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人走西藏之三

作者: zhangminghua0743

導讀在西部大開發的熱潮中,旅游已成為了西部眾多省市竟相追逐的目標。我們的當家媒體在介紹西部時,也無非就是這些方面:資源豐富,地域遼闊,人民勤勞,民風淳樸,風光優美。按照這種思路概括起來,西部就是一個各類資源十分豐富的、具有發展前景的地區,西部也是一個人民熱情好客,文化神秘,風光奇麗的旅游聖地。 確實,西部的絕大多數省市,要麼處於山區高原 ...

在西部大開發的熱潮中,旅游已成為了西部眾多省市竟相追逐的目標。我們的當家媒體在介紹西部時,也無非就是這些方面:資源豐富,地域遼闊,人民勤勞,民風淳樸,風光優美。按照這種思路概括起來,西部就是一個各類資源十分豐富的、具有發展前景的地區,西部也是一個人民熱情好客,文化神秘,風光奇麗的旅游聖地。

確實,西部的絕大多數省市,要麼處於山區高原,要麼處於沙漠戈壁,自然條件的局限,使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遠遠落後於中原和沿海地區。西部的總人口不是很多,但西部是一個多民族的地區,藏族、蒙古族、維吾爾族、苗族、土家族、回族等少數民族,都是人口超過了百萬的“大民族”,可以說,西部不發展,多民族國家的地位就難以得到鞏固。西部遼闊的地域,占有了現代中國的絕大部分版圖,僅擁有的國界線就超過了全國總國界線的2/3以上,可以說,西部不發展,國防就難以得到鞏固。西部的資源雖然豐富,但長期處於中部和東部沿海地區的附庸,人力資源大量外流,礦產資源也大量外流,可以說,前些年國家經濟的發展,采取的是一種犧牲西部利益的做法,或者說,中部和東部經濟的發展,是建立在暫時放棄西部發展,暫時損害西部利益基礎上的。在同一個國家裡,在同一個政府的領導下,中部,特別是東部沿海地區,可以擁有自己的特殊政策,可以獲得國家的特殊幫助,而在中國這樣一個長期高度集中的國度裡,誰都沒有自主的發展權,那麼,誰擁有了特殊的政策,誰就可以擁有國家的特殊幫助。比如說深圳的發展,如果沒有國家的特區政策,如果不是在這種特區政策之下國家資金和全國人才的大量流入,深圳的發展幾乎是不可能的。在這樣的一種態勢之下,西部的人才被掏空了,西部的資源被掏空了,如果西部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都還得不到發展的恩賜,那麼西部就將遠遠落後於時代,而落後於時代的西部,就將成為國家永遠的包袱和國家永遠的痛。

但現在西部的發展,已不可能再走東部沿海地區的老路,也就是說,西部今天的發展,已不可能像以前那樣擁有特殊的政策和特殊的投入——雖然國家對西部在政策和資金上是有傾斜和照顧的,但是,像以前那種舉全國之力支援特區建設特區的好事也許是再已不可能發生了的。但西部人對這一點可能還是理解的。因為在“初級階段”,我們只有舉全國之力辦幾個樣板,才能讓世界相信我們正在變化。既然中央政府已不可能給西部眾多的省市眾多的餡餅,那麼西部省市的官員和百姓們,就只好自己為自己尋找出路了。

像東部那樣發展工業?礦產資源和人力資源到還不是一個問題,關鍵的是技術資源,是工業企業和工業產品的科技含量。這一點,西部人是很明白,和東部比較起來是自愧不如的。走以前的老路,仍然在農業上做文章嗎?這到是一條捷徑,只要在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上很下一番工夫,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農業的科技含量,就可以實現農業的增產和農民的增收。以上兩樣都是長效的難以在近期見到什麼效益的,於是,西部眾多省市就把目光投向了被人們稱之為朝陽產業的旅游。一方面西部有旅游資源,另一方面炒作旅游也符合中國官員的脾性,因為旅游基本上可以立杆見影,立杆見影了就可以膨脹他們的政績,他們的政績膨脹了,他們的官位也就可以膨脹。但這一項工作,無論是對於官員還是對於百姓,卻都是雙贏的,因此,旅游在西部就成為了大家追逐的目標。

關於這個問題,我想以花垣縣作為例子再羅嗦幾句。

花垣縣位於湖南的西部,在西部大開發的熱潮中,花垣縣所在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湖南的懷化地區、張家界地區以及湖北的恩施地區有幸被列入西部開發的範圍之內。在此前後,花垣也經歷了發展農業、發展工業再到發展旅游業的階段,對於這一階段的剖析,可以生動地說明上述問題。

