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嶷山上白雲飛”——09初夏永州行記(之五)

作者: gz&bz

導讀“天下第一盆景”——玉琯岩本來導游和大家約定,10:30結束舜陵游到停車場集合。但由於同行的另一輛車走錯路耽誤了時間,所以我們到達下一個景點玉琯岩的時間也推後了。 玉琯岩位於距舜帝陵兩公裡外的九疑洞村,是一個不大的小石山包(高不過50米,面積不過100米)。山腳有溶洞,寬約7米,高3~4米,進深不大,豁達明亮。據傳因漢零陵文學(官名)奚璟在洞中發現 ...

“天下第一盆景”——玉琯岩本來導游和大家約定,10:30結束舜陵游到停車場集合。但由於同行的另一輛車走錯路耽誤了時間,所以我們到達下一個景點玉琯岩的時間也推後了。

玉琯岩位於距舜帝陵兩公裡外的九疑洞村,是一個不大的小石山包(高不過50米,面積不過100米)。山腳有溶洞,寬約7米,高3~4米,進深不大,豁達明亮。據傳因漢零陵文學(官名)奚璟在洞中發現玉琯(一種石質吹奏樂器)12支獻於朝延而得名。由於它山體小巧玲瓏,卻地處四面高山環抱的小盆地,從四野平疇中兀然突起,加以喀斯特地貌原始次生林遺存的特質,使得這方怪石磷峋的小山崗上奇石怪樹遍布,因而素有“天下第一盆景”之美譽。

與它緊緊相鄰同處於這片山間盆地之中的,就是古舜帝陵廟遺址(怪不得景區入口處也排著和舜陵神道兩側類似的瑞獸與翁仲)。2002年至2004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玉琯岩舜陵遺址進行了考古調查、勘探和發掘。據已發掘的建築遺跡,尤其是保存較為完整的宋代建築基址,結合有關文獻及玉琯岩摩崖石刻推測,這裡就是漢代以來祭祀舜帝的祠廟遺址。其中宋代的建築遺址已揭露的有主殿、寢殿、配殿、廊廡及排水設施等。遺址呈南北向、東西向疊壓,占地3.2萬平方米,正殿和兩邊廂房為九開間、五進式,符合古代帝陵“九五至尊”的建築規制。其中正殿面積有876平方米,寢殿有412平方米,其規模在古代陵廟中十分罕見,可知當時舜帝陵廟龐大的建築規模和宏大氣勢。

正因此,玉琯岩因舜帝葬於此而聞名,歷代文人騷客仰先帝之功德,留詩文於石林,彙集了大量摩崖題刻,形成了一定規模的詩海碑林(真像我們桂林龍隱岩的“桂海碑林”),故爾又稱為玉碑林。據統計,目前山上保存完好的宋至清代摩崖碑刻有24方,近代名家名人摩崖碑刻多達108方。這些碑刻中,楷、行、篆、隸、草,各種字體齊全,且歷代名家薈萃,確是難得多見的書法藝術寶庫。

對我們初次到此的人來說,第一眼關注的,自然是岩壁正前方右側頂天立地的“九疑山”三個大字。它們字高1.8米,寬1.9米,筆力蒼勁遒拔、醒神奪目。這是宋嘉定六年(公元1213年)南宋名儒、道州刺史方信孺所書。只是那“疑”字中間,不知為何少了一撇?導游給我們講了個故事:說當時這三個字在請石匠雕刻時,要求每一筆的雕刻深度須盛得鬥米,並說定將以每筆鬥米作為酬勞。結果因報酬少付了一鬥,於是石匠就少刻了一筆。當然還有其他諸多版本的故事,穿鑿附會不一而足。

導游還指點我們看了洞口壁額宋人李挺祖所書題名刻“玉琯岩”,以及同樣是由這位仿漢隸書法名家於南宋淳佑六年 (公元1246年)補刻的,東漢著名文學家蔡邕所撰《九疑山銘》。此時,大家對登上小山,親眼目睹這“天下第一盆景”芳容的欲望更加強烈,於是跟著導游向山頂攀去。

