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記之:印度(一)

作者: 海硯

導讀西行漫記之:寫在印度游記之前。 一, 印度VS中國。 對於印度,去之前和回來之後,都有許多話要說。可往往要說的東西越多,越不知從何說起。印度是我著一生要去的幾大旅行地之一,去印度之前,我有許多疑問:印度是一個怎樣的國家?為什麼一提起引度總是感的很神秘?印度是一個有著七千多年文明史的國家,而同在一個亞州的我們,同樣是世界文明古國的我們卻對� ...

西行漫記之:寫在印度游記之前。

一, 印度VS中國。

對於印度,去之前和回來之後,都有許多話要說。可往往要說的東西越多,越不知從何說起。印度是我著一生要去的幾大旅行地之一,去印度之前,我有許多疑問:印度是一個怎樣的國家?為什麼一提起引度總是感的很神秘?印度是一個有著七千多年文明史的國家,而同在一個亞州的我們,同樣是世界文明古國的我們卻對她了解甚少,就好像如今住在高樓大廈的鄰裡,相鄰卻不相識。為什麼會這樣?從印度回來後,我常想,印度做為一個同我們一樣的農業大國,和我們一樣的人口眾多,她的今天與我們的今天的現狀為什麼會差距這麼大?印度和中國到底有什麼不同?當今的印度的發展果真能對中國構成威脅?為什麼西方對印度和中國的自然環境和發展狀態的評論會如此的不同?我很想以我的所見所聞寫寫印度與中國的同與不同,也許這只是我的粗陋寡聞,但這些是我在印度旅行時,常想常看的一點體會,是一個旅行者的認識,如能拋磚引玉,得到更多去印度旅行的人的同感,也是我以文交友之幸事。首先是政治制度的不同。寫到這,也許我該以此為題寫一篇論文了,可這不是我的初衷。所以我還是以我在印度之所見來談我的感受罷。我今年二月中旬到印度正趕上印度大選前期的拉選票階段,到處可見各黨派的候選人的大幅照片和競選口號及支持者的集會和游行。我們從南走到北,看到印度的大選的熱鬧場面是國內見不到的。這裡絕沒有羨慕之意。相反,正是因為各黨為保住選民的支持率,明知印度發展之病垢如:人口的無節制增加和宗教勢力太強等,也不敢加以限制。難怪老公在瓦各納西和孟買看見許多露宿街頭的老人;病人,直感嘆他們怎麼沒人管?我們在巴特那到菩蒂伽耶的高等火車上遇到一位應稱做印度的精英的中年男人,他問老公:印度與中國的發展速度誰更快?老公反問他:印度的人口增加的速度比中國如何?他笑道:人口上去了,經濟下來了。但實話講,印度的社會治安還可以,比尼泊爾好很多。印度是一個宗教意識很強的國家,這從她的國名就能感受到。印度共和國,國名釋義:得名於印度河。河名出自梵文“信度”,意為“河”。 別稱:婆羅多。雖然也是共和制,但與我們的共和制是有著根本的區別。其次是地理環境的不同。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一個中印反擊戰的小故事,說我中國人民解放軍一舉擊退印軍的進攻,打出喜馬拉雅山,看到印度次大陸平原嚇了一跳,已為打出了印度到了美國了。其實我們飛到印度上空時也是無比的驚呀的,為我們看到的中國難以看到的印度大平原感到吃驚。用老公的話:這那裡有山呀,最高的也沒我們家後面的磨盤山高。他激動的直要帥領中國人民解放軍打過喜馬拉雅山解放全印度(開玩笑,千萬別當真。)。嚇得我不斷提醒他用中文表達他的激動之情。肥沃的印度河—恆河平原占據了印度北部,中部和東部的大部分,看到這大片大片不用開墾的肥沃土地,得出一個結論:為什麼印度人沒有中國人勤奮?因為他們不用為種地打糧食發愁。為什麼印度的宗教藝術那麼發達,因為他們吃飽了,唯一要做的是唱歌跳舞拜神。而打開中國地圖我們看到的是:中國地勢西高東低。960萬平方公裡中各類地形占全國陸地總面積的百分比是:山地約33%,高原約26%,盆地約19%,平原約12%,丘陵約10%。習慣所說的山區,包括山地、丘陵和比較崎嶇的高原,約占全國面積的三分之二。中國人從炎黃開始就有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的傳說。印度中國同為農業大國,印度有48.83%的可耕地,而中國的可耕土地約占國土總面積的29%。印度現在的總人口:10.27億,而中國現在的總人口是:13.21億。從上面的數據不難看出我們現在的經濟發展比印度要付出多的多的努力和勤奮。再有是宗教信仰的不同。世界上的三大宗教有一個是從印度起源的。《西游記》講的就是唐三藏去印度取經的事。從公元前六世紀創建的佛教,到公元8-9世紀的印度教。在印度旅行的三十天裡我們深切感受到印度教在印的深入人心和完全融入他們生活中程度。這是我第二要寫的:關於印度的宗教。我會在下一篇細寫的。印度PK中國是政治家的事,是時事評論員的事。我能做的是寫出我的感想而已。


精選遊記: 新德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