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三峽

作者: 遠方優游

導讀朋友們,你們去過三峽嗎?請來說說吧, 我先隨手寫點,意在引玉,大家相互補充,共同神游美麗的三峽吧。 幾年前的夏天,有急事去宜昌,公干不順,無聊的等待之中,很自然的冒出了去三峽的念頭,以前在船上走馬觀花似的游覽我很不滿意,這次就 拒絕了朋友加入旅行團的好意安排,要在大江截流之前仔細地瀏覽一次。 從附近的張飛擂鼓台和三游洞回來, 就上了一條� ...

朋友們,你們去過三峽嗎?請來說說吧, 我先隨手寫點,意在引玉,大家相互補充,共同神游美麗的三峽吧。 幾年前的夏天,有急事去宜昌,公干不順,無聊的等待之中,很自然的冒出了去三峽的念頭,以前在船上走馬觀花似的游覽我很不滿意,這次就 拒絕了朋友加入旅行團的好意安排,要在大江截流之前仔細地瀏覽一次。

從附近的張飛擂鼓台和三游洞回來, 就上了一條西去的輪船。 船過葛州壩幾乎沒有等, 只一頓午飯的工夫就順利通過了。

船入西凌峽,江面驟然變窄,兩岸連山,沒有了"極目楚天舒"的感覺。但那"絕壁聳萬仞,長波射千裡"的壯觀景像, 足以使人忘卻一切煩惱。顯然,王維的 "賴多山水趣,稍解離別情"是有些保守了, 或許是情太濃了也未可知呢。

美麗的畫卷接連不斷,照相機已不能勝任,我後悔沒有攝像機,只好極目四望,再不時的閉上眼睛,努力記住著這美好的景像,這是心理學家的建議,很管用。

最先過的是"燈影峽"。崖頂有形似唐僧師徒的石頭,據說在落日的背景下,會更加維妙維肖。游人爭睹,我卻不以為然, 其實,這個山崖的石頭與眾不同,發白,很光亮, 經少量草木的點綴,很像一幅中國水墨畫。

過了"燈影峽",很快就能看到江邊的一個紅牆黃瓦的建築,那是“黃陵廟”,因山頂有一"黃牛石", 所以,好像也叫"黃牛廟",歷史悠久,東坡有詩雲:"江邊石壁高無路,上有黃牛不服籍"。 廟裡的禹王殿有很多巨大的柱子,斑駁的漆上還有 100多年前的水跡,記錄了一次最大洪水的高 度。不過,這是後來我從電視上看的,當時沒辦法上岸, 好在它在三峽大壩的下游,將來不會被淹, 還是能有機會仔細看的。

三峽大壩是建在西邊的三鬥坪,那裡有個中堡島,島長一公裡,寬200米,花崗岩結構, 建造大壩的天然條件極好,50年代就做過勘探,周總理親自把這裡確定為壩址。 船過的時候,看到已經有機械化的施工大軍在烈日下工作,條件很艱苦,向他們致敬。

西陵峽以險著稱,有幾個出名的急流險灘,我只記住了一個被稱為鬼門關的“空泠灘”。 陳子昂詩曰:“的的明月水,啾啾塞夜猿”看來不僅要晚上過,還得有猴子才能感受到“空”和“冷”。

再往前就是"牛肝馬肺"峽和"兵書寶劍"峽, 那裡也是險灘,暗礁遍布,崖岸上有形似牛肝和馬肺的彩色巨石,還有一個長條石,酷似寶劍,不遠處的山洞口,有一個一疊書樣的石頭,故名。

大壩建成後,這裡將被淹,通航條件將大大改善,但這些石頭也不會被遺忘。郭老有詩雲:“兵書寶劍存形似,牛肝馬肺說寇狂”, 怎麼回事?原來帝國主義侵略者竟在炮艦上向那石頭開炮取樂,被炸痕跡至今猶存。這幫"文明人"真是混帳!

船再前行,就到了屈原故裡--秭歸。 據傳屈原投江後,其姊大呼“哥回……” 感動了神魚馱回屈原遺體,鄉民劃龍舟爭相迎接,並以粽子祭奠,這裡後來改名為“秭歸”, 相應的民間活動也一直流傳至今。

關於屈原的古老建築有很多,有屈原祠, 屈原紀念館,屈原墓等等,都將要被淹沒。因船要停在前面的巴東,無法上岸去看,可能要永遠遺憾了,盡管將來可去下游看新遷的,但心裡總是覺得差點意思。如果近年還有機會去,也應該去看看附近的也要被淹掉的昭君故裡,尤其是女孩子們,更要去香溪帶回一點昭君的靈氣。說來也真神,內蒙的昭君墓我去過,據說周圍的草木是四季常青的,所以又叫“青塚”。

經過約半天的航行,船到了巴東縣。我上岸後,特意找了一家臨江的小店住下。憑窗俯看,江面上一個個巨大的旋渦接連不斷,順流而下,清晰可見。開始下小雨了,商販們都挑著擔子順山路回家,我安排好了第二天的旅程,也沒有在小街上多逛。聽著奔湧不息的長江水,難以入眠,想到次日要去漂流神農溪,就更加興奮。那是我向往已久的小小三峽,是我此次三峽之旅最重要的安排。


精選遊記: 宜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