上山的路十分陡峭,有一處山階陡立,並有山石壓頂,人須弓腰側身才可通過。不過大多山路都修有完好的石階,並不難行。此山為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山上遍布蓮花、龍頭、龜、馬、牛狀的嶙峋怪石,還有中空的天生橋。在一處山道的拐角,有一塊突兀而出的山石像極了牛頭,尤其那努突於前的牛鼻子,鼻孔還是穿通的。導游小姐說,記得摸一摸它的鼻子,如果您炒股的話,保您天天牛市、盈利發財。引得大家紛紛上前,有幾個竟然用手臂挽住牛鼻不撒手了。令人稱奇的是,就這麼一座不見泥土的小石山上,卻長滿了郁郁蔥蔥的原始次生林!據導游介紹,山上擁有含黃楝木、黃柳芽、黃皮樹等國家二類保護樹種在內的80多個種類的樹木,繁衍了各類藤蔓及寄生於古樹的蕨類植物近20種。更有何首烏藤垂下岩口,其塊根藏於岩縫,看得見,摸不著,少說也有上千年,完全可以稱得上是一個種類齊全的袖珍植物園。

我們隨導游看了不少樹根穿山破石或含石於根的千年古樹,這些樹見縫插根,特別發達的根系穿過層層岩石,深深扎進山底,樹抱石,石吞樹,樹有多高根有多深、樹有多大根有多粗的壯觀場景,隨處可見。導游指給我們看一株穿石而生的千年黃柳芽,樹高30余米,樹圍近4米,木質堅硬如鐵,一人難抱的樹根撐開石頭,順岩壁蜿蜒而下七八米後,又頑強地扎進石縫中。有一棵長在錯落斷裂巨石上的大樹,斷裂處是光禿禿的岩石,視覺上它成了一棵無根樹,而實際上並非如此,它的根繞過斷石,扎在了距樹干一兩米開外的山體裡。還有一棵大樹,枝葉茂盛的身上長滿了綠油油的小樹,導游說它叫“子孫樹”,人們摸摸它的樹身就可多子多孫(好在我們的團隊裡沒有“計生”官員)。 下山的途中看到一株數人合抱的千年古樹,樹干中空,僅余半邊樹皮,卻依舊巍然挺立,上面巨大的枝干、蒼翠的繁枝茂葉直聳雲天,那中空的樹心,我們四五個人站進去還很寬松!

玉琯岩的奇石怪樹世所罕見,歷代名人的詩、詞、賦、文等摩崖題刻也隨處可見。快下到山腳時,見到一塊巨石獨立在相對空曠的山坡上,好似《紅樓夢》中的飛來石,上面滿是碑文石刻。就在這“飛來石”附近,有兩株並排生長幾乎一模一樣的姊妹樹(其實這是一棵中間分杈的古樹),她們的樹干上有著與湘妃竹一樣的斑紋。導游說,她們就是分別代表娥皇女英的湘妃樹。一直為此行沒能看到“斑竹一枝千滴淚”的湘妃竹而遺憾,這樹雖非竹,倒也有聊勝無了。

下山後導游又帶我們看了玉琯岩的幾處名家石刻,如清代何紹基的親筆手書,以及唐、宋、元、明時代文人墨客留下的手跡。其中印像最深的是右側岩壁一塊保存完好,目前在全國摩崖石刻中絕無僅有的“蠅頭小楷”石刻。這是光緒年間南塘人韓晉昌所題,字體小若蠅頭,在二尺見方的石壁上雕刻了一篇祭文和“玉琯岩懷古”、“娥英二妃懷古”、“九疑山懷古”及“紫霞洞懷古”4首詩,共750多字。其書寫之秀麗精妙,刻工之舒展精細,都達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被書法家們稱之為“金鉤銀筆”,是石刻中少有的珍品。

在網上看到一篇寫玉琯岩的文章,作者歸納出這一景點的“三絕”:無土可成林,穿石也參天,堪稱樹絕;字小如蠅頭,筆深盛鬥米,可謂碑絕;疊加改擴建,歷經千余載,是為廟絕。我這裡想為他再加一絕:數言論精確,片語點肯綮,真乃妙絕!呵呵,歪批謬論,見笑了。



(“盆景”玉琯岩)



(石山古木.jpg)



(玉琯岩)



(飛來石.jpg)



(李白詩句摩崖石刻.jpg)


精選遊記: 永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