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古城一日行

作者: 水色山光

導讀潮州古城一日行潮州是一座山水名城,三向環山,一面臨水,玲瓏剔透的處處展現出秀美的風姿。潮州又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自東晉時代被辟為潮陽縣治以來,一直是嶺南地區的一個重要區域統治中心。得益於獨特的地理位置,潮州也是歷代貶謫官員理想的安置場所,更是流放嶺南蠻荒之地者的必經之路。這些朝廷政治鬥爭的失意者給這片土地最早帶來了中原文明,融合地� ...

潮州古城一日行潮州是一座山水名城,三向環山,一面臨水,玲瓏剔透的處處展現出秀美的風姿。潮州又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自東晉時代被辟為潮陽縣治以來,一直是嶺南地區的一個重要區域統治中心。得益於獨特的地理位置,潮州也是歷代貶謫官員理想的安置場所,更是流放嶺南蠻荒之地者的必經之路。這些朝廷政治鬥爭的失意者給這片土地最早帶來了中原文明,融合地方文化,漸漸地繁衍成長。由此醞釀而成的潮汕文化獨具特色,並隨著人口的遷徙,傳播到世界的各個角落。滿懷對潮汕文化的景仰和向往,也為著追溯唐代學者韓愈先生的足跡,在春節期間展開了我們的潮州之旅。一月二十八日,大年初二。由揭西縣五經富鎮出發,經揭陽市區行國道前往潮州。天色依然陰沉,不時有零星小雨飄落。沿途路邊都是連綿的街市,一派商業繁盛的景像。兩旁幾乎看不到樹木,更沒有山嶺坡地,沿海地區的地勢非常平坦而且開闊。我們到潮州已是下午三點多,也許是太靠近汕頭的緣故,在潮州想找一間較為舒適的酒店不容易。我們已決意要住在潮州,以便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充分地體驗這座歷史名城的韻味。費了一番周折,總算找到了潮州迎賓館,一家四星級酒店,也就安頓了下來。稍事休整,就迫不及待地要探索潮州的風景名勝。駕車在市區內穿行,街道顯得有些陳舊而雜亂,有很多的人力或機動三輪車在大街上行駛,夾雜在機動車之間,讓人不禁為騎車人的安全而捏把汗。廣濟門城樓是我們游覽的第一個景點。潮州保存了相當長的一段古城牆, 青磚砌成的高大城牆宛然靜臥在韓江岸邊, 歷經修繕, 依然保持著當年的威武雄姿。廣濟樓始建於明朝,已有六百多年歷史,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城樓其實是民國時期重修的。樓高三層,紅牆碧瓦,雕梁畫棟,顯得雄偉壯觀而又別具特色。潮州是歷代州府治所所在地, 然而並非兵家必爭之戰略要地, 故所經歷戰亂必少, 一些古建築也能逃過兵火之焚, 得以保存至今。到廣濟門時, 太陽已經下山, 天色慢慢的黯淡下來, 剛剛下過雨的路面有點潮濕,漫步在城樓上, 陣陣冷風吹來, 冷颼颼的讓人充滿寒意。正對廣濟門城樓的是廣濟橋, 橫跨韓江的東西兩岸。廣濟橋是一座古老的橋梁, 始建於南宋乾道6年(公元1170年), 自古以來是粵東通往閩浙地區的一條咽喉通道。廣濟橋的設計很巧妙, 靠河岸的兩邊是由橋墩連接的帶有亭台樓閣的風雨橋, 中間則是一段用船只連接起來的浮橋。開合自如的浮橋,在方便韓江兩岸交通來往的同時,也兼顧了韓江水道的通航需求。廣濟橋建成數百年來,對促進當地及周邊商業發展功不可沒。站在城樓上俯瞰韓江,清澈的江水緩緩流淌,似乎能聽見潺潺的水聲。船只在江面上穿梭駛過,韓江依然是一條繁忙的水道,以前是忙於商業運輸,現在也許更多的是觀光游艇。迎著日暮時分江面上吹來的陣陣寒風,真切地感受到“城上風威冷,江中水氣寒”的深邃意境。極目遠眺,暮色蒼茫的遠山只留下淡淡的身影,冬天的景色縱然是美麗,也多少帶給人一絲凄涼的滄桑感覺。夜色更加陰沉,城裡萬家燈火亮了起來,橋面上也點起了盞盞燈籠,在暮氣中透出點點紅色的亮光,將河的兩岸連成一線。從廣濟門城樓下來,看見一家廟宇,門面造型獨特性,頗似東南亞一帶寺廟的風格。旁邊是饒宗頤學術館,饒宗頤先生是生於潮州的一代文化名人,著名國學大師。在潮州的這幾天,游覽各處文化勝跡像,常常可以看到饒老先生的墨寶大作,盛名之下,實有所歸。