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全程游(下)

作者: 春珺

導讀離開埃德福後,船要經過伊斯那水閘。大約在12:00,游船停靠在伊斯納碼頭上,排隊等候過伊斯納水閘。兩個多小時後,游輪繼續向北前進,傍晚,游輪穿過一座橫跨尼羅河的大橋,古埃及中王朝和新王朝的首都盧克索,開始呈現在我們的眼前。原本估計第二天才能到達盧克索的游輪,提早一天就到了,使我們在盧克索的游覽時間由原計劃的一天變成兩天,這確實是意想不到� ...

離開埃德福後,船要經過伊斯那水閘。大約在12:00,游船停靠在伊斯納碼頭上,排隊等候過伊斯納水閘。兩個多小時後,游輪繼續向北前進,傍晚,游輪穿過一座橫跨尼羅河的大橋,古埃及中王朝和新王朝的首都盧克索,開始呈現在我們的眼前。原本估計第二天才能到達盧克索的游輪,提早一天就到了,使我們在盧克索的游覽時間由原計劃的一天變成兩天,這確實是意想不到的收獲,因為在盧克索游覽一天實在是太倉促了。

游輪漸漸靠岸,從甲板上望去,太陽西沉,河的西岸是一層如剪紙般的山丘;河面上是一張張白色的雙桅三角帆,在那裡飄逸游動著;河的東岸是一排排帶有阿拉伯建築風貌的樓房和清真寺廟,岸邊熱帶樹木下是整齊的長堤,沿岸邊停靠著一排排豪華的游輪……,好一幅繁華美麗的都市。

公元前2040年,法老把首都遷移到盧克索,開創了埃及中王國和新王國時期。這裡也就成為埃及古文明發展的又一個鼎峰期,一代又一代的法老不斷建造自己的王陵和神廟,使各種建築工藝、雕刻繪畫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法老們在尼羅河的東岸建造神廟,而在它的西岸建造陵墓,這完全是與太陽有關。因為古埃及人崇拜太陽,認為河東是太陽升起的地方,像征生命的開始;河西是太陽落下的地方,像征亡靈的歸宿。

一清早,我們乘車去尼羅河西岸的帝王陵墓,它位於尼羅河西岸7公裡,可以從底比斯衛城北端陡峭的環山公路到達。從埃及中王朝開始,法老們不再修建金字塔,而將遺體安放在尼羅河西岸的底比斯山谷中,在那裡為自己建造豪華的地下陵墓。在前後將近500年中,62位法老和不計其數的王後貴族埋葬在這裡,形成了著名的王陵谷。王陵谷分兩個部分,西北面是埋葬法老的地方,稱作“帝王谷”;西南面是埋葬王後和貴族的地方,稱作“王後谷”。

然而,那些新王朝時期的法老們的陵墓,並沒有逃脫盜墓者的魔爪,許多人冒著殺頭的危險尋找墓穴的入口,擄掠墓中的財寶。以至於大部分陵墓被徹底毀壞,當年豪華的洞穴已被洗劫一空,許多洞穴的入口敞開著,成為野獸的巢穴。經過幾千年來的洗禮,整個王陵谷已顯得千瘡百孔,荒蕪凄涼。

盡管如此,人們對帝王之谷仍然充滿著好奇,期待著能進一步揭開她神秘的面紗。陵墓裡的彩繪也吸引著前來的世界各地觀摩者。

我們首先來到位於帝王谷山脈東南側的一片曠野中的門農像。那是兩尊矗立在尼羅河西岸的岩石巨像,全部是用整塊石料雕鑿而成的。由新王國時代鼎盛期的阿蒙霍特普三世建造,每尊都高達18米。由於年代久遠,風化嚴重,面部已不可辨識。看著巍峨的石像使我感嘆,歷史如浮雲,就在彈揮一指間。

導游帶我們來到王後谷,這裡主要埋葬王後、妃子、王子與公主的墳墓,裡面的規模比帝王谷要小很多。從停車場到墓穴要走一段路,周圍寸草不生,除了嶙峋的礫石就是無邊的荒漠,顯露著一片凄涼的黃色。

在驕陽暴曬下,高溫把我們都熱壞了.我們參觀了拉美西斯三世之子之墓。墓室不大,被盜墓賊洗劫一空的墳墓裡只留下了一些壁畫,還有一口空空的石棺,石棺右邊有一個小小的玻璃櫃,裡面放了一個胎兒的骨骼。隨後又看了一個墓,連墓室主人的名字都忘掉了,說實在話,不是對考古有專門研究和興趣的人,沒有必要來這裡參觀。

法老在修建石窟墓時,還會建造一座祭廟,其中以哈特舍普蘇特女法老的祭廟最為壯觀。原來我們的行程是參觀“帝王谷”,但阿裡建議我們放棄觀摩“帝王谷”,改為去哈特舍普蘇特祭廟(因它是一個獨立的景區,不包括在帝王谷內,如果都要去的話,需要再增加景點門票費、車費和導游費)。阿裡認為“帝王谷”內法老墓穴裡除了規模較大及一些壁畫外,與“王後谷”差別不大。我們接受了他的提議,來到了建於埃及十八王朝的哈特舍普蘇特祭廟。

