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黎世雜想

作者: laonian

導讀 (午後) 蘇黎世雜想 蘇黎世又是一座湖上的花園城,世界最佳居住城市之一,有30多萬人口,也是瑞士最大的城市。它在銀行金融及保險業界很有名氣,堪稱西歐的金融中心。 我們看到的蘇黎世湖碧水連天,柔波蕩漾,劃艇如梭,翠色連岸。在波光帆影之間,噴泉吐著水霧。碼頭泊著待發的游船、天鵝和人們悠閑地曬著太陽,遠處的綠蔭掩隱著漂亮的小別墅。 其實這一切和� ...


(午後)

蘇黎世雜想

蘇黎世又是一座湖上的花園城,世界最佳居住城市之一,有30多萬人口,也是瑞士最大的城市。它在銀行金融及保險業界很有名氣,堪稱西歐的金融中心。

我們看到的蘇黎世湖碧水連天,柔波蕩漾,劃艇如梭,翠色連岸。在波光帆影之間,噴泉吐著水霧。碼頭泊著待發的游船、天鵝和人們悠閑地曬著太陽,遠處的綠蔭掩隱著漂亮的小別墅。

其實這一切和前面看到的湖泊很相似,我有些混淆,地標是格羅斯教堂,還是什麼度假村?那些最著名的東西和我們好像並沒有關系,何況這不爭氣的腦筋,也許很快就會讓它們都變淡了。

聽說過蘇黎世有不少花樣美食,可我們只站在湖畔吃了6個歐的面包夾烤香腸,實在不成體統。讓我有幾分吃驚的是,那位賣烤腸面包的老人竟然說能月賺6000多歐,這活干得太值了。

我們沿著赫赫有名的班霍夫大街,走向巴拉德廣場,感受著一種不太符合想像的安寧。

長長的有軌電車和老街舊店動靜交錯,在街後的延伸處,新建築以暗淡低調的外表向古樸的中世紀老巷靠攏。

不見寬闊的立交環路和擁堵的車流,沒有高大的摩天建築和耀眼的玻璃幕牆,沒看見熙攘和喧鬧。馬路依舊鋪著老石板,還有遮陰蔽日的大樹站在路邊。

貌不驚人的鋪面和路邊慢條斯理喝著咖啡的人們都有了些年紀,閑適隨意地享受著夏日的時光。聽說過瑞士人的冷淡,比起我去過的埃及那是當然的,可眼下看著他們靜悄悄的,該干嘛干嘛,我覺得剛剛好。不知我們自己的熱情洋溢是否也算一種民風禮儀,有時主動得有些累人。

這裡不大的地面上有世界上最繁華的購物商店、眾多的私人銀行總部,還雲集了多家重量級保險證券公司、黃金交易所。有人稱它是頂級名牌的聖地,多年以來一直做著著黃金交易量居世界第一的“大買賣”。

電車緩緩地從“中歐的金融心”髒穿過,現代和傳統在此跨時間地融合銜接。在這貌似安靜的門面裡頭有著復雜的金融運作和天文數字的金錢交易。多年以來,瑞士良好的生態環境和人們富裕的生活受到外人的羨慕誇獎,而那些銀行冠冕堂皇的招牌下還有還有些什麼別的東西呢?

劉導提醒,我們此刻腳底下可是無數“金庫”雲集,許多世界頂級富翁的金銀財寶就儲存藏匿在這裡。要是要以每平米收藏的金錢而論,我們這個星球上最“貴重”最“值錢”的地段恐怕非它莫屬吧。

丹·布朗在“達·芬奇”密碼裡把蘇黎世金庫描繪得也挺出彩的,非常造戲。我只當那是一種好玩。其實不止這本書,在電影故事裡瑞士銀行出鏡率是很高的,江洋大盜,黑社會老大,神秘組織或殺手都和這些神秘兮兮的金庫有些牽扯。

這裡的銀行上世紀30年代起就實施的嚴格保密的匿名制度,吸引了許多富豪和不法分子前來扎堆兒,無數匿名賬戶也給銀行帶來了豐厚的收益。難怪有人形容它“協助逃稅,”“庇護走私和黑錢”的保險櫃,是各國獨裁者的安全私人金庫。

在普通人眼中這解不開的迷和帶著幾分威嚴的金融帝國就成了支持電影故事的合理性和驚悚刺激的想像力的地方吧。

然而有些事顯然不都是虛構的,劉導和我們聊起二戰期間猶太人的無主賬戶,猶太人的大量存款因他們被屠殺而成了死賬,密碼賬號化為灰燼,證據喪失殆盡。戰後除了少量像征性賠償,多數財富就這樣被藏匿了。

二戰間希特勒通過瑞銀買賣黃金,靠世界市場維持軍需物資,瑞銀賺差價發了橫財。在納粹戰利品中有從被占領國中央銀行竊取的黃金,那確切的數量永遠是個迷?誰也不知道凍結德國賬戶後瑞士歸還法英美的是個什麼比例。

