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神仙會之一從筲箕灣至金鐘1

作者: 來的都是客

導讀序 查機器裡的舊文,香港之行應該在2006年就開始策劃了,當時還買了一本《香港特別行政區地圖冊》。念頭動了大半年,不知為什麼就扔下了,之間穿插了國內外的好幾次旅行。2009年9月中旬因事赴廣州出差,算算時間恰可以在國慶節前赴港一游,只是需要向領導請假。雖然惴惴地,但還是在買機票之前,提出打算,竟順利通過。時間緊張,趕快籌備,中間還穿插了出差的大 ...



查機器裡的舊文,香港之行應該在2006年就開始策劃了,當時還買了一本《香港特別行政區地圖冊》。念頭動了大半年,不知為什麼就扔下了,之間穿插了國內外的好幾次旅行。2009年9月中旬因事赴廣州出差,算算時間恰可以在國慶節前赴港一游,只是需要向領導請假。雖然惴惴地,但還是在買機票之前,提出打算,竟順利通過。時間緊張,趕快籌備,中間還穿插了出差的大量准備工作。9月13日飛機升空,心裡很有點不舒服,這可是林彪掉下來的日子,只好以“一個向北一個向南”自解。抵廣州就遇台風,夜裡的大風聲跟北方的冬天似的,不過夾雜著雨聲,除了為下面緊張的工作擔心,還裹了一層對香港之行的擔心。

參考攜程上的香港游記、攻略,大多血拼購物之類。回京後上班,同事問:看大佛了嗎?去海洋公園了嗎?迪斯尼你肯定不去,那你都玩什麼了?七天?走之前訂計劃,回來再細算時間,還真是緊緊張張玩了五天,連來帶去用了七天,商店(達到逛的程度)只一次,還是早上八點鐘之前就開門的、連名字也沒記住的超市,為的是買回程火車上的吃食和給辦公室同事帶的幾塊巧克力。倒底香港玩了什麼?我自己也想來想去,最後歸納了三個字:會神仙。各路神仙,洋的、土的,大如基督、真主,雜如媽祖、土地……

從筲箕灣至金鐘1

本來的計劃被打破了,在時間上要有新的安排,但據資料裡說的有些線路上的開放時間,又有一些硬性的時間不容變動,比如22號是周二,北邊新界的兩條文物徑是不能去的,於是走港島,在“兵棋推演”中港島西線比較復雜,線路也長,在第一天實施不好把握,所以東線成為頭一天的選擇。

7點45出發(酒店真的只是個睡覺的地方)。太子這地方很方便,紅色的荃灣線和綠色的觀塘線都過,乘紅線過海至金鐘,港鐵(若干年前地鐵、東西鐵路,以及輕軌被整合成“港鐵”,處處可見一個像篆書“木”字的標志,煞是方便,不知為什麼後起的北京不借鑒一下,地鐵、城鐵分得那樣細)很奇怪的是,比如紅線與港島的藍線雖然中環、金鐘都有站,但換乘卻不是兩站皆可,每到金鐘,車廂內顯示牌上藍線金鐘以東的燈都會亮起,而至中環,則是中環以西的燈亮,提示你不同的換乘站點。紅綠線換乘也是這樣,但因為我只有短短幾天時間,也沒有將此作為考察重點,所以不知道這確不確實,若是,或視為港鐵分流乘車人流的一個辦法。

不敢以身試法,萬一中環無法換藍線呢;再說多坐一站的來回,沒准還要多付錢呢。所以我聽廣播提示(先說粵語,再說普通語,最後說英語),金鐘下車換藍線向東至筲箕灣。正是上班時間,從站台至車廂都是人滿為患,但筲箕灣一上來,人驟然少了,香港雜七八糟的路又讓我犯了難,好容易抓到一個才從過街地道(這裡要“隧道”,怎麼聽怎麼像火車鑽的山洞,不像是人行的)出來的行人:魚市場啊,已經結束了。

可不,我出筲箕灣地鐵時是8點15分,拿著地圖轉幾轉,趕早市是來不及了。好吧去今天的第一個廟——譚公廟,誰讓我來香港是會神仙的呢。機會來了,沒想到譚公廟前竟然還有一個小的魚市場。舊書上說,我要去的許多廟舊時都面向大海,香港百年來的填海,讓它們退居了鬧市,然而這譚公廟還在海邊,面向著雖然已經收縮得很小的一個海灣,但畢竟有打魚的木船活動其間。