女王祭廟是一個依山而建的三層建築。它由三座神廟組成的,最大的是哈特舍普蘇特女王神廟,右側是女王丈夫圖特摩斯二世的神廟,再往右是已經荒廢的阿蒙霍特普三世的神廟。整個神廟規模宏大,采用上下三層疊進的結構。每一層都聳立著女法老巨大的雕像。在每一層柱廊的牆面上都雕刻有華麗的彩繪壁畫和浮雕,上面描述女王的誕生和她統治期間的大事。

在進殿之前,阿裡先用形像的方法讓我們分別扮演女法老哈特舍普蘇特以及她的父親圖特摩斯一世、她的同父異母的兄弟,她的丈夫圖特摩斯二世、被她軟禁和打發到遠疆從軍的圖特摩斯三世等人物,生動地講述了那段時期發生在王室裡的歷史故事和各種傳奇。

哈特舍普蘇特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圖特摩斯一世與王後唯一的孩子。她從小聰明伶俐,性格堅強,夢想有朝一日能夠統治強盛的埃及。公元前1512年,圖特摩斯一世去世,他與王妃所生的長子與哈特舍普蘇特結婚,繼承了王位,即圖特摩斯二世。圖特摩斯二世體弱多病,繼位不久後,大權就落到哈特謝普蘇特的身上。幾年後丈夫去世,他們沒有子女,哈特舍普蘇特就安排二世與妃子所生的一個12歲小男孩繼位,這就是圖特摩斯三世。因為他年齡還小,就由哈特舍普蘇特作為他的監護人,並將國事政務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圖特摩斯三世長大後,心懷雄心的哈特舍普蘇特把他流放到偏遠地方,宣布自己為法老。為了使她的王位名正言順,她借助僧侶編造身世,稱自己是太陽神阿蒙之女,可以成為統治埃及的法老。為了維護自己的王權,她喜歡戴假胡須、身著男裝、束胸寬衣、手執權杖以示威嚴(祭廟裡有很多這樣的雕像)。在哈特舍普蘇特統治的22年中,埃及社會穩定、經濟繁榮。公元前1458年她因病去世(阿裡告訴我們,女王的木乃伊在6月份剛剛被發現,埃及考古學家通過對木乃伊牙齒和身體某些部位特征的研究,並對這具木乃伊及女法老家族的木乃伊進行了DNA檢測證實了她的身世,並證實她是因病而死,並非人們猜想是死於暴力)。於是,圖特摩斯三世突然重返王位,出於報復心理,他毀掉了所有與她有關的東西。從此,她的痕跡在埃及歷史中幾乎被全部抹去,神廟和雕像壁畫損壞殘缺,紀念碑被砸,木乃伊失蹤。

這位女法老的身世還與《聖經》有關,因為她是猶太人先知摩西的養母。大約在公元前1900年,猶太民族因遭旱災去埃及避難,在埃及定居了將近400多年,由於人口逐漸增多,讓法老擔心自身的權力和地位受到威脅。為了減少猶太人口,公元前1525年阿蒙霍特普一世下令殺害所有的猶太男嬰。先知摩西出生後被母親放在籃中,丟棄在尼羅河中漂流,恰巧此時被在河中洗澡的哈特舍普蘇特公主發現而收養。從此,摩西在宮中長大,他英俊能干,滿腹學問,深得哈特舍普蘇特的寵愛。

女王去世後,摩西失去了靠山,他殺死一位欺負猶太人的埃及人而逃亡西奈。後來,他帶領以色列百姓出埃及,在曠野漂泊40年,最終使猶太人返回了迦南地。

我們在哈特舍普蘇特祭廟待了將近2個小時,來來回回,我在那裡忙著拍照,生怕遺漏了什麼。我覺得,在埃及所有的廟宇中,給我印像最深刻的就是這座哈特舍普蘇特女法老的祭廟。

中午回到游輪用午餐,休息片刻,導游阿裡提議騎馬車去逛盧克索街道,還可以帶我們去阿拉伯咖啡店喝一杯具有阿拉伯風味的咖啡。全程每人收取12美元,時間定為2個小時。這個建議被我婉言拒絕了。我想,在這段時間裡,為什麼自己不能找一輛馬車去市裡逛逛呢?既自由,費用也不一定那麼貴。等他們前腳一走,我們一家四口隨即出了游輪,很快在碼頭上租了一匹馬車,在市區老街上篤悠悠地玩了三個多小時。事實證明,租馬車逛街、喝咖啡,總共費用平均每人才3.5美元,省了錢又玩得盡興。

馬車夫是一個典型的努比亞年輕人,身穿傳統的阿拉伯長袍,臉龐顯得又黑又瘦,一聊天很快就和我們熟悉起來。他從上衣口袋裡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張照片,裡面是一位很漂亮的西方姑娘。小伙子聲稱那是他的老婆。我們都向他表示祝賀。其實,我心裡明白,這八成是假的,在年輕時我搞外事就碰到過。在中國,年輕人有了對像,別人問起來總是躲躲閃閃不承認,恐怕太多的人知道。而外國人不是這樣,他們最怕別人以為他沒有對像,一見面就要介紹自己的另一半,如果沒有對像,就會搞一張根本不相干的女人照片,就怕別人瞧不起他。

