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墓漢畫像石游(1)——徐州三漢墓

作者: hongxingcun

導讀暑假裡,部分圓了欣賞漢畫像石和漢墓的夙願。 江蘇蘇北的徐州地區和山東西南部地區是漢畫像石和漢墓分布比較集中的地區。野外8天的餐風露宿,游歷了五省通衢的徐州:包括三漢墓(獅子山漢墓、北洞山漢墓、龜山漢墓)兩館(博物館、漢畫像石館)一山(雲龍山)一湖(雲龍湖);畫像石的集中地之一的嘉祥(武氏祠、曾子廟);古運河畔的濟寧(鐵塔、太白樓、東� ...

暑假裡,部分圓了欣賞漢畫像石和漢墓的夙願。

江蘇蘇北的徐州地區和山東西南部地區是漢畫像石和漢墓分布比較集中的地區。野外8天的餐風露宿,游歷了五省通衢的徐州:包括三漢墓(獅子山漢墓、北洞山漢墓、龜山漢墓)兩館(博物館、漢畫像石館)一山(雲龍山)一湖(雲龍湖);畫像石的集中地之一的嘉祥(武氏祠、曾子廟);古運河畔的濟寧(鐵塔、太白樓、東大寺、博物館);曲阜(三孔、魯國故城遺址、少昊陵等);臨沂的金雀山、銀雀山漢墓;沂南的北寨畫像石漢墓;濰坊的十笏園。

除了曲阜三孔游人如流外,其余地方都可以稱得上是人跡罕至。

一、雄——獅子山漢墓

8月15日,從南京出發,和siller坐上了趕赴徐州的火車。抵達徐州正好是早上8點鐘左右。一出火車站,就可以看到立於廣場上的徐州旅游景點分布廣告招牌。為了這一8天的專題旅游,幾乎耗費了我兩個星期的分布和交通線路功略和背景資料准備。因此也為浪費時間,買上一份地圖,走到58路車站,背著行李包直接趕赴以“雄”和兵馬俑著稱的獅子山漢墓。

“佳處未易識,當有來者知”。徐州四面環山,雖然山不高,但對於保存數量眾多的漢墓而言,這樣的地理條件似乎得天獨厚。歷史上,徐州曾經生活過西漢的十二代楚王以及東漢的一代楚王、五代彭城王,這些王墓大多是依山建墓。另外,西漢早期漢墓都是“豎穴崖洞墓”,中、晚期則多是“橫穴崖洞墓”。據考古界人士介紹,目前,徐州有八座漢墓是楚王墓,分別是楚王山、北洞山、馱藍山、獅子山、龜山、東洞山、南洞山和臥牛山。而在徐州地區,西漢時期流行的是崖洞墓,東漢時期,墓葬形制發生了變化,盛行的是漢畫像石墓。

在獅子山下車後,經過門闕走過上百米的仿漢一條街。來到獅子山楚王陵大門口。根據墓室出土的頭骨和四肢等,二千二百多年前的西漢朝廷分封在徐州的第三代楚王劉戊杯恢復原貌,騎馬仗劍利於門口。

我們從洞口下去,沿著長長的甬道往裡走,甬道盡頭是起居室,旁邊是劉戊的棺材安放之處。該墓在其死後百余年被盜過,所剩的貴重東西不多。令人吃驚的是,甬道是用很多重達六七噸重的塞石填塞的,卻被盜墓者用“牛鼻眼”方式拉開巨石。但甬道兩旁的庫房、廚房裡面還是留下一些金銀玉器等珍貴的東西。

劉戊陵墓是1994年底才出土的。比這早幾年出土的,是幾百米以外的為劉戊陪葬的難以計數的兵馬俑。漢兵馬俑與漢墓、漢畫像石並稱“徐州漢代三絕”,在國內外享有盛譽。而當年零零星星初見世面的兵馬俑並未得到人們的重視,許多小孩都以“以石遠擲陶俑”為樂趣,損失了不少。走進徐州兵馬俑博物館,裡面是3條保護得很好的擺放兵馬俑的坑道。第一條坑道裡擺放的都是40釐米高的小兵馬俑,這些兵馬俑,都是把頭放在中空的身子上,所以他可以向不同角度的方向望去。與西安的兵馬俑相比,他們小得多,但是表情似乎更加豐富、細膩。許多兵馬俑顯得哀傷,還有張嘴大哭的,大約是在為墓主送葬。第二條坑道中的兵馬俑只是掀開表土後讓其露出,並沒有完全剝離,以便讓觀眾看到原樣。還有一條坑道,只是用瓷磚圈了起來,並沒有開挖,因為兵馬俑原都是彩色的,可一接觸空氣後彩色都褪掉了,所以留待將來科學技術進步,能解決這一問題以後才發掘。

二、精——北洞山漢墓

走出兵馬俑博物館,乘坐605路車直接到達位於市中心的古彭廣場。在這裡,公交線路四通八達,各個分散的景點可以比較方便來去。就地找一個40元錢的賓館房間、放下行李稍作整頓。便行至12路車站,趕赴位於徐州東北部的北洞山漢墓和茅村畫像石墓。

