愉快,因為那是大自然給與人類的禮物。綠色的林蔭道,厚密茂盛的草地,紅紫相間的花叢,碧水清澈的池塘湖泊,蜿蜒的小徑,恬靜的小水渠和自由生長的灌木林,構成了一幅最美的畫。穿過一片橡樹林,一尊黝黑的普希金雕像出現在眼前。詩人身穿風衣,一手托腮,沉思地坐在長椅上,目光既深邃又迷惘。皇村,這片充滿靈性的土地沐浴著詩人,賦予他源源不絕的創作靈感。正如詩人在“皇村”一詩中所寫:“在那兒,我的青春和童年交融。在那兒,被自然和幻想撫養,我體驗到了詩情、歡樂和寧靜。”普希金讓人們認識了皇村,皇村更讓人們永遠記住了這位俄羅斯天才。

用午餐已是三點以後了,午餐後前往彼得保羅要塞。彼得保羅要塞坐落在涅瓦河右岸的兔兒島上,是彼得堡著名的古建築。它與彼得堡同齡,於1703年5月 16日奠基,也就是彼得堡的奠基日。彼得堡羅要塞是作為俄國同瑞典進行北方戰爭的前哨陣地由彼得大帝親自監督建造的,而彼得堡就是在要塞的保護下誕生和發展的。要塞中有聖彼得保羅大教堂、鐘樓、聖彼得門、彼得大帝的船屋、造幣廠、兵工廠、克龍維爾克炮樓、十二月革命黨人紀念碑等建築物。其中,最著名的是彼得保羅大教堂。教堂建於1703年,原先是木質的,1712年起在原處改建為石砌的大教堂,歷時21年才建成。是一座早期俄羅斯巴洛克式大教堂。教堂外表莊嚴肅穆,內部裝飾富麗堂皇。教堂內有從彼得大帝到亞歷山大三世的俄國歷代沙皇的陵墓,許多大公也附葬於此,均立有大理石墓碑。1998年7月17日,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全家的遺骸也安葬在這裡。教堂上屹立著一座高大的尖頂鐘樓,高122米,金光閃閃的尖頂直刺藍天。尖頂上的天使塑像高3.2米,塑像雙翼伸展3.8米,塑像頭上十字架高6.4米。在教堂旁有一座小亭子,裝飾有圓柱和航海女神的塑像,是保存彼得大帝的一只小船的船屋。要塞中還有6座城堡,3000門大炮及其他軍事設施。1718-1917年,沙皇把該要塞作為國家監獄,它寬厚的牆壁裡築有許多暗炮台,以及陰沉、寒冷的單人囚室。從長長的在押犯人名單中,可以找到許多名人的名字:拉吉舍夫、車爾尼雪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高爾基等等。十月革命前夕,要塞成為起義軍的司令部,今天,這裡已是一座博物館。

離開彼得保羅要塞後去參觀了停泊在涅瓦河上聞名於世的阿芙樂爾號巡洋艦,阿芙樂爾意為黎明或曙光。阿芙樂爾巡洋艦原為波羅的海艦隊的巡洋艦,該艦長124米,寬16.8米,1903年起服役,1905年它曾參加日俄間的對馬海役。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晚上9時45分,阿芙樂爾號按照信號,向冬宮發射了第一炮,揭開了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序幕。“十月革命一聲炮響”就是這裡發出的。作為十月革命的紀念物和中央軍事博物館分館,阿芙樂爾號永遠的停泊在了靜靜的涅瓦河上。1968年,蘇聯政府授予阿芙樂爾號巡洋艦十月革命勛章,肯定了這艘聖艦傳奇的一生。

7月5日,早餐依然是自助餐,但供應似乎比昨天差了些,沒有麥片,也沒有調拌色拉的素菜和水果。不過那小肉腸挺好的,我吃了好幾根。餐後去了導游房間,在他的俄國朋友那兒化了1300盧布買了一只鍍金懷表。10點多時,來到了涅瓦河畔,遙望對岸的彼得保羅要塞和瓦西裡島燈塔,別有一種風味。12點左右,到達了夏宮。

夏宮又稱彼得宮,是彼得大帝的夏季行宮,坐落在距彼得堡市區29公裡處的芬蘭灣南岸,建於1710年,占地800公頃,建築豪華壯麗,被譽為俄羅斯的凡爾賽。夏宮分為3個部分,下花園、大宮殿、上花園。上花園占地15公頃,比下花園高出18米。樹木,草坪呈幾何狀排列,縱橫交錯,池水瀲灩,景像開闊。有著名的時噴泉,尼普頓噴泉。大宮殿是一座宏偉的兩層建築物,聳立在小山丘上,裝飾極其華麗,兩翼均有鍍金穹頂,宮內有慶典廳堂、禮宴廳堂和皇家宮室。

