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行

作者: 新科學家

導讀這天清晨,我早早地起身,驅車來到嵩山腳下,開始了我最後一次攀登。盡管在這之前,出於工作的需要,我不只一次踏上登封境內大大小小的山嶺,但這一次不同,我即將告別這裡的山山水水,離開工作兩年的崗位。這裡的靈山秀水、人文精神早已深深融入我的身體,成為我生命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再回到這裡怕也要“此去經年”了。這個想法讓我多少有些黯然。所以,我� ...

這天清晨,我早早地起身,驅車來到嵩山腳下,開始了我最後一次攀登。盡管在這之前,出於工作的需要,我不只一次踏上登封境內大大小小的山嶺,但這一次不同,我即將告別這裡的山山水水,離開工作兩年的崗位。這裡的靈山秀水、人文精神早已深深融入我的身體,成為我生命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再回到這裡怕也要“此去經年”了。這個想法讓我多少有些黯然。所以,我實在是想再看一看這雄偉挺拔的山峰,佛光輕攏的廟宇,想一想這裡質樸、執著的人民。我突然覺得這兩年時間過得真快,我還沒有為她做過什麼,竟然如匆匆過客,要與她作別了。最初我的想法很單純,來登封無非想在自己平白的人生中多一種經歷。我自認為不具備什麼叱吒風雲的領導才能,獨當一面做些實際工作倒還可以勝任,於是我坦然赴任,還真有些准備吃苦的念頭。

生活於是便在忙碌繁瑣中展開。每天幾乎都被大大小小的會、批閱文件、向上級彙報或者聽取彙報所塞滿,然後還有許多工作所需要的應酬。不過最開心的是在機關小食堂吃飯,中原面食的精美享譽中華,著實讓我過足口癮,體貼負責的廚師使我並未特別感到離家的不適與不便。

利用余暇我走遍了全市的各個鄉鎮,了解百姓的生活和基層干部的艱辛。我感到肩上的擔子是很重的。天下大同是我們的最終理想,而眼前,讓百姓過上富足安康的生活是政府最實際更是最迫切的任務。也許是由於地處中華文明發源地,土地開發較早的緣故,這裡的土地大多貧瘠,自然環境很不樂觀。農業生產盡管是全市的傳統經濟支柱,但並不能承擔發展大任。登封有得天獨厚的人文資源,儒釋道三教薈萃之地,特別是作為中國佛教禪宗祖庭的少林寺更是聞名天下,開發旅游資源、同時發展一些高附加值的高新技術產業應該是較快地促進地方經濟的捷徑。

我永遠不會忘記春節下鄉扶貧慰問的那一幕幕。一位老人和牛共居一室,這是他家的寶貝,沒有牛這個“壯勞力”,老人全家的薄田便無法耕種。在這裡你無法奢談生存空間和生活質量,人的第一需要的“溫飽”尚難滿足,馬斯洛那著名的人的需求的“金字塔”上面的幾層便成了一種海市蜃樓的虛幻。我的耳邊總回響著這們老人在接過我們送去的棉衣、一袋面和50元錢時所說的話:“感謝黨,感謝政府,這個春節我們能吃上餃子了。”多麼可愛的人民,我們共產黨人僅僅滿足於讓人民只吃上一頓餃子嗎?不,遠遠不夠。孟子尚有“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的政治抱負,以人類解放為天職的共產黨人是不應該降低追求目標的。我對“解放”的理解,應該是人類對物質最自由的支配,對精神最自由的追求,我們做的是遠遠不夠的。

在這裡,我的思想變得深刻了。我的性格也沉靜了許多。我發現工作一方面是一種自我價值體現的方式,更多的,我的工作有了利他的意義,我的生命也由此而變得充實了許多。

有一次檢查荒山綠化工作,我和市委的其他幾位領導在雨後陡峭的山路上,路很滑,其實根本不算有路,只是人和羊趟出來的小道,下過雨,早已是泥濘一片了。我邊喘帶歇地勉強上了半山腰,可同去的一位五十多歲的女同志已輕松地上了山頂,她見我如此狼狽,直說我缺乏鍛煉,“畢竟是城是人”。那一刻我感到說不出的慚愧,要到什麼時候才能從思想到行為都完完全全融入這裡的氛圍?

在嵩山極頂,我極目遠眺,遠處朝霞地清暉為蒼茫的山嶺披上一層充滿生機的金黃,炊煙裊裊,人們開始了一天的勞作,我心中默默地向這版土地致謝,是她給了我渾噩的生命以奇特的激蕩,催我振奮。我知道我回去該做什麼,也知道回去以後該怎麼做了。我想這次離別,一定是短暫的,我會回來,那怕是在夢中,因為我的一半生命都留在了這裡。盡管兩年的時間對於一個人的一生是如此短暫,但這裡的兩年教會了我一生受用不盡的東西,關於生命,關於生活,關於理想。天邊的一抹朝霞漸漸遠去,我的心中油然而出這樣的話: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


精選遊記: 登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