的確晚了,只有一對看上去像是婆媳倆開的攤位還在營業,一位主婦在采買當天砧板上的海貨。瞧那婆媳倆頭頂著的傳統鬥笠,手戴及肘的膠皮手套,身邊是斑斕的遮陽傘,後面是光鮮的高樓,滿鼻子的魚腥味兒,真有了深入香港普通生活的感受。一艘船來送貨,我去拍下來,越拍越近,去是幾箱魚干,有點失望:不是今天的新收獲啊。然而這個點兒了,鮮貨可能需要破曉前來等候,而且如今的市場也“進步”了,自產自銷恐怕早已讓位更加細致的分工。

譚公,姓譚,尊稱為公,據說能預測天氣,這對漁民很重要,所以天天在譚公廟前航來駛去,很是放心,感謝香港政府沒有因為比如市容啦,或那些高級建築中的業主沒有因為比如腥味啦,來打擾這個漁市場。緊靠著譚公廟的是香港藝術學院,我進廟之後自然看到不許拍照的提示,但恰在天井裡看到學院的窗戶,便向廟祝(這說法不確,現在香港的寺廟管理完全公司化了,司廟祝職的人士應該算做公司職員,與我是一般的)申請,也許是清晨人少,也許照不照相根據沒有什麼關系,那提示不過例行公事,所以他馬上點頭同意了。

要說香港道路上的指示牌還是蠻多的,但在道路情況比較復雜的地段,只能是聊勝於無,其實還是看不大明白,或者說看明白了,還是容易走錯。我的下一站是玉皇宮,這段路有起伏,因為地名叫做“阿公岩”嘛,同時還有高架路,落到紙面上兩條路是並排的,其實真是“天壤之別”,推演時的計劃只好改變。但大方向是向東沒錯,過一小山包,上有一小廟,爬台階上去是新修的皇母娘娘廟,廟矮小得只容娘娘,香台和供奉者的儀式都在露天,廟前還有一個更小的建築,存身的是“大伯公”。廟祝是位老大爺,不言不語,邊上有一個中年婦女,是來上香的,比較愛說話:今年剛剛搬到這裡,原來在那邊,著火了,政府重新劃了地盤給廟。當然這話是我半聽半猜,加上不斷問得來的,比如“著火”一詞,她就想了半天,然後“火啊”“火啊”的說,我趕緊說“著火?”,她點頭:對對。

講玉皇宮,他們都知道,告訴我順哪條路走過去。也是一個路邊小廟,上書“玉皇寶殿”,邊上是鐵絲網的圍欄,上面掛著私人產業的牌子,在香港這一些的牌子頗多,包括路都寫著私家路,後來我想可能不是某一家的,而是某一幢大廈的或公司的,總之不是政府公地,都可以寫明私人財產,“擅入送官”、“報官究治”之類的詞語滿處都是。

廟是可以隨便進的,但此時沒人光顧,坐在廟門邊一張折疊凳上的女廟祝見了我連忙上來支應,熱情問我從哪裡來,聽說是北京,便告訴我曾經三次去北京旅游,也算個能玩兒的。書上說香港供奉玉皇大帝的寺廟不多,可能這家伙掌管的事情與漁民比較遠吧,女廟祝則說這座玉皇寶殿是全香港第一座,盛情邀請我上香,一對一拉買賣,又沒有旁人可以打岔,我只好掏了5塊錢,還想讓我再加錢買其它的什麼東西,我堅持地以“並不信仰”為由拒絕了。

上香我不懂,請她代勞,只見她熟練地打開一包香,抓出部分數著,其它放在香案上,把數出來的數支香在火燭上點燃,對我說:中間的是玉皇,兩邊是天後和觀音,你都要各上三炷香。我依次拜完插進各位神仙面前的香爐。女廟祝又引我出了大門,在右側角落的地上上土地,也要上三炷香,然後背對著廟望空再拜,插香在廟門前的香爐裡,這是獻給上天的,行禮完成,算算用了15支香。

此時港東線已經到了最東面,沿阿公岩村道向西向南有崇真堂,該邊上的路即巴色道,都來自與之相關的基督教派別,這個派別還真是以前沒有聽說過的,叫做巴色差會,屬瑞士。因為它不如美以美、衛斯理什麼的有名,所以行前特別留意了一下,發現該派在中國南方,特別是廣東客家人圈裡頗有勢力,不過“國產化”很早,大約在1915年就允許中國的教會自行管理,1922年前後更獨立成中華基督教崇真(貞)會。大陸易幟後,西人牧師悉數退出,香港成為其留居之地。與所有的基督教會派別一樣,崇真堂邊上就是從屬於教會的學校“筲箕灣崇真學校”。

