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南行之一——龍穿峽觀瀑

作者: Longchuanxia

導讀一聲高考結束悠長的鈴聲,給又一屆高三學子三年寒窗畫上了休止符,我的臉上又明顯添加許多垂垂老去的歲月印痕。這也應該是我教學最“悲涼”的一段人生,因為我比以往任何時候更痛楚地懷疑,自己的全部辛苦和心血究竟是在造就學生的未來前程,還是在無意中一點點毀滅他們的個性發展空間。我不再說“天知道”,因為我清楚的意識到,一面用花哨的炫技包裝,另一� ...

一聲高考結束悠長的鈴聲,給又一屆高三學子三年寒窗畫上了休止符,我的臉上又明顯添加許多垂垂老去的歲月印痕。這也應該是我教學最“悲涼”的一段人生,因為我比以往任何時候更痛楚地懷疑,自己的全部辛苦和心血究竟是在造就學生的未來前程,還是在無意中一點點毀滅他們的個性發展空間。我不再說“天知道”,因為我清楚的意識到,一面用花哨的炫技包裝,另一面又變本加厲地追求升學率。結果是學生既未感受到課改許諾的好處,又增加了新老教材並舉的學習負擔。所以,三年學窗空前“苦寒”。

不再絮言糟糕的三年,且去浙東消散這陰暗的心情。早晨借道穿梭,在高速路上一路顛簸,以至於此行特意要看的杭州灣大橋,幾乎錯失在昏睡中。因憎惡急功近利的發展,正快速破壞許多寶貴自然遺產的天成之美,我已多年謝絕純粹旅游。但我還是沒有想到,中國的高速路會充滿這樣的坑窪坎坷。因而終於體會到中國所有把握真實和虛擬方向盤的領導,的確辛苦。被劇烈顛了一會兒,趕緊要求服用避“暈”藥,大客車開始的“迪士科”讓我欲睡不能;而後也許是愈接近新建的杭州灣大橋路況愈好,不知什麼時候,蕩我進入睡夢。片刻一覺,已是下橋路上,完全未見浩渺之水,唯見漫長的灘塗。

我們的第一站——浙東天台。全國被列為旅游資源的天台山不下十個。而浙江天台誕生了中國佛教“天台宗”,也還與道教文化結緣,因而聲名遠播。既與文化結緣,能否少些急功近利的破壞性發展?我滿懷期待,又不敢奢望。午餐在並無多少江南特色的江南居,吃著已被奪去魂魄,只見借名頭掩飾平庸的土菜。因為要顧飢腸,所以,也就別去想領導說讓我們“吃好”“玩好”的許諾了。

下午去的景區是龍穿峽。標榜“萬峰攢翠,澗瀑泄銀”的龍穿峽,位於被列為國家4A級旅游區、浙江天台山十三大景區之一的桐坑溪──萬年寺景區境內,以“江浙一帶不可多得的自然山水畫廊”聞名。與這方山水結緣的古代文人最有名的是李白,到底李白有沒有來過浙江天台好像是有爭議的。可這裡的景物確鑿告訴你,李白在這裡留有很多足跡。指點李白來這裡的是晉王之後、曾為唐王朝三代帝師司馬子徵。所以,景區裡與太白名頭一樣多的是司馬子徵的遺跡;此外還有徐霞客及佛道大師們的記游文字。山水無疑是美景紛呈,瀑水與山石相互捉迷藏般地嬉戲追逐,綠樹翠蔓忠貞地堅守著最後的自然風貌底線。八瀑參差在僅160多米,卻讓我們耗盡大半天車程後幾乎所有的體能。旅游之樂,常常伴有如此的勞乏,才能畢現其衣裝羞閉下的胴體。可我卻要竭力從人們對山水的開發背後,去尋找原有的“自然山水”風貌,大半是徒勞的無用功。我終於明白中國文字的奧妙,既是“畫廊”,那就放膽去作畫啰。所以,才在自然山石上添加沐浴的仙女,司馬子徵半開半閉的睿眼……。有了美妙的浴女,不僅子徵太白不寂寞,連佛道修行也不寂寞了。

補記:在泉澗流瀑的上游,兀然突起一座堤壩,那是建於上一世紀後二十年的一座小發電水庫。在這裡以盡量不破壞風景協調為原則,堤壩就地取材天然粗粒花崗石塊,砌成雙曲拱形,完全為了適當展現人類利用改造自然的聰明智慧。在眼下全球能源緊張的背景下,天台密集的小水電應該是走出困境的路徑之一。不過,視線集中於峰巔環顧四圍的群峰綿延,山嵐的雲蒸霞蔚,誰也無心去光顧水庫區域裡的四景。

貪婪呼吸者山嶴裡的清新氣息,不由遐想,壩區旁這十多房間的小樓會有誰來住?許多同事感嘆常年居此的寂寞,但是倘有避開世俗煩擾之念,或要潛心思考寫作,這裡還是很好的落腳處,當然你得先衣食無憂才有資格。所以,凡夫俗子還是別枉生非分之想,達官富豪又有更好去處,且讓這方山水繼續寧靜歇息。

正作如此之想,景區廣告裡為時尚網游正選址籌建“永恆之塔”的實景地,推翻了我對所有美景還未被人為開發的慶幸。看來,網游不僅侵蝕我們的教育對像的學習熱情,而且還想吞吃寶貴的自然資源。毫無疑問,由無煙經濟轉走上掠奪式發展之路,對金錢的崇拜貪欲無孔不入。我們的地方經濟要GDP,也顧不上給後代多留點什麼了。

盡管我們第一天行程的兩餐一宿,都離不開大言不慚以江南特色自居,卻難以名副其實的江南居,但賓館的網速讓我比較出大上海的落後。用每秒400K左右的高速我貪婪地下了五部電影,以便打發接下去可能也很乏味的旅程。江南居,沒想到靠著浙江信息高速公路的發展,你與繁華的大上海直至世博會的賓館接待還有一拼的,居然是無心插柳的互聯網速度。


精選遊記: 天台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