我們坐上馬車,請車夫打開車上的小音響放一曲阿拉伯音樂,馬車慢悠悠地在盧克索的街市集上奔跑,能如此近距離的貼近當地埃及人的生活,親眼看一看他們的起居飲食、風土人情,不能不由衷地感到旅途中的滿足。你看,沿街上的各種小店,看上去和我們國家差不多,不過店門大多是關著的。原來店主都把商品擺在門口的街道上,難怪馬路上顯得十分擁擠和雜亂。擺著各種服裝、水果、地毯、工藝品、雜貨以及小吃攤應有盡有。只是那些路上行人的服飾與我們大不相同,男士喜歡頭帶盤巾,衣著亞麻布縫制的黑、白、綠色長袍;女士喜歡頭裹紗巾,衣著色彩鮮艷的褶裙和圍裙。街上的埃及人和我們很友好,頻頻地與我們招手致意,尤其是一些孩子,笑著、鬧著,在我們車前車後打轉。從他們的裝飾和周圍的環境來看,這裡的生活還比較貧窮,一路上,乞討的人也不少。沿街的房屋與我們一路看到的神廟比起來也好不到那裡去,磚瓦脫落、破舊不堪,有的幾乎已經是危房,還有很多人居住。街上出租車很少,馬、驢都成為運輸工具,很多中年婦女的把很重很大的行李、包裹頂在頭上……。

車夫根據我們的要求,領我們來到一家阿拉伯咖啡店喝咖啡。這是一家完全用阿拉伯式樣裝飾的小店,牆上掛著織有阿拉伯圖案的巨大掛毯,室內的擺設比較陳舊,看上去經營已經有些年頭了。

在我們喝咖啡時,馬夫卻在店裡抽起了水煙,這是我第一次見到埃及人是如何吸煙的。他們手裡拿著銅制的水煙筒(埃及人抽煙用的器具),煙筒頂部放著煙鍋,中部有一個盛水的玻璃圓球,下部安裝一根長軟管,外面包吃繡有金銀絲圖案的綢布,末段是煙嘴。抽的時候,把煙絲、香料等放在煙鍋上,通過玻璃圓球的過濾吸入嘴內。我看到一些十歲左右的孩子也在那裡起勁地吸著,真有點為他們國家的後一代感到悲哀,想起古埃及創造如此輝煌的成就,如今呢?

在盧克索的第二天清早,用完早餐後,我們辦好退房手續離開了游輪。今天的日程安排還是比較寬松的。早上,我們去埃及最大的盧克索神廟和卡爾納克神廟,下午兩點在規定的旅游集合地集中,前往紅海度假區—赫爾格達。我們先來到盧克索神廟。它是由古埃及第十八王朝阿蒙霍特普三世修建的。到了第十九王朝又經拉美西斯二世擴建而成。因此它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前面一個部分是拉美西斯二世庭院,後面部分是阿蒙霍特普三世庭院,中間是由四排紙莎草捆柱組成的柱廊連接,最後是太陽船祠堂和聖所。神廟全長262米,寬56米,由塔門、庭院、柱廳和諸神殿構成。

在盧克索神廟的塔門前,矗立著高達14米的拉美西斯二世的兩尊坐像、四尊立像和兩根高達25米的方尖碑。如今這些像中只剩下了兩尊坐像、一尊立像和一根方尖塔。其中一根方尖碑已經在1836年送給了法國國王路易·菲利普。

厚厚的塔門有30米高度,上面四個方孔是插國旗的地方。阿裡告訴我們,在塔門的右邊牆上原來有精美的彩色浮雕,上面描述拉美西斯二世與敘利亞時代一個敵國赫梯長達12年的戰事以及最後兩國締結合約的條款。可惜由於河水的泛濫侵蝕而風化了;在塔門的左邊牆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匹高大強壯的戰馬浮雕,那匹馬有好多條腿,表明在戰爭中速度很快,步步飛騰,無所畏懼,所向披靡的狀況。

進入大門不遠是一座清真寺,阿裡說,在十一世紀阿拉伯人來到了這個地方,那時盧克索神廟已經被風沙所淹沒,僅露出一些較高的建築物。阿拉伯人就在廢墟上建造了一座清真寺,後來,塵沙被請除干淨,寺廟位置就顯得很高,就像建造在神廟的屋頂上。現在,這座已有1000年歷史的清真寺還在使用。

再朝前走過去便到了拉美西斯二世建造的廳院。它的三面都是采用紙莎草形狀建造的巨大廊柱,庭院左邊有一座女王哈特謝普蘇特的小聖堂,右邊幾個小房間是供奉太陽神和它的兒子的地方。

經過一道由七對蓮花狀組成的高大柱廊,我們來到阿蒙霍特普三世建造的庭院,也就是盧克索神廟的後半部分。它的三面也是用雙重的紙莎草捆柱圍繞而成,庭院南邊是一座廊柱殿,由32根廊柱支撐。裡面的浮雕顯示阿蒙霍特普三世正在接受諸神的加冕。左右兩邊還有一座小神殿,也搞不清楚是派什麼用處的。

