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印像(09-07)

作者: dujunfist

導讀最早去福建,是由於當時在深圳的緣故,對於臨近廣東的閩南一帶的廈門、泉州、漳州,在上世紀末的時候,開車去過一遭。一直到了2007,去廈門出差以後,坐大巴來到了福州,原本是探望一位高中的女同學,也因此和福州有了深入接觸。當然後來在09年7月又來過此地。福州歷史福建歷史悠久,屬於古越族的一支,被稱為“東越”。福建又有“八閩” 之稱,南宋時福建設l府5� ...

最早去福建,是由於當時在深圳的緣故,對於臨近廣東的閩南一帶的廈門、泉州、漳州,在上世紀末的時候,開車去過一遭。一直到了2007,去廈門出差以後,坐大巴來到了福州,原本是探望一位高中的女同學,也因此和福州有了深入接觸。當然後來在09年7月又來過此地。福州歷史福建歷史悠久,屬於古越族的一支,被稱為“東越”。福建又有“八閩” 之稱,南宋時福建設l府5州2軍,府、州、軍為同級行政機構,共計8個,故稱“八閩”。福州建城至今已有2200多年,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早在新石器時期,福州先民就創造了殼丘頭文化、曇石山文化。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越王勾踐後裔無諸受封為“閩越王”,興建“冶”城,開始了福州最早的城垣建設。唐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因“州西北有福山”,始稱“福州”,一直延用至今。唐末、五代後梁初(公元901~908年),閩王王審知(屬於五代十國中的南方十國之一,地方割據勢力)先後擴建“羅城”和南北夾城,將風景秀麗的於山、烏山、屏山圈入城內,故福州亦稱“三山”。北宋時期,太守張伯玉倡導“編戶植榕”,令“榕蔭滿城,暑不張蓋”,使福州又有了“榕城”的美譽。元代,設“福建行中書省”於福州,福州成為省城。明末,唐王朱聿健入閩稱帝(也就是短命的南明隆武朝)福州又稱“福京”。清代,福州設為府治。1933年11月20日,愛國將領蔡廷鍇等率十九路軍發動著名的“福建事變”,將“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設於福州。1946年,民國政府正式設立福州市。1949年8月17日福州解放,為福建省省會。(福州的“第五大道”最大的繁華街道,八一七路得得名由此而來)我的福州的總體印像:福州的老城輪廓還是比較清晰地,除了現存的“三坊七街”區域,一些地名如西門、南門以及那些當年的護城河等等,還是可以大體勾勒出原來城市的輪廓。所以從全貌看,福州早期就是北面依山,南面通閩江,東面流入大海。古城裡有三山,城外就是現在的“西湖”。應該講是很不錯的風水。第一次我就是住在面朝西湖的西湖酒店,感覺還是不錯的,當然不比杭州的西湖大,但是印像裡和惠州的西湖有的一拼呀。福州的機場可能是國內機場中最遠的了,位於長樂,也就是到了海邊。據說離市區有60公裡。跨過了閩江的出海口,也途徑了著名的馬尾。當年的那個船政局,那場恥辱的“馬尾海戰”,就曾經發生在那裡。福州是一座溫泉城市,在城區東北部,有一條北起樹兜南至王莊,西起五一路東至六一路的溫泉帶,溫泉浴池比比皆是,故有“浴在福州。聽當地人講,溫泉桑拿比比皆是,很是普及,我也對此有了深刻的體會,真是物美價廉、方便實惠。07年第一次來到福州,由於那位同學篤信佛教,於是在她的帶領下,首先參觀了幾處著名的禪寺。第二天,我自己又獨自去了”三坊七街”,以及著名的鼓山。再順道乘機回家了。 去過的幾處名勝:“三坊七巷”街區。