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情萬種滿洲裡

作者: 閩山茶客

導讀九月初秋,滿洲裡依然風情萬種。20世紀以前,這裡僅是游牧民族的一個理想牧場。當時,現今的滿洲裡北區四道街西部有一個四季噴湧不止的泉眼。因為此泉眼位於霍勒金山的北部,牧民們便稱此泉為“霍勒金布拉格”,意思就是“旺盛的泉水”,並成為當時滿洲裡市區這一帶的地理名稱。原本是草原牧民聚居的村鎮, 1901年,沙俄修建東清鐵路(中東鐵路)在此設立中國境� ...

九月初秋,滿洲裡依然風情萬種。20世紀以前,這裡僅是游牧民族的一個理想牧場。當時,現今的滿洲裡北區四道街西部有一個四季噴湧不止的泉眼。因為此泉眼位於霍勒金山的北部,牧民們便稱此泉為“霍勒金布拉格”,意思就是“旺盛的泉水”,並成為當時滿洲裡市區這一帶的地理名稱。原本是草原牧民聚居的村鎮, 1901年,沙俄修建東清鐵路(中東鐵路)在此設立中國境內的第一個火車站,命名為滿洲裡而得名,滿洲裡是俄文“滿洲利亞”的音譯。

1907年,滿洲裡連同東北地區的哈爾濱等16個城鎮一起“自行”開埠通商。通商後期,商埠實際上成了中俄兩國繼小尤沿山山腳南側集市1900年逐漸消失後的又一新的集貿市場。從客觀上看,商埠帶動了滿洲裡南北兩個八乍市的繁榮,也推動了城市的建設步伐和加速了城區的形成。

現滿洲裡已成為我國最大的擁有百年歷史的口岸城市,素有“東亞之窗”的美譽。滿洲裡市的旅游資源得天獨厚,魅力無窮,被譽為“北疆明珠”。綠草如茵的呼倫貝爾大草原,遼遠無際;碧波蕩漾的呼倫湖,纖塵不染;巍峨聳立的國門,莊嚴肅穆;熱情奔放的蒙古風情,雄渾厚重;承繼遠古文明的扎賚諾爾文化,源遠流長;中西交融的城市風格,獨具魅力。這一切編織成一幅幅自然生態與現代景觀、遠古文化與現代文明、民族文化與異域風情交融和諧的優美畫面,令無數海內外游人心馳神往。滿洲裡莊嚴肅穆的國門,是游客必到之處。1993年8月中俄兩國勘界結束時,勘定的中俄邊境線上的第41號界碑位於此處。界碑後遠處是俄方的了望崗樓。滿洲裡第五代國門,是我國邊境線上跨度最大的國門。於2008年2月開工建設,9月竣工。國門總長105米,寬46.6米,高43.7米,並有兩條寬軌和1條准軌從國門下穿過與俄羅斯接軌,同時預留多條復線位置。國門內部北塔樓一層是旅游紀念品展售的商場。售貨大廳寬敞明亮。但顧客不多。俄式商品品種種類繁多,大多為特色的旅游產品。香煙、酒、望遠鏡、套娃等充滿俄羅斯風情的商品。國門二層是觀光展示廳,內部展示了一些黨和國家領導人來滿洲裡及國門景區視察指導工作的照片。游人通過敞亮的玻璃窗,還可以從這裡欣賞到中俄兩國邊境風光。俄羅斯國門那一側,與我國相比,略顯蒼涼。居民居住區不僅規模小,也很簡陋。他們的國門在設計、制作方面,也不如我國的國門氣派。那邊比較醒目的建築是他們的崗哨了望塔,據說不讓拍照,不過崗亭上看不到哨兵值守,冷清許多。滿洲裡國門,歷史上已經歷過了五次變遷:

第一代國門,位於滿洲裡車站以西20公裡,距現在的國門十余公裡處。清末,當時由俄國人承修的西伯利亞鐵路鋪入我國境內,進入我國後改成“東清鐵路”,兩國間的最初界線標志是在鐵路左側樹立一根木樁,木樁上用俄文書寫“撒拜喀爾省鐵路交界”字樣,鐵路右側另豎一根木樁,上面釘有俄國國徽雙頭鷹圖形,位置在現在後貝加爾斯克以西的馬赤耶夫斯克附近,距後貝加爾斯克七公裡,由於木樁豎在兩國邊界處,人們習慣稱之為“國門”。第二代國門建於1920年,當時中蘇兩國界線實際上已經從馬赤耶夫斯克附近南移到十八裡小站,即現在的後貝加爾斯克。 第二代國門形狀為木質拱形門,門額上方用中文書寫“中蘇門”字樣,其具體位置在後貝加爾斯克車站對面的蘇方邊境檢查站院內,距現在邊境線約300米。經過當時戰爭的洗禮,1929年蘇方將十八裡小站單獨占領,“中蘇門”1949年被蘇聯方面拆除。第三代國門,建於1968年,是中方建立的一個檢查橋,用於檢查出入中蘇邊境車輛。當時中蘇關系惡化,國門上面只寫著那時很時尚的一句口號:“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第四代國門建於1989年6月25日.高12.8米,寬24.45米,外表用2000多塊青灰色花崗岩石板鑲嵌而成。國門上方懸掛有直徑1.8米的國徽,並書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七個紅色大字。

