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舒適八日游(三)

作者: celine0530

導讀清早在華安飯店裡用了簡單但不簡陋的早餐之後,我們來到了阿裡山腳下,也是阿裡山公路20公裡處,牛埔驛站 阿裡山高山茶行 。我們被帶進一個“品茶”空間,一邊稀裡糊塗品著各種高度的阿裡山茶水一邊嗑著被染成紅色和綠色的瓜子,耳邊縈繞的是銷售小姐類似電視購物裡那種熟悉的國語還有那種聲調的吆喝。各種高度的茶葉從一盒的標價到五盒的、十盒的。。。 價格一 ...

清早在華安飯店裡用了簡單但不簡陋的早餐之後,我們來到了阿裡山腳下,也是阿裡山公路20公裡處,牛埔驛站 阿裡山高山茶行 。我們被帶進一個“品茶”空間,一邊稀裡糊塗品著各種高度的阿裡山茶水一邊嗑著被染成紅色和綠色的瓜子,耳邊縈繞的是銷售小姐類似電視購物裡那種熟悉的國語還有那種聲調的吆喝。各種高度的茶葉從一盒的標價到五盒的、十盒的。。。 價格一路看跌,可惜還是激不起團友們的興趣,最後搬出了一位正宗阿裡山姑娘,倒是激起了大家拍照的情緒。逗留1小時之後,我們被送到了荷蘭時期統治台灣的政治及經濟中心安平古堡(熱蘭遮城)游覽,此處就像一個小公園,保留了當年的紅色殘缺的古城牆遺跡,還有一些當年鄭公時期的兵器展示,古堡瞭望塔可以登高,但因為也不是很高,也不能算是遠眺,只是周圍高層建築幾乎沒有,視線不錯,360度一覽無遺。如果仔細閱讀導覽文字可以知道當年這裡為什麼要建紅毛城、為什麼被稱為紅毛城,當年鄭成功是如何趕走荷蘭人,從這裡認識台灣歷史的一部分今天的行程內容可以說是因禍得福,因為八月份台風莫拉克的影響,出行前我們已經被通知這次的環島行阿裡山是肯定不能成行了,非常遺憾之余勉強又無奈得接受了旅行社替換的另一檔節目—奇美博物館,一個很陌生的名字和領域。在車上我們消化午飯的時候陳導向我們大致描述了博物館,才得知,原來是一家私人博物館,當時心裡就很不屑,一個私人博物館能豐富成啥樣啊,心中的輕視感油然而生。直至到了門口,看到很多旅團都被安排來這裡,我還是覺得這肯定是一處成本不高甚至可以說零成本的去處。想想陳導說博物館是坐落在奇美實業大樓的第五、六、七、八層,一個辦公大樓而已,陳導給我們二個小時,心裡覺得兩圈都足夠了呢。從踏進博物館第一堂課就是由工作人員給我們簡單介紹和說明注意事項,我開始詫異了,這四層樓面的2000平米,居然藏品豐富到涵蓋古文物、世界頂級珍貴名琴、百年歷史的日本武士刀、文藝復興及各畫派的經典作品,還收納了鳥類、動物標本等多元化的收藏,可謂立足台灣,放眼世界。為了避開人流入館高峰,我們搭乘電梯直達了8層(大型動物園區、西洋雕塑區) 順勢而下便到了7層的古文物區(銅壺、敘利亞銀壺)、歐式家具區、西洋繪畫區;6層是化石區(來自太空的隕石)、動物區(這裡有最大的北極熊、海像。。。標本)、兵器區(八國聯軍銅炮、生鐵炮子)、樂器區(巴羅克平台式大鍵琴),下午3點在樂器區有古樂器的演示表演,相當的驚艷。其中最年輕的樂器居然也有了七八十的“高齡”,當然因為這些高齡在演示過程中常會因為樂器的“哢殼”而中斷,但正是因為這些更讓我們這些現代人真正感受到了古樂器的韻味;5層是素描區、兒童特展區、歐洲家具區、繪畫雕塑區;最後帶著意猶未盡的回味回到了大樓的1層,真正感嘆2個小時參觀不夠,我們僅是經歷了對一場“視覺盛宴”的走馬觀花。奇美大廈1層還有一驚喜等著我們,就是由陳導隆重介紹的奇美咖啡館,那裡有著因便宜和好喝著稱的員工咖啡還有精致的小點心,游客雖然拿不到員工的特惠價,但是一樣可以品嘗那著名的咖啡和小點心。咖啡廳隔壁便是禮品店。雖然品種不是很多,但是那些小物件卻非常的討人喜歡。比較遺憾博物館一般都不允許攝影,無法將豐富精彩的展品在這裡呈現給大家。只有去的朋友親自去體會了。



(奇美博物館)