花垣縣一直是一個農業大縣,水稻、玉米、紅薯的產量在整個自治州是有位置的,但在農村已普遍解決溫飽的前提下,如何富民強縣就成為了歷代縣裡首腦所考慮的主要問題之一。上個世紀90年代初,當別的地區已經從農業化向工業化邁進的時候,花垣縣的領導卻還在農業上作文章,這種狀況一直維持到上個世紀的90年代的中後期,團結鎮老鴉塘的玉米,一直讓那時下來的省領導參觀了好多年。但花垣的農業在強調農業的領導的領導下卻沒有得到大得發展,這個中的原因,並不是花垣的農業資源不行,而是花垣的領導者的思想不行。他們那時強調的仍然是糧食作物的種植規模,強調的仍然是小而全的經營模式,每年的水稻要種植多少,玉米要種植多少,都是鄉鎮的硬性指標,達不到是要受批評的。那些沒有多少學識和見識的領導者,只知道田裡土裡要種什麼,卻不知道怎樣去種,換句話來說,他們對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一竅不通,對農業的增產和農民的增收一籌莫展。其結果呢,農民除收獲苦累外並沒有收獲富足,縣領導除了無謂的勞累外,並沒有看到他們所希望的富民強縣的美好結局,農村仍然還是那個農村,農民仍然還是那樣的農民。也許正是因為他們圄於傳統的農業而無所建樹的緣故吧,所以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後期,花垣縣出去的領導並沒有幾個真正地受到重用的。

眼看著農業是不行了,後來者就把眼光轉向了工業。花垣縣有發展工業的得天獨厚的條件,主要是礦產資源十分地豐富。花垣縣的有色金屬在全國都有一點名氣,鉛鋅儲量在全國居於第二位,錳礦資源居於全國第三位,花垣縣的繼承者們就利用這些資源把工業搞了起來。在最初的時候,花垣工業的發展基本上還有章可循,但到了上個世紀的末期,則基本處於一種盲目的無政府狀態之中。在礦業的開采和加工中,不僅有國營的,也有個體的,而且個體的比國營的要多,個體的發展比國營的要快,個體的實力比國營的要強。礦山開采的無序,使國家的礦產資源嚴重流失;礦產加工的無序,使礦產資源嚴重浪費。而且這兩種無序,使得花垣縣的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團結、龍潭礦區的亂開采,使得那裡的環境已永遠無法恢復,多如牛毛的大大小小的冶煉廠,更使許多地區成為了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以前團結、龍潭礦區是綠樹蒼翠,現在確是童山濯濯寸草不生;以前綠波蕩漾盛產魚蝦的花垣河和兄弟河,現在一條成了被鉛鋅礦污染了的白龍江,一條成了被錳礦污染了的黑龍江,不僅全縣人民洗澡已是不可能,就是魚蝦已早已絕跡。花垣工業的發展,一方面帶來了全縣經濟的繁榮,比如說城南城北開發起來了,許多人,當然也包括許多前任和現任的領導者,他們因為礦業而成為了小平同志所說的那種先富起來的人,在農村,在城鎮,富人們的高樓到處都是,在國道,在土路,富人們的高級轎車到處亂跑,花垣的物價已因此是自治州最高的。花垣的工業發展,另一方面也帶來了許多的潛在問題,比如說環境污染問題,就已經激起了百姓和企業之間,百姓和政府之間,企業和政府之間的矛盾,這種矛盾在以前還可以協調,但現在這種矛盾已演變成了衝突,有越來越不可調和的趨勢。比如說,農民地不能種了,水不能喝了,連洗澡都沒有一個干淨的地方了,礦業工業的“文明”已使他們正在失去世代生活得家園,他們除了反抗還有什麼路可以走呢?於是,他們便封礦洞,堵工廠,就在我寫這一部書的前一個月,他們把花垣的污染問題告到了國務院,溫家寶副總理簽了字,一下子就查封了7家選礦廠。除此之外,還有工人的下崗問題,還有國有企業在改革改制的過程中國有資產嚴重流失的問題,還有部門亂收費,官員行賄受賄和國家稅收嚴重偷漏的問題,還有工業科技含量低下能源消耗巨大的問題等,已使花垣以礦業為主的工業走到了發展的盡頭。

花垣的領導者當初提出的施政綱領中就有“工業強縣”這麼一句,但諸多問題積重難反,工業的規模有了,但強縣的目標似乎還十分的遙遠。而且,正是由於工業,使得花垣的發展嚴重缺乏後勁,許多人都無法想像,一旦當我們把山上的石頭挖完後,面對污水橫流、滿目瘡痍的河山,我們的後代將以什麼奈以生存?面對花垣已是不適合人類生活的地方這樣一個現實,面對工業強縣的夢想已經破滅的現實,花垣的後繼者們不得不考慮選擇新的出路。

