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清明節上綿山

作者: 李氏、千金

導讀記清明節上綿山“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唐代詩人杜牧的詩都很熟悉,就是以前不知道這首詩的前兩句和後兩句是一體的。 今年清明節很特殊,因為今年清明放假了,國家規定其為傳統假日。我想我們的祖先一定會為此高興,後人當然也會為此高興,最起碼不至於讓這點兒蘊藏巨大力量的傳統文化湮沒在茫茫現代化的� ...

記清明節上綿山“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唐代詩人杜牧的詩都很熟悉,就是以前不知道這首詩的前兩句和後兩句是一體的。

今年清明節很特殊,因為今年清明放假了,國家規定其為傳統假日。我想我們的祖先一定會為此高興,後人當然也會為此高興,最起碼不至於讓這點兒蘊藏巨大力量的傳統文化湮沒在茫茫現代化的大海中......

借清明假期我們宿舍集體去了介休綿山。介休以前叫定陽,後人將此地改為介休,我想是因為介子推在此地“休息長眠”。選擇綿山不光是為了一覽自然美景,更重要的是在清明時節為介子推掃墓。



以前從未去過介休,只知道介休有座綿山,因介子推而聞名全國。剛下火車我很失望,我以前認為介休應該是個很美麗的地方,但是滿城的灰色撲向我的眼球,差點兒跌下眼鏡。不過也習慣的這種環境了,不習慣也得學會習慣。城裡的建築都很現代化,車輛也很多,人也很多,像是干果盤子,大的,小的,亂七八糟。沒有在火車站逗留,我們打車去了文子家,後來有去了瑞家。我很興奮,必竟是第一次來介休。一路上是黑的,柏油路是黑的,土也是黑的,牆也快被染黑了,我從沒見過這麼單調的公路,這麼單調的色彩。


第二天一大早,我們就去了綿山,汽車穿過了層層灰霧,終於隱隱約約看見了綿山的輪廓,像一條完美的曲線。山腳下到底不像城裡那樣,這裡清新,淡雅,自然,輕松,還沒上山車上的旅客就開始拿出相機拍起來了,一聲聲驚嘆,一聲聲贊美,大家充滿了幻想。

前面的盤山公路像一條長蛇,蜿蜒前行,坐在車上我感覺到身子往外甩,像是在漂移。汽車努力向前山行駛,公路的一邊是石頭山體,長滿了剛發綠的草木,另一邊是陡崖,趴在車窗上往下看,身體慢慢往外傾,感覺要翻車了,趕緊往車內靠。越離前山近,我們看的越遠,城市離我們越遠,眼睛越是清楚。淡淡的白霧隨風飄動,繚繞著山體,神仙般徐徐升起。汽車扭來歪去,終於到了前山,下了車我第一個跑到護欄邊眺望遠處,細細的河流,整齊的梯田,晨曦籠罩的濃家,裊裊炊煙,美麗極了。真想在此處飛下去,展開雙臂,享受這自然的風光,神仙般的生活。 站在這裡,我們才算是真正踏入了綿山風景區,前山基本上都是人文景觀,一座座依山而建的佛殿道觀,建造的宏偉壯觀,最高的有十三層,真想不到人們是怎麼將這麼大這麼高的佛殿道觀建在這直壁的,隨不能稱作世界奇跡,但也是一次挑戰極限。溢彩發光的佛像,指點世間萬物;氣宇軒昂的道者,拯救萬民水火;淡淡香溢的香火,綿延世代福音;寓意豐富的石雕,蘊涵奮進圖強。再往前走是天橋景觀,天橋如長龍般橫臥在懸崖絕壁上,我們爬著石階登上天橋,試圖感受天橋的高與險,踏在天橋的木板路上,腳下踩著風,沒有一點安全感。我們繼續往前走,去了鐵索嶺,四根粗鐵索從頂上垂直拉下,爬上鐵索感覺比天橋還要險,游客們沒有去攀鐵索,只是在下面看看而已,我們攀上鐵索俯瞰山底,感覺暈乎乎的,不敢再往更險的地方攀了。也許是因為我們年少盛,想尋找點刺激的東西吧!但最終還是生命戰勝了刺激。 前山的景點很多,多得我們都記不住叫什麼。讓我感受最深的不是宏偉的建築,而是建在一個不起眼的地方的“介休抗日英雄紀念館”。雖然在裡面呆了不到五分鐘,但是看著那些英雄們用過的東西,我發呆了!一件件破爛的衣服,凹下去的水壺,生鏽的手榴彈,發黃的名冊,一股氣體從腳底直衝頭頂!當我看到岡村寧次的指揮刀時,我憤怒了,我恨日本人,在那把指揮刀上不知道沾了多少中國人的鮮血,多少無辜老百姓的血!我不支持中日友好,因為我不能在中日友好和勿忘國恥之間找到最佳結合點!朋友的催促,我不舍地走出了紀念館。這裡是我對綿山感受最深的地方!雖然我記不住那些英雄的名字,但是我永遠不會忘記那些英雄!


人為的美麗終究比不上自然的匠心獨運,我們加緊腳步走往後山的“棲賢谷”,一路走往介子推的墓地。進入“棲賢谷”,一股冷氣撲面而來,山間潺潺溪流,緩緩而來,形成一個個小小瀑布,紅葉在水中打著旋,慢慢堆積起來。我們逆流而上,拉著鐵索,踏著木棍,水激石現出朵朵水花兒,濺到了我們的鞋上、褲上,抬頭看天,僅有一條小縫。每走一段,都會有個石雕,有欲奔戀花的小鹿,有展翅衝天的仙鶴,有麒麟獸,有鳳凰,有神龍......惟妙惟肖,形態各異。谷內環境清幽,茂林潺溪,水激石發出的聲音,像一曲美妙的曲子,從谷的這邊傳到深處,能夠洗淨靈魂中的污垢,讓人超凡脫俗。介子推隱居於此,真是絕佳享受,兩耳不聞山外事,一心只為田園居啊!我們穿山越石,踏青踩溪,盤山往上,走向介子推的墓地。從谷中到山頂的路全是用石頭堆砌而成,剛開始還比較好走,越往上人越累,路也越難走,興奮抵抗著汗水,我們繞來繞去,終於繞到了山頂,走到了介子推的墓前。墓上的草木還沒發綠,只有幾株花寂寞地開著,介子推的墓門前堆滿了鮮花,我們集體在墓前鞠躬行禮,看碑文,思古人。緊接著,我們又從山的另一面下了,上山容易,下山難吶!窄窄的石階,一不小心就會滑倒,我們拉著鐵索我下走,半山腰上石碑林立,全都是為介子推立的,不同大小,不同字體的石碑橫攔山腰,極其壯觀。來不及細讀,我們抓緊時間下山,小心翼翼,大汗淋漓,說不盡的歡快!


我們繼續走著,不知不覺,已經下午了。去了一趟介公祠,又趕往水濤溝景區。聽說水濤溝的盡頭是水簾洞,丟下疲勞繼續游玩。一個個具有神話色彩的石雕,碧水垂釣,二龍戲珠;水牛競渡,虎口脫險;封侯掛印,巨蟒護生;五龍飛瀑,七星仙橋;鯉魚跳龍門,劉海戲蟾。無所不奇,無所不美。冰凍的五龍飛瀑,如九重天上垂下了玉簾,水簾洞上的瀑布一瀉而下,讓人耳目一新。強子落水更給我們增加了幾分力氣,添加了幾聲歡笑...... 由於時間的原因我們只能粗覽美景,如果有時間,夏天再去綿山,我想那時候會更美......


精選遊記: 晉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