廣濟樓的周邊是潮州的古老城區,保留了很多的騎樓建築,也有一些是近年新修建的。街道店鋪林立,已規劃成步行街,不許機動車穿行。街道上有很多的石雕牌坊,用來彰顯一些曾經官位顯赫的人物,科舉功名及曾經擔任的各種官職一一鐫刻在上方,極其榮耀。街上的商店大多是經營旅游紀念品,或者是地方土特產,總之是以為游客服務的居多。潮州以其美食名揚海外,糕點也是極具特色,有名的食品店門前常常可以看到排成長隊的顧客,美食的魅力確實不小。第二天一早,我們前往開元寺。這座占地寬廣的千年古剎,位於潮州市區的中心,是海內外佛教受眾心中的聖地。開元寺始建於唐玄宗開元年間,一千多年來,屹立嶺東,香火鼎盛,聲播四方,名揚海外。早上大約八九點鐘的光景,很多店鋪剛剛開門營業,街道上的車輛漸漸的多了起來。今天還是春節,出來逛街游玩的人真不少。費了一些周折,終於在一條繁華小街上找到了仰慕已久的開元古寺。寺院的門口的停車場已經停滿了來自各地的車輛,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個車位將車停放妥當。游人已經很多,還不斷有載著旅行團的旅游車陸續開進來,真可謂是冠蓋如雲,想必他們當中一定有許多是遠道而來進香的虔誠信徒。寺院的大門簡單古樸,一塊“嶺東佛學院”的牌子分外醒目,彰顯其在佛學領域非同一般的地位。進入院內,已是人如潮湧,各個佛殿之前,香煙繚繞,善男信女在叩拜之余,心中莫不各懷願望,祈望佛祖眾神的庇護賜福。前來進香祁福的,以女性居多,有青春年華、花枝招展的妙齡女郎,更多的則是衣著樸素的中年婦女,還有的是帶著兒女前來燒香的,或許是祈求孩子能在升學考試成績中拿個好成績,或許是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長,將來可以出人頭地。中國經濟突飛猛進的當下,人們在享受日益豐富的物質生活的同時,也面臨了越來越大的壓力,社會的各個階層莫不如此。這種壓力或者來自工作,或者來自家庭和個人的生活。這也許就是社會轉型時期不可避免的一種陣痛吧,宗教信仰其實是充當了舒緩這種苦痛的一劑絕好良藥。寺廟經濟的蓬勃發展,一方面是得益於旅游業的繁榮昌盛,另一方面更是由於有了更多的信眾為基礎。治世則寺廟興盛,名山大川為之占據;亂世則百廟凋零,兵火之下,雖佛門聖地亦難以獨存。開元寺今日旺盛的香火,不正是應驗了這樣的一種規律嗎?寺院裡面的樹木枝繁葉茂,剛剛度過寒冷的冬天,卻已經是綠意盎然,吸引了眾多的游人在樹旁合影留念。寺廟裡面據說有很多自古流傳下來的鎮剎之寶,有宋朝鑄就至今猶在敲打的鐵鐘,有明朝時期雕刻的千佛木塔,更有一些已數不清年代的歷代碑文刻石。開元寺深沉的文化歷史積攢由此可見一斑,我也借此機會細細瀏覽。寺廟有三進,第一進是天王殿,第二進是大雄寶殿,第三進則是藏經閣。大雄寶殿裡面正在做佛事活動,誦經聲伴隨著悠揚肅穆的佛教音樂縈繞大堂,眾人們在蒲團上或跟隨著僧侶們的動作,雙手合十,或站或跪,極為虔誠。人很多,不斷有參觀的有人融入到跪拜的隊伍中,這樣的儀式,莊嚴而肅穆。從裡面穿過大雄寶殿,後面就是開元寺的藏經閣,大概是正在展出文物或是字畫,進進出出的游人很多。裡面收藏有一部清朝乾隆年間刊印的佛經《龍藏》一部,據說是全國獨一無二的完整版本。藏經閣的前面有一個很大的鑄鐵香爐。爐體周邊鐫刻了“開元鎮國禪寺”的字樣,不知是否年代久遠的文物。在寺廟內轉悠了一圈,一一瀏覽了各處勝跡,置身於這鐘濃郁的佛教氛圍之中,我不由得感慨神佛的魅力,得到這麼多人誠心誠意的頂禮膜拜,或者真的有一種神奇力量在冥冥之中左右眾生?游人香客越來越多,看得出來有不少是從外地遠道而來來的,更有一些是來自港澳海外,潮州開元寺在粵東地區的影響力不可小覷。天王殿門前的一副對聯恰如其分的作了一個評價,聯語是“百萬人家福地,三千世界叢林”。開元寺已經成為潮汕文化的一個重要代表。出了開元寺,下一個景點選擇了鳳凰古塔。鳳凰塔佇立在韓江東岸,緊鄰涸溪,是潮州的又一處歷史勝跡,屬潮州八景之一。不知何故,潮州似乎與鳳凰有某種特別的因緣,除了眼前這個鳳凰塔外,還有一處景點叫鳳凰台,相距不遠,隔江而望。鳳凰塔的旁邊是一條通往郊外的鄉村公路,塔對面的路邊生長著一棵高大的木棉樹,枝繁葉茂,為孤單的古塔增添了一些生機。

