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十字:浴血十字(1)

作者: 書山府尹

導讀************************************************* 1. 浴血十字2. 耶穌是人還是神3. 神佛PK 4. 科學與神學5. 他把上帝帶給了普通人************************************************** 1. 浴血十字又是一個復活節周末,不免憶起一些往事。一年多來世事紛擾,增添了不少感慨。把零碎想法,旅途片段,分類整理成為幾個話題,算是紀念2009年的復活節吧。感覺開始比較理解了復活節的含義,要追朔 ...

*************************************************

1. 浴血十字2. 耶穌是人還是神3. 神佛PK 4. 科學與神學5. 他把上帝帶給了普通人**************************************************

1. 浴血十字又是一個復活節周末,不免憶起一些往事。一年多來世事紛擾,增添了不少感慨。把零碎想法,旅途片段,分類整理成為幾個話題,算是紀念2009年的復活節吧。感覺開始比較理解了復活節的含義,要追朔到九年以前。那是2000年4月的上中旬,我參加了一個美國中東旅行團,貫穿以色列約旦,做了一次以聖經中的故事為主線的聖地游。我們首先從行政首都特拉維夫進入以色列境內,北上而後東向再進入約旦境內,一路南下參觀游覽,在約以南部邊界重新回到以色列境內,再掉頭北上,4月16日到達了以色列中部的耶路撒冷。此時,距離一年一度的基督教復活節,還有不到一星期。復活節前,來自世界各地的朝聖香客,已經陸續聚集到了這座聖城。面積僅1平方公裡的耶路撒冷舊城內,大街小巷人頭湧動。我不是香客,參加的也不是香客團。盡管如是,全團十幾個人中,還是有幾位虔誠的基督教徒。團友中給我留下最深刻印像的,是一位來自澳大利亞的法官,他本人並非基督徒,但精通聖經文本,無論是新約還是舊約,只要涉及到聖經典故,他立刻就能記起准確的上下文出處。我們的導游是耶路撒冷的一位猶太人大學教授,暑假期間出來做導游。這位猶太人導游屬於世俗性質的猶太教徒,知識很淵博,而他的非基督徒背景,促進了團內不同觀點的熱烈討論。比如在約旦境內某處聖地參觀時,導游與幾位虔誠的基督徒團友,竟然在參觀現場爆發了激烈爭論。我喜歡那樣的氣氛。九年前的那個時候,我對基督教雖然已經有些了解,但來到聖地旅游的初始目的,主要還是出自好奇心。全部行程結束後,我很慶幸參加了這樣的一個團,從中學到了許多知識。聖地之鄉處處聖跡,隨著行程的進展,聖經中古老層疊的歷史,帶給我越來越多的感觸。如果說行程開始,我站在約旦河裡耶酥受洗處擺姿勢拍照時,意識中還是玩世不恭的調侃;行程進行中,我站在尼波山頂上摩西死前同一位置向上帝應許之地眺望時,眼睛裡還是遠方美景的朦朧;那麼當行程接近尾聲,我站在以色列博物館內死海古卷前,凝視羊皮卷上2000年前一絲不苟的謄寫字跡時,心中已充滿了對人類文明薪火相傳深深的敬仰。最後來到耶路撒冷時,我對宗教信仰於人類文明的巨大價值,有了全新的認知。這樣的認知,不僅僅是修正了過去自身的局限,而是一種更為廣泛的理解,超出了某個特定宗教的範圍。來到耶路撒冷後第二天清晨,日出後不久,我們登上了古城東面的橄欖山。向西望去,城牆環繞的耶路撒冷舊城盡收眼底。舊城區東南部位,是清晰可辨面積35英畝的聖殿山高地。高地中央,耶路撒冷最明顯的標志,圓頂的奧瑪清真寺,在和煦的晨光下,閃耀著金色的光芒。“聖殿山”是猶太人對這片高地的稱呼,因為在這片高地上,曾經矗立著猶太教最神聖的所羅門神殿與希律神殿。公元前600年,所羅門神殿被毀,而後重建;公元70年,在所羅門神殿原址重建的希律神殿再次被毀, 殘留下來的12米高的希律神殿西牆,是神殿唯一保存到今天的部分。猶太民族稱呼這段牆為“哭牆”,它是全世界猶太人信仰的中心。每天從早到晚,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在西牆下靜默祈禱,面對民族的滄桑歷史,傾訴自己的祈望與心聲。西牆是猶太教第一聖地。“聖殿山”遠不止於西牆。公元691年,新興的伊斯蘭勢力,在聖殿山被毀猶太神殿的遺址上面,自西牆沿階而上的入口處,建成了金色圓頂的奧瑪清真寺。寺內有一塊巨石,人們相信是亞伯拉罕回應上帝(安拉)的測試,在其上犧牲其幼子的那塊巨石。這是聖經中極為重要的一段故事。此外,據伊斯蘭教古蘭經記載,上帝曾召見先知穆罕默德,天使加百列夜晚中攜穆罕默德從麥加飛到了耶路撒冷,首先來到這塊巨石前。在這裡,穆罕默德遇到了亞伯拉罕、摩西、耶酥等早期先知,在一起共同祈禱之後,穆罕默德從這裡升天,面對面謁見上帝(安拉)。從而耶路撒冷成為僅次於麥加、麥地那的伊斯蘭教第三聖地。對於基督教來說,耶路撒冷舊城之內,基督教聖地遺址比比皆是。從聖殿山向西不遠,是基督教的聖墓教堂,據信是耶穌死後遺體安葬,三天後復活的地方。這座聖墓教堂的像征意義,使其成為基督教第一聖地。耶路撒冷屬於所有三大宗教,屬於人類歷史上最悠久的文明之地。我們離開耶路撒冷兩個多月後,2000年7月,美國總統克林頓斡旋了有巴解主席阿拉法特,以色列總理巴拉克參加的戴維營巴以和談。天時地利,當時諸多的有利因素,使得人們對那次和談抱有極大的期望。不幸的是,和談還是以失敗告終。一個多月後,在耶路撒冷爆發了新一輪的巴以衝突,一直延續到了今天。戴維營和談最棘手的議題之一,就是耶路撒冷舊城內聖殿山的治權歸屬。美國方面建議的解決方案是,包括西牆的聖殿山高地平面以下,歸以色列政府管理;包括奧瑪清真寺的高地表層,由巴勒斯坦行政當局管理;高地表層以上的空間,則由聯合國托管,因為像征意義上,那是屬於全人類的空間。小小35英畝聖殿山,真正是宇宙的中心。不管你是三大信仰中哪一個的信徒,或者你只是個游客,在耶路撒冷大量的宗教遺跡中,最豐富多彩的,應當說還是基督教的遺跡。幾乎所有基督教遺跡的題材,都與耶穌殉難前後幾天內的故事有關,情節神奇壯烈,極具有戲劇性。來到耶路撒冷,對於城內的基督遺跡,一般憑借自己的觀察,憑借導游的講解,都可以獲得相當直觀的了解。難於直觀了解而又能留下無限感慨的,莫過於我們眼下所在的,這座聖城外的橄欖山。聖經中曾多次提到橄欖山。猶太先知預言,終世審判前,上帝將派救世主“彌賽亞”從橄欖山這裡降臨。當歷史上的耶穌,這位基督教信仰中的“彌賽亞”,帶領門徒最後來到耶路撒冷,也確實正是從橄欖山起步。耶穌在這裡渡過了他生命的最後一個星期。他在這裡與門徒們最後的別離,他在這裡做最後的祈禱,他在這裡被捕,走上了最後的不歸路。對基督徒來說,耶穌是神;對非基督徒來說,耶穌是人。無論你怎樣看他,站在他的位置上去想, 事實必然是,在橄欖山停留的日子裡,如果耶穌是神,那麼必然已經預知自己的歸宿;如果他是人,那麼必然已經預感自己的歸宿,那就是,來到耶路撒冷,意味著他生命最後的終結,不是平靜的終結,而是慘遭折磨極其痛苦的終結。他有恐懼,或許還有過徘徊,但他還是義無反顧,為了堅定自己傳播的信仰,選擇了個人的終極犧牲。橄欖山腳下的客西馬尼園,據信是耶穌被捕前作最後禱告的地方。據路加福音記載,與門徒們用過了最後的晚餐,耶穌帶領他們來到客西馬尼園,他知道,叛徒猶大很快要帶人來逮捕他。來到園中後,“耶穌極其傷痛,禱告更加懇切,汗珠如大血點滴在地上。” 即使是基督教之外的人士,恐怕也很難不為耶穌最後關頭的故事所感動。在歷史上曾經存在過的所有宗教信仰中,可曾有過哪一位其他教主,像耶穌一樣,甘願用自己的生命見證自己的主張?“放棄吧”,魔鬼撒旦這樣來誘惑耶穌,“只要你放棄殉難,我會使你成為萬國之王,地上的一切都屬於你。”耶穌拒絕了,因為他知道,只有他的殉難,才能使人類擺脫罪孽。在殘酷折磨中走完通向刑場的拯救之路,浴血十字架後再復活,是他全部主張的精髓,是他此生最重要的使命。

