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撈越旅行記(一)引子

作者: 裡程狂徒

導讀婆羅洲(Borneo),又稱加裡曼丹(Kalimantan)島,是世界第三大島,總面積736,000平方公裡。婆羅洲之名來源在於古人把他看成是一塊大陸而不是一個島,古人將四面環水而面積較大的陸地稱為“洲”(但按現代地理學,Kalimantan已經失去了“洲”的資格,降格為了“島”),中國史籍稱之為“婆利”、“勃泥”、“渤泥”、“婆羅”等。歷史上婆羅洲上有古渤泥國並向中國朝貢� ...

婆羅洲(Borneo),又稱加裡曼丹(Kalimantan)島,是世界第三大島,總面積736,000平方公裡。婆羅洲之名來源在於古人把他看成是一塊大陸而不是一個島,古人將四面環水而面積較大的陸地稱為“洲”(但按現代地理學,Kalimantan已經失去了“洲”的資格,降格為了“島”),中國史籍稱之為“婆利”、“勃泥”、“渤泥”、“婆羅”等。歷史上婆羅洲上有古渤泥國並向中國朝貢,明永樂六年(公元1408年),國王麻那惹加那乃帶著妻子、弟妹、子女及陪臣共150多人來中國進行友好訪問,明成祖以極其隆重的禮儀接待了他們,渤泥國王在南京游覽月余,終因不幸染病,雖經御醫精心調冶,終因病情過重,病逝於南京,明成祖遵其遺囑“希望體魄托葬中華”,按王禮埋葬了這位異邦國王,謚曰“恭順”。現在的婆羅洲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分屬於三個國家的島嶼,這三個國家分別為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文萊,其北部為馬來西亞的沙撈越(Sarawak)和沙巴(Sabah)兩州(一般統稱之為“東馬”,以區別與位於馬來半島上的馬來西亞國土,即“西馬”,或者稱為“半島”),中間夾著文萊達魯薩蘭國(Brunei Darussalam),南部的三分之二的土地屬於印度尼西亞所有,稱為Indonesia Kalimantan。

婆羅洲是我們這個星球上最神奇的地方之一,有著巍峨的群山、茂密的熱帶雨林、美麗的海洋和生活在其間的大量野生動物,其中許多動植物物種為婆羅洲上所獨有,如大王花、豬籠草、婆羅洲矮像、婆羅洲猩猩、長鼻猴等、犀鳥、婆羅洲犀牛等。而原始土著、中國人、馬來人、印尼人以及後來的西方殖民者又為這片土地帶來豐富多彩的文化。因此,婆羅洲成為旅游者和大自然愛好者所向往的地方。本人2007、2008年曾兩次到沙巴旅行,第一次主要是為了攀登東南亞最高峰——基納巴魯山(Mount Kinabalu,海拔4095米),第二次則是為了到基納巴塘岸河(River Kinabatangan)看野生動植物,並在世界最著名的潛水勝地之一——仙本娜(Semporna)近海學習潛水。前不久的4月25日到5月5日,我第三次來到婆羅洲,這次的目的地則是沙撈越。

沙撈越,馬來西亞和新加坡華人一般稱之為“砂拉越”,位於婆羅洲的西北沿海,是馬來西亞最大的一個州,面積12,4000平方公裡,人口約200萬,其土地面積占馬來西亞全國的38%,但人口只占全國的7%。沙撈越有著世界上最壯觀的熱帶雨林之一和最雄奇的石灰岩地貌,大約有10%的森林覆蓋地已被劃為國家公園,其中姆魯國家公園(Gunung Mulu National Park,http://www.mulupark.com/)更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為世界自然遺產(World Nature Heritage)。沙撈越也是馬來西亞文化最多元化的地方,占當地人口最多的民族是伊班人(Iban)[注1],其次是華人,第三是馬來人。華人在人口中的比例是馬來西亞各州中最高的,有些地方如米裡(Miri)市,華人甚至超過總人口的了50%。目前,沙撈越的首府古晉(Kuching)市正在積極申請成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

從15世紀到19世紀初,沙撈越一直在文萊蘇丹的松散統治下,直到英國人James Brooke(1803-1868)的來到。James由於幫助文萊蘇丹平定叛亂有功,從而獲得以古晉為中心的大片土地,James於1941年成為第一任沙撈越王公(Rajah[注2] of Sarawak,在位時間:1841-1868),開始了105年的沙撈越白人王朝統治。1868年James去世後,他的侄子Charles Johnson Brooke(1829-1917)繼任為第二任王公(在位時間:1868-1917)。Charles在位期間不斷擴充其領土,大體上奠定了今日沙撈越的疆域範圍。第三任白人王公是Charles的兒子Charles Vyner Brooke(1874-1963,在位時間:1917-1946)。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沙撈越被日軍占領,Charles Vyner Brooke逃往澳大利亞。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澳大利亞軍隊解放了沙撈越。Charles Vyner Brooke回到沙撈越,但他發現他已無財力來應對戰後沙撈越的發展,於是他決定將沙撈越轉讓給英國,於是在1946年沙撈越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