大宮殿前是被稱作大瀑布的噴泉群,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色噴泉,共有37座金色塑像、29座淺浮雕、150個小雕像、64個噴泉。梯形的大瀑布分左右兩邊,從七層台階上奔流下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金色雕像,分布在瀑布中間和周圍。瀑布下面是一個半圓形的水池,中央聳立著“掰開雄獅大嘴的參孫”的雕像,從獅子口噴出的水柱高達22米,極其壯觀。這就是著名的隆姆松噴泉,是下花園中最大的噴泉。水池連著參孫運河,直通芬蘭灣,運河兩岸有32個大理石石杯,排成兩行,噴泉從杯中飛濺。站在噴泉的上方的大宮殿前,可以遠眺大海。

下花園依傍大宮殿呈扇形向芬蘭灣展開,並以大宮殿前的水道為界分為東、西對稱的兩部分。占地102.5公頃,有150個噴泉,2000余個噴柱和許多大理石的和鍍金的雕像。東面亦有一座梯形瀑布,稱為棋盤山瀑布,以黑白大理石沿坡鋪成棋盤形台階,最高的泉口飾有3條中國龍,水流兩旁皆立有希腊天神大理石雕像。下花園偏西的海邊有瑪爾麗宮,宮高兩層,規模不大,但裝飾豪華,是沙皇私人起居之處,四周環水,僅有小橋通行。奇珍閣坐落在下花園西側,為沙皇接見俄國名流的場所。蒙普拉伊宮在下花園的東部,該宮僅有一層,是彼得大帝親自設計的。彼得大帝常愛在其平台上遠眺大海。夏宮中還有金字塔噴泉、太陽噴泉、橡樹噴泉、小傘噴泉,羅馬噴泉、亞當噴泉、夏娃噴泉等。每當噴泉全部開放,如銀河飛濺,引人入勝。整個下花園就像是一組雕塑和噴泉的室外展覽館,被人們喻為“俄羅斯藝術之珠”。另外夏宮中還有仿自然花園亞利山大花園和茅舍宮以及綠廈、英國宮、粉紅閣、奧爾伽閣等建築。十月革命後,彼得宮被辟為一系列畫廊與歷史博物館。

我們從夏宮南面的大門進入了上花園,沿著草坪邊上平直的大道向前走,經過時噴泉和尼普頓噴泉後向左拐,從大宮殿後的邊門進入了下花園。在約定了集合時間和地點後就從大瀑布右側逐階而下。噴泉邊人如潮湧,我們決定繞開人流,便沿著參孫運河先去觀賞芬蘭灣。跨過了白色的長橋後來到了最北面的小島上,那似乎是一個船碼頭,五根高高的白色旗杆上掛著各國的國旗。我們跟著乘船的人群混了進去,站在寬廣的海岸上,看著蔚藍色的煙波浩瀚的大海,沐浴著清新的海風,呼吸著大海的氣息,我似乎忘記了一切,只感到無比的愜意。等發現碼頭上已不再有其他人影時才趕緊往回走,卻被攔在了門口,我只得用笨拙的俄語連聲說著“謝謝”,這才被管理人員笑著放行。出來後已不見了團隊的蹤影,幸好辦了國際漫游,經和導游電話聯系後,按照導游的指點在東南面的蒙普拉伊宮找到了大部隊。在下花園中觀賞了眾多設計巧妙的噴泉和精美的雕像,又在棋盤山瀑布下欣賞了樂隊的演奏後,我們拾階而上重返了被稱為金山的大瀑布噴泉群,並重新走下台階回到了金色的隆姆松噴泉邊。游人似乎少了一些,我們抓緊時間拍了照片後就趕到了集合地點。沒料想到走在前後兩位導游之間,原以為萬無一失的我們(共六人)還是神差鬼使的和團隊失散了。無奈只得再次給導游打電話,在夏宮的大門口等到了前來接我們的導游,總算沒在異國街頭丟失。

下午近5點時才吃到了姍姍來遲的午餐,餐後觀賞了歌劇院前的葉卡捷琳娜銅像之後穿過一家有著長長玻璃頂棚的漂亮商場來到了坐落在格利巴耶多夫運河邊的滴血大教堂。

聖滴血教堂又名基督復活大教堂,是為紀念亞歷山大二世沙皇1881年3月1日在這裡被革命激進分子刺殺而建造。從1883年到1907年完工,整個教堂的修建用了近25年之久。教堂輪廓美麗, 裝飾五彩繽紛,與附近古典式的古老俄羅斯風格的建築物成鮮明對比。

