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回憶的西塘之旅

作者: yw09

導讀江南水鄉,一向是我的旅游首選。 或者,人生真有情有獨鐘,我喜歡似曾相識的小橋流水人家,仿佛前生住過。 這一回的目的地是嘉善西塘。西塘是我心儀已久的地方。去過周莊,更想再走走熟悉的石板路,幽深狹長的雨巷,而後,在古老的雕花大床做一夜水鄉的夢。而我最想看的是那條絕無僅有的煙雨長廊,它讓我魂牽夢縈了多回。記得去年休假,就西塘的路線、景點,我 ...

江南水鄉,一向是我的旅游首選。

或者,人生真有情有獨鐘,我喜歡似曾相識的小橋流水人家,仿佛前生住過。

這一回的目的地是嘉善西塘。西塘是我心儀已久的地方。去過周莊,更想再走走熟悉的石板路,幽深狹長的雨巷,而後,在古老的雕花大床做一夜水鄉的夢。而我最想看的是那條絕無僅有的煙雨長廊,它讓我魂牽夢縈了多回。記得去年休假,就西塘的路線、景點,我已做足了功課卻未能成行。那種感覺,像極小時候喜歡看電影,卻苦於買不到電影票。但這一回不會了,我原是個按心情生活的人,只要我可以抵達的地方,一定要抵達。

去西塘是下午的火車,此時,我已是身未動,心先行。

抵達西塘,不到早上八點。西塘應該是習慣晚起的,似乎還不曾醒來,很多店門未開。

這地方的住宿以民居為主。我住的人家稱為“斜塘客棧”,主人是一對親切熱情的夫婦。沿著狹小的木梯,阿姨領我上樓,古樸的雕花床,鏤空的小軒窗,讓我有了歸家的喜悅。從窗門望去,可見游人看到的第一座橋“環秀橋”。窗下的小園子,有曲徑、小亭,假山,而亭外有水,水上有橋。坐在小窗,便將西塘小景收入眼底。房內各項設施具全,最令我高興的是,閣樓上面有個小陽台,架著漂亮的秋千,還有一個可供小坐賞月的石桌,是個清雅絕佳的明月小樓台。而且還做了不錯的網站:http://hi.baidu.com/huixin528從“斜塘客棧”出門往左不遠,便是有名的“石皮弄”。小弄十分狹小,地面用一百多塊石板鋪成,全長近百米,是一個引人遐思的露天小弄。四周安靜,我站在弄口,覺得自己是在凝視一個久遠的故事,弄堂深深,我沒有走進小弄,時間太早,我怕驚醒她的清夢。

石皮弄往下,有個臨水的小亭,那陳舊斑駁的欄杆正向我訴說著久遠,水邊停靠著船只,便是“水上酒家”,可想而知,三兩知已,水上小啜是多麼愜意的事。陽光播灑下來,水面波光鱗鱗,幾枝柳枝輕輕拍打水面,潦濕了淺淺的石階,我不由彎腰掬幾捧水把玩,再取出心中那一匹紗,輕輕浣洗干淨。

忽然想,或許,許多年以前,更多年以前,我便是河邊浣紗的女子,曾經在此漂洗女兒家的一懷心事~~~

原路折回,我來到環秀橋,這是西塘鎮上最早的高橋。一眼望去,可見兩邊綿延的水岸風光,串串燈籠,臨水人家,相傳昔日晴天,站在橋頂還能北望太湖邊上的青山。

過橋,便來到廊棚了,這是我夢中的煙雨長廊。所謂廊棚,是西塘的特色,走在黑瓦蓋頂的長街,游人不怕日曬雨淋,這果真讓我體會到一句話,“雨天不濕鞋,照樣走人家”。依水廊棚下,全都掛著喜氣洋洋的大紅燈籠,悠遠的長街,格外生動起來。

“煙雨長廊”是很美的名字,還有感人的傳說。相傳在這有個年輕寡婦胡氏,開一家鋪子,艱難地支撐著一個上有老下有小的家。胡家鋪子前的河攤邊,有個後生王二,擺水豆腐攤,王二老實厚道,只是家境貧寒。他見胡氏艱難,經常幫著她做一些體力活,日子一久,胡氏心中依戀,卻難以啟齒。於是她煞費苦心想出一個辦法,她請來木匠,借修繕店鋪,沿河建起了一排廊屋,遮蓋店鋪前的街路,讓王二即可免受日曬雨淋,又能在雨天照常擺攤,兩個人同在一個屋檐下,感覺就像一家人。可喜的是,廊棚建好後,胡家鋪子生意一下紅火起來,於是鎮上商家紛紛效仿,幾年下來,終於形成西塘獨特的建築式樣。

廊棚,即郎棚,為郎君而造的棚屋。世間的溫情,原來也可以這樣從古綿延傳承至今。

廊棚之下,我行走在一個傳說的美好之中,心中格外柔軟。

街道的小店門口就擺著各色粽子、麥芽糖等各樣小吃。我選了一家頗具古色的小店,吃有名的“水豆腐”。當年的王二應該賣的就是這種水豆腐了。嫩白的水豆腐,點綴碧綠的蔥花,想必做法簡單,卻是美味無窮。

