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幽徑,秋葉拂行衣——穿越琅琊散記

作者: fv6y88

導讀碧水入眼簾,眾人為這高峽平湖而欣欣然,環湖而行,三五成群,盡沫秋風,免不了留些俏影,多些贊嘆,興高者當起了攀岩一族。水隨山彎,山約水轉,倒也清雅可愛。稍事休整,便開始了探幽龍華寺的攀路之旅,因山路多岔,走了一截冤枉路,好在領隊及時發現,折回重歸正途。走在豐山樵徑,深紅淺黃撲面而來,遠處高低山峰起伏,能見度雖不甚高,但自有一番江南水� ...

碧水入眼簾,眾人為這高峽平湖而欣欣然,環湖而行,三五成群,盡沫秋風,免不了留些俏影,多些贊嘆,興高者當起了攀岩一族。水隨山彎,山約水轉,倒也清雅可愛。稍事休整,便開始了探幽龍華寺的攀路之旅,因山路多岔,走了一截冤枉路,好在領隊及時發現,折回重歸正途。走在豐山樵徑,深紅淺黃撲面而來,遠處高低山峰起伏,能見度雖不甚高,但自有一番江南水墨的意趣。

前者呼,後者應,不覺間已然來到俗稱大平台的三岔路口,其時已近十二時,按照原先約定,願意下山者取道十八磴先返,願探龍華寺者沿小徑繼續尋幽,因事瑣身及照顧新人所需,十三人在網友菊黃、阿甘率領之下先行下山。余者山友,寒流、成功、小靜、牙齒、我行六人續寫探幽新篇。

沿溪而下,穿行在密林幽徑,愈行愈遠,秋風紅葉,荊溪石出,入目皆成景,攝色捉蟹,忙得不亦樂乎,更有忍不住水之誘惑,離開身邊小路,在澗中飛石上騰挪跳躍,仿佛來到某個武俠年代,大家戲言,先返的朋友,若知道有這等美景,你們就慢慢後悔吧。

身輕如燕,在疲憊全無的狀態下走近了龍華寺,走進了斷壁殘垣。龍華寺位於摩陀嶺西北側數裡,山巒環繞,竹樹蔭深。原建年代不詳,明清時期,規模盛大,四合院式殿堂組合。民國十二年(1923年)山火殃及寺院,燒毀殆盡。民國二十九年(1930年)又經達修新建如初,由僧常海長駐,後又毀。

尋覓殘碑石礎,唯有寺前一棵數人方能合抱的古銀杏巍然挺立,仿佛在向我們訴說著歲月的滄桑,令人不禁為這一片也曾香火興旺的寺院嘆息。

出得龍華寺,小食休整以後,大家游興未盡,沿溪續行。視野越來越開闊,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一致決定不走原路折返,索性讓泉水引路,看她能把我們帶向何方。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拐過一個山谷,一灣碧水引起了我們的驚呼,路遇山民一打聽,才知這便是我數次欲訪未得的紅花橋水庫,亦稱紅花湖,奔至水邊,盡賞秋色連波的無邊美景。

盡管心有不舍,歸途總也還是要走的。行看鄉間纖陌縱橫、牧牛悠閑覓食之間,又來到了茅草嶺水庫,秋風吹皺一湖水,山藹樹色盡影中,免不了又有詩意蕩胸之感。

大家沿著花山至滁州的古商道一路逶迤而行,路是石板鋪就,沿途夾木扶疏。山徑多落葉,慨然知已秋,饒有詩情畫意,我在其中,惟怨才情太少,辜負了這一片大好秋光。走在我一直想走未走的滁花古道,仿佛我也隨古道走過了千年,對這一片滁州山水又多出了一份親近之感。

過回馬亭,沿著石板小階,一路走向山門。歷時近八小時的歷程,雖然有點疲勞,但偶然中識得那多景致,便覺不虛之行了,亦再次為先返眾友人感到惋惜。

按行路歷程附上沿途小照,以饗同行。



(山花爛漫)



(葦意闌珊)



(山徑多落葉,慨然知己秋)


精選遊記: 滁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