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界之行

作者: 蘇艷

導讀二〇〇六年十二月十九日星期二 自廣州花都機場直飛張家界荷花機場,行程共三個多小時。晚上七點多到,聯系旅行社接機,住土家風情園。於住處確定旅游事項: 導游與我二人同游張家界旅游景點。 二〇〇六年十二月二十日星期三 與導游用早餐時,甚覺國家糧倉的充裕,浪費奢靡之風已見端倪。餐後游覽土家風情園,走進“九重天”即土司樓,見識土家族人的生活用品 ...

二〇〇六年十二月十九日星期二

自廣州花都機場直飛張家界荷花機場,行程共三個多小時。晚上七點多到,聯系旅行社接機,住土家風情園。於住處確定旅游事項:

導游與我二人同游張家界旅游景點。

二〇〇六年十二月二十日星期三

與導游用早餐時,甚覺國家糧倉的充裕,浪費奢靡之風已見端倪。餐後游覽土家風情園,走進“九重天”即土司樓,見識土家族人的生活用品及勞作工具,最具特色的是碩大無比的木制榨油機。具體操作是先將菜籽蒸熟,後炒,放入中空木干,再塞進木磚,撞擊最後塞進的木磚,利用擠壓出油原理,撞擊物亦為大樹干,須三四人才可使用。通過此物,我深深地感受到油對於土家族的重要性。另一感受是當地人對於正義與強悍的崇拜,聽說孫中山與宋教仁的保鏢就是土家族人。土家族的濃厚氣息感染了我,他們沒有文字,但確虛心接受漢文化的影響,引進較為普通的民間漢文字和藝術,如“福”、“壽”等文字及蝙蝠、鳳凰、龍等漢圖騰,善用木雕與根雕表達。走出土司樓,參觀土家族的舞蹈表演,我興趣盎然地為他們的土家舞蹈打鼓助興。

出土家風情園,我來到江埡溫泉,在這裡,溫熱而清澈的泉水將旅途的勞累一掃而盡。

後趕到野人谷,但沒進去,聽裡面工作人員說,這裡開發並不久,野人並非我們想像的猿人,而是全身裸露,僅遮羞布而已,他們的要求只是生存,對於外界並無太大興趣。與導游及當地人交談,意思就是能過且過,這讓我的頭腦有了一種空白的感覺,“不知道這種狀況要維持到多久”。

晚宿武陵源風景區賓館。

二〇〇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星期四

驅車往東,進入索溪峪自然保護區,來到保護區的最東邊——黃龍洞。黃龍洞,洞中空曠,原為海水退,砂岩沉積而成。洞中有石鐘乳及石筍,鐘乳切面有水滴,仰頸飲之,清無味,似玉露,頓覺神清氣爽。細觀之,竟知石中有道,露自道中流,方解石乳中空且易折之迷。

再往西到達天子山自然保護區,緣甘溪,乘小火車游十裡畫廊。作詩一首:“土家族人土家情,十裡畫廊是寫意。若慕向王閱兵書,可尋清溪道古今。若念藥師采藥勤,何不受之明今方。若訴土家親情暖,一家老小盡展顏。若繼壽星道家仙,快活隱為桃花源。若羨一指向天引,古今互為竟風流。”

晚宿武陵源風景區賓館。

二〇〇六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星期五

仍在天子山自然保護區,游賀龍公園、石船出海、點將台、天下第一橋等景點。再往西南方向走,進入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中的袁家界風景區。坐竹編轎,游覽了迷魂台、天下第一橋等。

一路看景,因無霧氣,整個地貌一覽無遺,此處山與黃山、華山、武夷山不同,地貌之奇,堪稱一絕。張家界景區分為三大塊: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天子山自然保護區和索溪峪自然保護區。其原為一片汪洋,後水退,平地突現,加之地表運動,產生地裂,又因土質為砂岩,所以形成各種特殊地貌。張家界地貌的形成分三階段:第一階段形成屏障峰。正看似屏障,側看似薄板,說峰不是峰,說山不是山,只能用一塊塊立著的青翠硯台來形像比喻。第二階段形成石林。石柱多而成林,且石柱挺拔。第三階段形成砂岩橋。水流衝向屏障峰的中間薄弱處,形成拱形砂岩橋,高峻險奇,故有“天下第一橋”之美譽。

晚宿袁家界風景區賓館。

二〇〇六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星期六

於袁家界風景區賓館休息一天。

二〇〇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星期日

坐竹編轎沿金鞭溪游覽,一路上對人工加以渲染描繪的景觀並無多大感觸,倒是體會到溪水潺潺與流水汩汩的區別,以及鳥飛鳥鳴清溪魚游的樂趣。

出了景區,驅車往張家界市區,游普光禪寺。“普光禪寺”四個字就是乾隆所題,此寺在乾隆年間應是輝煌,但映入眼簾的卻是荒草滿處,是地方政府不重視,還是缺乏資金修葺,又或是土家族較為信奉自己的神等等,但種種的猜測都讓我無法忍受。雖然一路上進佛門聖地,只敬佛禮佛不拜佛,為的就是不助長目前奢靡浪費與愚昧無知之風,但對文物如此地破壞和不重視,確實讓我啞口無言。我所見的與門票上的簡介相差甚遠,惟有“水池”和“火池”可讓我了以自慰。因為畢竟沒有很好地修繕,但仍保留原貌,這已經很好了。水池與火池分別位於寺院走道兩邊,“水池”是指終年積水,遇旱期亦不干涸,且一直保留一個水位;“火池”是相對於“水池”來命名的,池中無水,遇雨期,暫蓄水,雨停池干。

晚宿普光禪寺旁一賓館。


精選遊記: 張家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