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寧鹽官一日游

作者: 金陵大游俠

導讀海寧鹽官一日游 2008.11.30 冬二夫婦游海寧,(1) 皮革商城會網友。(2) 三人乘巴去鹽官,(3) 一點午時觀潮流。(4) 子胥錢王伴海神,(5) 御碑詩亭留墨遒。(6) 陳閣老宅賞書藝,(7) 蘇浙開放竟自由。(8) 注: (1) “冬二”:即戊子(2008)年冬月初二(11月29日)。該日上午6點正,我們夫婦乘宇通大巴,參加南京“人人旅行社”組織的“海寧皮革 ...

海寧鹽官一日游



2008.11.30



冬二夫婦游海寧,(1)

皮革商城會網友。(2)

三人乘巴去鹽官,(3)

一點午時觀潮流。(4)

子胥錢王伴海神,(5)

御碑詩亭留墨遒。(6)

陳閣老宅賞書藝,(7)

蘇浙開放竟自由。(8)


注:


(1)

“冬二”:即戊子(2008)年冬月初二(11月29日)。該日上午6點正,我們夫婦乘宇通大巴,參加南京“人人旅行社”組織的“海寧皮革城購物一日游”活動(每人往返80元,不含餐),上午10點40分到達。下午4時許,我們從鹽官鎮觀潮後乘中巴返回皮革城,僅用了半小時,就將營業員的“一口價”還至五分之一,買了一只仿名牌的拉杆旅行包。聽說,別人買的同式樣旅行包,一只比我們貴了50多元。傍晚5時許,我們所乘大巴沿寧杭高速返寧,晚9點在大中橋下車,15分鐘後進家門。

(2)

“網友”:指筆者的同齡人、新華博客《網上老三屆》圈子的知青網友張先生,他用了周六的大半天時間陪著我們在鹽官鎮玩,直到返回海寧皮革城才分手。鹽官鎮景點購聯票每人80元整,不買聯票觀潮公園(國家重點文物)門票20元,海神廟(國家重點文物)門票10元,陳閣老宅(浙江省重點文物)門票20元,全部景點參觀下來門票比買聯票僅貴20元。

(3)

“鹽官”:指浙江省海寧市鹽官鎮,它距杭州90公裡,是個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鎮,早在我國的漢代便開始曬鹽制鹽,因此得名。唐宣宗大中年間,(847年—859年)李忱在坐了14年皇帝後,甘願來這裡削發為僧,他圓寂後的靈塔仍在鹽官鎮。從海寧皮革城有觀光T109路中巴空調車直抵鹽官鎮,約15分鐘一班,票價5元。

(4)

“觀潮流”:自古以來,每年農歷八月十八日是人們觀錢塘江潮的好日子。只見遠方似有一條銀線洶湧而至,其聲似萬馬奔騰,其勢如排山倒海。據說,它與山西壺口瀑布、貴州黃果樹瀑布並列,已成為中國觀潮賞景的“三大勝地”之一。今年11月29日中午一時許,我們夫婦和張先生三人在觀潮公園的韓國前流亡總統“金九觀潮處”附近所看到的錢塘江潮,雖說不足一米高,但也感到其來勢洶洶,大氣磅礡。

(5)

“子胥”:

即伍子胥(?一公元前484),名員,春秋時楚國人,其父、兄為楚平王所殺,他逃至吳國,助吳王築城練兵,發憤圖強。後被譖自殺。墓在江蘇吳縣胥口鎮西伍相國祠內,封土高約l米多,塚以麻石砌成,墓前碑書“吳相國伍公之墓”。原墓在文革中被平毀。在蘇州建城2500年(1986年)之際,該墓修葺一新,墓家直經3米,高1米,全部花崗岩砌成,周圍遍植翠柏青松。近處還有二妃墓、拜將台等古跡。

“錢王”:

即錢镠(公元852年—932年),吳越國開創者,字具美,小名婆留,杭州臨安人。錢镠出身微賤,長大後販鹽為盜,奔走兩浙之地。17歲始苦練硬弓、使長矛,讀《孫子兵法》,20歲到石鏡鎮投軍,改名為錢镠。黃巢起義時,錢镠為當地軍閥董昌的部將,屢立戰功。唐以錢镠為杭州刺史。景福二年(893),錢镠升任鎮海軍節度使,駐杭州。乾寧三年(896)錢镠滅董昌,得越州。唐以錢鏐為鎮海、鎮東兩軍節度使,治杭州。天復二年(902),唐封他為越王。後梁又封他為吳越王。923年後梁國主又冊封錢镠為吳越國國王。錢镠於後唐長興三年(932)卒。終年81歲,謚武肅,葬在臨安錢王陵。 