說起阿蒙霍特普三世和他的兒孫,在古埃及歷史上也是很出名的人物。阿蒙霍特普三世非常有才干,第十八王朝在他統治時達到了埃及全盛時期,他修建了包括西底比斯神廟和盧克索的門農巨像等許多宏偉建築。阿蒙霍特普三世還是一位非常熱愛生活、追求浪漫愛情的國王,他與一個普普通通的平民女兒的愛情故事,一直被後人所傳誦。而他惟一的兒子阿蒙霍特普四世繼位後,竟然大膽顛覆傳延已有2000年歷史之久的埃及宗教。他將原來信奉的阿蒙神改為信奉阿吞神,把自己的名字改叫阿肯納頓,意思是“阿吞的光輝”,在全國掀起了一場宗教改革浪潮,成為古埃及幾千年歷史中一個風雲人物。到了阿蒙霍特普三世第三代,由他的孫子圖坦卡蒙繼位,他推翻父親信奉的阿吞神,把父親在改革中的所有努力全部推翻,所有新建的廟宇被拆毀。不過,他出名的原因是在於他的墓葬,他那座惟一完整的出土陵墓,為後人提供了最光彩奪目的古埃及歷史文獻。

離開庭院。再朝前走,通過中間的一扇門就來到在羅馬時代皇帝祭奉的神壇。神壇後有一條通道通到一個有2x2根柱的廊柱廳,最後是中央聖所。值得一提的是在廊柱廳的牆上畫著反映基督教生活的壁畫。那是在羅馬帝國時期,許多埃及人開始信仰基督教,後來受到羅馬皇帝的迫害,紛紛逃離家園來到這裡,與我們在菲萊神廟見到的情況一樣,他們在盧克索神廟裡開始了群居生活。從公元後的幾個世紀裡,這裡設立了幾個基督教堂。他們在神廟四周的石牆上畫了很多彩畫,據說還有一幅“最後的晚餐”很有名。不過,由於洪水的腐蝕、年代的久遠,大部分壁畫已經剝落。最近,有兩個意大利藝術家前來幫助埃及文物管理部將這些壁畫進行修復,目前這項工作正在實施之中。

在盧克索神廟的太陽船祠堂邊,牆上有許多浮雕,阿裡給我們講了一個很有趣的故事。在眾多的浮雕人物裡,有一個名字叫阿蒙.門的普通老百姓。有一天,拉美西斯三世要出征打仗,盧克索城裡的所有男子都必須參加。只有阿蒙.門留了下來。因為他只有一只手,是個殘疾人,無法與敵人交戰。幾個月後,當那些從戰場上歸來的戰士發現許多女人都懷孕了。這件事被控告到拉美西斯三世,法老聞訊大怒,就嚴厲地懲罰了他,剁掉了他一只腳和下體。阿蒙.門死後,人們發現,大多數婦女都生下一個男孩。這就使許多埃及人開始崇拜他,把他推崇為“繁殖”之神,並把他的畫像刻在神廟裡。這就是現在我們看到的只有一只手一只腳的阿蒙.門浮雕。以後,很多不生孩子的婦女都要到這裡來摸一摸阿蒙.門的身體,以致於牆上的這個浮雕像已經被摸得發黑了。

出了盧克索神廟大門,門前開闊地的左右是兩排對稱的人面獅身獸雕像群,這就是由奈科坦尼布一世建造的獅身人面獸大道。古代這條大道可直通2.5公裡外的卡爾納克神廟。可惜大部分石雕已頹廢毀壞,那條大道也早被廢棄。我們只能坐車繞道去卡爾納克神廟。

我們來到卡納克神廟的第一塔門前,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羅列在路兩旁的羊神雕像群,據說這也是拉美西斯二世建造的。在每座公羊前,在兩個前爪之間有一尊法老的小雕像, 像征法老受到太陽神的庇護,許多游客在這裡駐足留影。

卡爾納克神廟是由一系列神廟組合在一起的,從埃及中王國時期到希腊托勒密王朝,歷經16個法老,先後修建了一千多年才完工。卡爾納克神廟裡面總共有10座塔門,從北到南有6個,從東到西有4個。其中最大的一個塔門,也是最後出現的塔門是埃及28王朝奈科坦尼布一世修建的。它有35米高度,我們就是從這座塔門進來的。

走過塔門,迎面是10根高低不一的巨大石柱,其中只有一根是完整的,有25米高。這是埃及25王朝法老塔哈卡留下的傑作;由於尼羅河洪水的泛濫,大多數石柱已經毀壞了。在旁邊一堵石牆是,阿裡給我們看了一下1887年洪水留下的痕跡。在大石柱的一側,是一座高大的拉美西斯二世石雕像,他是由一整塊花崗岩雕刻而成的,工藝極其精細。法老膝下雕刻的肖像便是他最寵愛的妻子尼斐爾泰麗。

穿越第二座塔門,便進入與胡夫金字塔齊名,規模為世界同類建築之最的多柱式大廳。在卡爾納克廟宇裡最值得觀摩的就是這座舉世矚目的多柱廳,它也是電影“尼羅河上的慘案”的重要拍攝地點。電影中那些巨大的石柱廳以及大石塊被從石柱的頂端推下來的鏡頭都是在卡爾納克神廟拍攝的。廳堂占地面積有5000平方米,建造了多達134根的石柱,排列成16行。最高的石柱有23米,柱頂雕刻著盛開的紙沙草花和蓮花的形狀,石柱上面繪有各式圖案和像形文字。據介紹,整個大殿從十九王朝的拉美西斯一世經塞提一世與拉美西斯二世後才全部完成。

