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績溪—不經意的山水與美食

作者: MG八度

導讀夏末 清晨 離了即將喧囂的都市,覓一個去處換換空氣。出朱家角,驅車飛駛在吳越之地,與三兩友會聚於廣德。稍事休整,沿皖南省道,去徽州源頭小城績溪。 徽州 地理文化源遠流長,其人傑地靈,古史有記,今人也有精華所錄。恐言拙筆滯,不敢擅越,因而取前人文字而簡述。 皖南之地,自秦代有鄣郡,隋唐有歙州,到宋徽宗始正名為徽州,一府下轄婺源,休寧,祈門 ...

夏末 清晨 離了即將喧囂的都市,覓一個去處換換空氣。出朱家角,驅車飛駛在吳越之地,與三兩友會聚於廣德。稍事休整,沿皖南省道,去徽州源頭小城績溪。

徽州 地理文化源遠流長,其人傑地靈,古史有記,今人也有精華所錄。恐言拙筆滯,不敢擅越,因而取前人文字而簡述。

皖南之地,自秦代有鄣郡,隋唐有歙州,到宋徽宗始正名為徽州,一府下轄婺源,休寧,祈門,黟縣,歙縣,績溪六縣。

古今多少事,夢牽其中。徽州六縣依北向南而列,績溪為源頭所在,而常無盛名在外。

從海上都市出發經A9高速廣德下,沿215省道經寧國到績溪,約四小時車程。中午未進小城前,在途中胡樂小鎮打個尖,然後經績溪縣城東側直奔鄣山峽谷。

峽谷位於縣城東約二十多公裡的大鄣山中,龍川景區裡側,春秋時期吳越以此為界。

去峽谷途中,必經聲名遠播的胡氏宗祠。徽州人大多聚族而居,宗祠在村中不可或缺。胡氏宗祠所在的小山村,已有千年歷史,胡氏宗祠於近年更有盛名,初到此地者值得一游。

宗祠為明代戶部尚書胡富、兵部尚書胡宗憲等的族祠,始建於明代嘉靖年間,門樓原懸有明代文徵明手書“龍川胡氏宗祠”匾額。憾,其不復在。

駕車翻越蜿蜒山道,來到大峽谷景區。入園門,過石橋,我們溯峽谷溪流向上游穿行。

聞山蟲齊鳴,深呼吸別樣的林中空氣,人會拋開些許雜念。一如浙贛皖的相似地貌,這裡本身並沒有意料之外的驚喜,珍貴的動植物倒是深藏其中的,惟恐君不識之。

所謂的偉人石,只怕游客見識之後多了份微詞,畢竟我們處在炒作的無奈中。攀石,撫草,撲蝶,戲水,與孩童一起的嬉戲本身就是無比愉悅的,何況身在此山。

山野間一條徽杭古道,自績溪的伏嶺魚龍川翻山越嶺,可以到達浙江臨安昌化。古時徽州地僻,多有經商學藝者,不畏艱險由此路線遠赴杭州,紅頂巨商胡雪岩亦為其增輝。

背包客,可以自山下徒步古道,即使不能自始至終,量力而行走上一段一定會有心靈收獲的。

沒有翻山越嶺走徽杭的非份之想,我們乖乖回頭下山。

出了鄣山,再別宗祠,駕車續行繞過縣城而往上莊去。

上莊位於績溪縣城西南約三十多公裡路程,沿路山道起伏婉轉,川流間或隨行,別有山川鄉野風情。

其間可以觀山嶺,可以看徽州民居。偶過幾戶村落,引來雞犬駐足相對,頗增奇趣。徽州地形多峽谷溪流,你會看到太多用溪和川字命名的小鎮古村。

說到上莊這一皖南偏僻村落,一定要,萬萬要提到中國百年歷史中的國學大師---胡適。

適之先生作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其哲學思想文化倡導於現代中國深有影響,前人因此別名上莊為胡適村。村內古巷中依然保留先生故居,建於清光緒年間,青瓦,馬頭牆,典型徽派建築。

以前曾有幾次攜友拜訪,身臨其中,可以辨別歲月的印記,領受哲學的光輝。不辭辛苦者,值得一赴參觀,才能體會那一句小詩:我從山中來,帶來蘭花草。

暮色逼近時,我們正進入山道的盡頭,來到了群山環擁的小村。

主人早已為我們的到來准備了美酒佳肴,酒是徽州胡氏家釀,菜是古地傳統名菜一品鍋。

中國有徽菜,而徽菜之鄉在績溪,一品鍋作為徽菜代表,上莊應該為不二之選。宴席上置一鐵鍋,鍋內食料已經烹飪,裡外鋪設重重疊疊。旅途勞頓後,任哪一位定力再好,乍一見垂涎欲滴,躍躍欲試。食料有土雞塊,五花肉,蛋餃,豆腐包,羅蔔片,豆角干菜,等等林林總總。

原料就地取材現做而成,無非經家釀或日曬,混合肉蛋之油香,十分新鮮,百分入味。肥美厚實,無油膩脫味之感,初嘗者贊不絕口,非馳騁八百裡未能有此口福。

績溪鄉村,遇重大家宴,至今有置一品鍋招待來賓的風俗。只是這鐵鍋大到令我等孤陋者瞠目結舌。

在夜色犬吠中步入山村旅舍,在微醺中倒在床上。

人生難得有驚艷之舉,時時有平常之行。逃離都市的那刻不需生躲避現實之感,卻可以流連於不經意的事物中。

往來徽州小城數度,為的是徜徉於不經意的山水之間。



(古道 遐思)



(天門 石橋)


精選遊記: 宣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