“三坊七巷”地處福州市中心,是南後街兩旁從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條坊巷的概稱。“三坊”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是:楊橋巷、郎官巷、安民巷、黃巷、塔巷、宮巷、吉庇巷。占地40公頃,現有古民居268幢。“三坊七巷”形成於唐王審知羅城,羅城南面以安泰河為界,政治中心與貴族居城北,平民居住區及商業區居城南,同時強調中軸對稱,城南中軸兩邊,分段圍牆,這些居民成為坊、巷之始,也就是形成了今日的三坊七巷被建築界譽為規模龐大的“明清古建築博物館”。“誰知五柳孤松客,卻住三坊七巷間”,三坊七巷人傑地靈,出將入相的所在,歷代眾多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從這裡走向輝煌,有的坊名、巷名就可看出當年的風姿和榮耀。這裡的名人很多,不妨讀一讀我在嚴復紀念館買的一本書《三坊七街》,很有意思。http://www.douban.com/subject/1802106/鼓山:位於福州市東郊,在閩江的北岸,距城區約17公裡,主峰海拔969米,總面積48平方公裡。自宋朝至今皆為游覽勝地,是福建省“十佳”風景區之一。鼓山誕生在一億三千五百萬年之前,峰頂有一巨石平展如鼓,據說每當風雨來臨之時,便隆隆有聲,故名鼓山。鼓山風景秀麗,歷來是福州的佛教勝地,在大頂峰西南側海拔450米左右的山間盆地中,保存有1000多年歷史的湧泉寺。該寺建築規模宏偉,布局精巧,有“進山不見寺,入寺不見山”之妙,是中國古代建築藝術之精華。寺旁有以陶燒造的寶塔千佛陶塔,在國內十分罕見;東有薈萃了自宋以來摩崖石刻200多段靈源洞喝水岩、水雲亭、石門等20多景;南有龍閣、蘭花圃、羅漢台、松濤樓等50多景;寺西岩洞較多, 以十八洞景為最;北有浴鳳池、白雲洞、海音洞等40多景;此外,山中還有堪稱福州碑林的摩崖題刻180余處。鼓山索道長1172米,從山腳直到觀景台,再往上走約10分鐘可到湧泉寺。我就是坐纜車上來的。西禪寺古剎中的名勝古跡有五代慧棱禪師舍利塔、清康熙御筆《藥師經》及清代壁畫等。另外寺內玉佛樓裡還供奉著海外僑胞捐贈的兩尊玉雕佛像和一尊黃銅鑄千手千眼觀世音像。全國重點寺廟之一,名列福州五大禪寺,在海外更是久負盛名。位於福州市西郊怡山之麓,始建於唐鹹通八年(887年)。相傳南北朝時煉丹士王霸在此“點石為丹,煉丹成藥”。每逢飢歲,便靠賣藥換米救濟窮苦百姓,王霸“服藥仙蛻”後,人們便建了一座寺紀念他。西禪寺還有一個著名的特色就是盛產良種荔枝,寺內宋明時期載種的荔枝林至今還在開花結果。以後再去福州再有的打算還要去看看 馬尾海戰的遺址還有就是林則徐的墓和紀念館以及當地的音樂—茶亭十番福州茶亭十番音樂發源於福州市台江區的茶亭街。它位於台江區的北部,是福州城有名的手工藝街。據清乾隆年間鄭洛英詩集《恥虛齋詩抄》中《榕城之夕竹枝詞》描寫十番的詩裡曾記載道:“閩山廟裡夜入繁,閩山廟外月當門,擯榔牙齒生煙袋,子弟場中較十番”。這些詩句足以體現當時十番音樂在福州民間熱鬧、歡樂的盛況。傳統十番音樂的樂器,主要有笛子、逗管、椰胡、雲鑼、狼串、大小鑼、大小鈸、清鼓等十種。隨著十番音樂的不斷發展與演變,又加進了笙、木魚等樂器。十番音樂的樂器十分古老,狼串、逗管早在北宋時期我省閩清籍音樂家陳兩所著的《樂書》中便有記載。十番音樂的演奏形式分為坐奏和行奏,其演奏排列位置十分講究。主要是應用於迎神賽會和百姓婚喪嫁娶,以及家宴等民俗活動中。十番音樂的曲牌大多取材人與自然社會的關系,體現一定的意境,有的還表現了古老的傳說故事


精選遊記: 福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