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北大人的精神——以此獻給“北大五勇士”

作者: wubenhunan

導讀歡迎北大人的精神——以此獻給“北大五勇士” 聽吧,一股來自西域的無聲吶喊:“北大五勇士”永生!北大人精神不死! 他們猝然力不能拒地失去了自己至為寶貴的生命,但卻為母校北京大學重新拾回了一種似乎已經遺失許久、淡忘多年的寶貴東西。 因此他們無愧於勇士的稱譽和贊美:“狼牙山五壯士”的英雄與勇敢,如今又在北大人的身上重現了,隱隱給人帶來一種� ...

歡迎北大人的精神——以此獻給“北大五勇士”

聽吧,一股來自西域的無聲吶喊:“北大五勇士”永生!北大人精神不死!

他們猝然力不能拒地失去了自己至為寶貴的生命,但卻為母校北京大學重新拾回了一種似乎已經遺失許久、淡忘多年的寶貴東西。

因此他們無愧於勇士的稱譽和贊美:“狼牙山五壯士”的英雄與勇敢,如今又在北大人的身上重現了,隱隱給人帶來一種睽違已久的驚喜!

除卻少年時期的求學以外,已經很久沒有聽到北大人的聲音、看到北大人的身影。之後一直尋覓至現在,終於從青藏高原的希夏邦馬峰突然傳來了北大人的風信。很遺憾,這不是個好消息,卻同樣令人震撼,一種悲喜兩重天的震撼:人們悲痛,人們哀悼,但不必沮喪,不必畏懼!

人們相信:在北大校園,勇士們是自由的思想者;在自然面前,勇士們不僅是自由的跋涉者,而且他們面對生命與死神的抉擇也是平等的。這同樣是一種民主的權力,一種操之於天人交戰的選擇。但人們誠摯地期冀,北大的勇士們在將來,能夠利用更為科學的理念、更為科學的方式,去征服每一座大山、每一座高峰。

勇者無懼,智者不取。不難想像,包括“北大五勇士”在內的各位莘莘學子,行前若抱持赴死之信念,則決非登山運動應有之真義,而胸懷無悔之決心,則必成勇者不懼之共識。毋庸質疑,北大學子在挑戰高山的過程當中,接連付出生命的代價,一是因為他們的激情,二是因為他們的年輕。激情有衝動也有理性,年輕有失意也有挫折,不能否認這是一種成長的記憶,一筆寶貴的財富。不幸的是,“北大五勇士”最為珍貴的記憶注定要長眠於茫茫雪域之中,與希夏邦馬比高,與珠穆朗瑪比肩;幸運的是,“北大五勇士”最為寶貴的財富必將留給未來的北大人,為燕園增色,為紅樓增夢,為未名增光!

“禁忌之處見風骨,高天之外看春秋”。毫無疑問,未來還有很多比希夏邦馬更為莫測,乃至比珠穆朗瑪更為雄奇、比昔日“三座大山”更為險峻的高峰,等待著北大的勇士們去挑戰、去逾越……北大的學子能夠因為過去和今天,甚或將來更大的犧牲而卻步嗎?定然不能!回首百年,為了國家前途,為了民族復興,為了國民福祉,北大人所經歷的種種挑戰,北大人所付出的努力犧牲,還算少嗎?當然不少,可是必然有人覺得仍是遠遠地不夠。長路奉獻給遠方,犧牲則意味著奉獻的價值不菲與時俱進。北大人不曾為此後悔與動搖,並且一直在執著地行走、堅定地前進,雖然有時快有時慢。因為他們已然深知,自己的路和這個國家的命運一樣,已經延續到可以望見的遠方,盡管它時隱時現若即若離。

可愛可敬的勇士們正以自己的行動作證:挑戰預示著冒險,它的結果不外乎成功與失敗兩端;投入挑戰與冒險固然不一定成功,但放棄挑戰遠離冒險,永遠不能奢望成功自天而降,更不會從希夏邦馬和珠穆朗瑪憑空落下。古老而現代的奧林匹克運動盛會,即將來到東方古都北京。面對新的歷史紀元,北大勇士不斷攀登高峰時“屢僕屢起,愈挫愈奮”的體育精神,不僅應該而且完全有必要成為內涵豐富的北大精神之新元素,甚至構成其重要一環。請“北大五勇士”的在天之靈相信:越來越多的青年學子,將與你們同在,與北大精神同在!你們走過的每一個地方,都是未來北大人決然要走永不回頭的路,無論是廣大青年學子夢想中近在咫尺、常在我心的北大燕園、紅樓書榭、未名湖畔,還是看上去遙不可及、高不可攀的希夏邦馬、珠穆朗瑪!

既然有人睡去了,自然有人會醒來。人們祈禱,人們祝福:永遠安息吧,飄然遠翥的“北大五勇士”,因為只有站在高山之上,你們才能更為開闊和清晰地眺望自己的祖國與同胞,是怎樣地邁向“物阜民豐、民胞物與”之盛世繁華;繼續前進吧,安然歸來的北大學子們,因為只有登臨高山之巔,你們才能更加欣慰與驕傲地回望自己走過的路,並由此發現北大人的足跡是如此有力,永遠不可磨滅!是的,惟有北大勇士們一以貫之、前僕後繼的持續挑戰,及其大公小我、石破天驚的最少犧牲,才能重新喚起青年學子對百年北大“與有榮焉”的熾熱向往,才能重新喚起廣大國民對北大精神“魂兮歸來”的殷切至盼!是的,惟有北大的精神不死,北大躁動的靈魂才能不屈而復活,北大傳奇的榮光才能不朽而重生!看得出來,新千年的北大人已經整裝待發……未來的北大人,你准備好了嗎?

歡迎北大人的精神!這是今人對於“北大五勇士”最好的紀念:因為21世紀的中國和每一位青年學子,尤其需要這樣一種大無畏的挑戰精神,誠然還有敢於犧牲的奉獻精神!

一位未來的北大青年:南國嘉木

2002/08/14凌晨於長沙湘江之濱


精選遊記: 長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