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靈山游記

作者: zaqxiong

導讀貴陽市城西北的黔靈山,由於座落在市內,更主要的還是山上有座寺院是中國佛教名寺之一,因此省內外馳名,游人不斷.五一假期很快要過去了,我決定登黔靈山,到大自然中去呼吸呼吸清新空氣,去寺院淨化一下心靈.九時許到達黔靈山腳下.沿不到二米寬的山路往前行二百米之後便是石階.這石階共383級,在第一級前立一石碑,草書"九曲徑",碑前有香火."九曲徑"左面傍像王嶺,右面倚杖缽峰 ...

貴陽市城西北的黔靈山,由於座落在市內,更主要的還是山上有座寺院是中國佛教名寺之一,因此省內外馳名,游人不斷.五一假期很快要過去了,我決定登黔靈山,到大自然中去呼吸呼吸清新空氣,去寺院淨化一下心靈.九時許到達黔靈山腳下.沿不到二米寬的山路往前行二百米之後便是石階.這石階共383級,在第一級前立一石碑,草書"九曲徑",碑前有香火."九曲徑"左面傍像王嶺,右面倚杖缽峰.我沿石階往上,見到的第一個嵌入左邊山岩中的小佛洞叫"古佛洞".是黔靈山最早古跡之一,原杞苦行佛,明代著明旅行家徐霞客崇禎十一年(一六三八年)曾到此游覽.我在這裡買了一把香,打算一路上好用來拜佛.從"古佛洞"開始,"九曲徑"左邊的山石上,陸續可見嵌入山石內用草書的字碑,如"菩提路"、"第一山"、"虎"、、"佛"等等,其中那個"虎"字碑高達約十米,草書書法非一般,有的年輕人不一定能讀出來.

右邊的杖缽峰中有400多只獼猴,沿途隨處都可見樹間大小獼猴或成群或獨往,游人用花生、水果等食品逗它們.黔靈山峰巒疊障,古樹"參天,我見到有光皮樺、刺橄、臭樟、杉木、雲貴鵝耳櫪等等.

這"九曲徑"是沿之字而上,在第一個拐建有六角飛檐木涼亭,上隸書"旯性明心",拐過來見立一石碑,刻有一像,細觀之,原來是"邱真人贊純清覺祖靈像",左邊刻有:"金骨瓊肌像飄然黔靈別省二洞天山環水抱 莊嚴地第一亭垂大羅仙 ",碑前見一對盲人夫婦,男彈電子琴,女唱歌,地上放一紙盒,內有少許角票.再往上見一木涼亭上書有"洗缽池",於是進涼亭觀後,確見一小池,水深綠,上有不少落葉.快到山頂,見一大大"佛"字,另還有豎寫"正法眼藏"和從右到左橫寫"黔南第一山"嵌在山石中.一路上有樹冠遮陰,不覺曬.

到達山頂,一座"九龍浴佛"大石壁正對"弘福寺"大山門,經傳釋迦牟尼佛誕生時,九龍吐水為之沐浴.右邊可見歷任方丈骨灰塔十余座,塔群處有可觀貴陽市全景的至高點,左邊有一座七級法華塔,高15米,六方刻36佛及佛經摘錄,塔底藏有"妙法蓮華經".塔左邊一牆,上書"弘福禪林",右書"萬木參天嚴佛國",左書"雙峰對峙護山門".在"九龍浴沸"大石壁前立有一"佛"字銅牌,游人在二米之外閉眼對牌伸手前行,能摸著"佛"字為上,那銅牌已被摸得發亮.我也去摸,還算有"福",摸中.

