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運”游(82)——永寧山下(九)

作者: zhaohq88694748

導讀大清帝陵的大碑樓的正式名稱叫神功聖德碑亭或聖德神功碑亭。 祖有神功稱神功聖德碑亭。 宗有聖德稱聖德神功碑亭。 只有皇帝的陵才可以建立。 清代的關內大碑樓均仿明長陵規制而建。 第一個建立的是孝陵大碑樓,規模龐大、制度崇宏。 基礎呈正方形,重檐歇山頂,每面檐牆各辟一券門。 亭內正中巨大的石雕赑屃背上豎立著高達近7米的神功聖德碑一統,滿、漢兩� ...

大清帝陵的大碑樓的正式名稱叫神功聖德碑亭或聖德神功碑亭。

祖有神功稱神功聖德碑亭。

宗有聖德稱聖德神功碑亭。

只有皇帝的陵才可以建立。

清代的關內大碑樓均仿明長陵規制而建。

第一個建立的是孝陵大碑樓,規模龐大、制度崇宏。

基礎呈正方形,重檐歇山頂,每面檐牆各辟一券門。

亭內正中巨大的石雕赑屃背上豎立著高達近7米的神功聖德碑一統,滿、漢兩種文字均鐫刻在碑的陽面。

赑屃之下是石制的水盤,水盤面上浮雕著海水江崖。

水盤四角分別雕刻魚、龜、蝦、蟹四水族。

碑亭外海墁四角各樹立一根高大的華表。

孝陵大碑樓內豎石碑一統,自康熙的景陵大碑樓內並立兩統石碑後,遂成定制。

泰陵大碑樓是清朝在關內建立的第三座大碑樓,也是清西陵建立的第一座大碑樓。

泰陵大碑樓其規制基本與景陵的相同。

泰陵大碑樓只是券門洞上增加了青白石券臉石,水盤四角比景陵增加了四水族(孝陵大碑樓水盤有四水族,景陵則無有)。

根據歷代陵制,功德碑及碑亭要由嗣君建立,碑文由嗣君撰寫;揆之情理,頗為得當。

常言說蓋棺論定。只有後人才能對先輩做出比較客觀的評價和總結,才能歌功頌德,樹碑立傳。

清孝陵的功德碑文是康熙帝玄燁撰寫的。

清景陵的碑文是雍正帝胤禛撰寫的,那麼泰陵的聖德神功碑文自然應由乾隆帝撰寫。

對於這一點,乾隆皇帝比誰都清楚,而且是早就有所准備的。

按慣例,為先帝樹功德碑,建大碑樓的諭旨要在先帝入葬山陵後發布。

雍正帝梓宮是於乾隆二年三月初二日辰時永安泰陵地宮的。

6天後,即三月初八日乾隆帝發布了建世宗憲皇帝聖德神功碑的諭旨:

欽惟皇考世宗憲皇帝,秉道綏猷,建中立極,恩覃海宇。溥樂利於萬方,德配蒼穹;治憲章於百世。鴻模駿烈,史不勝書。今泰陵大禮告成,應恭建聖德神功碑,昭示無極。朕祗承基緒,敬念先猷,謹於齋居之次,灑淚濡毫,撰述碑文,丕揚懿鑠。雖蕩蕩巍巍之盛績,非語言文字所能傳。即竭力鋪陳,莫罄萬一。而言言紀實,足以傳信千秋,光昭琬琰。所有相度方位,建立碑亭及應行典禮,內閣、禮部、工部敬謹詳議具奏。