國門下方有寬、准軌鐵路各一條通過,國門北側是原公路口岸。由於中俄兩國貨運量逐年增加,在增鋪鐵路寬軌復線時,於2007年將第四代國門拆除。 建黨初期,為加強與共產國際和蘇共的聯系,我黨依托中東鐵路經滿洲裡辟建了一條組織周密的紅色國際秘密交通線。

建黨初期至一九三七年間,我黨早期領導人李大釗、陳獨秀、瞿秋白、王明、李立三、王盡美、鄧恩銘、鄧中夏、張聞天、周恩來等均於此處出境。滿洲裡紅色國際秘密交通線為中國革命乃至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做出了重要貢獻。歷史上,滿洲裡曾經有10多年的時間由黑龍江省管轄,而是這裡的居民多數來自於東北地區,所以這裡的語言和習俗和東北的其他地區非常接近。另外一個原因恐怕和鐵路有很大關系,這裡距離哈爾濱900多公裡而離呼和浩特卻有近1700公裡,因此滿洲裡的鐵路還是歸哈爾濱鐵路局管轄。滿洲裡因鐵路而誕生,因鐵路而繁榮。而這座城市很大部分居民都與鐵路有關。

國門前方不遠是火車頭廣場。廣場內的火車頭是1940年的日制蒸汽機車頭,下面的鐵軌是1925年蘇聯制造的43鐵軌,所說的43鐵軌,是因為它每一延長米是43公斤而得名。

毛澤東主席在1949年赴前蘇聯莫斯科途經滿洲裡時,乘坐的火車就是在這輛火車頭牽引下駛出國門的。這輛火車頭的銘牌號碼為“1861”。如果說建築是城市的名片,那麼滿洲裡的建築則是一張頗具特色,十分亮麗的城市名片。近年來,滿洲裡的城市建設者們在改造滿洲裡都市面貌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他們追求的是:讓中國人來滿洲裡,有出國的感覺;又要讓外國人來滿洲裡有回國的感覺。2007年4月1日起,滿洲裡市開始對市區內“五縱七橫”12條街道兩側162 棟重點樓房外立面進行歐式風格改造,改造總面積20萬平方米,全面塑造歐式城市風格,體現“單體建築特色突出、每條街道風格各異、整體形像和諧統一”的效果,努力營造濃郁的歐式古典建築風格,特別注重人文與城市建築風格的和諧。“不求規模、但求風格、求精求特。”滿洲裡市建設局局長楊冀鵬這樣闡述了滿洲裡城市的建設理念。