我們離開橄欖山前的最後一站,是客西馬尼園旁邊的萬國教堂。在教堂正門外,導游作了簡單的介紹。這座教堂並不古老,建成於1924年。之所以起名“萬國”教堂,是因為許多國家都參與了它的設計與建造。盡管它算不上古跡,但意義非同小可。教堂正面的馬賽克圖案,描繪了在上帝與世界萬國之間,耶穌的媒介作用。教堂內祭壇前凸起的岩基石,據信是耶穌殉難前最後禱告的地方。教堂內許多香客,但異常安靜。有十幾位香客跪在岩基石旁邊,有人在流淚。我們的兩位基督教團友,走過去跪在他們身旁。我與祭壇保持了一段距離,望著他們肅穆的面容,我可以理解他們正在想什麼:他們是在嘗試與耶穌殉難前同樣的心靈體驗。這是基督教所傳遞的極為強有力的信息:貴為上帝之子,耶穌的信念並不是做高高在上的君王。他33年生命的目的,是用自己的鮮血,洗刷掉他人的罪過,從而使他人的救贖與永生成為可能。一句話,他為你而出世,他為你而受難,為你而喪生。我聽到了,你說你不是基督徒,你認為耶穌的“復活”純粹是神化傳說,這自然沒有什麼不可能,但我還是要告訴你,你還是不能不承認,耶穌從容“赴死”所擁有的貫穿古今的道德力量。復活節前,我們離開了耶路撒冷。沒有能夠在耶穌路撒冷聖城過復活節,不能不說有幾分遺憾。有了這樣的念頭,我開始關注下一個復活節的機會,未必一定要在聖城。2007年4月初, 我來到了南洋島國菲律賓。


精選遊記: 耶路撒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