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山.介子推.寒食節

作者: 李氏、千金

導讀一座歷史文化名山,無數美妙的神話,一個夢幻般的仙境。綿山位於山西省介休市西南二十公裡處,東連沁源、西毗靈石,方圓三百余裡,其崗巒雄偉,崖壑幽深,且林木繁茂,澗流爭鳴,可謂人間仙境,在二千六百年前,晉國賢臣介子推就隱居在這裡。 有一個節日,2640多年來讓我們――山西介休人自豪,那就是承載著中國“忠孝”精神和思想的寒食清明節,在我們的故鄉發 ...

一座歷史文化名山,無數美妙的神話,一個夢幻般的仙境。綿山位於山西省介休市西南二十公裡處,東連沁源、西毗靈石,方圓三百余裡,其崗巒雄偉,崖壑幽深,且林木繁茂,澗流爭鳴,可謂人間仙境,在二千六百年前,晉國賢臣介子推就隱居在這裡。 有一個節日,2640多年來讓我們――山西介休人自豪,那就是承載著中國“忠孝”精神和思想的寒食清明節,在我們的故鄉發源,唐代興盛,歷經千年,成為盛大的國家性節日。在中國,除了湖北岳陽的汨羅江外,又有什麼地方還能夠跟我們山西介休的綿山相媲美呢?縱然是汨羅江畔的屈原,也對綿山上的介子推充滿了無限的敬意。介子推,這個讓我們無數代人激動的名字,因為他“忠孝清烈”的人格,使偉大的寒食清明節成為我們故鄉――山西介休最大的榮耀!我們不能不為此自豪,我們不能不為此驕傲,因為寒食清明節承載的是中國文化的魂,傳承的是炎黃子孫的情!

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流亡,介子推從之,歷十九年,倍受艱苦,重耳在衛絕糧時,介子推割股肉給他充飢,重耳很感動,說日後定要報答,介子推說:“我不求報答,但願公子復國為君,政治清明,百姓安樂,臣願足矣”,及重耳復國為君後,封賞從亡功臣時,競將介子推忘掉,介推認為重耳復國是天意,也不去爭功邀祿,遂背上老母來綿山隱居。晉文公得知後便來綿山找他,他不肯相見,文公便放火焚山逼他,但他不改初衷,母子相倚死在一侏大柳樹下,晉文公將其安葬在介公嶺上,並擇其廬旁立廟奉祀,供人瞻仰,將綿山封給他作為祭田,所以綿山也稱介山,介子推被焚,晉文公下詔民間寒食一月,不得舉火,至三國時,曹操改為三日,介推殉難日恰逢清明前一日,後人兩節合過,遂稱作寒食清明節。

寒食清明節是我國的重要傳統節日,因為歷代朝廷參與,內容豐富,不但上墳祭祖,而且增加了飲宴、秋千、踏青、植樹等多種活動,朝野共度,相當隆重,尤其寒食節尋根問祖更維系著海內外炎黃子孫的凝聚力,人們不遠千裡回鄉祭祖,在唐代朝廷將“寒食展墓”定入《開元五禮》之中,放假七日,足見對此節的重視程度。

介子推惟誠惟信,功不言祿的偉大精神,為後人所敬仰,他是唯一以縣銘紀、以村銘紀、經節銘紀、以山銘記的一位古代賢人。他的賢德被後人尊之為神,立廟奉祀,人們登山也必定要上介公廟和介公墓憑吊,來寄托對這位賢人的哀思。

介神廟依山鑿窟,為海內最大的石窟祠廟、進深25米,闊40米,高25米,介神金像端坐正中,右為介母 ,左為解張,神態安祥,中央庭柱和兩 壁懸塑介子推故事,詳實地記錄了介子推由人到神的偉大一生。



(綿山)



(綿山)



(綿山)



(綿山)



(綿山)


精選遊記: 晉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