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運”游(75)——永寧山下(二)

作者: zhaohq88694748

導讀泰 陵 為清世宗雍正帝的陵墓,是清西陵的主陵,仿照清東陵的孝陵而建。 雍正帝心高志大,不甘居於父祖之下,故在易縣永寧山太平峪另辟陵區,其規模超過了孝陵。 (泰陵建築分布圖[轉貼]) 我由五孔橋南面的票務處南行,來到112國道邊。 現在的時間是2008-10-02. 09:30. 薄霧已全部散去,艷陽高照! 我本想去尋訪那座神道最南端的大雁橋村東的神石山上的火焰牌樓。 ...

泰 陵

為清世宗雍正帝的陵墓,是清西陵的主陵,仿照清東陵的孝陵而建。

雍正帝心高志大,不甘居於父祖之下,故在易縣永寧山太平峪另辟陵區,其規模超過了孝陵。



(泰陵建築分布圖[轉貼])

我由五孔橋南面的票務處南行,來到112國道邊。

現在的時間是2008-10-02. 09:30.

薄霧已全部散去,艷陽高照!

我本想去尋訪那座神道最南端的大雁橋村東的神石山上的火焰牌樓。



(泰陵的火焰牌樓[轉貼])

最南端的火焰牌樓,位於泰陵南23華裡(應有誤,10華裡左右吧?)的大雁橋村東的神石山上。

火焰牌樓通高6.60米,面闊三間18.66米,台明長26.35米,寬7.74米。

四根石柱頂上有石雕蹲龍(通高1.10米、寬0.82米),柱身飾有雲板。

兩柱間用大小石額枋連接。

三間的大石額上鉚接石雕須彌座火焰頭(通高2.29米、基座高0.71米、寬1.19米、火焰高1.58米、寬1.175米)。

坊心東西兩面有浮雕荷葉蓮花等紋樣。

有許多人把泰陵的這座火焰牌樓與淶水怡賢親王胤祥陵火焰牌樓混為同一座,謬誤。



(淶水怡賢親王胤祥陵火焰牌樓[轉貼])

從兩張照片看,細部有許多不同,周圍地貌亦大不同。

有網友考查過,並記述此事如下文:

[轉貼]

怡賢親王胤祥陵火焰牌樓 :

“......

沿著神道向西,神道碑後不遠就能見到一座高10米,長25米的火焰牌樓。

火焰牌樓由四根玉石柱子組成,形成三門,各門間皆有兩根梁。

頂端的梁上各有一桃形火焰寶珠,梁間皆有小火焰和小祥雲。

邊上兩側門的梁間各有五個分立的火焰祥雲。

而中間的大門,梁間兩側各有兩個分立的火焰祥雲。

而正中是一方石刻匾額,匾額上的字已完全磨損看不清楚了。

下端的梁與柱相接的兩側角上皆有雕工精美的梁角。

四根石柱頂端皆有瑞獸對坐,柱底前後兩側都有祥雲戰鼓支撐成座角。

整個火焰牌樓氣勢高大且各細節處皆雕刻精美,可以說是清中前期的佳作。

而且這種火焰牌樓在清代陵園中並不多見,也是皇家專用的牌樓。

回想我所去過的清陵,只在清西陵最前端雍正泰陵前的山上見過。

泰陵前的火焰牌樓前方地上有兩個方形的石砌口,損壞以前是矮碑?是立柱?是瑞獸?

我不得而知。

......”

我沿著元寶山(照山)向東轉了近2公裡,沒找到向南的路。

問過幾人都說不清楚去火焰牌樓的路。

無奈,只好放棄!

我重新回到112國道與泰陵神道南端的交彙處。

神道由火焰牌樓向西北行,在元寶山(朝山)東面處繞向北行,穿過112國道。

在112國道北側,神道經過一座石平橋。



(一座石平橋)

石平橋與地面齊平,橋孔部份已湮沒在土中。

根據石平橋的欄板為七塊,應是一座三孔石平橋。



(照山——元寶山)

過第一座石平橋後向南回望,遠處的小山就是元寶山(照山)

石平橋北是一座五孔石拱橋。

待續。


精選遊記: 保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