於是,就像西部眾多省市不得不選擇旅游一樣,花垣也不得不選擇了旅游。

一般來說,搞旅游必須具備如下的幾個條件。獨特的自然或者人文資源,較為發達和便利的交通設施,獨到的定位或者宣傳炒作。在這幾項當中,獨特的自然或者人文資源是十分重要的,這是發展旅游業的一個首要前提,一個沒有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的“風景區”是無法想像的也是無法容忍的,即使不明究竟的人被暫時騙來了,但人們在旅過一旅之後還會再來游過一游嗎?答案自然是肯定的。那麼花垣有發展旅游的這些條件嗎?從交通來看,這裡離吉首火車站不遠,只72公裡的路程,離張家界機場和貴州大興機場也只有100多公裡,可以說,交通還是較為便利的,尤其是在不遠的將來,常德到重慶的高速公路通車以後,花垣的交通區位優勢就更為明顯。從定位到宣傳炒作來看,花垣的構思也是獨到的。按花垣的領導者的說法,要把花垣搞成搞成世界苗族文化的中心,要讓全世界的苗族都到花垣來尋根問祖。按照這一思路,在花垣要建設苗族文化園,要修建苗王蚩尤的墳墓。同時,在自然景觀上,花垣還隆重推出了古苗河生態旅游風景區,推出了茶洞古鎮,推出了石林石欄杆。表面上看來,這些策劃無疑是獨到到位的,但問題的關鍵不在這裡,問題的關鍵是,這些自然和人文的資源真的是我們的優勢嗎?我不這樣認為。從自然資源來看,所謂的古苗河生態風景區,其實在湘西各地到處都是,就是一條小溪,一條峽谷,一些樹木而已,談不上迤儷更談不上獨特,遠得不說張家界和永順的猛洞河,就是相臨的吉首的德夯我們都是無法相比的。至於所謂的石林石欄杆,只不過是幾畝大小的石林,要規模沒有規模,要雄偉沒有雄偉,要壯麗沒有壯麗,這要和雲南石林比較起來,簡直不能敵其萬分之一。所謂的古鎮茶洞,因為沈從文的小說《邊城》而聞名於世,但今日之邊城已不是舊日之邊城,清澈的河水污染了,古老的石板街沒有了,就是最讓茶洞人引以自豪的吊腳樓而今已只是破破爛爛的一小截,可以說,現在的茶洞就像一個半老的徐娘,夕日的風韻已然不在。如果拿它和歷史文化名城鳳凰相比,那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是根本無法相提並論的。那麼,打蚩尤的旗號,建立苗族文化園該是可以成立的吧。蚩尤是中華民族的三大始祖之一,苗族是人口眾多、在歷史上備受苦難的少數民族之一,把蚩尤抬出來,表面看來,是既有名望又有底蘊。但有一個問題至少是現在還讓人難以置信,那就是,蚩尤真的就是苗族的先祖嗎?蚩尤就真的是死在花垣葬在古苗河嗎?這雖然是個歷史的問題,但也是一個現實的問題,只能是大膽設想,小心論證,要有詳細的歷史資料來佐證,否則,這種構思不僅站不住腳,而且還會貽笑天下貽誤後人。

反正就是這樣,花垣的領導者們選擇了旅游,雖然效果不好,但是,架子畢竟還是搭起來了,攤子畢竟還是鋪起來了,其後來的前景如何,那還要看花垣的後來者的運氣和造化了。

——既然旅游在西部已成為了一個公眾情人,那麼追之若鶩自然就是一種時尚和時髦了。從花垣到重慶,從重慶到成都,旅游真的成了一個人人都談論的公眾話題。

過秀山50公裡,就是重慶名城酉陽的龍潭。龍潭古鎮位於酉陽東南50公裡,鎮上因兩個水洞形成龍眼,再加上一口大潭而名龍潭,319國道傍鎮而過,交通較為便利。龍潭古鎮現有3公裡長的石板街,有200多個古樸幽靜的四合院,有150多堵別具一格的封火牆,還有50多座形態各異的吊腳樓。鎮裡的文昌閣,軒轅宮,禹王宮,萬壽宮等古代建築保存完好,窗花門楣,畫棟雕梁,飛檐翹角,獨具特色,是目前國內保存較為完好的並且頗具規模的明清建築群。由於著名作家沈從文、丁玲、田漢等人的作品裡多次提及,龍潭古鎮在中國的文化界裡頗有一些名氣。龍潭古鎮還是趙世炎的故鄉,趙世炎的故居趙家莊屋就在龍潭鎮的中部。那是一個有木屋32間,建築面積1605平方米的大院落,房屋建築古色古香。趙世炎是中共的早期領導人,中國工人運動的著名領袖,上海工人武裝起義的副總指揮,據說,也是前任國務院總理李鵬的舅舅。