滿洲裡市區的北部,有東西走向共6條街道。在改造工程中,一道街、二道街東部的建築,采用俄羅斯建築風格改造;二道街西部采用哥特式建築風格改造;三道街采用法國古典主義建築風格改造;四道街、五道街則采用意大利文藝復興建築風格改造。滿洲裡市內的建築由鐵路分割為南北兩部分。北部面積較大,人口眾多也比較繁華,主要的商業設施都集中於此。根據設計規劃,滿洲裡對這些老建築物采用鑲嵌歐式雕飾、改造外形等方式,使原來陳舊、呆板的樓體風格迥異,展現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異域風情,提升了城市的品味,增添了城市的魅力。鐵路北部的建築物以新建的高大的公寓樓和飯店為主,街區的布局規整一致。滿洲裡市體育館的設計風格以中俄蒙三國風情為主要構思,集體育賽事、文化活動、會議、會展等大型文體活動於一體,是一處可容納3000余名觀眾觀看的綜合性公用場地。2009年9月,投資3000萬元、占地5658平方米的我國最大的木材電子交易平台——滿洲裡木材交易中心開始啟用。這座建築造型設計充滿濃郁的蒙式特色。滿洲裡的每條街道不是很寬,幾乎滿足了小城市的流通需求。讓人詫異的是很多路口見不到紅綠燈而且車輛也很多,汽車在路口搶行的也不多見,整體交通秩序還可以。經過改造後的街景十分漂亮,這大大小小歐式古典、蒙式風格的建築充滿異域情調。宛如是一座童話中的“積木城”。街頭的廣場雖然人不多,卻十分漂亮。每個街頭廣場綠化園林布置很有特色,精美的園林小品隨處可見。還為在解放滿洲裡時犧牲的前蘇聯紅軍將士修建了紅軍烈士陵園。到了滿洲裡,另一個不可不看的景點,是著名的位於迎賓大道旁的套娃廣場。套娃廣場是全國唯一的以俄羅斯傳統工藝品——套娃為主題的旅游休閑娛樂廣場,集中體現了滿洲裡中俄蒙三國交界地域特色和中俄蒙三國風情交融的特點。廣場規劃面積54萬平方米,主題廣場面積6萬平方米,主體建築是一個高30米的大套娃,建築面積3200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套娃。主體套娃內部為俄式餐廳和演藝大廳。大套娃外部彩繪由代表著中俄蒙三國的美麗女孩組成。在主體套娃周圍有8個功能性套娃和200個描繪世界名人和代表不同國家形像的小套娃。此外還建有30個表達友誼、關愛和祝願的俄羅斯復活節彩蛋。在廣場中還設有音樂噴泉,噴泉周圍安置有十二生肖和十二星座,像征著中西文化的結合。套娃廣場西側的俄羅斯藝術博物館也是廣場的重要組成部分。2007年5月,俄羅斯藝術博物館正式開館。它的建築風格秉承了俄羅斯傳統建築特色。館內有前蘇聯藝術品收藏家劉殿川收藏的俄羅斯和歐洲風格的大型壁畫和2000余件不同時期的珍貴藝術展品。他收藏的前蘇聯勛章、獎章就有200多種,除了軍功章,還有“救火英雄”、“勞動模範”、“見義勇為”等。其中,勃列日涅夫時代發的最多,聽俄羅斯老百姓介紹,勃列日涅夫看演出覺得節目演的好都要給演員發個勛章,造成那個時期的勛章泛濫。

2004年,劉殿川在白俄羅斯等地分3次從收藏家的手中買到了9個被稱為“城市鑰匙”的藏品。“沙俄統治時期,統治者給每一個他們統治的城市都做了一枚‘城市鑰匙’,是一個城市的像征。我收藏的時候,找了一個年輕翻譯幫我翻譯這些城市的名字,其他的8個我都明確了是什麼地方,只有一個叫做達利尼城的,我們都不知道是哪兒。”後來,在滿洲裡的劉殿川接到了妻子從大連打來的電話:“你知道你那個‘達利尼城’是哪兒嗎?就是咱們大連。今天先是一個大連人看出來的,後來一些俄羅斯人也來告訴我們。”聽到這個消息劉殿川既高興又慚愧,他沒想到自己居然收藏了一把自己城市的鑰匙。

劉殿川曾無限感慨地說道:“最貴的勛章要數‘勝利勛章’了,它不僅是最高榮譽的像征,同時本身鑲鑽,估價1億元左右。我的收藏中,我最喜歡的是‘大金星獎章’了,斯大林、赫魯曉夫等都得過這個獎章。很遺憾不知道自己手裡的這枚獎章當初是發給誰的。因為賣獎章的一般都是獲得者的後人,他們往往都不會把獎章的歷史告訴你,因為他們覺得賣掉祖輩的榮譽是種恥辱。”

俄羅斯藝術博物館是前蘇聯藝術品收藏家劉殿川獨資建設的。在這個中俄邊境城市,有很多俄羅斯客人曾到劉殿川的藝術館參觀。一次,一個聖彼得堡大學的教授在看過劉殿川的收藏後,居然失聲痛哭:“我們的人民怎麼能把自己國家的國寶都賣到了中國!”看到老人傷心,劉殿川對老教授說:“放心,我一樣會把它們像寶貝一樣照顧。”俄羅斯藝術博物館旁就是著名的東歐異韻風情園。這也是套娃廣場的組成部分之一。

走入風情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片開闊的廣場和綠地,園內空空蕩蕩,除了我以外沒有一個游客,數十個雕塑散落在風情園的四處,在初秋的陽光下,顯得格外寂寞。

東歐異韻風情園是由28尊雕塑構成的。園區內全部選用以前蘇聯為主,兼選一些東歐國家著名雕塑為原形,在風格與選材上力求還原原作的藝術魅力。在東歐異韻風情園正中是占主導地位的前蘇聯著名雕塑-《祖國--母親在召喚》。

