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的歙縣,記憶中的歙縣

作者: 75511068

導讀這兩天忽然想起距離去年去歙縣的一游已經近兩年了,當時的行色匆匆,沒片言只語,只留下了照片,還只是數碼的,不由地感嘆如今的世界真的是數字化生存(尼葛洛龐帝語),是否我們的世界真的只能用數字來描述,而文字、映像是蒼白無力的。或許時間是不會欺騙,隱隱的,水墨畫般的美麗、真誠的情感和無間的快樂日益湧上心頭,漸漸清晰起來,心靈顫動讓沉睡的記� ...

這兩天忽然想起距離去年去歙縣的一游已經近兩年了,當時的行色匆匆,沒片言只語,只留下了照片,還只是數碼的,不由地感嘆如今的世界真的是數字化生存(尼葛洛龐帝語),是否我們的世界真的只能用數字來描述,而文字、映像是蒼白無力的。或許時間是不會欺騙,隱隱的,水墨畫般的美麗、真誠的情感和無間的快樂日益湧上心頭,漸漸清晰起來,心靈顫動讓沉睡的記憶漸次清晰……

這是一段始於南京的旅程。我們一行15人(15人中13人來自南京,1人來自金壇,1人來自上海,各行各業,多數人已有了子女,平日裡忙碌中早已忘懷了塵世中的美麗)此次能夠得以成行,完全得感謝“帶頭大哥”。“帶頭大哥”為了完善這兩天三夜的旅程,獨自一人提前對該行程作了先期實地的考查及安排。

(可能是流水帳式的記錄最貼近原始狀況,決定了我此時只能以這種方式描述。)

2007年3月30日晚,我們15人彙聚在南京火車站,每個人的情況各異,也許生活中都有各自的煩惱,但此時歡快的心境是相通的。我們乘坐南京發往歙縣的2521次列車,晚上十點半左右發車(南京西發往廈門,由於火車提速了,現在的時間與那時略有區別。)由於我們提前購買,我們15個臥鋪全靠在一起,大家這一夜睡得並不多,好友相聚的興奮,家長裡短的絮叨讓這一夜為旅程作了個好的鋪墊。

3月31日晨大約不到五點的時候,火車到了歙縣。帶頭大哥說事先聯系好了輛中巴車,此時室外依然是黑暗一片,歙縣火車站很小,我們很快找到了那輛車。車輛似乎不大整潔,大家有些睡意惺松,迷迷糊糊就上路了,車行到霞坑鎮一帶時,尤其是離石潭村不遠處時,路崎嶇狹窄起來,發現這種中巴還是挺適合我們的,路上遇見兩輛大巴步履維艱,進退維谷。

車到石潭村,停在了事先約定的吳朱康家(此人在驢友中頗有名,為石潭山區攝影之家聯絡站之一,聯系方式:安徽歙縣霞坑鎮石潭村 吳朱康 郵編:245212 電話: 0559-6957117),大家已是飢腸轆轆,農家的早餐很是對胃口,稀飯、饅頭、鹹菜,所費不貴(帶頭大哥說價格已漲了太多了)。四周的牆上掛著攝像師、畫家在石潭村留下的作品。

休整後,大家開始上山。上了山坡後,回首望,石潭村已在腳下,此時山底的炊煙繚繞,山林間的野趣洋溢出來。過了早春時節,山間的各種花綻放起來了。撲鼻而來的清新空氣讓人身體不由得伸展開來,

約摸半個多小時,我們到下太(形為“土”+“太”)村,我們將行李堆放在這裡事先約定的一戶人家(吳佑民,電話:0559-6957589)中,略作調整,繼續上山。

天氣甚是晴朗,山間各種色彩奪目而來,配合若水墨畫般的山村、老屋,炊煙裊裊,“此中有真意,欲辨已難言”。正是油菜花盛開的時節,無奈兩三天前的一場大風,吹落花如雨,黃色漫山的景像無緣得見了。

映山紅、桃花點綴其間,去除了單調,更見情致。茶樹也頗引人注目,這裡的新茶也是挺好的,同行中有人從位老太處買了些剛出鍋不久的茶,清新。

美景向來是謀殺菲林的,可如今數碼世界,謀殺是不成立的,隨行的兩部佳能5D承載了太多的美景。

對於我們這些慣於城市裡辦公室裡端坐的,這樣的山路已是頗使人狼狽了。同行者有時已開始手腳並用了。行不甚久,就有呼喚著要歇息的,隊伍漸次拉開來,我們幾個體力尚佳的,走在了前頭。市木太、上太、北山村這些村子在行程中堪堪而過。

印像深刻的是北山村,同許多村子一樣,裡面沒太多人,房屋大多破舊。殘缺石徑、老屋舊灶、林中炊煙,視線模糊中隱約的山村,由近及遠,層疊出來的風景,夾雜著各種花香、飲煙味、米飯香、炒茶的香氣,不由地迷醉。在這裡也看到個攝影之家聯絡站,這時當然也明白了攝影師來此處的緣由。

舊屋有廢棄不用的,我們因而也得以方便進去鑒賞一下山村民居,同行的“大叔”竟從閣樓上翻出了本76年版的《紅旗》,這本業已泛黃的雜志、山村民居、竹影婆娑——一起成了它的道具。

同行者有落隊的,沒到達北山村,後來有了些許遺憾,但他們流連在菜花、茶樹中也有他們的快樂。返程中,路過一避雨處,我們五條漢子,已走得汗澟澟地,大家一字排開,坐在石凳上,聊著天,忽然間一起大笑起來,來自心底深處的歡快是那樣的自然迸發。

中午我們還是回到了下太的吳佑民家裡吃農家飯。老實話,沒有想像中的可口,但也還是過得去,這裡的游客這些年已多將起來,山村的商業氣氛也漸濃了。

下午最主要的行程就是步行前往昌溪古鎮。

一路沿溪流而下,步行了約近三個小時。沿路也路過些村落,大家歇歇腳腳。這裡山間的油菜花尤其好,似乎沒怎麼受兩三天前大風的肆虐。正流連處,已催發前程了。沿途的河流,岸邊總有些游客遺棄的垃圾,與周遭的環境極為不配,這似乎也成了新起的旅游景點的尋見問題了。

一路上遇到多隊背包客,帶頭大哥忽然省悟過來,我們的隊伍似乎有點慢。於是我們這裡三人就作為先遣隊,快速前行。

待趕到昌溪村,果不其然,眾多的游客已經擁擠在小巷上了。我們還是比較幸運,找著了家庭旅館,大約四五人一個房間。而後享用這裡的土菜,許是步行腹中飢腸轆轆,大家覺得十分美味。

飯後天已黑將下來,我們出去走走。走到周氏古村外,發現正處於整飭過程中,似乎要圍而收費(果不其然,現在已收費25元了。)。到是在祠堂外的小廣場上看到了久違的露天電影,同行者有的頗為興奮。

再往前行,沒什麼燈火,暗了許多,昌溪有周邦頭水壩,岸邊有水碓,這裡是周邦頭村民加工糧食的地方。夜裡水車的吱呀聲,頗有幾分恐怖的意味,還摸黑走到壩上的石柱上,有了幾分別樣的體驗。盡興回去,睡時突然下起大陣雨來,突然想起在龍鳳樟下露營的那些背包客,他們該怎樣渡過這一夜呢?


精選遊記: 歙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