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開始的地方——紅海灘

作者: 仰止

導讀紅海灘 藍天、白雲、紅灘、綠葦、丹頂鶴,東北秋天的前奏。 東北的秋天,色彩斑斕,彌漫著慵懶眷戀。 九月上旬,地處渤海西海岸的大窪三角洲以熱烈的紅色迎接秋的到來。 盤錦是遼寧的糧倉,三、四十年前有南大荒之稱。大窪王家西面,曾是一望無垠的退海灘塗,長滿了蘆葦、蒲草,海溝海岔縱橫交錯,是野鴨海鷗丹頂鶴的天堂。如今這裡成了三角洲開發區,建設防 ...

紅海灘

藍天、白雲、紅灘、綠葦、丹頂鶴,東北秋天的前奏。

東北的秋天,色彩斑斕,彌漫著慵懶眷戀。

九月上旬,地處渤海西海岸的大窪三角洲以熱烈的紅色迎接秋的到來。

盤錦是遼寧的糧倉,三、四十年前有南大荒之稱。大窪王家西面,曾是一望無垠的退海灘塗,長滿了蘆葦、蒲草,海溝海岔縱橫交錯,是野鴨海鷗丹頂鶴的天堂。如今這裡成了三角洲開發區,建設防潮大堤,成功地開發利用與保護了海岸帶和灘塗資源,防潮大堤外的著名的紅海灘就是這形成的。

曾幾何時,幾百顆年輕的心響應毛主席號召從大城市來到這裡滿懷豪情戰天鬥地,三十年過去了,郭小川筆下的意境仍在胸中風雷激蕩:秋風像一把柔韌的梳子,梳理著靜靜的西海窪;秋光如同發亮的汗珠,飄飄揚揚地在平灘上揮灑。蟬聲消退了,多嘴的麻雀已不在房頂上吱喳;大雁即將南去,水上默默浮動著白淨的野鴨;秋涼剛剛在這裡落腳,暑熱還藏在好客的人家。秋天的西海窪啊,好像在香矩的夢中睡傻;西海窪的秋天啊,猶如少女一般羞羞答答……。

而今,知識青年們都返城了,五湖四海遷來的農民占據了青年點並逐漸擴大成村落。昔日的荒灘變成了稻田和魚塘,而防潮提外海灘上長滿了密密的堿蓬草,這是一種可以在鹽堿土質上存活的野草。每年四月長出地面,初為嫩紅,漸次轉深,十月由紅變紫。一簇簇,一蓬蓬,在鹽堿鹵漬裡,年復一年頑強地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於光陰荏苒中,釀造出一片片火紅的生命邑澤。據說紅海灘是活的,灘塗以每年五十米的速度向裡延伸,堿蓬草也一步一步地向淺海延伸著生機與希望。

站在防潮大堤上,遼河油田高聳的井架和海上鑽井平台,鮮艷的抽油機,一望無際的金色稻田,雲飛鶴翔的濕地沼澤與紅海灘一起構成了絢麗多彩的圖畫,這是東北秋天的前奏,色彩斑斕由海邊開始向內地蔓延,直到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返程東去十公裡幾無人煙,兩側是金黃色的稻田和蘆葦圍繞的魚塘,偶爾可見道邊有農民搭的窩棚,出售河蟹,可以現從蟹塘裡撈出來。這裡比較荒涼,遠離村鎮,假河蟹成本遠高於當地平均價格所以假的概率極低,於是買幾斤,就在窩棚裡做熟了吃。窩棚比較簡陋,有做飯的家伙,煤氣罐,還有從遠處村莊運來的淡水。這種窩棚專為看守蟹塘的,就像看守瓜地的那種用途。這裡隨時隨地可以釣魚,咬鉤率極高,不過魚不大,釣上來喂螃蟹。

煮螃蟹的當兒,與當地老鄉聊起來。盤錦河蟹很有名氣,水涼,生長期較南蟹長,且很少喂飼料,多是吃小魚小蝦、水草、微生物,其實就是野生的。只是這幾年引進南方喂養技術,工業化生產,這樣的蟹子不好吃。盤錦河蟹講究七上八下(陰歷),秋季,真正的“野生”盤錦河蟹蒸熟後,鍋蓋和鍋底會出現類似於鴨蛋黃一樣的紅油,公蟹個大膏滿,母蟹子滿體肥,味道鮮美遠勝於大閘蟹,今天吃的就是這樣的螃蟹,一兩半,二十五一斤。

這種真正的野生盤錦螃蟹現在很少了,盤錦河蟹盛名之下,其實難副。主要因為盤錦市委市政府好大喜功竭澤而漁,為了個人的“政績”,搞破壞式發展。把發展河蟹生產作為實施農業結構調整的切入點和突破口,並“依靠科技進步”,提出“稻田養蟹”、“蟹田種稻”、“大養蟹”、“養大蟹”等一系列的發展戰略。河蟹養殖面積發展到08年的134萬畝,年產量可達3萬噸。如果只是這3萬噸也還湊合,可氣的是大家並不知道這只占“盤錦河蟹”的三分之一。由於地理氣候光照溫度的限制盤錦河蟹要想長到二兩以上必需要經過兩年左右的時間,現在市場上二兩蟹多為當年生的,那它是哪兒來的?

金秋時節正是菊黃蟹肥時,盤錦到處都是河蟹。香港《壹周刊》報道說江蘇養殖場的大閘蟹,使用激素之後,都是一年蟹,當年下苗,當年養成上市。養蟹聞名的“大發水產養殖場”徐場長對香港記者說,“從蟹苗到上市,至少要十種藥,例如:氯霉素、土霉素、乙醇、痢特靈、諾氟沙星、恩諾沙星、病毒靈、多西霉素、己烯雌酚等等。”那位徐場長透露,為了防止運輸途中大閘蟹死亡,他們在捕蟹前再喂一次抗菌素。盤錦市場上有多少這種蟹混跡其中,誰知道。

真可怕。

老百姓是沒有別的辦法的,惹不起,躲得起。要吃地道的盤錦河蟹就去鄉間吧,越偏僻越好。就在地頭上、葦塘邊,撈上來就煮了,就像今天這樣,人家當地老農還加上一點佐料,蔥段,辣椒,海鹽,煮出來的螃蟹就是鮮,就是香。

夕陽下,野鳥鳴,稻浪滾,空氣新,斯是陋室,唯吾陶醉,孔子曰,何陋之有?


精選遊記: 盤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