酉陽也是一個古城。酉陽縣建制有2000多年,曾是800年州府所在地,可以說是武陵山區文化的中心和文明的搖籃。酉陽除了龍潭古鎮外,還有烏江邊的龔灘古鎮、烏江畫廊、鄉村梯田等聞名全國的風光。龔灘古鎮在酉陽西部,距城約50公裡的烏江邊上。這是烏江中游的一個重要碼頭,起初它並不叫這個名,在明朝萬歷年間的1573年,因山體滑坡堵塞烏江成灘,加上當時該地龔姓人家較多,故名龔灘。這裡現在還有1500米的蜿蜒崎嶇的石板老街,依山傍水的吊腳樓幽雅別致,著名畫家吳冠中說這裡是爺爺奶奶住的地方,是真藝術的地方。酉陽的梯田風光也極有名,它美在原始,美在天成。酉陽的梯田,有的像大地詩行,有的像大地旋律,有的像硯台,有的像瑤池,據說,《人民日報》、《中國報道》、《地理知識》等報刊都報道了酉陽的奇特的梯田,說這是“恰是瑤池落九天”。

過酉陽120公裡,就是重慶的東部重鎮黔江。我們湘西雖是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但土家族人文資源的開發卻遠遠趕不上我們的鄰居黔江。他們在前些年就成功地舉辦了中國土家族擺手節,烏江畫廊和土家風情已成為國內的知名旅游品牌。

在這裡我所列舉的只是和我們相隔比較近的鄰居在旅游業上的成就,我們經過時,在酉陽舉行國際攀沿大賽的招貼鋪天蓋地;在武隆,中國第一天坑已隨著央視的探險直播而名聞全國。現在我要說得,是他們即使有了這樣的成就,但在宣傳造勢上仍然轟轟烈烈。

相對於重慶和成都這些大城市而言,319國道上的其他縣市的旅游業無疑是起步很晚的,但他們依托豐富的資源和大膽的策劃,已使這些以前不為人知的地方成為了人們旅游的熱點。在黔江和重慶段,山巒青蔥,河谷縱橫,那郁郁蔥蔥的樹木,那百丈懸崖上的飛瀑,那潺潺流動的溪流,那雲蒸霞蔚的山峰,還有那烏江長江邊上的古樸小城,那山間壩子裡四季不同景的田園風光和淳厚的土家族風情,是沒有人不為之而傾倒的。在發現和規劃旅游資源的同時,他們大膽的宣傳和籌劃也給我們留下了極深的印像。黔江利用烏江峽谷的絕壁,大膽地謀劃了國際攀沿大賽;武隆有天坑和地縫,就敢請央視來搞探險直播。我們4月24至26日經過這一段時,黔江、彭水、武隆、涪陵等還把董文華付笛生任靜等大腕請了來為他們的旅游宣傳助興。但更讓我們感動的是這裡的人在政府的引導下已形成了一種強烈的旅游品牌意識。在酉陽,他們會推薦龍潭古鎮和龔灘土家民居;在黔江,他們會說小南海和烏江畫廊;在武隆,他們會講中國第一天坑和地縫;就連在江口這樣的小鎮,他們也會勸你到烏江上的鐵索吊橋去看看。在我們所遇到的人中,都是極其大方和熱情的。他們不僅竭力給你推薦周圍可看可玩的地方,還積極帶你去找便宜衛生安全的旅館。用他們的話來說,風光可以吸引人,但只有人才能留住人。如果把旅游比喻成一個特殊商品的話,那麼人,尤其是本地的人,才是這間商鋪最靚麗的門面啊!

如果把旅游作為振興經濟的一個戰略來看,那麼,每一個戰役都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的疏忽或者大意,就可能導致整個系統的失意或失敗。再說,旅游開發並不是像我們有些人認為的那樣是可以一躇而就的,它不僅需要有交通、景點等旅游資源,還需要長期的培育和大量地投入,更需要宣傳和必要的炒作以及對民眾的健康的旅游意識的培養。關於湘西的旅游,在這裡我還想多一句嘴,那就是州委州政府應該統籌兼顧全面安排。我的意思是,上面應對外全力推出大湘西的旅游概念,把自治州8縣市的主要景點納入湘西7日游或者湘西10日游的範圍之中,各縣市根據自己的旅游特色,拿出一個精品欄目,首先要保證把大湘西的旅游品牌做大做強。如果8縣市各自為陣,都要在做大做強上下功夫,其局面必然是打爛仗,其結果必然是既浪費了國家的大量資財,也浪費了珍貴的旅游資源,到頭來恐怕是紛紛落馬的多,真正使旅游成為新興產業的少。當政者不可不謹慎為之啊。


精選遊記: 拉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