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岳廟解說詞(價值40元)

作者: 阿黛adel

導讀十月黃金周到中原一帶游玩,在逛中岳廟時,遇到門口一些拍快照的中年女人跟著我們,一邊走一邊說這個地方比少林寺大四倍,我們幫你解說,告訴你們什麼地方拍照好,趕也趕不走,氣得我們索性到門口服務台去請正宗導游。一問價錢,居然要四十元,因為旅游高峰,一律這個價,想想還是出了這個錢,也讓耳根清淨些。不過,一圈下來,卻發覺這筆錢花得值,讓我收益� ...

十月黃金周到中原一帶游玩,在逛中岳廟時,遇到門口一些拍快照的中年女人跟著我們,一邊走一邊說這個地方比少林寺大四倍,我們幫你解說,告訴你們什麼地方拍照好,趕也趕不走,氣得我們索性到門口服務台去請正宗導游。一問價錢,居然要四十元,因為旅游高峰,一律這個價,想想還是出了這個錢,也讓耳根清淨些。不過,一圈下來,卻發覺這筆錢花得值,讓我收益匪淺。為了讓各位以後到中岳廟去,既了解其中典故,又節約錢財,我就把記憶中的東西告訴大家。可惜在下並無“過耳不忘”的本領,多少會有些遺漏和前後倒置的情況,敬請原諒!(不過這總比你一個人瞎轉悠好吧!)言歸正傳,話說嵩山地區有代表佛教的少林寺,有代表儒教的嵩陽書院,有代表道教的中岳廟,所謂全國唯一一個三教集中的地方,而嵩山又是中岳,因此,在中岳廟中,有不少東西都反映了三教合一及中岳這兩個主題。

先介紹一下中岳廟的歷史,它的前身是東周元年所建的太室祠,至今已有2760多年的歷史,是歷代帝王或大臣封禪或祭祀中岳嵩山的場所;春秋初年,漢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到嵩岳聞聽萬歲三聲而擴建太室祠,北魏時改太室祠為嵩岳廟,道士進廟,成為道教活動場所,金大定年間、清初順治至乾隆年間,曾大肆整修,現建築為清初建築原貌。

整個中岳廟南北長650米,東西寬166米,占地近11萬平方米。因為是清初建築,因此中岳廟是模仿北京故宮,所有大殿等重要建築均在一條中軸線上。讓我們從門口說起,在大門口有“名山第一”坊,此為近年新建,坊前有二個石翁仲,是明代遺物。穿過大門,就看到一座建在高台上的亭子,此亭稱為“遙參亭”,為以前無法前往大殿的官員在此遠遠地參拜,當然我們無需在此參拜,可以繼續往前走,到大殿去。遙參亭後面就是天中閣,天中閣是仿天安門形式,只是比天安門小,天安門有五個門洞,而天中閣只有三個門洞。

過了中天閣,有一個牌坊,上寫“配天作鎮”。道教講究的是陰陽五行,天地乾坤,中岳廟是五岳中的中岳,是中心,只有天可以來相配,因此稱配天作鎮。再往前走是崇聖門及化三門,道教認為人的大腦、心髒、四肢會有病存在,經過化三門,就可將這三處的病化解掉,起到身體健康的作用。(聽到這裡,我忽然想到金庸先生也許看過有關書籍,不然他怎麼想得出“三屍腦神丹”這樣的毒藥呢?)

在化三門邊上是中岳廟一個著名景點,即四尊宋代鐵人像,它們全身甲胄,怒目圓睜,或手撫寶劍,或緊握拳頭,威風凜凜地四面各立一方,是宋代遺物,距今已有900多年歷史,鐵人經各代游人撫摸,全身锃亮如新,沒有一點生鏽的痕跡。傳說當年此地共有八尊神像,他們在聽善男信女說起岳飛抗金的英雄事跡後非常感動,便化裝成普通農民模樣,偷偷溜出廟去找岳飛。在黃河岸邊渡河時,因為身材沉重,一鐵人告訴船家,一船只能渡2人,船家覺得非常奇怪,在渡4人過河後,船家忍不住說你們是否是鐵人,所以特別重?這樣一來,泄露了天機,鐵人沉到黃河底了。中岳廟的道士知道此事後,便派人去打撈,撈出來的4個便是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另外4個據說在山西太原的晉祠。

