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香港游之四——陸羽茶室、南丫島

作者: 聽雨三年

導讀第四天 天氣很好,今天我們去南丫島。依然是當當車坐到中環,今天的早茶去一家60年歷史的老店——陸羽茶室。 陸羽茶室位於士丹利街,綠色的招牌遠遠望去就透著舊時的傳統。登樓而上,雕花木質欄杆、鏤空木窗、牆上掛著花瓶裝飾,一切都透著舊式香港茶樓的格調。連跑堂都是些年紀不小的老人,穿著白色紡綢中式上衣。服務都是傳統的:Joy不小心把水灑到椅子上,� ...

第四天

天氣很好,今天我們去南丫島。依然是當當車坐到中環,今天的早茶去一家60年歷史的老店——陸羽茶室。

陸羽茶室位於士丹利街,綠色的招牌遠遠望去就透著舊時的傳統。登樓而上,雕花木質欄杆、鏤空木窗、牆上掛著花瓶裝飾,一切都透著舊式香港茶樓的格調。連跑堂都是些年紀不小的老人,穿著白色紡綢中式上衣。服務都是傳統的:Joy不小心把水灑到椅子上,跑堂立刻重新挪過來一張椅子給Joy,原來弄濕的那張撤下擦干後挪在一旁。

當然,陸羽茶室的消費也是很可觀的,3個人吃了300。和昨天稻香的消費不可同日而語。

依然順著天橋走到港口。去南丫島的船在4號碼頭。

八達通卡中的余額不夠了,在入口處咨詢了服務人員,才弄明白,乘船是不需要船票的,直接投幣就可以了。在旁邊的服務處換了一堆零幣,搞不清楚面額,請服務人員幫我投幣,順利地入了閘。

風浪有點大,船靠在碼頭上不斷地搖蕩。但真正開起來到覺得還好。

因為是平日,乘客不是很多。25分鐘後,船緩緩靠岸。

南丫島是港區第三大島,也是香港巨星周潤發的出生地。此島古名“薄寮洲”,位於香港島的西南方,在香港島與大嶼山之間。島上有兩座碼頭,一座在北側的榕樹灣,一座在東側中部的索罟灣。

索罟灣主要是吃海鮮的地方,著名的天虹酒家就在此處。原本是打算在此吃海鮮的,可是早茶吃多了撐得慌,也就放棄了海鮮,直接開始島上徒步旅程。

索罟灣和榕樹灣之間的道路鋪裝整齊,並不是常見的階梯山路,而全部是坡道。開始還平坦,邊走邊觀賞著海景。突然Joy的媽媽大叫起來,湊過去一看,原來是一只螳螂爬到了媽媽身上。趕走了螳螂,幾個路過的游客嘻嘻笑著看著那螳螂爬開,絲毫不體諒Joy媽媽的驚魂未定。

山路越來越陡,兩側綠樹成蔭,遮蔽了海風,太陽揮灑著它的熾熱,周邊只有鳥鳴啁啾、蟬聲嘶躁,卻沒有絲毫人聲。在這繁華的都市一隅還有著寂靜如斯的場所,真恍如隔世一般。

爬到山頂,從觀景亭望去,濤聲喧天。山腳下,一艘私家游艇泊在海灣內,船上不斷地傳來青年男女們的嬉笑聲。

亭子內還有幾個人在歇足。他們是從榕樹灣上來的,與我們正好反方向。這倒不奇怪,本來大多數人都是從榕樹灣上島的;奇怪的是他們旁邊停著自行車。這樣的陡峭山路騎車上山,真是佩服他們的體力了。

走了近2個小時,來到了洪聖爺海灘。雖然是平日。海灘上還是有不少游客。而且這片海灘上還有干淨的衛生間和更衣室等,設備齊全,最重要的是這一切都是免費的——不禁後悔沒有帶泳衣。Joy早就歡呼雀躍地赤足衝到沙灘上去堆沙玩了。

吃過了島上著名的豆花,感覺歇夠了氣,開始慢慢往榕樹灣走去。

榕樹灣實際上是一座小巧的村落,但是卻是島上最發達的地方。從村裡走過,感覺就很熟悉——一幢幢3層如農民別墅狀的小樓散落在村中各處,臨街的建築開設著各種雜貨店,稍遠處,幾幢建築正在施工——完全就是上海的城鄉結合部的翻版。所不同的是,這邊的地面非常干淨,絲毫沒有上海城鄉結合部那種污水四溢的髒亂。

榕樹灣碼頭距離港島相對近一些,所以比索罟灣繁華許多,船的班次也比較多,基本上15分鐘就有一班——這也是為什麼我選擇在這個碼頭離開的原因。趕上了4點的船,這碼頭的船也比較大。Joy爬上靠窗的椅子,意猶未盡地看著船舷外掠過的大嶼山。慢慢地,感覺困倦了,Joy如小貓般蜷曲在椅子上閉上了眼睛。蠻欽佩他的體力的,這2小時的山路,即便是成人都非常吃力,他完全獨自走了下來,沒有依靠大人的幫助。當我們在沙灘旁休息的時候,他還在沙灘上玩鬧。現在困倦了也不奇怪。

船行得很快,15分鐘後船漸漸靠岸。Joy醒了過來。他像導游一樣自得地在中環穿梭,帶著我們踏上當當車,回到銅鑼灣。

一個對非成年人(兒童、老人、殘疾人)而言不方便的城市,絕不是一個現代化的都市,這一點,國內的城市還有很多方面要改進。


精選遊記: 香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