1942-1943年間,在斯大林格勒(即現在的伏爾加格勒),進行了著名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在戰事最激烈的瑪瑪耶夫高地,戰爭結束時,發現金屬居然比泥土還多。《斯大林格勒戰役大型紀念綜合體》的主體雕塑《祖國--母親在召喚》。這101米高的雕塑就矗立於伏爾加河畔的102米的瑪瑪耶夫高地上,俯瞰全城。她轉身挺胸舉劍,揮臂呼喊,具有強烈的震撼力。烏切季奇選用一位強壯健美的俄羅斯女性來像征祖國,以與美國的自由女神相媲美。是一座具有史詩般特點的豐碑。

烏切季奇是前蘇聯最傑出的雕塑家之一,他和穆希娜等人齊名,先後被授予蘇聯社會主義勞動英雄、前蘇聯人民藝術家稱號並獲得過列寧獎金。東歐異韻風情園內以一組氣勢宏偉而風格凝重的前蘇聯衛國戰爭題材的雕塑群為主。

雖然此時鳥語花香,絲毫聞不到戰爭的氣息,但是通過那些冷冰冰的前蘇聯衛國戰爭雕塑背後,散發出來的冰冷與凝重,已經逐漸開始帶我們進入那個硝煙彌漫的戰場了。這是烏切季奇為柏林蘇軍烈士公墓設計的《戰士——解放者》的紀念碑。

它連底座總高達30米。碑座上,一位蘇軍戰士身披鬥篷,一手持劍,砍斷像征納粹的卐字,一手抱著一位德國的戰爭孤兒,英姿勃勃,威風凜凜,這尊雕塑上已經表現了英雄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傾向。烏切季奇最大的成功是《斯大林格勒戰役大型紀念綜合體》,他花10年功夫完成了這一世界奇觀。

順著《祖國--母親在召喚》主雕像所在的山坡而下,兩側是高大的《廢墟牆》.在浮雕牆的下部正中是寧死不屈廣場,當中立有一尊《寧死不屈》的巨型雕塑-一位剽悍的俄羅斯裸體男子一手握轉盤衝鋒槍,一手執手雷,顯示了前蘇聯人民英勇不屈的戰鬥精神。1957年,烏切季奇又推出了他的力作《鑄劍為犁》,這也是他在世界上獲譽最高的代表作。雕塑為一位身材壯碩的裸體男子,像征著無階級、無民族、無貧富的純粹的人,他的右手正掄著一把鐵錘,把左手中握著的一柄利劍槌打成耕地的犁。

在《戰士——解放者》和《祖國——母親》的兩個雕塑中,劍是作為斬凶頑的利器,是代表著正義的武器。但到了《鑄劍為犁》雕塑中,劍又被巧妙地化成了耕種的犁,從而體現了一種“盡洗甲兵都不用”、“化干戈為玉帛”的人道主義情懷,這是一個巨大的轉變,也正是這種世界人民所共通的情懷,才使得這件作品成了舉世名作。

這件像征主義的作品正符合當時“和平”的世界性主題,於1958年獲得布魯塞爾世界藝術展的榮譽獎。以後赫魯曉夫訪美時,親自代表前蘇聯政府把它贈送給聯合國,成為前蘇聯的國家禮品。現在從聯合國總部北門進去,首先見到的就是這個雕塑。看過前蘇聯電影的人可能都會對片頭那尊氣勢雄偉的雕塑印像深刻:一對男女青年手中高舉鐵錘與鐮刀,仿佛要凌空飛翔,姿態雄偉而輕盈。這座名為“工人與集體農莊女莊員”的雕塑,就是前蘇聯時期的經典作品,莫斯科電影制片廠一直把它作為自己的廠標。出生在前蘇聯的俄羅斯人從小就對這座雕塑耳熟能詳,至今仍將其視為“國家的像征”。可如今,這件偉大的藝術品早已支離破碎,靜靜地躺在莫斯科一間普通的修理廳中。

“工人與集體農莊女莊員”堪稱前蘇聯時期雕塑藝術的經典之作。1937年,前蘇聯女雕塑家穆希娜為在巴黎舉辦的“國際藝術、技術與現代生活博覽會”創作了這件大型雕塑,並把它矗立在巴黎國際博覽會的蘇聯館頂部。該雕塑為不鏽鋼制成,高24.5米,在不同光線照耀下可顯現出出不同的絢麗色彩,具有豐富的藝術表現力和強烈的時代感。作品一經問世,立刻贏得了世界性聲譽,成了新生的蘇維埃國家的像征。後來,蘇聯政府把它立在蘇聯國民經濟成就展覽館門口,像征社會主義欣欣向榮的經濟。