看這道諭旨,似乎撰寫碑文、建蓋碑亭之事剛剛開始,實際上碑文的撰寫早已經進行了。

先帝的聖德神功碑文非同尋常文章,要對先帝一生的功業進行全面地概括和總結,並給予恰如其份地評價,。

因此不僅作者要有深厚扎實的文學功底,還要有高度敏銳的政治嗅覺和洞察能力。

乾隆皇帝盡管精通儒家經典,有較高的文化造詣,且又身為嗣皇帝,也不敢貿然動筆。

乾隆皇帝於是想到了當時在文壇上頗負盛名的高手方苞。

方苞,字望溪,是清代著名的散文家,尤其擅長經說及書序碑傳之屬。

乾隆元年,方苞官居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之職。

乾隆皇帝命方苞代擬碑文。

方苞雖然是文壇巨匠,但不是政治家,他對當時國家的政治動向,新君的思想不太清楚,尤其是寫雍正皇帝這位在朝野輿論中頗有非議的皇帝的功德碑文,更增加了難度。

方苞深知這篇碑文的份量,頗感棘手,但聖命難違,不敢抗旨不遵,致使這位文學大家竟“涉月經時不敢措手”。

經過較長一段時間方苞才將碑文擬出,於乾隆元年九月初四日呈給皇上,並在奏折上誠惶誠恐地說:

“臣苞一介寒微,學疏識淺,乃承寵命,擬撰碑文,非其所稱,為愧為恐,涉月經時,不敢措手。謹條次實錄所載經世大猷,實心實政,具列於篇,敬呈聖覽,伏乞甄鎔削琢,俾合度程,以光典。臣不勝惶悸戰汗之至,為此謹奏。”

按實際碑上所刻,最後落款日期是乾隆四年七月二十四日,距方苞呈上碑文日期相距近三年時間。

可以推想,涉及到對雍正皇帝一生如何評價的碑文不會一次就寫成功的。

不僅乾隆皇帝要仔細認真地進行斟酌修改,方苞遵照皇帝的修改意見反復重擬,很可能還要征詢一些重要心腹大臣的意見。

因此可以說泰陵的聖德神功碑文是多人合作的結果,然而碑文落款自然仍是“孝子嗣皇帝弘歷”了。

這篇碑文共有4411個漢字,盡管內容中多有溢美之詞,甚至有神奇荒誕之處,但仍不失為一份研究雍正、研究清史的很有價值的史料。

乾隆皇帝對於為皇父樹碑立傳是極為重視的。

乾隆元年(1736年)九月十六日,乾隆皇帝命自己的叔父、康熙帝的第十七子、善於書法的和碩果親王允禮書寫泰陵聖德神功碑碑文。

第二天又諭令精通滿文的曾當過父皇滿文老師的原戶部尚書徐元夢將碑文翻譯成滿文。

泰陵大碑樓工程是由太平峪萬年吉地工程處承修的。

於乾隆二年(1737年)九月初七日立碑。

乾隆六年(1741年)七月初二日碑亭合龍,工程告竣。

碑已立起,碑亭又已竣工,下一步工作就是鐫刻碑文。

東邊的碑刻滿文,西邊的碑刻漢字。

經欽天監擇吉,於乾隆六年十月十二日午時開始鐫刻碑文,到乾隆七年(1742年)五月二十八日,滿、漢兩種文字全部鐫刻完畢。

至此泰陵大碑樓工程才真正全工告竣,歷時4年多。



(雙碑螭首)

俗話說:“摸摸赑屃頭,吃穿不用愁”...............



(這是龜腚[龜趺腚])

俗話說:“摸摸龜趺腚,余生不得病”...............

石基上臥巨型石雕赑屃一對,各馱石碑一通。

碑身陽面用滿漢兩種文字鐫刻著皇帝生前的豐功偉績。



(雙碑碑帽)

碑帽皆纏浮雕龍四條。



(碑帽細部)

碑額有"大清泰陵聖德神功碑"字樣,碑身鐫刻著滿、漢兩種文字,頌揚雍正的功德。

關內清帝陵共九座。

有五座帝陵建有大碑樓:

孝陵,景陵,泰陵,裕陵,昌陵。

現在免費對外開放的只有泰陵的大碑樓。

清東陵的景陵的大碑樓維修中:



(景陵的大碑樓維修中[攝於2007-09-21.17:00. )

現在的時間是: 2008-10-02. 11:30 .

我在大碑樓北面券門外坐下休息,吃午飯,補充水份。

泰陵的聖德神功碑樓以北為一座七孔石拱橋,長達105.2米,為清西陵內最大的石橋。

待續。


精選遊記: 保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