小店門前,有婦人在河邊輕輕槌打衣裳,老阿婆坐在藤椅上,悠然搖著蒲扇子,低眉斂首,再不會有什麼紛爭了。他們這麼安靜著,安靜著,像水上無聲的漣渏。

沿街最多的是賣工藝品的店鋪。我給孩子們買了最具江南特色的玩具衣裳,各色的旗袍式樣,是小女孩子們的最愛,想著她們給布娃娃們穿在身上的樣子,我也滿心快樂。最令我愛不釋手的是“九九平安鈴”。9只黃澄澄的細小銅鈴,用小紅繩串成,我將它系在手腕上,於是,走在古樸的廊棚之下,聽著自己沿路灑下細碎的環佩之聲,腳步悠閑而輕快著,感覺真好。

沿著廊棚走,能看到停泊著許多烏蓬船的碼頭了,碼頭邊,便是有名的送子來鳳橋,俗稱“晴雨橋”。橋頂搭棚,方磚鋪就著長條凳,依舊不怕日曬雨淋。橋身分成兩側,左側的石階供男人使用的;而右側設計成小小的斜坡,專供女人行走;因為當時考慮到女子纏著小腳,邁步子小,台階不便邁步行走。我能想像當年,過橋的女子,蓮步輕移上橋,扶風弱柳,裙衣飄飄。來鳳橋的設計,盡顯西塘人的細致周到之處。

我想,自古以來,人性化的東西就是無微不致地體現在細節上。只是,忙碌浮燥的現代人,為什麼總是不願意回過頭來,不願意去悉心關注一些細微卻更為重要的東西呢。

樹下的碼頭,立著古老的木柵欄。艄公們聚攏一起,豪爽地說笑,我看著他們,仿佛可以看盡他們平凡而快樂的一生。

涼風席席,我坐在水邊的木階上,想到魯迅筆下的烏篷船,如今,它們就安靜地停泊在我面前,觸手可及,年少時,我和烏蓬船在文字裡早已相識,如今仿佛久違的故交。

此時,我的心中湧起一種莫名的感動。

西塘是一本愛不釋手的書,我不舍得一下子將它讀完。我決定先回客棧小憩。

回到客棧,坐著古色古香的老藤椅,趴在雕花窗台上,看樓下的人來人往,好不悠閑自在。

就這樣,我和水鄉慢慢地,融在一起。此時是西塘一天中的熱鬧高峰了,導游們揮著小旗,忙不迭地指引著游客們上環秀橋,有相擁的戀人在園子裡親呢地拍照,亭子裡,也有落單的人,沉默著看橋上熱鬧的游人~~~

此刻,我想到的是卞之琳的《斷章》,“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

而我,便是樓上那個閑看世間風景的人,只是你只是你,與我無關,有關的是風景。

勤快的阿姨正拖著樓板,見我上陽台蕩秋千,熱心地提議要為我拍些照片,她說在陽台上就能拍出西塘的多處風景。我心中稱奇,難道我一眼就能讓人看出是個很愛臭美的人?

於是,我坐在碎葉纏繞的秋千上,搖搖蕩蕩,再在石桌邊小坐,或靠著古典的小軒窗門,任阿姨對我狂拍。她說從沒拍過照,但是拍出的效果卻讓我很是滿意。

阿姨最引為自豪的是她的雕花大床,據說有200年的歷史,花案精細,做工細膩,的確是極具江南民居木雕特有的柔美細致的格調。

下午,我的方向是客棧出門往右的古街。兩旁全是商鋪,主營各色風味小吃,還有精裝竹筒裡的手工米酒。店鋪的後面,全是住宿人家,順著店鋪間隙看去,可見對面街道的廊棚,臨水的地方,時常有主人家種些絲瓜,已是果實累累了,好一派富饒的水鄉風情。我看上了香噴噴的大肉粽,於是小心翼翼地問店家大嬸,我能坐在你店裡吃一會嗎,那大嬸笑咪咪地說,“我幫你剝開了,你在到處都能吃啊。”我看看左右,的確大家都在邊走邊吃。於是,我一路抱著一只碩大的粽子,在這長長的街道上肆無忌憚地招搖著。“淑女”二字怎生書?我,我不記得了。

出了古街,上橋又繞上了長廊。一對年邁的老人家在賣麥芽糖。麥芽糖呈液態,裝在大盆子裡。我從早上便從他們面前走過,每次都招呼我吃麥芽糖,現在老人家又熱心地打招呼,我便要一串,他用顫巍巍的手,為我在竹根上繞一大串,我耐心地在一旁等著,不由想到小時候用空牙膏管換麥芽糖,那時也是這麼在小攤邊等待,只是現在,沒有了當年兒時雀躍的心情。長大後,我再也不愛吃麥芽糖了。

整個下午,我以食為主,走走停停,吃了再吃,在這裡,永遠不必區分三餐,分明已填飽了肚子,還是又吃了雪梨綠豆湯、小餛飩,一口粽,還有糯米釀,糯米釀應是釀酒之後剩下的糯米,冰凍後便覺得清涼可口,還有絲絲米酒的味道。此外,我還吃了許多忘記了名字的小吃食。

一路心中竊喜,雖然我做不了好吃的,但是居然還是有幸在此品嘗到這麼多美食,應該心存感激。


精選遊記: 嘉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