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一號冰川環保登山探險記

作者: xiaoyang2000

導讀天山一號冰川環保登山探險記“五一”國際勞動節之際,一場春雨讓烏魯 木齊告別了冬天的回憶,卻為天山披上了一層 銀裝。一群酷愛大自然的天山兒女懷著對祖國 的無限熱愛,走出繁華的都市,來到人跡罕至 的天山一號冰川,他們要在天山的懷抱裡,尋找久已遠去的聖潔,在母親河--烏魯木齊河的 源頭,用行動淨化自己的心靈。走向高山,擁 抱自然。 環保登山隊9名青年 ...

天山一號冰川環保登山探險記“五一”國際勞動節之際,一場春雨讓烏魯 木齊告別了冬天的回憶,卻為天山披上了一層 銀裝。一群酷愛大自然的天山兒女懷著對祖國 的無限熱愛,走出繁華的都市,來到人跡罕至 的天山一號冰川,他們要在天山的懷抱裡,尋找久已遠去的聖潔,在母親河--烏魯木齊河的 源頭,用行動淨化自己的心靈。走向高山,擁 抱自然。

環保登山隊9名青年團員

陳勇:自治區環境保護科研所

王宏偉:自治區環保局污染控制處

何宏斌:自治區環境監測中心站

黃巧榮:自治區環境宣教中心

何田:自治區環境保護科研所

楊軍:自治區環境信息中心

張軍林:自治區環保局 團總支書記

任萍:自治區環境宣教中心

他們9人組成了一只環保登山隊,他們不僅去登山,更重要的是肩負著保護冰川,考察冰川生態環境,宣傳環境保護知識的重要使命。

5月1日清晨,在人民廣場舉行了出發儀式,前來送行的有自治區體委,自治區旅游局,新疆登山協會,新疆工學院,新疆大學,烏魯木齊體育總會等單位的領導,其中還有自治區環境保護局的任官平副局長。

在冰川旁,我們送別了辛辛苦苦送我們上來的趙師傅和小白師傅。這張合影頗有些“風簫簫兮易水寒”的味道。

大本營海拔3750米,營地的前方就是一號冰川伸出的冰舌,再向上,就是勝利大板的主峰--喀拉烏成山天格爾峰。所謂營地,實際上就是一塊稍微平整一些的亂石頭堆,在我們剛到達的時候,還覆蓋著一層積雪,幸好我們吸取了上次的經驗,帶了一把鐵鍬,可以用來平整地面,到晚上8點,終於建立起了大本營。

整個營地一共有20多頂帳篷,中旅組織的登山愛好者在停車場搭起了三頂巨大

的棉帳篷。我們的帳篷是從環保所、監測站和登山協會東拼西湊借來的,都不

是高山帳篷,大部分睡袋也只能抵御零下5度的寒冷,看到周圍其他隊的帳篷也和我們的一樣,心理稍微有一些欣慰。聽說這裡晚上要到零下15度。

到這時為止,強烈的登山欲望和初來咋到的新鮮感還一直激勵著我們,再加上

已經連續五六個小時沒有補充能量了,這些都刺激著我們的胃口,於是,馕,

火腿腸,烤雞,野山椒都被拿出來了,王宏偉還帶來了新鮮的大蒜,聽說能治

高原反應--我是第一次吃到新鮮的大蒜,至盡仍懷念它的滋味。

在我們搭建帳篷的同時,天上不停地下著小雪,很快就把我們的帳篷染成了銀白色, 原計劃的篝火晚會被自動取消了,吃完飯,大家迅速地鑽進帳篷,享受睡袋裡的一絲溫暖。帳篷之間距離很近,不過幾米,可以互相談話,於是,海闊天空地一邊隨意聊著,一邊聽著,漸漸地大家都進入了夢鄉。現在回憶起來,要感謝從3550步行到3750的英明決定,這使大伙的高原反應程度大為降低。對於高原反應,我有過痛苦的回憶,記得1997年10月1日,也是在一號冰川,汽車把我們直接從海拔800米的烏魯木齊送到海拔3750米的登山大本營,當

天晚上,整個營地都在痛苦地呻吟,幾乎整夜都聽見有人問“幾點了”,然後有人回答“兩點”,“兩點二十”,真是長夜難明。而這次,雖然有些頭疼,但比上次輕多了。

可是好景不長,睡著沒多久,我們就被凍醒,畢竟我們和-15度的嚴寒只隔著薄薄的一層帳篷布。先是腳冷,冷的沒處躲,然後是鼻子冷,因為我們把頭包的再嚴實,鼻子總要露在外面。在半夢半醒之間摸自己的鼻子,就像是在摸一塊冰。而我做的夢,也是夢見自己躲在冰窖裡。

參加本次登山活動的有烏魯木齊登山探險協會登山隊--他們創造過中國人首次登上博格達峰的記錄,新疆工學院登山隊--這是新疆第一支大學登山隊,自治區環保局登山隊,大漠人摩托車隊,以及由新疆中旅組織的登山愛好者,共計140余人。

