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樓亭

作者: 仰止

導讀九江過去叫江州,唐代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曾在此作琵琶行。九江就在長江邊上,這段長江當地叫潯陽江,九江有著名的潯陽樓。就衝這兩點也得去看看呀。 先到潯陽樓,原以為潯陽樓是個酒館,不料卻是個旅游景點,門票處有介紹:87年由九江市政府重建,外三層內四層,九脊層頂,龍檐飛翔,瓦朱欄,四面回廊,有趙樸初題的潯陽樓。登樓遠望長江,發思古情懷,當� ...

九江過去叫江州,唐代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曾在此作琵琶行。九江就在長江邊上,這段長江當地叫潯陽江,九江有著名的潯陽樓。就衝這兩點也得去看看呀。

先到潯陽樓,原以為潯陽樓是個酒館,不料卻是個旅游景點,門票處有介紹:87年由九江市政府重建,外三層內四層,九脊層頂,龍檐飛翔,瓦朱欄,四面回廊,有趙樸初題的潯陽樓。登樓遠望長江,發思古情懷,當年白居易題詩在此:“今日登此樓,有以知其然,大江寒見底,匡山青倚天”。潯陽樓有一聯:“舉杯酹月,想公瑾麾戈,陸郎懷志,青蓮高詠,白傅慨歌,千古風流弘此世;縱目憑欄,收匡廬郁黛,揚子雄濤,湓浦風霞,柴桑遠照,八方靈秀萃斯樓”。原來潯陽樓文化厚重,不是水滸吹出來的。

盡管如此,潯陽樓還是憑借水滸普及名聲。施耐庵寫的最好:“雕檐映日,畫棟飛雲。碧欄干低接軒窗,翠簾幕高懸戶牖。消磨醉眼,倚青天萬迭雲山,勾惹吟魂,翻瑞雪一江煙水。白蘋渡口,時聞漁父鳴榔;紅蓼灘頭,每見釣翁擊楫。樓畔綠槐啼野鳥,門前翠柳系花驄......”讀罷禁不住拍案叫絕。這江邊上的潯陽樓一幅梁山打扮,聚義廳裡有大壇子裝的好漢酒,面江一個“包間”掛著宋江的反詩。那是水滸最精彩的一段,梁山好漢29人劫法場鬧江州。——“又見十字路口茶坊樓上,一個虎形黑大漢,脫得赤條條的,兩只手握兩把板斧,大吼一聲,卻似半天起個霹靂,從半空中跳將下來。手起斧落,早砍翻了兩個行刑的劊子,便望監斬官馬前砍將來。眾土兵急待把槍去搠時,那裡攔當得住,眾人且簇擁蔡九知府,逃命去了”——看水滸每讀到這段便發笑叫絕。

潯陽樓沿江向東有鎖江樓,顧名思義,是為鎖住不馴服的江水。傳說這裡原叫回龍磯,江岸突起躍出江面30米,流水至此漩轉激湍,常有行船在此處遭難。明萬歷十三年,九江郡守吳秀等籌集民間款項,彙集高師名匠,修建鎖江樓和鎖江樓寶塔於石磯上,與配閣、軒組成一體,相映異彩。鎖江塔看上去非常古樸,塔高35米,七層六面,錐狀,青磚砌身,石鑿拱頂。塔內原木梯,沿梯盤上,登臨頂端,極目環顧,北瞰遠山渺黛,南視古城幽雅,仰觀藍空蔚媚,俯看碧江波粼,有對聯所:“百荻波光當岸繞,黃梅山色過江來”。

沿江再向東,橫過了九江長江大橋便是琵琶亭了。實在看不出當年江州司馬白居易就是在裡寫出流芳千古之琵琶行。琵琶亭最早建於唐代,一千多年幾經易址。大門照壁上有毛澤東墨跡《琵琶行》巨幅貼金大理石碑刻,字跡灑脫飄逸,力透理石。背面為“白居易琵琶行詩意圖”大型瓷磚壁畫。左面回廊有許多書法家篆刻的白居易詩篇,各家各派盡顯書法美。琵琶行太有名氣了,以至於我們生活中常常用到其中的句子,如: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此時無聲勝有聲,門前冷落鞍馬稀,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等等。

還有一個煙水亭,可惜正在維修,游人不得進。

九江是個好地方,左鄰鄱陽湖,右連洞庭水,京九鐵路與長江黃金水道在這裡構成了中國南北、東西交流的軸心,謂之“三江之口,七省通衢”,“眉目之地”,自古以來就是舟車輻輳,商賈雲集的通都大邑,也是兵家必爭的軍事重鎮。水滸裡宋江誇得好:“端的好座江州,我雖犯罪遠流到此,倒也看了真山真水。我那裡雖有幾座名山古跡,卻無此等景致”。哈哈。九江還有石鐘山,龍宮洞,甘棠湖,都來不及去了,“九派潯陽郡,分明似畫圖”,有機會應該多住幾天。


精選遊記: 九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