1962年英國建議沙撈越、文萊和英屬北婆羅洲(即後來的沙巴)加入已於1957年獨立的馬來亞聯邦,但後來文萊決定退出(此後文萊一直為英國保護國,直到1988年正式獨立),於是1963年沙撈越和沙巴、新加坡一起和馬來亞聯邦組成馬來西亞聯邦(後新加坡於1965年被馬來西亞逐出聯邦),最終形成今日之馬來西亞。

由於在歷史和地理上的特殊性,至今沙撈越仍是一個“半自治”的州(沙巴也類似),從馬來半島進入沙撈越需接受入境檢查,國際旅行者須出示護照,並由沙州移民局在護照上蓋入境許可章,但不需要另外辦理簽證,已獲得的馬來西亞簽證依然有效。從沙撈越出境進入西馬也必須接受檢查,但到達西馬時則不需接受檢查[這個和中國的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情況有所不同,進出香港均須接受中國大陸和香港的出入境檢查,中國簽證和香港簽證也互不通用,而中國大陸居民進入香港則必須事先獲得“簽證”(簽注)]。從半島飛往東馬的飛機航班歸入“國內航班”,而從東馬城市飛往半島的航班則屬於“國際航班”(沙撈越和沙巴之間的航班也屬於“國際航班”)。

我在沙撈越旅行期間,國際上和沙撈越內部均有大事發生。

國際上的大事自然就是“豬流感”(Swain Flu)了,當香港發現首例確診患者後,沙撈越當地的華人報紙的頭版頭條特大標題就是“香港淪陷”,頗有世界大戰一觸即發的味道。不過整個馬來西亞並非疫區,所以當地的氣氛並不緊張,肉骨茶(以豬肉和豬內髒為主要原料)餐廳的生意依然火爆得很。但是很不幸,雖然沒有機會染上豬流感,但我在快離開沙撈越時卻得了嚴重的感冒,估計原因就是在Mulu國家公園體力消耗過大,加上睡眠不足,抵抗力下降,而在米裡住的最後一晚又被空調給凍著了,所以中招。這一感冒給我帶來的最大麻煩是最後一天乘飛機從米裡到吉隆坡再轉機回深圳,由於鼻腔堵塞,內外平衡無法調控,耳朵劇烈疼痛,一直到回到深圳幾天後才慢慢恢復。

沙撈越內部的大事就是首席部長夫人的去世了。Laila Taib是沙撈越首席部長(Chief Minister,州最高行政首長,以區別於國家總理:Prime Minister)Pehin Sri Abdul Taib Mahmud的夫人,她於1941年3月1日出生於波蘭的一個穆斯林家庭,1949年12月移民澳大利亞,在那裡她遇見了在阿德萊德(Adelaide)大學學習法律的Abdul Taib並於1959年1月13日結婚,他們共有4個孩子和15個孫輩。Laila於2009年4月29日下午3:40因肺癌病逝於首長官邸。因為她的去世,當時正在文萊進行訪問的馬來西亞總理Mohd Najib bin Tun Haji Abdul Razak臨時取消一切行程,趕到古晉參加Laila的葬禮。30日的當地主要英文報紙《Borneo Post》頭版上刊登了Laila的整版巨幅照片,各大報章回憶、懷念、哀悼的文章連篇累牘,其中不乏溢美之辭。但實際上Taib家族在國際社會和馬來西亞國內的口碑並不佳,Abdul Taib Mahmud於1981年首次當選首席部長以來,已經連任七屆,已在位長達28年,他屢次受到反對黨和公眾對其選舉舞弊的指控,並被公認在長期的執政期間任人唯親和貪污腐敗,Taib家族在沙撈越和全馬來西亞建立了龐大的商業帝國和利益關系網,特別是在伐木業上的所做所為尤其倍受垢病。

==============================

[注1] 伊班人(Iban),婆羅洲土著達雅族(Dayak)的一支,也曾被稱為海達雅(Sea Dayak),歷史上以“獵頭族”而聞名,代表性的民居是長屋,現主要分布於沙撈越(約有100萬人)、文萊和印度尼西亞的西加裡曼丹,大部分信仰基督教或原始宗教,少數信仰伊斯蘭教,其語言伊班語(Iban Languege)屬於南島語系(Austronesian language family)的馬來-波利尼西亞語族(Malayo-Polynesian branch)。

[注2] Rajah一詞,在馬來西亞華人中譯做“拉者”,意思為“王公”,在東南亞以及印度等地用於對領袖或酋長的稱呼,最早源自於梵文的rājan一詞,在印度它曾被用以作為印度教的國王、領袖的稱呼,用以區別於伊斯蘭教的領袖。印度著名的拉賈斯坦邦(Rajahsthan)即來源於該詞,意思是“王公們的土地”。在馬來西亞,至今玻璃市州(Perlis)的統治者,仍被稱作“拉者”。


精選遊記: 沙撈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