【赤崁樓】是台南最著名的古跡,位於台南市赤嵌街與民族路交叉口,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相傳明朝永歷7年(公元1653年)荷蘭人在此修建“普羅民遮城”,至永歷9年乙未(公元1655年)大致完成,這便是初期的赤嵌樓,中國人稱其為“赤嵌樓”、“番仔樓”或“紅毛樓”。 赤坎樓是一座風雅優美、層次豐富的建築,園區裡面除了老樹成蔭的庭園外,高大壯觀的乾隆御龜碑、紛然林立的石碑、石獸與石器、巍然聳峙的海神廟與文昌閣、充滿傳奇色彩的紅毛井、磚石斑駁的普羅民遮城堡遺跡,以及殘存的書院門廳等,都值得細細瀏覽。文昌閣與海神廟兩座紅瓦飛檐的中國傳統建築是赤坎樓的標記。海神廟位於南面,是沈葆楨於光緒元年奏准獲建;而文昌閣位於北面,據傳是光緒12年知縣沈受謙為提倡文教而建;二者屋頂均是重檐歇山的表現,重檐之間實即為二樓部分,繞以綠釉花瓶欄杆。文昌閣前的石馬後方有一個門洞,就是當年普羅民遮城的大門;目前赤崁樓分三層,樓上以磚石砌成,有曲折的通道;樓上飛檐雕欄,赤坎城樓下有九只大石龜各負丈余的石碑,是乾隆親撰旌表平定林爽文之亂的御碑。此外還有別處遷來的斷足石馬、鄭公墓道碑等古物,頗為特別。赤坎樓是民族精神的像征。據記載,鄭成功登陸台灣之後,首先就攻下了赤坎樓。所以現在在赤坎樓前還能看到鄭成功接收荷蘭人投降的雕塑。赤坎樓另一個體現民族精神的標志在於,它集合了廟、殿、祠、閣、院五種中國傳統建築特色於一地,再加上園內各式碑碣、石馬、石蛇、技勇石,以及滿漢文並列的九座“赑屃”御碑等文物,幾乎就是一座戶外博物館。

【延平郡王祠】為台灣氣度唯一由官方興建紀念鄭成功專祠,1662年鄭成功去世後,台灣民眾為感念鄭氏驅荷復台、開疆拓土的功績與精神,特立廟奉祀,當時稱“開山王廟”。清同治13年(1874年),欽差大臣沈葆楨在台籌辦防務,深入了解民意後,上疏朝廷,奏請為鄭氏立祠。遂官民籌募經費,從福州專門載來工匠、材料,將開山王廟擴建成台灣少見的“福州式”建築,於光緒元年竣工,名稱改為“明延平郡王祠”。日本侵占時期,祠名被改成“開山神社”。台灣光復後,於1963年興工重建,整體格局大致未變,建築風格則由福州式改為中原宮殿式,即今日模樣。祠中還有當年光緒皇帝批准在此建造紀念祠的聖旨,就在鄭公像的對面,大門的門梁上。

時值黃昏,我們帶著一些倦意步行到了下榻了台南的酒店--劍橋飯店(赤坎樓的斜對面),稍事整理今天的晚餐我們便是被安排在酒店的餐廳解決,餐廳部大,放了6桌圓台面既滿員了,也許是大廚想讓我們大家今晚好好享受台南的小吃又或者對大陸游客的口味不熟悉,居然這餐晚餐的菜式樣樣讓人鹹得難以入口,而且菜式十有八九是油炸出身。投訴之後大家也就匆匆告別了晚餐,開始了台南的小吃之旅。台南因為他的開發甚早,歷史沉澱和商業氣息完美的交融。最吸引我們游客的,無非就是台南的小吃了,比如百年老店嘉義冬瓜茶(30台幣起)、度小月擔仔面(50台幣起)在台灣無人不知,而且只此一家,別無分號。這些百年老店都在離酒店的50米左右,方便之極。店堂陳設一直保持傳統風貌,沒有高桌大椅,全是看似簡陋的折疊小台矮凳,店堂幾乎就是在人行道上的過道,客人就是坐在半露天的店堂,看著伙計現場調制,細聽度小月的歷史:原來是台南一名叫洪芋頭的以捕魚為生的人在90多年前因為每年5-9月台風肆虐無法出海,於是挑起鍋灶另謀生計,在此賣起了福建老家的肉燥面。因為每年的這段時間被漁民叫做“度小月”,所以洪芋頭的面也就被稱作了“度小月擔仔面”一直流傳至今。點了擔仔面和虱目魚丸湯一套(50+30台幣),東西很新鮮,但比較起他的名氣,感覺還是見面不如聞名,小品即可。從到達台灣的第二天開始,我便戀上了台灣的剉冰(刨冰),台灣的冰的嚼頭,配料的品種之琳琅,真是讓人愛不釋口。吃完熱乎的東西,不由自主目光已經在搜尋了涼品,府城體育公園杏仁豆腐冰映入眼簾,毫不猶豫來了一份紅豆杏仁冰,大快朵頤了一番,個中滋味真是只能意會無法言傳的美妙。吃後原本想多買一些隨身攜帶在後面的旅程中或者帶一些回來跟朋友分享,可是細問店家之後,才知道人家美味的保質期是以小時來計算的,只能無奈遺憾的作罷此想法。回來之後才細品了此店的來由,也了解了原料和制作工藝,真後悔當時吃得太快沒有細細品味。


(安平古堡平面圖)



(赤坎樓平面圖)



(台南美食圖)



(台南赤坎樓安平古堡集錦)



(台南劍橋大飯店)


精選遊記: 台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