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山游記

作者: 李氏、千金

導讀這是許久以來就有的一個願望了——去綿山看看!然總是不得其空。 終於有了這樣的機會,讓我領略了綿山的壯美、體會了綿山的滄桑、感受了綿山的精深。 那是一個晴朗的好天氣,天空像被水滌過的淺藍色絲絨,柔潤得讓人想去擁抱,不經意的有那一抹雲彩像是被風吹著的棉絮般輕輕巧巧地從眼前拂過。 車在平坦的盤山公路上行駛著,路邊的水泥防護欄給人安全的感覺� ...

這是許久以來就有的一個願望了——去綿山看看!然總是不得其空。 終於有了這樣的機會,讓我領略了綿山的壯美、體會了綿山的滄桑、感受了綿山的精深。

那是一個晴朗的好天氣,天空像被水滌過的淺藍色絲絨,柔潤得讓人想去擁抱,不經意的有那一抹雲彩像是被風吹著的棉絮般輕輕巧巧地從眼前拂過。

車在平坦的盤山公路上行駛著,路邊的水泥防護欄給人安全的感覺。透過車窗一眼望去是滿眼的綠,聽說這些路旁的樹木都是綿山在開發後為了改善生態而新栽的。就這樣邊走邊看,我們只花了二十多分鐘就經過了一條七公裡長的盤山公路,來到了山門。帶了一名導游,我們開始了這次的旅程。

導游小姐是一位熱情的本地女孩,比我稍長幾歲,說著一口標准的普通話。她不停地向我們介紹綿山的過去、現在,看得出她對綿山的感情是發自內心的,說到綿山的許多“第一”時,她為自已是綿山主人的自豪感溢於言表。

綿山原名綿上,早在2500年前左丘明所著《左傳》中就有記載,後因1900年前司馬遷所著《史記》中關於晉文公聞介之推入綿上山中,於是“環綿上山中而封之,以為介推田,號曰介山”的記載,因此綿山又稱“綿上山”,簡稱綿山,又叫介山,可以說它是我國歷史記載最早,也是唯一以人命名的名山。

綿山位於介休市南部,最高海拔2566.6米,是太岳山向北延伸的一條支脈。她毗鄰平遙古城,與靈石王家大院近在咫尺。但我總覺著它們無法與綿山相比,它們雖也承載著歷史,可卻少了幾分綿山的恬淡,摻雜了些許城市的喧囂。比之綿山集山光水色、佛寺神廟、文物勝跡、歷史遺址、節日民俗於一體而又遠離都市的寧靜遜色了許多。綿山無峰不奇、無水不秀、無洞不幽、無寺不古,同時也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形成了她獨有的綿山特色。

綿山,不僅充滿了一種包容天地、吞吐萬物的浩翰之氣,而且集納了古今中外一大批指點江山的風雲人物。春秋功不言祿、唯誠唯信,志在政治清明的介之推,東漢三萬名太學生領袖、循教善誘的大教育家郭泰,北宋出將入相、輔政50年的文彥博,都堪稱綿山赤子,華夏精英。歷代文人墨客屈原、呂不韋、蔡邕、杜甫、白居易、賀知章、蘇軾、張商英、李清照、傅山、顧炎武等都先後題寫過介之推、綿山或代表了介之推的寒食清明。

1940年前,綿山香火旺盛,前來綿山禱釋的人絡繹不絕。在綿山開發之前,每年綿山廟會期間,都有來自介休、靈石、沁源、孝義、汾陽、平遙、文水等縣的的眾多鄉民,朝拜綿山,平時也有少量游人登山觀光,每年有數千人踏至,對文物的保護欠佳。1940年侵華日軍一把大火更是將綿山燒得滿目瘡痍,綿山從此歸於沉寂,少人問津,直到1995年重新開發以後,才又重現了昔日的風采。綿山開發歷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早期,大規模的開發建設至少有10次。九五年以來,山西三佳煤化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閻吉英斥煉焦所得數億巨資修重開發綿山,除將1940年侵華日軍燒毀的寺廟逐一修復外,還開發出棲賢谷、水濤溝等自然景區,使人們在緊張的學習、工作之後,能遠離塵世的浮躁,到這兒來享受一下自然的寬廣胸襟,陶冶性情、怡人情操。

看過了全國第一道觀——大羅宮、華夏文化奇觀——由趙樸初、啟功、董壽平等中國百位書法名家題寫的《道德經》紅木刻、全國最長的古棧道——天橋、中國古代最險絕的軍事要塞——石寨、朱家王朝(朱元璋)的發祥地——朱家凹,我們來到了全國唯一的懸崖賓館——雲峰墅苑。坐在綿山雲峰墅苑寬敞的迎賓大廳裡,聽著葫蘆絲動人的旋律,看著窗外飄拂的雲,聽導游小姐給我們介紹綿山賓館、餐飲設施。綿山賓館吃、住、購、娛全方位配套,他們的服務理念是服務體現“真、善、美”。經營管理方式追求規範化、標准化、多元化、 特色化。近幾年來,綿山注重飲食文化品位,推出了寒食系列小吃和特色宴席,秦王宴、介公宴、風味快餐等,頗具觀賞性和文化性。

經過短暫的休息,我們又向綿山最吸引人的自然景區出發了。我們從棲賢谷進入,透過一線天望去,懸崖絕壁如刀削般峙立,天空湛藍無雲,讓人有一種衝天的欲望。踏著索橋一步步入到谷中深處,流水潺潺,草木馥郁,除了一個“幽”字,我找不到更恰當的字眼來形容棲賢谷的美。由此攀援而上,由西下到介公嶺,站在介公祠前,我為這位志在清明的前人獻上深深的一躬,除此,我不知該如何表達我的崇敬。沿一千余級石階而下,在綿山碑林前,我再一次為綿山開發者所折服,成百塊石碑靜靜地佇立於群山懷人抱中,講述著綿山開發的艱苦卓絕,看綿山由沉寂走向輝煌。還有一方“萬壽圖”石刻也讓人感慨萬端,聽導游說這是由百余工匠歷時一年多在千余塊青石上精雕細琢之後拼砌而成,她祝福著每一位登臨綿山的人壽山福海。

倦意漸生,從綿山返回時已是夕陽西下,途中,我們有幸看到了綿山的又一絕——絕壁掛鈴還願。綿山文化活動有宗教、民俗、節日三大內容。2001年5月1-20日,綿山舉辦了建國以後全國規模最大的道教盛會——“綿山羅天大醮”法會及旅游文化節,有來自全國十二個省市的道教代表和經樂團參加。佛教文化活動主要是綿山一絕的為游人在陡峭的崖壁掛許願燈、還願鈴、吉祥雲牌。綿山還有一支百人組成的藝術團,編排了一些具有宮廷、民間、民族、宗教和山西民俗風格的文藝節目為游人演奏、表演。只可惜此次時間倉促,無法一睹其風采。

告別綿山時,除去依依不舍,另一種感覺油然而生——久在繁籠裡,復得返自然。 



(綿山)



(綿山)



(綿山)


精選遊記: 晉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