這些巨大的廊柱是怎樣開采搬運的?又是怎樣豎立起來的? 也許我並不需要答案,此時此刻只覺得一種從未有過的震撼,眼前所看見的一切,如此地不可思議,我想,就是采用現代先進的機械設備來建造這般宏偉的建築都是很困難的。你看,這麼高大的柱子,至今已有3000多年,卻仍然巍然屹立,上面那些通頂的像形文字和圖案仍然清晰可見,那些栩栩如生、神色端莊的法老雕像,那些刻在牆垣上精美的浮雕和鮮艷的彩繪……我不得不為古埃及人的智慧和創造力所折服。這是埃及人的財富,埃及人的驕傲……

記得在網上有位驢友說,這裡的石柱周長達十多米,要6個人手拉手才能夠把它合圍起來,於是,我召集全家4口人也爬上一根石柱的台階,手拉手圍著石柱,請別人照了一張像 ,挺有意思。

走出多柱大廳,穿過第三座塔門,便是一片已經遭到嚴重破壞的的神廟遺址。只有兩座花崗岩方尖碑矗立在那裡。一根是圖特摩斯一世所立的方尖碑;高25米,另一根是哈特霍普蘇特女王所建,高29.6公尺。這兩座方尖碑都是用尼羅河上游阿斯旺地區的整塊粉紅色花崗岩雕刻而成。哈特霍普蘇特女王在這裡原來建造了兩個方尖碑,樹立在那裡的一根方尖碑上面因刻有她父親圖特摩斯一世的名字而被保留,另一根因刻有她自己的名字而被圖特摩斯三世所拆毀,毀壞後的上半部分因歌頌太陽神還保留在原處,可供觀摩。

穿梭在卡爾納克神廟的每個殿堂之間,無疑來到了幾千年豐富的歷史寶藏之中。從這些破損的石雕上,你依然能看到那個時代有過的繁華。雕刻在石柱、牆垣上的聖船,舞者,生命樹,生命鑰匙,智慧的眼睛等等到處可見,雖然大部分建築已經成為廢墟,但它們的價值卻是無可估量的。也許是幾天來的審美疲勞吧,我僅僅拍攝了幾處比較完整的殿宇以及法老與後妃們的石像,也就沒有去很好地了解其它神殿的來歷和現狀。

下午2點多,去紅海赫爾格達的車隊在埃及軍警的護駕下,浩浩蕩蕩地經撤哈拉大沙漠前往紅海的度假聖地。

紅海度假區的東邊頻臨大海,西邊緊貼沙漠,從南到北在沙漠裡形成一條幾十公裡長的綠色走廊。其特殊的地域位置,幾乎與外界完全隔絕,世界上一切紛紜瑣事、應承爭執似乎都與它無關,在這裡,人們無憂無慮地享受著大自然的恩賜,享受著人生最美妙的時刻。在這裡,人與人之間都十分和睦,禮儀、舉止、坦誠和熱情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隨著幾十年來西方人的大力開發,紅海度假區已經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海濱度假區。許多歐洲人在這裡植樹造林,蓋別墅,建賓館;游泳池、休閑娛樂室、健身房、餐館、美容室、商場、游艇等等是應有盡有。度假村一個挨著一個,每個度假村都有一片向海邊延伸的私屬沙灘,沙灘上有太陽傘、沙灘椅、更衣衝洗房、摩托艇等,每個度假村都獨自開展衝浪、游泳、潛水等海上游樂活動。

我們要去的地方在埃及赫爾格達,一般來說,從中國來的游客旅行社都安排在這裡休假旅行。由中旅為我們安排的度假村在一個名叫莫芬匹克(MOVENPICK)的大酒店裡。

莫芬匹克(MOVENPICK)度假區裡的建築非常漂亮,尤其是它的會所,是一棟呈環狀的建築物。由各種商店、餐廳和娛樂場所圍繞起來的中心地帶是一座小庭園,有舞台、觀眾席和噴水池,晚上,許多人在那裡自娛自樂,周圍布滿了各色工藝品專賣店。擺放著具有埃及特色的銅盤、小雕像、水煙、金字塔等等,質量看上去還是很高的。

在一個幾乎可以容納幾百人的自助餐廳裡,我們用了晚餐。晚餐非常豐富,有一百多種,可惜大多數點心和菜肴都不適應我們中國人的飲食習慣和口味。不過,熱帶水果倒是很多,果汁也不錯。餐後,還有特制的咖啡免費請我們去海邊的一家茶室品嘗。

酒店服務生開車把我們送到各自的住宿點。我們夫妻倆住宿的房間並不是單間,也不是套間,而是一棟獨立別墅!除了主臥室外,有大客廳、餐廳、休閑室、廚房、會客室等,最絕的是走到客廳盡頭,推開兩扇落地門窗,是一個沿河的私家平台,靠著平台邊,是一艘雙人腳踩小游船。這是專門給游客准備的,坐上游船,可以一直到達大海邊。