從路邊走下去,進入江邊的塔基,游人很少,古塔突兀於水濱路邊,形單影薄,顯得異常冷清。塔的旁邊立了一塊石碑,標志著這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細讀碑文得知鳳凰塔始建於明萬歷十三年(1585年),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進行了重修。

鳳凰塔的入口正對韓江, 門口的對聯相傳是明朝萬歷年間潮州知府郭子章所題,聯語為:玉柱擎天鳳起丹山標七級金輪著地龍蟠赤海鎮三陽意指眼前的七層高塔如玉柱一般,聳入雲天。上聯的“鳳起丹山”應是出自《山海經》:丹穴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鵠,五彩,名鳳凰。遠看高塔又猶如巨龍一般,盤踞在與南海相接的韓江之濱,俯瞰三陽大地,鎮守一方。這裡的“三陽”指的是潮州轄下的海陽、潮陽、揭陽三縣。確實是一副絕妙的楹聯,氣勢磅礡,栩栩如生的描繪了鳳凰塔的雄姿。順著塔內的彎梯往上攀爬,每一層平台都是一個極佳的觀景台。好不容易爬到塔頂,已是氣喘吁吁,雖然此時初春的天氣還有點冷,也已經是大汗淋漓。環繞鳳凰塔頂端有觀境平台,站立上面,迎著徐徐吹來的清風,沐浴著正午暖暖的陽光,不禁讓人心曠神怡。遠處的山嶺連綿起伏,與藍天白雲相接;腳下的韓江平靜如鏡,煙波微茫的水面一望無際。涸溪已是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名符其實,寬闊的河床上長滿了青草,只能看到河道中間的涓涓細流。在涸溪的南岸,有一大片看似古老的民居,瓦頂屋檐具有濃郁的潮汕風格。一天之內,走遍了古城的大街小巷,游覽了數處風景名勝。潮州的水色山光無疑是讓人賞心悅目的,然而更令我難以忘懷的是這裡深厚的歷史人文積澱,有如一壺醞釀已久而又清新動人的美酒,使人沉醉。潮州的行程計劃:開元寺,廣濟橋, 廣濟門城樓, 祭鱷台(鱷渡秋風亭), 甲第巷, 淡浮院龍湫寶塔(鳳凰塔)韓文公祠(蘇軾寫潮州昌黎伯文公廟碑)宋禮部尚書:韓木贊-韓祠橡木



(韓江即景)



(廣濟橋門樓)



(廣濟橋東段)



(開元寺)



(鳳凰古塔)


精選遊記: 潮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