再往前走是峻極門、峻極殿和崧高峻極的牌坊,連著三個“峻極”,顯示了中岳廟的崇高地位。在峻極門和峻極殿間,東西二邊各有二個高台,代表了五岳中的其他四岳,即東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華山和北岳恆山。在高台下前進方向的右手邊有二塊石碑,其中一塊用玻璃罩著的是元代的原物,另一塊是按照原物上可辨認的字和上下文模仿的新碑。讓我們看看碑的開頭,不時出現“每根底”的字樣,其實因為這塊碑是元代所立的一份聖旨,碑文中的一些詞是根據蒙文的譯音翻譯過來,“每根底”意思就是“大家、們”,碑文大意是:士兵們、附近居民們,你們不能在中岳廟中隨隨便便,若違反了廟裡的規定,要按廟裡的規矩嚴辦,這塊碑也說明了歷代帝王都很重視中岳廟。

上峻極殿的台階,也可以看到像北京故宮中的龍形雕刻,只不過是磚刻而已。中岳大殿初看,就讓人覺得與其他廟宇不同的就是在主殿各開間門上掛了大大小小、不同字體的各種匾額,都是歷代遺留下來的,可見寺廟香火之盛。大殿兩帝對聯寫道“坐嵩山掌乾坤懲惡賞善 保四方佑黎民國泰民安”。

再往前是將軍門,門前右方有三塊碑,分別代表了道教、儒教和佛教,是中岳廟的鎮寺之寶。其中第一塊碑最為珍貴,下方有五個奇怪的圖形,分別代表了五岳,而且令人稱奇的是,這些早年前繪制的圖形竟然和現代人用先進儀器測繪的五岳地理圖是一模一樣的,可見中國古代已有非常先進的測繪能力。從道教的陰陽、乾坤來看,五岳代表了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中無極,稱為“青龍白虎通四方,朱雀玄武知陰陽”。在中岳廟中不少地方都有這個圖形,在去嵩山之前,我在開封也見過這個圖形,當時還以為這是“五岳真形”的甲骨文。

向前走是將軍門,稱為將軍門是因為門邊兩位威風凜凜的塑像是封神榜中的李用和朱海二位大將軍(因為對<封神榜>不熟,這兩個名字不知錯否),這兩位將軍的袍服底下,一邊是一個小孩,另一邊是一只三腳的金蟾,非常地少見。跨過高高的門檻,左右各立另二位大將,一位是武的趙公明,一位是文的王喜*,此神長有三只眼,看到的很多,管得也很多。

在中岳大殿前,有一塊“岳出天中”的碑,據說當年武則天當了女皇帝後,登嵩山封中岳,便有了此塊碑,因為當時很少有封中岳的,武則天卻執意要封,因而河南地區的老百姓對武則天還是非常感激的,河南話中對“行不行,對不對”均用“中”表示,據說是從此而來。

過了大殿,就是寢殿,因為武則天封了中岳大帝,因而也就有了皇帝的排場,從寢殿中就可看出。當中是中岳大帝和皇後的神位,左右分別有四個代表“琴棋書畫”的四個太監,左右廂房中都是大帝在睡,皇後坐在一邊,邊上站一丫環,不同的是左邊廂房中大帝戴著皇冠,說明是在午睡,右邊廂房中大帝沒戴任何東西,說明是晚上睡覺,因而民間有“睡爺爺坐奶奶”一說。兩邊廂房都掛有某某人在此祭拜後有了孩子,便來還願稱“送子有功”的錦旗。(我奇怪的是為什麼老讓皇後坐著,難道皇後不躺著睡覺的嗎?)

過了寢殿還有一座御書樓,這是一座非常奇特的建築,可以說是不中不洋,不古不今。此建築上部是傳統的中國式圓拱窗,下部是帶葫蘆形立柱的西洋式建築,走進裡面,感覺非常寬敞,都是木制品,是當年的原物。原來在御書樓後面有一個門可直通背後中岳廟所在的主峰,可惜現在此門已關閉。

至此,中岳廟全部游完了,希望我的介紹能給您的游玩帶來一些幫助,如有錯誤的地方,敬請您指教。


精選遊記: 嵩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