如果照著事先訂好的線路,我應該從崇真堂往回走上筲箕灣東大街,向南過廣東街,即天後廟,繼續向南是城隍廟,但巴色道是一個坡,向回走,這坡不是白爬了嗎,正好坡上有條道也向南,即阿公岩道,便順著走下去,真有城中山林之感。不過心裡老是打鼓,右手邊都是公寓樓,沒有大道,如何能穿到廣東街上呢?大樓裡不知道在修什麼,處處擋擋,我見工地工人穿樓,便跟著過去,見牆壁上貼著通A座、B座的,也不明白。七拐八轉的,右手已是城隍廟了,正好是個街角,數株大樹簇擁著它,沒有幾分鐘的路,把天後廟給錯過了。

只好順著筲箕灣東大街向北去,天後廟,又叫天後宮,是香港最多的廟,譚公的預測天氣哪有那麼准呢,救人的事兒是經常發生的,所以以救護海上遇險為首任的林默娘自然最受人們的信賴和敬仰。廟門兩側石刻鎏金的對聯是:“莆邑顯慈航海邦共濟,箕灣敷厚德品物鹹享”。香港人挺能對付,往好了說是尊重古跡,這天後廟比大街矮了不好,寧修向下的台階卻拜,不像北京為使天安門更顯雄偉,特意將它墊起來。

適才在城隍廟前看到一街之隔的叮叮車總站,港島的有軌電車有百年歷史,而且始終沒有停歇,不像上海消失,也不像北京前門特意去恢復,據我所知大陸只有大連的有軌電車一直在跑,但估計開始運行的時間要晚於香港吧。有軌電車港人呼之叮叮車,取其開停時的警示鈴聲,因為軌道所限,叮叮車的大致線路與港鐵的港島線並行,不過分為幾段,並向南伸向跑馬地。車很多,停車場又小,所以得讓車都跑在路上,所有的車型都是雙層,為了視野開闊,我登車即奔上層,然而香港的街道太窄,兩邊都是高樓,密不透風,而且車進站時只能看到車站的頂篷,看不見車站內的情形,所以坐在上層也蠻無聊的,特別是想問司機到哪站下車的時候,上層是無法辦到的。

叮叮車站多,據說平均250米就一站,速度是不用想的了,從筲箕灣到炮台山花了40分鐘,數十倍於地鐵。不過無論坐到哪裡價錢只要2元比地鐵合算,比不著調的汽車更讓人放心(汽車我始終沒敢坐,因為攜程網友說香港汽車弱智到無論從哪兒下都默認你坐到終點)。既然250米就一站,那麼早一站下車,晚一站下車就沒什麼區別。我邊乘車邊看地圖,好在地圖冊上有很多大廈的名字,對照著窗外的大樓,一點問題也沒有,順利地在炮台山下了車。

炮台山蜆殼街,靠近銅鑼灣警署有一座岳王廟,據說是全港唯一,能夠在警署旁邊,不知道是不是警署特別的選擇,總之能發人聯想。岳王廟依舊被擠在幾條路的夾縫裡,依舊是古樹環抱,依舊是香火不斷。蜆殼街上看到一輛警車,但沒看到警署大門。沿著英皇道向北角走,十幾分鐘後來又是一座天後廟,額上依然書“古廟”,不過比筲箕灣的那個闊綽些,政府在它的前面修了個巴掌大的休息處,名曰“天後廟公園”。

轉去蓮花宮,蓮花宮座落於巨石之上,其外形與平常的廟差異很大,廟內還有好多巨石占據著空間。巨石邊上見縫插地安排了神仙的座次。路過皇仁舊生會(QUEEN’S COLLEGE OLD BOYS’ MEMORIAL HAN),標志是六十四卦之一的“同人卦”,上面是三個長橫即乾卦,下面是兩個長橫夾兩條短橫即離卦。這同人卦照字面看同心同德唄,回來查書原來“像征與人聚合,與人同心之意,因此必須用心無私,光明磊落,廣遠而毫無邊際的與人和同,則前景必能順利亨通”。與之一樓兩面的是皇仁書院,與繁榮大道僅隔著一道未及大腿的小門,院內是我叫不名字的大樹,落下一地的果實,有些已經被踏碎,樓內有位看門坐在一張桌前,其靜穆讓游客不敢近前。這學校了不得,上致孫中山,中有霍英東,現在有名的經濟學家張五常,可都是它的校友,它的“舊生會”能沒實力嗎?據說是又辦中學又辦夜校的,貢獻社會自然是不甘人後。



(譚公廟前的漁市)



(漁市上的干魚)



(筲箕灣城隍廟前的叮叮車總站)



(皇仁舊生會)



(格式最獨特的蓮花宮)


精選遊記: 香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