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帥府游記

作者: zzywing

導讀(一)張氏帥府 張氏帥府又稱大帥府、少帥府,官方稱呼張學良將軍故居。它是民國初年奉系軍閥形成及鼎盛時期張作霖、張學良父子的官邸和私邸。 在春日盈盈的中午,我們來到位於故宮南側的張氏帥府參觀。帥府前開辟著一片廣場,正中是張學良將軍戎裝立身銅像。廣場四周三三倆倆的老年市民,閑來曬著太陽。 張氏帥府是由中式三進四合院落以及院東大小青樓和趙� ...

(一)張氏帥府 張氏帥府又稱大帥府、少帥府,官方稱呼張學良將軍故居。它是民國初年奉系軍閥形成及鼎盛時期張作霖、張學良父子的官邸和私邸。

在春日盈盈的中午,我們來到位於故宮南側的張氏帥府參觀。帥府前開辟著一片廣場,正中是張學良將軍戎裝立身銅像。廣場四周三三倆倆的老年市民,閑來曬著太陽。

張氏帥府是由中式三進四合院落以及院東大小青樓和趙四小姐故居三部分組成。帥府大門開在影壁的東面,我估計是文物部門的改造,穿過院門,影壁上赫然寫著“鴻禧”兩個大字。首進正廂房是什麼功用我都不記得了。但是中間的正房記得比較清楚,前臉一個中式木制小吊樓,據說張作霖經常在此迎接中外賓客。內室東側,是張的書房兼辦公室。中央按照張作霖照片制作了伏案工作的蠟像,看起來張是一個清瘦其貌不揚的近代中國小老頭的形像。而我們知道張被炸身亡時僅僅五十四歲,顯然在那個年代,五十歲已經是人到老年。令我印像深刻並受到觸動的是張作霖親筆的詩文。我印像中了解到的張作霖,僅僅是綠林草寇、海城馬賊,在那兵荒馬亂的時刻不小心成為竊國大盜。然而,張的詩文乃至政治文件,卻使得這種根深蒂固的印像發生動搖。張作霖的書房掛有他寫的對聯,上聯為“書有未曾經我讀”,下聯是“事無不可對人言”。字跡幼稚而不失風骨,而文意十分切合草莽英雄的心態。我後來在其他廳室包括東北政務委員會辦公樓(大青樓)看到張氏如下文墨:“慎行”、“天理人心”、“一丸塞函谷、三箭定天山”、“智深須有忍、將勇貴能謀”、“神威揚萬裡、英勇冠三軍”等等,莫不體現了一個軍人或者軍閥的精氣神,且很有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氣概。張大帥能夠從綠林草寇一躍成為中華民國北洋政府的國家元首,他必定不僅是軍事家,也還是政治家。

張作霖在迫於國民革命軍北伐和日本壓力退軍東北之前的全國通電“佳電”留存在大帥府,聲稱為了免於生靈塗炭、為了國家統一、消彌列強疑惑以及防止赤禍。而他在皇姑屯被炸彌留之際的遺囑更聲稱張學良主政東北、一定要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利益,否則他不能瞑目。處處顯示出國家民族利益第一的榜樣。帥府播放的**錄影片卻和大陸評價一致,即張作霖首先是一個軍閥,因此國家民族利益始終服務與軍閥的私利。盡管如此,兩岸卻同時肯定張氏作為軍閥禍國殃民,卻沒有喪失東北一寸土地,正如他所言,國家讓我們守著東北這塊土地,我們有責任保護好。而這也是日帝最終擯棄張氏的主要原因。

帥府第三進院落,有張學良於鳳至臥室及書房。介紹說張作霖命張學良與吉林梨樹富戶女兒於鳳至聯姻。我過去也看到這次也看到於鳳至與將宋美齡等中國政壇風流人物留影及親密接觸的資料,也看到她視察奉軍前線勞軍的照片。我很驚奇為什麼軍閥要與一個縣的富戶聯姻,為什麼不一槍搶了來?我更驚奇蠻荒之地竟然也有大家閨秀並且周旋於中國政治的聲色舞台毫不遜色。過後我們還看到於鳳至不僅迎來趙四小姐,更在六十年代成人之美與張學良離婚,以便篤信基督教的張學良與趙四小姐結婚。真的是驚奇人生,歷史人生不是我們這樣平凡之人能夠理解和體會的。

帥府掛有張學良將軍1990年代解禁之後為他創辦的東北大學復校(沈陽東北工學院復校東北大學)的題詩:“不怕死、不愛錢,丈夫絕不受人憐。頂天立地男兒漢,磊落光明度余年”。這已經是張學良與世隔絕半個世紀已過耄耋之年,然而他仍然是頂天立地,軍人風骨。帥府有一個最引人回顧的插曲就是**官方制作的“張學良將軍平靜的一生”錄影帶。記錄他28歲統領奉軍,東北易幟達成國家統一;36歲發動西安事變創造抗日救國統一戰線;幽禁42年後79歲高齡方見天日。張將軍最感人的地方是他的胸襟。他在錄影帶面對**官方記者采訪,明確地說他對歷史所作所為從來不後悔,包括西安事變,包括因此犧牲政治生命。而他對於半個世紀的幽居生活,更是無緣無悔。他說他少年時候希望學醫,可是他的父親堅持要他從軍,因此他是救人沒有學會,學會了殺人。軍人的天職是服從和犧牲,因此他僅僅是秉持了軍人的天職。令人不解的是,張學良對於他和蔣介石的關系,不同於史界解讀。張學良說,蔣公去世的時候,他私人前往吊祭,在靈前讀了一首自己寫的詩。他讀的有些快我沒有記住,但是他做了解釋,意思是說作兄弟的話蔣公對自己的關愛是無他讀的有些快我沒有記住,但是他做了解釋,意思是說作兄弟的話蔣公對自己的關愛是無法描述的,但是政見上的分歧兩個人就像仇人。顯然,蔣公與張學良,都是從政治上處理手足間的感情。這是可以理解的, 當年,作為北伐軍總司令的蔣介石,正是因為少帥張學良的東北易幟,達成了國家的統一。而西安事變最終以張學良負荊請罪的悲劇結束,也正是他浩然正氣的真實寫照,他們之間,豈能善善惡惡一言以蔽之?同樣是大家,常人豈能理解?



(少帥)



(師爺)


精選遊記: 沈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