2003年10月,莫斯科市政府決定修建一座大型商業中心,為了給商業中心騰出位置,這座雕像才被從原址拆除,送去修復。

而今,在滿洲裡東歐異韻風情園中,人們欣喜地看到了它的復制品。風情園中還有一些前蘇聯現實主義雕塑作品。如雕塑《農婦》、《勞動歸來》《列夫.托爾斯泰》和《牧馬人》等。華沙第一個美人魚銅像建於1855年,位於華沙古城市場中心。

目前聳立在維斯瓦河畔的美人魚銅像,比第一個銅像大很多,姿態也更加優美。它是由波蘭著名女雕塑家盧德維卡尼特斯霍娃於1934年以波蘭女英雄什塔海爾斯卡為模特創作的,1937年建成。

風情園內陳列的即是後一座雕塑的仿制品。青銅騎士是聖彼得堡市標志性雕塑,位於十二月黨人廣場上。 著名雕塑家法兒科內創作的這一藝術佳作,被安置在一塊巨石上,駿馬前腿騰空,彼得大帝安坐在坐騎上,兩眼炯炯有神,目視前方。該馬像征著俄羅斯,而馬匹踐踏著的蛇,代表著當時阻止彼得大帝改革維新的力量。從任何方向欣賞這座塑像,都可以強烈地感受到它的藝術魅力。

這一塑像曾受到偉大的俄國詩人普希金的高度頌揚。他由此得到啟發,寫下了他最出名的敘事詩《青銅騎士》。滿洲裡東山植物園山巔上矗立著一座漂亮的歐式建築———巍峨壯美的歐式旅游觀光婚禮宮,屋頂上聳立著無數個大小不等的尖尖樓塔,直插藍天。欲比天高的架式與藍天、碧草一起構成了滿洲裡獨具異國情調的人文景觀和城市風情。滿洲裡歐式旅游觀光婚禮宮自2007年4月開工建設,總投資4500萬元,占地2萬平方米,主體建築高度37.2米,主體塔頂高57.8米,大廳面積近3000平方米。其外觀為哥特式建築造型,內部體現“福音派”基督教風格,建築整體呈現出簡樸、莊重、典雅的氛圍。婚禮宮內設典禮大廳、接待室、觀光電梯及觀光樓台、游客游覽回廊、婚禮留影平台等場所,以展示俄羅斯風情為主。於2009年6月18日正式對外開放的滿洲裡歐式旅游觀光婚禮宮是集旅游觀光、婚禮慶典、大型慶典活動、俄羅斯風情展示、市民休閑娛樂於一體的標志性歐式旅游景觀。婚禮宮還聘請牧師及唱詩班,為新人祝福。在結婚當天,牧師會為新人禱告祈求上帝賜福當日的婚禮。據滿洲裡副市長張天喜介紹,巍峨壯美的歐式旅游觀光婚禮宮的建成,構成了滿洲裡獨具異國情調的人文景觀和城市風情,它是滿洲裡市繼俄羅斯套娃廣場之後,又一個全國獨一無二、具有獨特建築風格的標志性旅游景觀。它集旅游觀光、舉辦歐式婚禮、大型慶典活動、俄羅斯風情展示、市民休閑娛樂為一體,是一個綜合性主題園區。與市區西側的套娃廣場遙相呼應,形成兩個永久性的標志性大型歐式建築,從整體上增強了滿洲裡的城市美感,使城市風格更加豐滿,成為城市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入夜,滿洲裡開始奏起了流光溢彩的華彩樂章。寬闊的街道旁,人們興高采烈地扭起了集體秧歌。中蘇金街上,各類店鋪林立,燈火輝煌。霓紅燈的店招上,中俄兩國文字交相呼應。各類中俄倆國的商品琳琅滿目。不少俄、蒙、中三國青年男女徜徉街頭。他們匆匆來去,擦肩而過。許多白天不露面的俄羅斯女青年,這是也紛紛出來逛商店,選購她們心愛的物品。街頭的餐館、酒吧,此時生意分外紅火。滿洲裡,揭開了一天之中最銷魂的時刻……….。



(夜幕下的滿洲裡)

(歐式婚禮宮)



(鳥瞰俄羅斯)



(套娃廣場)

(夜色滿洲裡)



(俄羅斯藝術宮遠景)


精選遊記: 滿洲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