第二天早晨,原本打算去看紅海日出的,不料起來時天已經亮了。也許是一整夜睡得太舒服了吧。到了海邊,太陽早已高高掛起。日出沒有看成,我們就在沙灘上逛逛。

紅海是世界上最純淨的海,也是最美的海。海水一點也沒有受到污染。走在上面,沒有一點點泥沙會泛起。海灘非常平緩,走了很長時間海水還不到膝蓋,在我們國內的沿海沙灘上,我可是從來沒有遇見過。這裡的海水清澈見底,呈顯出翡翠般的深綠色,半米深的地方就有珊瑚和各種海洋生物。沙灘上撐著一把把遮陽傘,傘下排列著許多只沙灘椅,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盡情地享受著人間天堂的樂趣。酒店在沙灘上還修建了幾個露天游泳池,孩子們喜歡在那裡嬉戲游泳。

徜徉在游泳池邊,許多人穿著比基尼、短褲躺在休閑椅上曬太陽。據說,許多歐洲人都在這裡買了房、安了家,每每休假期,他們都會帶著家眷坐專機直飛赫爾格達來度假(這裡有專用機場)。

回到住宿的地方,我們決定乘坐雙人小游船去大海。這是一段賞心悅目的游程,在將近4個小時的時間裡,我們和大自然融為一體。頭頂藍天白雲,飄浮在蘭色的水面,兩邊不斷變換的世界各種風格的建築物,在樹影花叢的簇擁下呈現著優美的姿態。愜意的海風陣陣吹來,夾帶著略有的魚腥味和濃郁的花香……。一路上是看不盡的風光,道不盡的贊美。偶爾迎面駛過來一艘小游艇,上面那些老外熱情地向我們致意。讓你感覺到一種從未有過的自豪。

小船從我們居住的莫芬匹克度假區行駛到另一個不知名的度假區,不相同的建築風貌讓人感到仿佛來到了另一個國度。我們決定棄船去裡面看一看(你可以把小船放心地放在河邊。決不會被別人弄走)。過了兩座橋,穿越漂亮的別墅群,就來到度假區的紅海邊。同樣的沙灘,同樣的設施,不同膚色的人群在那裡舒展著身軀,享受著大自然的賞賜。熱情的服務生似乎知道我們來自另一個國度,殷勤地問我們有什麼需要幫助的地方。奇怪的是,轉了一大圈,沒有看到一個黃皮膚的亞洲人。

匆匆趕回賓館,因為下午2點就要離開這裡返回開羅。要說這次來埃及留下什麼遺憾的話,那就是在紅海待的時間太少了,而且沒有乘上玻璃船,那是一艘漂亮的游船,船體的水下部分是用玻璃制成的。船行到大海深處時,游客們可以分批下到船艙裡,隔著玻璃般透明的船體,觀賞海底千奇百怪的珊瑚礁和色彩斑斕的魚群。無可奈何,只能是期待下一次機會吧,然而,人生能有幾次機會和機遇呢?

第二天,10月27日早晨,根據游程安排,我們去埃及最北面的亞歷山大城參觀游覽。主要景點有亞歷山大大帝時期最後一位國王的宮殿—夏宮,古海防堡—卡特巴(Qaytbay)城堡和龐貝神柱等。從開羅出發坐中巴大約是三個多小時。

亞歷山大城位於地中海一個海灣裡,海灣的一頭是著名的風景區夏宮,另一頭就是古海防堡。城市沿著海岸線延伸而去,從東到西有26公裡長。這是一座現代化的都市,順著海濱大道,是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各種車輛穿梭在馬路上,顯得擁擠而繁忙。由於亞歷山大因靠近地中海,氣候舒適宜人,因此,一直是許多人向往的度假聖地。

亞歷山大是埃及古文明最後的首都。公元前3世紀,希腊馬其頓王國的亞歷山大大帝征服了非洲,並在埃及最北面建造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的亞歷山大城作為首都。他死後,當時亞歷山大的總督托勒密自行加冕為法老,建立了最後的埃及王朝—托勒密王朝。托勒密延續了古埃及文明的精粹,並注入了許多希腊文明,為瑰麗的古埃及文化增添了更多的輝煌。

托勒密王朝的末代法老就是埃及艷後克利奧帕特拉。許多小說裡都詳細描繪了她與羅馬國王凱撒之間的愛情故事,兩千多年來,一直被人們所撰寫、傳頌,並且改編為種種劇本和電影。到了公元前30年,埃及淪為羅馬的一個行省。從此進入羅馬時代。

我們首先來到夏宮,夏宮又叫蒙塔扎宮(Manakh),是一座消夏避暑的皇家園林,它是由埃及阿拉伯共和國成立前最後一個君主制國王赫迪夫·阿拔斯二世在1922年所建的國王行宮。

夏宮不對外開放,但它周圍的美麗景色一定會被你深深地吸引。它坐落在亞歷山大一處最美的海灣上,緊緊靠在一望無際的地中海。在夏宮諾大的庭院裡種植著各種名花異草以及大量的椰棗樹,簇擁著富麗堂皇的宮殿。在這炎炎的夏日,來到這裡,會頓覺涼爽舒適,賞心悅目。

