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鼓浪嶼·花時間

作者: 狂愛CTU

導讀“不要為生命憂慮吃什麼,喝什麼;為身體憂慮穿什麼。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裡,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它。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麼?” “你們哪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何必為衣裳憂慮呢?你想野地裡的百合花怎麼長起來;它也不勞苦,也不紡線。然而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花一朵呢!” � ...

“不要為生命憂慮吃什麼,喝什麼;為身體憂慮穿什麼。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裡,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它。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麼?”

“你們哪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何必為衣裳憂慮呢?你想野地裡的百合花怎麼長起來;它也不勞苦,也不紡線。然而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花一朵呢!”

“你們這小信的人哪!野地裡的草今天還在,明天就丟在爐裡,神還給它這樣的妝飾,何況你們呢?”

——《聖經馬太福音》

Miki把這段文字抄在她的《迷失鼓浪嶼》的序言裡。她並說“你匆忙的人哪,請放慢步伐,將心事放下,請,靜靜,任時間如陽光散漫,如風飛揚,如水流逝,如花盛開”……如今,Miki和Air夫婦開在番婆樓的“花時間”早已經名聲在外,存心到鼓浪嶼來尋找所謂“慢生活”情調的人們,誰不知道“日午而作,日落而息”的“花時間”,和那句與名言對著干的大話“時間是用來浪費的”?

說起來,我所居住的這個城市素來以悠閑著稱,對於自己的生活是快還是慢,卻常常感到糊塗。作著一份旱澇保收的工作,拿著一份不多不少的薪水,每年有點錢和時間去各地走走,不操心什麼,也很少憂慮,也許這就是生活的平淡真諦了?可一時又想,被一份枯燥繁瑣的工作困在一個地方,我們就像一株植物,只能生長,不能走…….固然不是為名利熙熙攘攘,難道不也是一種為生活的汲汲營營?於是,不能不依靠每年一次的旅行了。於是,每當旅行的時候,我過得似乎倒比平常的生活更加繁忙了。

即使是在鼓浪嶼這樣著名的慢生活聖地,也慢不下來,總覺得看不夠、聽不夠、感受不夠,好像總在擔心錯過什麼。拿著手繪地圖,日光岩、菽莊花園、皓月岩,要搶在旅游團的人潮擁上來之前去看一看,天主堂、三一堂、福音堂,要趕在天色黯淡下來以前去拍個照,還有那些游人罕至的山巷小弄、廢墟老宅,也要一一拜訪,聽說它們才是琴島最精彩的存在……即使是在號召慢享生活的“花時間”吧,沏了一道功夫茶,點了一客提拉米蘇,仍然沒法安安靜靜坐下來發呆,一時要為角角落落的小景小致尋個角度拍個美圖,一時翻翻剛剛從Air手中買來的《迷失鼓浪嶼》,一時還要寫寫明信片,寄給另一個城市的自己或遠方的朋友,那一道細細的功夫茶,就這般生生被自己喝成了“解渴的蠢物”。對不起啊,Miki和Air,我也想慢點再慢點,如果給我島上的一年,或者一個月。但現在,我還是這樣的“貪心”,不想錯過太多,在這個島上,“花時間”的事物真的太多了。


(花時間各個角落)

·泡咖啡,或者功夫茶·

歐洲人愛花時間在咖啡上,中國人喝的是茶。其實功夫茶不就是“慢生活”最典型的代表嗎?——“閩中茶品天下高,傾身事茶不知勞”。即使你對林志玲扮演的小喬暗自腹誹,也不妨礙今天中國的年輕人在電影中欣賞中國茶道的優雅美好。我們是對茶道一竅不通的一代,我僅知曉的是,功夫茶的第一泡是不喝的,叫作“洗茶留香”。通常功夫茶的愛好者在我們印像中多半是“世外高人”般的老者,不過在福建中南部,功夫茶其實是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很多人家中都有至少一套茶具。所以,作為來鼓浪嶼“慢生活”的你,怎能不泡上這麼一道古典味道呢?

只不過,在深受西風吹拂的鼓浪嶼,單純的茶屋並不多,其中大夫第及四落大厝改造的品茶室算是最中國味兒的一家。除此之外,在任何一家咖啡屋裡,你也可以在喝到藍山咖啡的同時,品嘗潮汕地區特有的功夫茶。於是,在鼓浪嶼,咖啡與茶相遇了。島上的咖啡屋數不勝數,既有開在繁華龍頭路的“趙小姐的店”,也有深藏在深宅別墅中的“李家莊咖啡館”,甚至連海邊沙灘椅下,也不妨一品功夫茶,而每一間家庭旅舍的小院裡,都不會少了午後陽光下咖啡與茶的愜意。