教堂高81米,有九個五光十色的洋蔥頭圓頂, 牆面使用大量花崗岩、大理石、彩釉磚和青銅板進行裝飾,色彩極其艷麗並富有層次感。最高的五個圓頂鋪有大量琺琅,馬賽克的壁畫加上完全不對稱的外觀,給人以視覺上的美感,使教堂看上去造型奇特、色彩亮麗而優雅。

教堂內部裝飾有大量別具一格的用彩色大理石和寶石精加工的馬賽克鑲嵌畫。沙皇遇刺處鋪著鵝卵石的區域被原封不動地保留下來,並設置了精致的保護欄和特殊的帷幔。整座教堂精美而華麗,是19世紀末新俄羅斯風格建築和裝飾藝術最光輝的典範。

教堂後面有一個小商品市場,賣的都是些彩蛋、套娃之類的工藝品,價格比商店裡還貴,所以買的人很少。

晚上8點多來到了位於涅瓦大街上的喀山大教堂。古樸典雅的喀山大教堂建於1801年-1811年間,是專為存放俄羅斯東正教的重要聖物,喀山上帝之母聖像而建造,並因此而得名。教堂正門兩側有造型嚴謹的由94根高大圓柱組成的古典式柱廊向外延伸,宏偉壯觀,形成一個半圓形廣場教場。柱廊的後面露出高達70米的教堂圓頂。教堂前的廣場上有一座花崗岩噴泉,還有兩位統帥庫圖佐夫和巴克萊·德·托利的紀念像。

喀山大教堂的內部不同於一般的教堂,而更像一座宮殿。它明亮、輕快,以柱列分隔的長形主堂高大寬敞,中央穹頂輝煌華麗,仰視可見一幅聖母圖,周邊飾以聖經人物雕刻和水彩壁畫。1812年戰勝拿破侖後教堂裡面保存了戰利品和俄羅斯軍隊征服的多個城市的鑰匙。1813年,傑出的俄軍統帥米哈依爾·庫圖佐夫的靈柩被安葬在教堂北側祭壇——當年他祈禱戰勝拿破侖的地方。1837年教堂前廣場上紀念像落成後,喀山大教堂就成了1812-1814年衛國戰爭的紀念館。1932年起辟為國家宗教與無神論歷史博物館。

在喀山教堂附近,格利巴耶多夫運河邊的中餐館用了晚餐後已近9點了。有一小部分人去觀摩芭蕾舞,其余的人就在涅瓦大街上自由活動。

涅瓦大街建於1710年,全長超過4公裡,寬25至60米,從涅瓦河畔的海軍總部大廈一直延伸到亞歷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橫貫莫依卡河、格利巴耶多夫運河及噴泉河。涅瓦大街的歷史與聖彼得堡的城市歷史一樣悠久,從一開始單純的交通要道,到遍布華麗宮殿與優雅小樓的貴族大街,再到銀行商廈林立的資產階級大道,涅瓦大街與聖彼得堡一起經歷了無數風雲變換、潮起潮落。 如今,涅瓦大街是聖彼得堡最熱鬧最繁華的街道,聚集了該市最大的書店、食品店,最大的百貨商店和最昂貴的購物中心。 涅瓦大街還是一條極具觀光價值的街道,在那裡可以欣賞到各類教堂,眾多的名人故居以及歷史遺跡。

我們在大街上閑逛著,在太陽的余輝中觀賞著大街兩側各種各樣顏色、各式各樣風格的建築。為了能拍攝到大街的全景,在綠燈亮起時,我舉著相機踏著斑馬線快步走到大街中央的隔離線上,迅速的按下快門,把這條流光溢彩的歷史老街永遠的留在了我的鏡頭裡。走到大街的盡頭後轉身往回走,在一塊“咖啡”的標牌下看見了一個咖啡館,門前牆壁上畫著普希金的素描像,這一定是著名的文學咖啡館了。1837年1月27日,普希金正是從這裡喝完最後一杯咖啡,而直接奔赴決鬥地點小黑河的。雖然我很想進去喝一杯咖啡,感受一下詩人的激情和浪漫,可是拘於語言不通,無法交流而遺憾的放棄了。

午夜時分告別了聖彼得堡,乘上零點四十分的火車重返莫斯科。


精選遊記: 莫斯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