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行3:慈城孔廟A

作者: 小指左

導讀如果不寫博,我絕對不會對著地圖一張張的整理照片,這樣這段經歷不但會稀裡糊塗的呼嚕過去,而且也不會搞清楚孔廟的基本型制,所以現在寫博真成了深化我的旅行的一個環節了。最近把《達芬奇密碼》又重看一遍,裡面的符號、隱喻真是令人著迷,其實中國也有不少,只是沒有作家能寫一本很棒的探秘小說。但是有一樣——中國建築物名字的像征意義,我想老外是沒有� ...

如果不寫博,我絕對不會對著地圖一張張的整理照片,這樣這段經歷不但會稀裡糊塗的呼嚕過去,而且也不會搞清楚孔廟的基本型制,所以現在寫博真成了深化我的旅行的一個環節了。最近把《達芬奇密碼》又重看一遍,裡面的符號、隱喻真是令人著迷,其實中國也有不少,只是沒有作家能寫一本很棒的探秘小說。但是有一樣——中國建築物名字的像征意義,我想老外是沒有的。慈城孔廟始建於北宋雍熙元年(984年),經數次遷址重建修繕,現在保存下來的建築大多建於清中晚期,是浙東地區保存最為完整的孔廟。根據寧波的同學口述,孔廟能在文革中幸免於難,得益於有人在山雨欲來之時,在孔廟的牆上刷滿語錄,於是就沒人再敢破壞了,多聰明的四兩撥千斤!


孔廟位於慈城中部,坐北朝南。入口南側小街東西兩側各設有一座小型石牌樓,和一塊“一應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下馬”碑,即使皇帝進廟祭祀也不例外,以示對孔子的尊敬。



孔廟的山門是欞星門,三間火焰衝天柱式石坊,下設柵欄門。欞星原來稱靈星,又叫天田星,是主管農業的神靈。對於農業大國的中國,祭祀天田星是祭天的頭等要事。北宋時,靈星門移用於孔廟,即把尊孔的規格提升到與尊天相齊,並改為欞星門。

欞星門接的牆垣上書“萬仞宮牆”四個大字,典故最早來源於《論語》中的一個故事,形容孔子的學問有萬仞(古時七尺或八尺叫作一仞)那麼高。



不過但凡古建的正門都是有重要活動或人物才開放,平時入口在西側的偏門:節孝祠門,東側的儒學門是出口。售票處設在節孝祠門西側的小小的廣文祠內,票價20元,如果時間充裕也可買多個景點的聯票。門票背面有很詳盡的平面布置圖。

進入節孝祠門,可以去拿一張牛皮紙制的慈城地圖,這張地圖是手工繪制的,古香古色,而且還有重要地點的文字介紹,非常美觀實用。



節孝祠門往北是饗(xiǎng讀音同“想”) 堂、節孝祠,用以宣揚封建社會婦女的德行及旌表慈城當地的節孝婦女。所有女士撅著嘴,不屑的看過離開。



往東進入一個小院,這裡是尊經閣,是個小小的學堂。孔子教授的課程是禮樂射御書數,而教材是《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尊經閣指的就是這六經。

更多精彩請看我的博http://***/shenyuxiaozhizuo


精選遊記: 寧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