據介紹,公元1612年,赤松活尚攀藤樹葛登黔靈山,見萬峰環抱,中結平原,遂立志在此建剎,歷時32年.山主羅妙德居士慷慨舍地,當時巡撫曹中吉親督工程,赤松活尚親自操持,占地12000平方米.寺前依山而築"九曲徑",現寺內有:大雄寶殿、觀音閣、玉佛殿、彌勒殿等,飛檐翹角,金碧輝煌.殿內有貼金大佛30尊,彩塑四大天王及緬甸玉佛十余尊,有"乾隆大藏經"、"中華大藏經"、"房山石經"及名家字畫、法器、銅寶鼎、鐵鼎、鐘鼓、幢幡寶蓋、石獅、石幢、金字匾聯等等文物.

進山門前,我抬頭見大山門正中門上書有"弘福寺"和"黔南第一山"兩匾,山門兩邊左右紅牆上從右至左書有"南無阿彌陀佛"字樣.門前右邊一牌枋上書有"常聽‘舍得’兩字,施比受更有福,真正的快樂是施舍出去後那份清靜安慰與喜悅".

踏入山門,只見彌勒殿前大院正中一只銅鼎和三只銅香爐,,僧尼賣香燭敲鐘,游客們燒香、點燭,好不熱鬧,我也將手中余下的一把香全部在紅燭上點燃,上在香爐裡.抬頭見大肚彌勒正坐中央佛座上,大殿左右兩邊柱上長書兩行:"大肚能容容天容地與人無所不容慈顏常笑笑口啖今凡事付之一笑".庭院左邊有一鐘鼓樓,上有貴州最大最古老銅鐘一口,重1.5噸,鑄於1496年.我走到鐘樓下,只見門鎖上,負責敲鐘的僧剛好有事不在,若他在時,要交上十元功德錢便可敲"吉祥"鐘.

我依次進了彌勒殿、觀音閣、大雄寶殿,其中大雄寶殿最顯莊重.經蟠懸掛,正中端坐如來大佛,左右分別是文殊師利菩薩和大行普賢菩薩,兩旁是十八羅漢,羅漢後面是佛經璧畫.香客除點香跪拜外,有的還買印有吉祥字的紅布條栓在手腕上.我見大佛身後左右兩柱書上"苦海無邊望我佛大發慈悲宏開覺路靈山新建造願眾生勤加磨礪解脫迷津".

幾座殿前都是香煙裊裊,庭院除銅鼎香爐外,還有幾座大水缸,游人輕放毫幣在水面上,缸底功德幣無數.

從大雄寶殿出來繞到殿後見一"碑枋","碑枋"後是再往上走是"藏經閣"、"玉佛殿"、"說法堂",不過不向游人開放.

"碑枋"右邊是:"集群賢翰墨垂範後世";左邊是:"彙眾經奧義啟迪人間",中間是經文及各路人士留言及羅漢畫像,我在"碑枋"停留下來,細細品味碑上所刻文字及欣賞其書法,隨手抄下幾首:"天不言而日往月運地不言而山高海深"、"閱盡黔南幾處峰四周心色影從從黔靈秀絕猶堪畫今古人傳雲水中".在"碑枋"前面還立有幾塊石碑,其中一塊刻有董必武一九九五年十月二十三日留下的墨跡:"竟上黔靈第一山老夫腰腳尚稱頑泉清樹古葉微脫寺外雙峰峙若關",另一塊刻有朱德一九六二年三月一日留下墨跡:"黔靈山上望貴陽建設十年換新裝青年弟子多豪邁鼓足干勁建家鄉",據說山門上的"黔南第一山"也是董必武的墨跡.

從大雄寶殿到碑枋,所有的石欄杆上都刻有經文.從碑枋走下來走到右邊一長廊,長廊左右是池,池中立有一座漢白玉觀世音菩薩,長廊上寫滿經文,抄下一首:"神秀大師:身為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六神大師慧能: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我知道這是一個佛經故事裡的兩段話,細細讀亦可品出點味來.

