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青

作者: pious

導讀從日照出來,上日東高速,再轉京滬高速不久,下孟良崮口,出來就是垛莊鎮,鎮前路左有一條小路,拐進去20公裡,便是蒙山自然保護區了。 八百裡沂蒙,是由蒙山、沂山、魯山、北大山這些山脈,以及72崮和無數的丘陵,以及蜿迤其間的沂水、沭河等組成。 蒙山在沂蒙南,頂峰為龜蒙頂,是齊魯大地第二高山。泰山為岱宗,蒙山便是“岱亞”。 蒙山,便是孔子所稱“登� ...

從日照出來,上日東高速,再轉京滬高速不久,下孟良崮口,出來就是垛莊鎮,鎮前路左有一條小路,拐進去20公裡,便是蒙山自然保護區了。

八百裡沂蒙,是由蒙山、沂山、魯山、北大山這些山脈,以及72崮和無數的丘陵,以及蜿迤其間的沂水、沭河等組成。

蒙山在沂蒙南,頂峰為龜蒙頂,是齊魯大地第二高山。泰山為岱宗,蒙山便是“岱亞”。

蒙山,便是孔子所稱“登東山而小魯”的地方,蒙山,古時稱東山、東蒙。蒙山“七十二主峰,三十六洞天”,曾是鬼谷子、孫臏、龐涓的修習之地,是蘇秦、張儀的起身之谷。李白、杜甫曾結伴游蒙山,杜甫寫下“余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攜手同日行”的詩句。蘇軾亦游過蒙山,留有“不驚渤海桑田變,來看龜蒙漏澤春”。

蒙山青,滿山的蒼翠,輕霧繚繞,有時會下點小雨。沿著林間整齊的石階拾級而上,神清氣爽。蒙山中負氧離子含量每立方釐米220萬個單位,是著名的天然氧吧。蒙山的石階,有在天然石台上開鑿,有用工整的石板鋪成,亦有木階,齊整著引領游人向山裡進發。

蒙山與別的山無異,無非是石、樹、泉、雲。但山是有靈性的,秉性並不同。我曾領略過青城山的幽,黃山的奇,泰山的帝氣,峨嵋的佛靈……蒙山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寧靜,寧靜以致遠,似默誦,似長思,似頜首。清風徐徐,山巒漫漫,雲雨渺渺。我因時間有限,不得不半路而返,轉身時頗為躊躇,幾度向雲遮霧繞的遠處張望。巒山之間,還有蒙山的疊翠、花潮、飛瀑、雲海、日出、聽濤、秋色、雪峰玉谷八大景;還有一些古剎,晨鐘暮鼓,還有一條長長的木道,據說年代也很久遠了。這一返身,便不知何年才會再來。登高才能忘我,而我終不能忘我。

下山的路上,見到了那個著名的“中國瀑布”。 那是一座高百丈的石壁,非常的壯觀。岩石的石質細膩、紋理壯闊,有瀑布飛濺而下。岩壁上,刻著一個大大的“濤”字,筆力遒勁。想那字的左面還應有一字,是聽字?它的右首也還應該有落款,不知是何年何方人氏所題。但經年的瀑布衝刷,除了那個濤字,其他都已模糊不清了。

山下有一些攤床,頗有可琢磨之處。我在那裡買了些草藥,這些草藥都是山外極難見到的。還買了一方“徐公硯”,不知真假,但卻十分可人。徐公硯的硯材產於沂蒙腹地的沂南縣,據說“硬度適宜,質嫩理細、清瑩如玉,撫之有濕氣油然而生,溫良而儲墨不凍、與墨相親,發墨如油”。最令我欣喜的是硯的蓋紐,竟是只靜伏的知了。賣硯的人說他家祖傳制硯,做這些硯費力費工,要一刀一刀的刻,硯面上細細的麻點,是用小鑿子一個一個敲出來的,要敲好幾天呢。順手又買了一塊瑪瑙的毛石,切開且打磨過的斷面像似一汪暈月,光潔照人。徐公硯重約十斤,拎著下山還有些吃力。

下到山下,天色已晚,開車的游人大都離開了,山門外的小鎮上漸漸地安靜下來。我原是打算要去蒙陰投宿的,蒙陰離此地只有24公裡。但此刻靜謐的山間突然使我留戀,竟不想走了。何況我還沒吃蒙山特有的炒雞呢!

小鎮裡有一些村民開的客店,找了一間住下。客店的前店就賣炒雞,號稱“正宗光棍雞”。炒雞是按光雞分量計價的,每斤28元。要了半只雞和一小瓶全蠍酒,就在店家院子裡的桃樹下擺了一張小桌,獨自飲著、吃著,至夜。

夜裡睡不著,披衣出來,在靜夜裡的小街上游蕩。遠處的蒙山頂只剩了模糊的剪影,稍缺的圓月就像我的瑪瑙,青青的、暈暈的。路過一池秋塘,夜色下荷葉是黝黑的,浮萍是灰白的。忽然就想起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

呵呵,出來旅行,便是個自我的放逐了,遇到的一切都是新鮮的。一直廝磨著的世界,連同被廝磨的自己,就都讓他們遠去吧。

早上才5點鐘,叫曉的雞鳴聲便此起彼伏起來,催促著動身。捱了半個鐘頭,起床洗漱,去吃早飯。早飯是兩個饃,兩個土雞蛋,一碗稀飯,一碟自制的鹹菜。裝好東西,發動車,便向山外駛去。小路上晨霧飄蕩,一些早做的農民已在田地裡忙開了。我有時會停下來拍兩張照片,然後再匆匆地繼續趕路。



(蒙山瀑布)


精選遊記: 臨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