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亭山,宣筆一絕裡慨然長嘆

作者: 林仙兒

導讀 敬亭山,宣筆一絕裡慨然長嘆——追隨李白的詩意江南文圖 / 桂林“宣筆一絕 那岸邊浪千疊 情字何解 怎落筆都不對 而我獨缺 你一生的了解 霧喚風月 我題序等你回……” 多虧了方文山,讓周傑倫的歌裡多了如許多的古典意韻,也多了與宣筆、宣紙及宣城的漫漫聯想。也許無關風月,也許情愁無邊,就那麼輕輕一提序,落筆皆是水墨浸心,百回千轉。 宣城,一片文� ...





敬亭山,宣筆一絕裡慨然長嘆——追隨李白的詩意江南文圖 / 桂林“宣筆一絕

那岸邊浪千疊

情字何解

怎落筆都不對

而我獨缺

你一生的了解

霧喚風月

我題序等你回……” 多虧了方文山,讓周傑倫的歌裡多了如許多的古典意韻,也多了與宣筆、宣紙及宣城的漫漫聯想。也許無關風月,也許情愁無邊,就那麼輕輕一提序,落筆皆是水墨浸心,百回千轉。

宣城,一片文風鼎盛的熱土,因盛產宣紙、宣筆而聞名天下。它也是黃山及徽州北上中原的水路碼頭的起點,因而十分富庶繁華,並吸引了眾多文人墨客前來踏訪尋幽。其中最為人矚目的,當屬一代詩仙李白七訪敬亭山的仙蹤履跡。

李白好游,一生行路無數,單單是皖南就來過不下十余次,在宣城一住就是三年,留下膾炙人口的詩文一百多篇,當真如那詩中所言“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了。

只是,這敬亭山之仙名早在李白之前就已聞名遐邇了。當然,這都得益於南朝山水派大詩人謝朓至誠的熱愛和忘情的吟誦。謝朓是南朝齊著名詩人,高祖為謝安之兄,與謝靈運亦是同族,家世顯赫,才情出眾。他任宣城太守數年,踏遍境內靈山秀水,留下詩詞歌賦無數,被後世人稱作“謝宣城”。他的志向和行世風格因懷才不遇,故而都寄托在山水詩章裡,其中所彰顯的文人性情,為李白所推崇。放眼李白詩文,滿目皆是謝朓之名,水陽江、敬亭山、南漪湖、謝公樓,到處都能引發大詩人的慨然與懷想。諸如“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等,並以“一生低首謝宣城”的詩句以示自己的低眉和謙和,讓人讀後止不住地好奇一番。——這位一生不向權貴摧眉折腰,曾叫力士脫靴、貴妃捧墨、“天子呼來不上船”的李太白,怎麼還會有人讓他謙恭到一生低首呢?我想,懷才不遇而寄情山水應該是他們精神依托的共同點。這位偉大詩人就這樣追隨著謝朓的足跡,走謝朓曾經走過的路,賞謝朓曾經賞過的風景,傾情傾力,遙隔時空三百年,和謝朓做了一次又一次的心神交流。可見,這低首低得何等虔誠,何等虛懷若谷,又何等不同凡響!仿佛,這千年古城和山水草木,都在聆聽著一個曠世奇才和一個隱逸詩人間的心靈對悟。

雖然李白生逢盛世,奇才可居,深得唐玄宗的嫡親妹妹玉真公主賞識,被舉薦為“翰林學士”,還享有“御手調羹,龍巾拭吐”之寵,無奈他那“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倨傲狂妄,著實令他無法安然泰然地在朝中為官,最後只能落得個“賜金放還”,浪跡天涯。據說玉真公主還因此與皇兄動氣,辭去公主名號,自願到敬亭山散財修道。李白追慕至此,且在山下心馳神往:“常誇雲月好,邀我敬亭山。五落洞庭葉,三江游未還。相思不可見,嘆息損朱顏。”——悵然之情躍然紙上,渴慕之心雲月可鑒。原來,“眾鳥高飛盡”,眼裡是由此空白;“孤雲獨去閑”,只因心有戚戚焉;“相看兩不厭”,看的不是山而是山中之人。隱逸中感傷,無奈中慨嘆,山也憑空多了幾分浪漫!巧合的是,大詩人與大唐公主,雖然不曾同年生,竟然真的同年死,分別就葬在相隔不過百多裡的當塗青山和宣城敬亭山,冥冥中自有一份說不清道不明的生死印跡,有緣無分?抑或緣深緣淺?終究,這山水深處故事裡的事,且容後人慢慢揣想吧。



(敬亭山前開闊的廣場)



(名聞遐邇的江南詩山)



(兩條路,一邊通往太白樓,一邊通往公主出家的庵堂)



質樸的山野酒家,也學著太白來一回縱酒當歌吧!


精選遊記: 宣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