穿過一片郁郁蔥蔥的樹林,便可見到在湛藍清澈的地中海海水映襯下,一條白色的棧橋向海面上伸展開來,連接著一座米黃色的燈塔。一座美麗的行人橋直通海濱,如同彩虹一般……,眼前勾勒出一幅美得無比的圖畫,讓你為之陶醉,為之痴迷。

離開夏宮後,我們驅車來到著名的卡特巴(Qaytbay)古城堡,城堡位於東港圓形海灣的盡頭,是1480年以國王卡特巴的名字命名修築的。1966年改為埃及航海博物館,為埃及最大的中世紀古城堡之一。

被公認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亞歷山大燈塔就曾經聳立在這裡。當時,亞歷山大已成為地中海的重要港口,為了給進港的船只導航,公元前305年,亞歷山大大帝下令建造一座燈塔。燈塔花了20年時間建成。據記載,整座燈塔都是用花崗石和銅等材料建築而成,夜間可以照亮方圓40公裡的區域。塔高達135米,是當時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可惜這個燈塔由於地震而被摧毀。

古城堡是一所典型的阿拉伯建築,它的總體成長方形,每個角上都有一個圓柱形的炮樓。在燦爛的陽光下,在湛藍的大海陪襯下,顯得如此和諧而迷人。城堡外面的堤壩上坐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海邊的一些礁石上有不少人在那裡垂釣。

地中海的風浪,拍打在亂石上,高高的浪花飛濺在堤壩上,引得游人們紛紛前來拍照。這裡的海灘與紅海海岸相比,形成了鮮明的差異。在紅海沙灘上,是安寧、溫柔,沒有一絲喧囂的濤聲,海面如鏡子般地平滑。而在亞歷山大海港,情況完全不同,海浪夾帶著一股腥味迎面撲來,發出陣陣巨大的響聲。很奇怪,這裡怎麼還能釣得著魚?

上車後,阿裡告訴我們,今天中午為我們准備了一頓海鮮大餐。阿裡說,亞歷山大的海鮮最有名,我們去的餐館,在靠近燈塔遺跡的海邊,海鮮店面對地中海。臨窗而坐,既可眺望海景,又能拍攝沿海的街景,感覺不錯。不過,端上來的所謂海鮮卻令人大失所望,每人一份,僅僅是二條像青占魚的小烤魚而已,吃在嘴裡淡淡地沒有什麼鮮味。還不及我們國內最普通的海鮮菜肴。

下午,我們進入了老城區,由於這裡車輛擁擠,道路也不好走,汽車只能在石砌馬路上慢慢蠕動。當我們經過一輛坐滿埃及小朋友的大巴時,孩子們頻頻地向我們招手,嘴上不停地喊叫著,熱情的氣氛感染著我們每一個人,大伙一下子興奮起來。

之後我們參觀了龐貝神柱。在一片顯得十分荒蕪的高地上,豎立著一根巨大的擎天柱,那就是著名的薩瓦裡石柱,兩座獅身人面像守護在神柱旁。龐貝柱建於297年,是兩千多年前羅馬統治時期的建築。據傳說,當時的埃及人因不滿羅馬帝國的嚴酷剝削而揭竿起義,起義失敗後,羅馬皇帝沒有懲罰造反的埃及人,反而將埃及每年產的糧食分給他們,於是,亞歷山大的百姓為了感恩,專門為他在神廟中修建了這根神柱。不過,去了金字塔和盧克索等神廟,就覺得這裡的遺跡非常一般,我們待了幾分鐘就離開了。

在亞歷山大最後一個景點是觀摩古羅馬地下陵墓,進口是一個巨大的旋轉樓梯,沿旋轉樓梯而下,轉了一圈又一圈,終於下到地下一層。這是一個陰森森的地方,如果你想像地獄是怎樣的,那就來這裡看看吧。我們一下去就逃了出來,渾濁又帶著腐敗氣味的空氣讓人感到窒息。以後如果誰打算來埃及,建議這個所謂景點千萬別來。

回開羅的途中,阿裡在公路旁買了一大串紅沙棗。大大的棗子看上去鮮紅鮮紅的,吃在嘴裡味道也很甜。這種生長在沙漠裡的植物生命力極強,在其他樹種都無法生長的鹽堿地上都可以成活,無論多麼干旱的土地,它都能繁殖。

10月28日,是我們游程中的最後一天。今天,主要是參觀開羅的三大宗教教堂:聖瑪麗教堂、猶太教會堂和一座清真寺。隨後,前去埃及最大的集市—哈恩.哈利利市場購物。

開羅的三大宗教教堂位於科普特區,也稱老開羅區。這裡被認為是開羅最早開發的地區。在伊斯蘭教進入埃及之前,開羅的主要宗教是基督教。埃及基督教教徒被人們稱為科普特人,是最古老的基督教教派之一,迄今在埃及仍然有五百萬以上的科普特教徒。我們參觀的教堂是科普特宗教中心—聖瑪麗教堂,它建於公元九世紀,因建築在古羅馬門的頂上而又稱謂“懸空教堂”。教堂的門廳內,能看到歷屆眾多大主教以及各國宗教或政界領袖來訪的照片。我們進去的時候大堂裡正在做禮拜,男女信徒分開坐,男的在左邊,女的在右邊。