這時己是下午一點鐘了,感覺有些餓便去尋飯莊.黔靈山上有個"素香齋",專門用豆制品做彷善菜肴聞名遐邇,據說美國出版的世界旅游手冊曾作過介紹.在去"素香齋"路上還見有座"羅漢堂",因為見過不少"羅漢堂",所以也沒進去.到了"素香齋",坐滿食客,基本都是一家人一桌,我到開票處看了一下菜譜,有:佛天素魚、三色桂魚、川味牛肉、蔥爆大蝦、西芹羊腩等等,由於食客太多,我不想多等便向出口處走去,見一宣傳欄前有幾人在看,也湊上去,原來是介紹我國佛教名寺,我粗略看了一遍,上面有:洛陽白馬寺、北京藏傳佛教喇嘛廟雍和宮、上海的龍華古寺、上海老城隍西側的沉香閣、河南開封相國寺、南岳衡山南台寺、貴陽黔靈山弘福寺、天津大悲禪院、汝南南海寺、雲南大理迦葉寺、寧夏高廟保安寺、江西能仁寺……不知不覺中又走近天王殿,忽見牆上有一大幅壁畫,近看原來是澳大利亞虔誠的佛教徒著名版畫家白如詩(RUTHBVRGSS)女士1997年5月以65歲高齡特地從澳大利亞悉尼市飛來貴陽特為弘福寺天王殿南北兩側外牆繪制的 兩幅壁畫

出了山門,望對面遠處白像山峰巒延綿,山下杖缽峰郁郁蔥蔥,林間獼猴與絡繹不絕的游人共存,一派詳和景像.看己是下午三時許,於是從原路返回.走到盲人唱歌處歇息一會,隨手往紙盒裡丟入幾張零鈔……

下到山腳,去路邊小店買了碗涼米皮解決了中餐,接著又買一瓶"鮮橙多"和用簽子穿的油辣豆腐,看天色還早,於是邊吃邊喝向“杖缽峰”東北方向走去,走了約半小時便來到有頗有名氣的"麒麟洞"."麒麟洞"後靠檀山,之所以出名,不僅是洞廳口有一對大鐘乳石極像麒麟,左右相望非常生動,更主要是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後,民族英雄、千古功臣張學良和楊虎臣將軍在去重慶歌樂山之前曾被囚於貴州,張學良將軍在1938年---1945年8月間先後被囚在貴州修文縣陽明洞、貴陽黔靈山麒麟洞(1941年)、開陽縣劉雲鄉、息峰陽郎壩(後息峰集中營)、桐梓天門洞.蔣介石曾在黔靈山三嶺灣會見過張學良將軍.

進入"麒麟洞",可見圖片欄,分前言、青年時代、婚姻家庭、戎馬生涯、西安事變、幽靜歲月、在貴州、結束語等欄目,上有不少鮮為人知的相片.另外可參觀當年張將軍在這裡被囚禁住的房間,其中還有趙四小姐臥室.旁邊是特務室.現在成為旅游點後,則見洞前庭園種有樹及花台,並設有"麒麟茶苑",竹椅竹桌供游人享用.

不少游客在麒麟洞口拍照,洞廳與貴州其它溶洞相比,不算太大,但也有十幾米高,洞內除洞門口麒麟外,還有鐘乳石和岩漿滴水,不過一般游人不會在廳逗留,朝左邊石階下到洞深處,再從另一洞口鑽出來.石階下漆黑,洞越走越窄,一般得用電筒或打火機照路,在昏暗光線下摸著前行,好在洞不太深,漆黑一段路後轉彎便可見到出口透進的光線.

從麒麟洞出來己近日落之時,不可能再去後山的"黔靈湖"了,於是沿一山澗小溪流向回家方向走去.

晚上重溫黔靈山一日游,遂要留下游記以作紀念.雖非佛門之徒,善心愛心平常心還是應有的,受愛國主義教育也應倍覺今日的幸福,在大自然懷抱中身心收益真是不枉此游.

2002-05-06


精選遊記: 貴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