廈門距寶島台灣如此之近,因此,除了深邃的功夫茶,當然也不會缺少來自台灣的年輕風格的奶茶。整個鼓浪嶼,最有名的奶茶店當然是“張三瘋奶茶鋪”。張三瘋,一只大名鼎鼎的貓,據主人說“小時候很瘋,長大了卻像梁朝偉一樣深沉”,很有趣的表白哦。小店很小,價格不菲,一杯奶茶要15大圓,加了香甜的葡萄干和脆脆的玉米片,好喝,更是一種情結吧。你可以捧一杯外賣,坐在奶茶鋪前的街心花園曬太陽,也可以懶懶地坐在歐式風格裝修的小店裡,一邊暖手,一邊欣賞四壁牆上掛的油畫,以及雜物架上張三瘋的雕塑玉像,臨走或像我們一樣,帶走一只胖胖的“張三瘋”,它的肥肚子,告訴我們,生活可以不那麼累的。

還有一家“老班”的“班沙客”,極袖珍的微型小店,很多人是被門口黑板上那些有趣的茶品名字吸引的,“哄MM專用冰淇淋”、“男人至愛健力士”、“無心插柳柳橙汁”、“八卦煽情咖啡”,最有名的是一種自創的“創意仙草凍”,每日限賣50份,當日我們第一次去的時候天色已晚,熱情的老班抱歉地告訴我們“已經彈盡料絕”啦。而當我們最後一次上島時,順路再次尋去“班沙客”,卻吃了個閉門羹,原來老班給自己放假一日。看來,這個遺憾注定是要留下了。



(張三瘋奶茶鋪)

·品美食,看看美麗的櫥窗·

龍頭路,鼓浪嶼上最繁華的商業區,你也許厭煩它從早到晚的人潮擁擠,但其實,這裡也是島上居民自己的市集,是游客和居民發生交集的奇特之地。游客在這裡嘗小吃,逛小店,而島上的婆婆公公們也在這裡“嘮嗑”、曬太陽、買菜......當然,我們最感興趣的還是龍頭路彙集的整個鼓浪嶼的美食精華:黃勝記肉干、葉氏麻糍、原巷口魚丸、黃則和花生湯、粒粒香肉燕扁食、Babycat私家御餡餅、茯苓糕......黃勝記一如眾口相傳的,老板大方得可愛,魚丸中的鯊魚丸頗有特色,扁食其實就是我們所說的“抄手”,麻糍就跟四川的“三大炮”和北京的“驢打滾”類似,而我最喜歡的是BBC的餡餅,比一般的餡餅酥香可口,尤以綠茶口味的特別清香。在龍頭路,一邊逛,一邊吃,還可以欣賞各種特色小店美麗的櫥窗,也是花時間的好辦法呢。



(趙小姐的店)

·博物館·

鼓浪嶼上有全國唯一一座鋼琴博物館,就在菽莊花園裡,是游客必到之處。館內的鋼琴估計得有上百架吧,其中名琴不少,可惜我對此道不通,只能看看而已。印像最深的倒不是某一架琴,而是在面海的落地大窗前,陽關穿透窗戶灑在鋼琴上,想像著有一個白衣少女在這裡彈琴,眼前就是波光粼粼的大海,這情景一定非常動人吧。

不過,相比名聲在外的鋼琴博物館,我倒是對游人較少的風琴博物館更有感覺。原本以為,風琴就是小時候音樂老師的手風琴,看了博物館才知道,原來風琴共有管風琴、簧片風琴、手風琴和口琴幾大類,但風琴博物館除了三兩架手風琴,主要是管風琴。管風琴大大糾正了我對風琴的錯誤印像,其巨大的體型遠超鋼琴,其中最主要的一架展品,高達兩層樓,簡直可以說是一部大型機器了。而管風琴的音質,我特別喜歡,低沉而深邃,在展館高大的空間內,十分具有穿透力,怪不得管風琴主要應用於教堂唱詩。可惜,風琴博物館比較寥落,也沒有像鋼琴博物館那樣的現場表演。

此外,在菽莊花園內,還有一家小小的中國古典家具博物館,是馬未都的私人收藏。但沒有掛牌,估計很多人參觀過了,也不知其來源吧。由於是新建的,藏品不多,以明清兩代的椅子為主,其中我比較喜歡的是一架遼代的羅漢床,比一般的要矮了許多,感覺特別適合如我這樣的懶人“歪著”。



(高達兩層樓的管風琴)

·到海邊吹吹海風吧·

當然,比起前面說的一切,最最愜意還不用花錢只花時間的慢生活,那就是到大自然去,到海邊去,到沙灘上去。如果嫌港仔後浴場游人太多,那可以繼續沿著海岸線向深處走,經過鼓浪石,一般游人就此折回了,因此後面的美華浴場更安靜一些。如何可以放過鼓浪嶼得天獨厚的條件呢,所以,到海邊吹吹海風去吧,即使是冬天,日頭也是暖洋洋的,海風也不會吹跑游人,你可以光腳在海水中踩一踩,也可以啥也不做,就靠著一棵椰樹,在沙灘上坐一坐,發發呆,甚至打個小盹,任時間就這麼“如陽光散漫,如風飛揚,如水流逝,如花盛開”......



(在海邊吹風)

更多照片請至我的博客:http://***/s/blog_4b67a35e0100c456.html


精選遊記: 廈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