我們還參觀了本.以斯拉猶太會館,這座猶太教堂可追溯到九世紀,是一座很經典的猶太教堂,為了防範極端分子的破壞,大門口有武裝軍警對每一個觀光者進行檢查,態度嚴肅而又專一。我和太太出來的時候,兩位軍警笑嘻嘻地請我們坐一會。嘴裡對著我說:“China……,Qing Liang You”,哦,原來是要清涼油,我連忙從包裡取出兩盒清涼油,看把他們高興地連連翹大拇指。

埃及的伊斯蘭信徒和基督徒相處得很好,我們見到的三個教堂也都幾乎靠在一起。在我們的車上,導游阿裡是伊斯蘭信徒,而駕駛員卻是一位基督徒。他們是好朋友。

傍晚時分,我們在哈利利市場逛了三個多小時,。這裡幾乎出售埃及所有著名的手工藝品,除了模仿出土文物的小件石雕作品和紙莎草紙畫,其余多數屬於阿拉伯傳統工藝,如手工制造作的銅盤、銀錫器、地毯、頭巾、香水、珠寶和飾品等等。

這條街還掛滿了廉價的服裝和鞋類,店裡的人說,所有衣服幾乎全部是從中國進來的,質量不是很好,不過,一分價錢一分貨嘛,在這裡市場的銷售還是很好的。

所有店鋪的店伙計都相當熱情,看見我們,都大聲用中文說:你好!看來,近幾年中國人來埃及的人還真不少。我給妻子買了一根項鏈,哈利利市場裡的金銀飾品是按重量計算的。我還買了一個漂亮的銅盤和銀制燭台,感覺不錯。

晚上22:40,我們從埃及國際機場乘機返回北京。結束了這次永遠難忘的旅程。

這裡我還想特別說明的是,在國內,旅行社安排導游購物一向是旅游者最頭疼的事。但是,在埃及,阿裡帶我們去的幾處購物點卻讓我們更多地了解了古埃及的藝術和文化。很受大家歡迎。

在開羅,阿裡帶我們去了一家香水店。香水店櫥窗裡擺滿著琳琅滿目用阿拉伯花玻璃制成的香水瓶,香料的品種繁多,功能各異,像麝香、玫瑰、荷花、鳳仙、藍蓮、百合都可以用來制作香水。店老板滔滔不絕地講述關於埃及香水的典故和產品介紹。在這裡,我們才了解到香水的發源地原來在埃及,早在公元前4000年,從各種花草中提煉出來的香水已經被普遍使用,並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香料貿易中心。尤其是用蘆薈精制的香水有神奇的美容功效;用熏衣草精制的香水有舒緩經絡的果效;用鳳仙精制的香水可以用來治療疾病;用香料裹屍可以永存……。

在開羅,他又帶我們去一家百分之百用長絨棉花織成的服裝店。埃及的長絨棉花是埃及最重要的出口農作物,被廣泛用作高級的紡織品原料,其超長絨棉幾十年來一直享譽世界,出口美國、歐洲、印度、日本,包括中國等許多多國家。其質地上乘、品質優良,手感也很好。在這裡你可以購買一些有特色的棉制品作為紀念。

在開羅,阿裡還把我們帶到一家專門經營紙莎草畫的商店。對埃及幾千年來所留存的的紙草文書在國內我就早有所聞,古埃及人正是借助這種 紙莎草來傳播他們偉大的文明, 利用這種植物的莖部可以制作可供書寫繪畫的紙張,它的發明時代要比中國的蔡倫造紙要好幾千年。在埃及博物館到處都可以看到那些從地下挖出來的紙莎草,內容多為相關的神話故事或法老傳奇,制作精美。盡管年代悠久,依然是那麼清晰可辨。

我們被帶到一個專櫃前,由一名會說一口嫻熟中文的伙計講述和演示紙草畫的整個制作過程。生產莎草紙的原料是紙莎草的莖。先將硬質綠色外皮削去,把中間的白色部份切成一片片薄片。切下的薄片要在水中浸泡至少6天,以除去所含的糖分。之後,將這些長條並排放成一層,然後在上面覆上另一層,兩層薄片要經緯排列。將這些薄片平攤在兩層亞麻布中間趁濕用木槌捶打排擠干水分,使兩層薄片壓成一片,再用用機器壓置幾天待干燥後磨光就可制成古埃及人最常使用的莎草紙。

店裡的四周牆上掛滿了各種紙草畫,讓人看得眼花繚亂,上面都有標價。早在網上有驢游介紹說埃及開羅的紙莎草畫可討價還價到3-4折,不過我們好像拿不到這個價,也許是這幾天來的人太多了吧。我女兒性子急,又不善於砍價,也就沒有討到什麼便宜。當然,買一些在國內根本看不到的工藝品作為一種久後的記念還是很有意義的。

在盧克索帝王谷,阿裡帶我們去一家自制的手工業作坊。在這裡,我們看到古埃及人如何用最原始的方法制造出各種精美的藝術品來。由於帝王谷的地質結構主要以一種稱作“雪花石”的原料組成,故雪花石雕刻就成為當地的特產,這種石材有一定的透光性。雕刻出來的作品經過光線照射會呈現出一種朦朧的美感,因此不僅可以用來制作花瓶和器皿,還常常被作成燈罩或台燈。


精選遊記: 開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