“海神”:

指海神廟,又俗稱“廟官”。在海寧市鹽官鎮東。清雍正八年(1730)三月,浙江總督李衛奉敕建造海神廟,在春熙門內(今鹽官鎮春熙路150號)辟地40畝,共耗銀10萬兩,於次年十一月建成該廟,以祀“運德海潮潮神”。鹹豐十一年,部分建築毀於兵火,光緒十一年重修。海神廟的正殿依照北京故宮太和殿所建,祀主神武肅王錢镠,吳英衛公伍子胥,其建築面積546平方米,高20米。陛四出七級,廊柱、台階、石欄板全部用漢白玉精琢而成。石欄板上還雕刻龍虎花鳥雲水之紋。門前廣場上有漢白玉石獅一對,為整塊玉石雕成,是大型藝術雕琢珍品,另有漢白玉石坊一對,通體紋飾精美,人稱“江南獨步”,正殿後有御碑亭,寓海塘穩固、波瀾安定之意,顯示著皇家督造的氣度。據地方志記載,宋元以後海寧潮情加重。清雍正年間,海寧潮災猖獗,塘岸屢遭衝毀,良田、民宅毀壞無數。在雍正當朝的13年中,共修築海寧塘工18次,計各類塘工54080丈,用銀34萬余兩,為後世開創了浙西海塘的歲修制度。另據傳說,現存該廟的御碑亭有雍正皇帝之弟果親王允禮書寫的碑文。原來,雍正皇帝因繼位時,誅殺了多個反對他的親弟兄。為了安撫這些死魂靈,雍正企圖借“錢塘江平時每天兩潮”的諧音,讓那些已死的皇兄皇弟們也能“日日上朝”。因此,雍正皇帝特撥百萬兩庫銀建起海神廟,作為他的“贖罪”之地。

(6)

“留墨遒”:

指觀潮詩文。千百年來,無數名人游客為錢江潮傾倒。白居易、李白、蘇東坡等文人墨客在一睹這“天下奇觀”後,留下了千余首詠潮詩詞。“六下江南”的清代乾隆皇帝曾4次到鹽官觀潮,賦詩10余首。孫中山、毛澤東等一代偉人,也曾來海寧觀潮,並留下了詩文。如位於鹽官觀潮公園中段的“毛澤東觀潮詩碑亭”,是1994年經中共中央宣傳部批准,由海寧政府為紀念毛澤東於1957年9月11日到鹽官觀潮而建造的。該亭呈六邊形,面積90平方米,高17米,在1995年觀潮節落成。亭內詩碑上刻有毛澤東《觀潮》七絕詩及碑記。毛澤東這首“七絕詩”寫於1957年9月7月,正是年輕的人民共和國“反右”(即“陽謀”)鬥爭激烈之時:“千裡波濤滾滾來,雪花飛向釣魚台。人山紛贊陣容闊,鐵馬從容殺敵回(最早發表在《黨的文獻》1993年第6期)。”該詩不僅描繪出錢塘潮宏偉的自然氣勢,也道出了詩人內心對“反右”鬥爭已經感到“勝券在握”的喜悅情懷。

(7)

“陳閣老宅”:

坐落於鹽官老街堰瓦壩,始建於明末陳元龍曾祖(陳與相)時,後為清代太子太傅、文淵閣大學士、禮部尚書轉工部尚書陳元龍的故宅。陳元龍,字廣陵,號乾齋,世稱廣陵相國,亦稱海寧相國,清代相國(宰相)又稱“閣老”,故俗稱其居處為“陳閣老宅”。陳元龍拜相後,又增建了“雙清草堂”和“筠香館”,頗有皇宮內院氣派。現尚存占地面積4700余平方米,建築面積1100平方米,展有陳氏家族本人書寫及其保存的歷代名家珍貴書法碑刻拓片多件。我國民間還流傳著清代雍親王與鹽官鎮“陳閣老”調換兒女的故事。傳說,雍親王胤禛早年無子。恰巧,他的女兒與朝臣“陳閣老”的兒子同年同月同日生。於是,雍親王以“慶賀兩個孩子周歲”為名,將“陳閣老”及家眷騙入府中,用女兒換走了陳家之子。從此,“陳閣老”的兒子留在雍王府(即北京的雍和宮),長大成為清高宗乾隆。後來,被香港作家金庸先生寫進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之中,以致聰明的海寧人干脆“假戲真作”,把鹽官鎮也當成了“乾隆故裡”。

(8)

“蘇浙開放”:

從1978年11月中共中央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以來,我國改革開放已有30年的歷史。而江蘇與浙江這二個比鄰大省,一直居於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開放的前沿。


精選遊記: 海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