有材料說僅一個納粹集中營,一周可收集10公斤金牙,然後燒制成金錠,統一上繳。還有不少納粹高官的財物都送瑞士保存等,於是就有了猶太人指控瑞士某銀行出賣前輩的股票雲雲,最大的銀行UBS和瑞士信貸都逃不過這些是非。最近又冒出有團體指控IBM二戰期間也助紂為虐的事件,還有了血色黃金的說法。

這個中立小國的聲譽和清白開始遭遇質疑,該還的錢也拖拉磨蹭。據說這些事令自視為猶太人救命恩人的瑞士很受傷,面對指控討伐感到極為不平。

爭論還繼續,並不斷有新的內容加入,今年這裡還被指責為國際恐怖組織積累調配資金的溫床,在強大壓力下,瑞士1934年起的銀行保密法開始松動調整了。

其實走到哪裡,走到哪代都有類似的“道聽途說”。 許多恩怨是非也許是人類貪婪本能的正常表現吧?美麗和醜陋共生,欲望就像生命的本能一樣傳承蔓延,人的欲墜難填,沒有止境。

在文明的遮擋後面常會伴有一些別的東西。也不知人在占有欲和享受欲的驅動下創造了多少世間奇跡,終極的目的到底是什麼?人的思想和作為的絢爛光華中同時也夾雜著不少邪惡,所以人類是需要救贖的吧?

午後,走在這樣平靜的街市裡,踩著金庫街上斑斕的陽光,看到老人都裝束得體,神態安詳,襯著櫥窗裡陳列的精美商品,雖然和博物館歌劇院再次擦肩,能自我安慰的只剩庸俗的“到過”而已,可還是覺得滿足,希望能跟隨歲月漸漸走向那樣舒緩從容的境界,優雅,詩意,沒有憂患。

萊茵瀑布

萊茵瀑布離蘇黎世不算遠,我們在那裡碰到的游人可真不少,算是在瑞士感受到的最熱鬧的場面了。

歐洲三大河之一萊茵河發源於瑞士境內阿爾卑斯山北麓,它的兩條源流會合後離開阿爾卑斯山脈,形成瑞士和列支敦士登的界河。接著流淌入湖,又成了瑞士德國的界河,有一段在阿爾卑斯山前沿和黑森林地區之間。

萊茵瀑布已形成萬年之久,完全位於瑞士境內。雖然並不大,也談不上壯觀,(幾個參數:寬150,深13,落差23,流量700)但水量充足,流勢很猛,尤其是水質看上去非常清澈。

在8月舒適的陽光照耀下,浪花飛濺,水聲咆哮,彩虹泛起熒光。那爽人的清涼,源自阿爾卑斯山的融雪。興奮的人們乘坐長條形的游船往水簾裡闖,加上周邊的草坪,花壇邊許多座椅和玩具的布置,就明白為什麼吸引了這麼多本地的游人拉家帶口的前來聚集了。

混跡在有男女老少的人群裡,好像回到了祖國的某個公園,在這塊人氣淡淡的土地上,竟然也有了一種熟悉的,有密度的感覺。最讓我矚目的是漂亮的孩子還有舉止優雅的老婦人。這些貌似冷淡的白種人到底都向世界輸出了什麼,讓我們大老的從東方遠跑到這來?

國際紅十字會創始人是瑞士亨利度南,這個是個奇跡。一個十字保護性標志不含政治宗教意義,產生了巨大的號召力,對人類和平進步做出的貢獻是偉大的。

這麼小的一國家,主要靠“高精尖特”產品和銀行業而富足,看幾眼,你就不用懷疑他們自己過得很好,據說對貧弱國家的外援占國家總收入或人均的比例遠遠高於美、英、法、德,居世界第一位,這是最實在的作為吧,跟冷淡無熱情關。還有對於生態的呵護,真讓我們望塵莫及。瑞士以她特有的魅力,打動,影響著世人。

▲借光,我把古斯塔夫·榮格(1875年生於瑞士,心理學家吧,被稱作少數擁有寧靜的心靈,以洞悉自己的黑暗的人)的語錄抄幾條擱在這裡,留著自己那天走不動了,又沒完全傻掉的時侯和瑞士一起來回味捉摸。

▲性格決定命運。▲文化的最後成果是人格。▲我+我們=完整的我▲不是歌德造就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造就了歌德。▲適用於一切的生活處方並不存在。

▲我們帶著我們人格的面具,表現著我們自己以及我們在社會中的角色。人格面具是靠我們的衣著裝飾等所體現的,我們以此告訴外部世界我是誰,用人格面具去表現理想化的我,但在另一方面,人格面具的作用在於它維護了人的虛偽與懦弱,這種反應來自於自身對未知事物或人的恐懼,從而啟動了心理防衛機制,使人不自覺地步入了與真是人行不同的心境。人格面具又是一種嚴格的檢查機制,使人的行為在檢查之後得到完成,但是我們並不必因此感到自責,人格面具的產生是合理的,它是一種社會的產物。



(蘇黎世)



(蘇黎世2)



(萊茵瀑布)



(在瀑布邊玩耍的孩子)


精選遊記: 蘇黎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