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泰國之旅(八)

作者: 我是快樂行者

導讀今天是在泰國的最後一天,一大早去參觀了金三角風情園,了解了金三角那鮮為人知的悲慘歷史.在1949年潰敗的國民黨第八兵團第8軍237師709團的2000多人,這些人是1950年從雲南撤退至緬北,繼而進入泰國的。他們是殘軍,讓緬甸政府頭痛了二十年。緬甸政府在與這支殘軍幾次作戰敗下陣來後,向聯合國控訴:他們是一支擁有美式先進裝備,有著十年軍閥混戰,八年抗日戰爭,五年內 ...

今天是在泰國的最後一天,一大早去參觀了金三角風情園,了解了金三角那鮮為人知的悲慘歷史.在1949年潰敗的國民黨第八兵團第8軍237師709團的2000多人,這些人是1950年從雲南撤退至緬北,繼而進入泰國的。他們是殘軍,讓緬甸政府頭痛了二十年。緬甸政府在與這支殘軍幾次作戰敗下陣來後,向聯合國控訴:他們是一支擁有美式先進裝備,有著十年軍閥混戰,八年抗日戰爭,五年內戰經驗的隊.僅憑這樣的戰爭經驗,緬甸政府的雇佣軍團怎麼打得過呢?受到了國際社會的譴責。1953年4月,聯合國作出決議,要求他們解除武裝撤回台灣。在聯合國監督下,從1953年11月至1954年3月,李彌率6000人撤台。但還有一部份留了下來。一方面,台灣方面不願最後放棄這一基地;另一方面,殘軍內很多官兵也不願返台,對反攻大陸仍存在幻想。後來,迫於生存的艱難,在泰國政府的“招安”下,1964年春天,段希文率領這支部隊向泰國政府投降,部隊改編為“泰北山區民眾自衛隊”。他們劈開莽莽叢林,在這片被稱為金三角的神秘土地上頑強地生存下來。為了得到在泰國合法定居的權利,國民黨殘軍不得不接受泰國政府的交換條件,配合政府軍征剿泰國的反政府游擊隊。當時,殘軍在異國充當炮灰,成為征剿游擊隊的主力,在1970年、1973年和1981年先後多次出兵幫助泰國政府剿滅活動在泰國東北的反政府武裝。雖然最後戰事以勝利告終,出征的將士卻死傷過半。93師用鮮血和生命終於換來了泰國政府的承認。

20世紀60年代末開始,泰國政府給參加戰鬥的將士、陣亡家屬和負傷士兵發放泰國公民證,允許他們在泰北山區所謂的“中國難民村”——“美斯樂”留居。而沒有參加戰鬥的人則不能享受歸化泰籍的待遇,他們根本就沒有公民證,只有‘高山難民證’。持這種難民證的人活動區域要受到一定限制,不能隨便到各地去工作與生活,離開所在地必須經特別申請批准。歷時40余年繁衍生息,世代交替,子子孫孫,孤軍後裔已達50多萬人。目前,除30余萬人歸化泰籍外,泰北地區還有20余萬的第二代和第三代只能持這種低人一等的‘難民證’,他們是沒有國籍的中國人。盡管如此,他們始終沒有忘記祖國,他們說漢語,寫中文,他們看中文電視節目,吃中國式飯菜,即使他們先輩的墓碑也一律朝北,遙望著故鄉。”,泰國政府為了讓世人記住過去那段歷史,就在芭堤雅附近修建了一座泰北民族村,供游人參觀,裡面包含了金三角風情園、93師文史館、毒品與戰爭博物館、武器展示館等。我們進到一個大廳中,觀看了一部長達20分鐘左右的記錄片,了解了金三角的過去與現在。從影片中可以看到,金三角現在已經不像過去那樣毒品泛濫,起碼在泰國一邊,已有20余年,不再種植罌粟,舉世聞名的販毒王國至今已不復存在。

在參觀的一個小時時間裡,耳邊不斷縈繞著“美斯樂”這首歌曲,它哀怨蒼涼的旋律,如泣如訴的演唱,以及向祖國親人發出求助的呼號使我的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撼。正如作家柏楊所寫的感言:"一群被遺忘的人,他們戰死,便與草木同朽;他們戰勝,仍是天地不容."

出了金三角風情園,佇立在門口,心中不斷祈禱,祝願他們早日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重獲自由.


精選遊記: 曼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