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情—安昌古鎮的“年”

作者: 小組長

導讀故鄉情—安昌古鎮的“年”! 年就像一個蹲在時間深處的老者,發如雪,須如弦,眼如泉,依偎在村口的老樹下,久久守望。“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春風推著年,在寒風中緩緩前行,由遠而近的是熟悉的鄉音。遠走他鄉的人,背著行囊,默念著遠方親人的召喚,輾轉南北,回到他們久違的故鄉。 小時候每年只要一到春節總聽父親說要回去過年了,那時候感� ...

故鄉情—安昌古鎮的“年”!

年就像一個蹲在時間深處的老者,發如雪,須如弦,眼如泉,依偎在村口的老樹下,久久守望。“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春風推著年,在寒風中緩緩前行,由遠而近的是熟悉的鄉音。遠走他鄉的人,背著行囊,默念著遠方親人的召喚,輾轉南北,回到他們久違的故鄉。

小時候每年只要一到春節總聽父親說要回去過年了,那時候感到不理解,我們的家不是在上海麼?回去?回哪裡去啊?等我長大了、懂事了,才明白父親常說的回去是指他出生和成長的故鄉—浙江 紹興 安昌。雖然我是從小出生在上海並在上海長大成人,但老祖宗根卻在紹興安昌古鎮湖鼎村,至今在那裡的族人還有一百多戶,六百多口同姓氏的族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從明朝開始至今族裡祠堂的香火也歷年不斷。

古鎮始建於北宋時期,後因戰亂,多次焚毀,又於明清時期重建,其建築風格傳承了典型的江南水鄉特色,一依帶水,古樸典雅,是一個具有千年歷史的典型江南水鄉古鎮。老街依河而建,全長1747米,至今保存完好。粼粼河水,石板街路,錯落有致的翻軒騎樓,傳統特色的店鋪作坊,姿態各異的拱橋石梁,古老凝重的台門,幽深僻靜的弄堂,風貌古樸典雅,極具水鄉特色,素有“碧水貫街千萬居,彩虹跨河十七橋”之美譽。

故鄉雖小,但不乏美景。大年初一的清晨,我整理好衣著背上裝備,准備一次拜訪,晨霧還未退去便獨自上路。從居住的安昌古鎮湖鼎村出來,走了十分鐘的小巷便上了石板小道,這時它似乎是一種極神秘的存在,極怪異的鋪排,跨上石板,兩旁的樹總向內壓一種逼仄的境界,小道石階,平緩纏綿,又是一種平靜的大氣,好像都很嚴肅,我也站住了,撲撲身上的水珠,拉拉衣角朝聖似的抬頭一望,晨霧中,綿延下那神秘的企盼等待……

小道到頭,它平靜的連著一片河,不大,山將之包裹,水將之倒映。這是一種完美的組接:有山的大氣,直上雲霄,水的柔媚讓山的剛猛有了彈性,不再是一味的狂放。河上是天,河下是地,統統被吞吐得韻味十足,河上有橋,與河一樣,不長,但卻是一條無法阻斷的血脈,這般平靜的一連,這般安靜的一結,立即搖身為清晨裡完美的孤獨。河上起了風,我把衣服拉的嚴嚴實實,遠遠一瞥,總想抓住隱綽間一絲孤寂的剪影。

河邊戴著烏簪帽的大舅舅已經開始在河中放著成千上萬的鴨子勞作,看見我在岸邊石板路上閑晃便大叫著讓我上船,我上了他的烏棚船,櫓在岸邊一頂便款款的蕩開去,劃幾下,收了槳,信馬由韁的任它漂泊在這個有山、有水、有橋的人間仙景中……



(河上是天,河下是地,統統被吞吐得韻味十足。)



(河上有橋,與河一樣,不長,但卻是一條無法阻斷的血脈。)



( 故鄉雖小,但不乏美景。)



(櫓在岸邊一頂便款款的蕩開去。)



(春風推著年,在寒風中緩緩前行,由遠而近的是熟悉的鄉音。)


精選遊記: 紹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