車隊從廣場出發後,經過四多小時的旅程,終於來到了一號冰川的山腳下。這裡的海拔高度3550米,距離宿營地還有3公裡的路程,為了鍛煉意志,同時也適應高原氣候,減緩高原反應,大家決定步行上山。

第二天清晨,不知道是因為要登頂,還是因為晚上凍得睡不著,總之大家很自覺地早早就起來了。黎明的一號冰川,是一天中唯一沒有雲彩的時候。太陽從東方升起,先是染紅了天格爾峰頂,然後逐漸向下移,漸漸地由紅變白,最後撒滿了整個一號冰川和我們的營地。

溫度迅速升高, 站在太陽底下已經覺得有些曬的感覺。吃過早飯,大家都在緊

張地做著准備,大本營的海拔3750米,頂峰高度4462米,根據以往的經驗,從

大本營出發,登頂需要大約4個多小時,沿途主要是積雪和碎石,因此不需要

攜帶過夜的裝備,也不用冰鎬和冰爪,只需要帶一些水和食物就可以了。防雪

套是必備的,山上的雪足足有半米深,它可以防止雪過早地滲入鞋子裡。

在簡短的出征儀式上,烏魯木齊登山探險協會的朋友們講解了登山要領,大家在一面印有“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來”的橫幅上簽名--這些真正熱愛大自然的朋友總是最早理解人與自然,人與環境的關系。

隊伍出發了。登頂隊員分為兩組,一組約50人,由南坡沿著前年"十一"的登頂線路, 這裡主要是積雪和碎石,另一組13人,由北坡登頂,途中要跨越冰川和冰縫,計劃四個半小時後與南坡小組在頂峰會合,實現南北雙跨一號冰川的新記錄。環保登山隊因為沒有攀冰裝備,同時又要擔負頂峰采樣的任務,為保險起見,都參加了南坡登頂隊伍。

出發時浩浩蕩蕩的隊伍,在走完了平緩的雪坡,准備仰角登山的時候,已經殘缺不全了。對於業余登山愛好來說,攀登這種山的難度要遠遠高於普通的旅游登山。整個山體表面蓋滿了石頭和薄薄的積雪,一腳踩下去,不知道會踩到石頭上還是石頭縫裡,起初還可以直立行走,沒多久大家就退化到“北京人”時期了,開始手腳並用,甚至用膝蓋。 攀登時最危險的是遇到松動的石頭,曾經有兩次,十幾公斤重的石頭從上面滾下來,從我身邊擦過。後來大家遇到松動的石頭,都要提醒後面的人。

早上還是晴空萬裡,不知什麼時候下起了雪,越往上越大,能見度也大大降低,向上望不見頂,向下望不見底,許多心裡打退堂鼓的人,這時候也不得不硬著頭皮上了,因為如果獨自下山,不知道會摔到哪個山溝裡。

經過4個半小時的艱苦跋涉,我們終於到達了頂峰--海拔4462米的天格爾峰。

共有31名隊員從南坡登頂成功,其中有3名環保登山隊員。他們是:溫年新(監測站),陳勇(環保所),楊軍(環境信息中心)。我們在峰頂樹起了環保局的旗幟,並采集了雪樣,可惜由於照相機沒有帶上去,登頂的照片至今還在別人的相機裡。在我們登頂後,並沒有發現北坡小組的任何蹤跡,我們決定不再等候,立即下撤。

下撤用了近四個小時,回到山下,仰望頂峰,我們都有一種如在夢中的感覺。

傍晚,在我們回到大本營之後,從北坡小組終於傳來消息,經過7個多小時

的攀登,北坡也登頂了,其中還有兩名沒有任何登山裝備的女孩:一位是來自北京的如研,她是從網上或悉,專程飛來新疆的,另一名來自廣西,在最困難的地段它們幾乎是踩著別人的冰爪上去的。在他們下撤的途中,有驚也有險,但最終大家都安全返回營地,這時離他們出發時候已經整整16個小時。

在三天的活動中,我們隨時都牢記自己的職責。我們高興地發現,在1997年“十一” 登一號冰川時樹立的環保宣傳牌至今還樹立在那裡。 我們將今年新做的一面更大的宣傳牌在游人來往最多的停車場,以提醒後人,冰川屬於過去,更屬於未來。我們希望這是在冰川留下的唯一的人造物質。

在這面印有“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來”(1999年6.5環境日主題)的橫幅上,

布滿了登山愛好著的簽名。

我們向每一位登山隊員散發了“攀登一號冰川環保公約”,這意味著每個人都

向大家承諾絕不破壞這裡的自然生態環境。

我們還和大家一起,清理了自己和前人留下的垃圾,我們可以肯定地說,

在我們走後,這裡還和原來一樣。


精選遊記: 烏魯木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