這一段路程最遠,估計經過3、40裡路後,終於到達離北洞山漢墓最近的站下車。這裡已經遠離市區,路旁吃了嫩雞地鍋(這裡地鍋真實物美價廉!)狗肉據說很棒,本來打算點一盤狗肉的,後來放棄。我們在那家飯館做下的時候,我去點菜的時候一不小心踩到了一只躺著納涼的狗身上。他凄慘的叫了起來,嚇了我一跳;問老板,你們怎麼樣這麼多狗(有3、4個),是不是用來招待客人的?是。呵呵,本來打算過癮一把。但是那種內疚心就徹底把這個念頭打消了。吃飯的時候,那只被我曾經傷害過的狗就趴在離我不遠的地方,看我們吃飯。頓時興起,拿起一塊雞肉,給它吃了;幾塊下獨後,他似乎接納了我們,靠近了我們,趴下。呵呵,繼續接受我的慰勞。於是在徐州的兩天裡,再也沒有吃狗肉的年頭了。坐上馬自達在鄉村小路顛簸幾裡路後,到達位於洞山村中的北洞山漢墓。

整個漢墓由墓道、墓葬主體建築、墓葬砌築建築三部分組成,也是屬於“因山為陵,鑿山為藏”的形制。墓道連著甬道連著墓室,其長其深其陰其濕,包圍著我等幾人,有幾盞昏黃的燈直伸進最底端的墓室。

經過門闕後進入墓道,在墓道兩側的小門龕曾經發現五彩壯麗的陶俑。墓道除此之外就是墓葬砌築附室,從墓道的一個開口向下十幾個台隊,氣氛更加森然:可能是為了托起山體吧,人字頂全由大石條豎著碼成,人在其下,陡增沉重感,而石條縫隙中垂下的絲絲條條,很纖細,石條上散布著紅紅的東西,據說是朱砂,墓主人用來裝飾?附室科就像單元房,而且是很大一套,東套西拐。從院落到兵器庫到歌舞廳,後面套著更衣室和廁所再向裡是個黑洞原來是廚房,後面套著柴房和廁所,另側是貯藏室,井…終於再沒有可鑽的洞了。

出得墓葬附室,沿著墓道繼續前行,經過墓葬主體建築大門前面的東西兩個耳室,穿過就到了墓室。在經過東西兩個側室和甬道,就是墓葬主體建築——前後室。雖然有巨大的墓道塞石阻截,但前後室也仍然逃脫不了被盜的命運,經過盜墓人的洗劫之後,所剩文物無幾。墓室的邊上的幾個側室也有廁所、倉儲室。

北洞山漢墓北面兩公裡左右就是著名的茅村漢畫像石墓,可惜經過幾分咨詢後——不開放。心中抑郁。而東南200米左右的是桓山,據說西麓是春秋時期打算消滅孔子的宋國大司馬桓退墓室,走上雜草橫生的小山,就可以看到該墓室,雜草層生,裡面黑漆漆。洞口是拱券結構,題刻甚多。

帶著不曾謀面的茅村畫像石漢墓的遺憾,坐上12路車回到古彭廣場:(。

三、奇——龜山漢墓

回到廣場,大約獎金下午4:00,在廣場邊上37路車(徐州旅游景點分散,分別東南、西北、東北、西南四個角落,所幸公交比較方便)。龜山漢墓位於徐州市區西北的九裡山附近。將至九裡山,遠遠看到一個很寬敞的空地,空地邊上高高的矗立以漢代形制得漢闕。這就是唐人詩句所述的九裡山古戰場了,“九裡山前作戰場,牧童拾得舊刀槍”。經過徐州漢城、馬場,不一會我們來到狀似烏龜的龜山,這裡有迄今發現的全國最大的漢代王陵墓,即西漢第六代楚王劉注的夫妻合葬墓。

“五岳歸來不看山,龜山回來不看墓”。龜山漢墓也是以山為陵,因山為葬,且全部為人工疏鑿而成的兩座並列相通的合葬墓。其中南為楚襄王劉注墓,北為其夫人之墓,屬於“同塋異穴”的葬制。據說那時的墓葬形制反映了男女性生活。

兩墓均為橫穴崖洞式,墓葬開口處在龜山西麓,呈喇叭狀,有南北二墓道。每甬道長56米,高1.78米,寬1.6米。每條甬道由26塊重達6~7噸塞石,分上下兩層堵塞,且塞石間接縫隙嚴密。甬道沿中心線開鑿誤差僅5mm,精度為萬分之一, 二甬道水平誤差僅8mm,精度七千分之一。工甬道夾角,僅20秒,底部由內至外呈5%坡度。十五間墓室,室室相通,大小配套,主次分明。墓葬東西全長83米,南北33米,總面積700米余平方米,且雕鑿精細,工程浩大,氣勢雄偉。

在龜山漢墓除了工程的精妙絕倫和墓室空間序列的抑揚頓挫外,墓葬主人留在墓道塞石上的那段凄厲哀求的話語頗令我等感慨。大致意思是“有幸來此的賢人們,請可憐我這個已經死去的人吧,我向各位保證,這裡面沒有金銀財寶、沒有珍貴的東西,請高抬貴手”。可結果還是被盜了,方法與獅子山的異曲同工:找准點、鑿牛鼻子+繩索拖拉塞石。


精選遊記: 徐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