閬中劍門關古跡自駕游

作者: 光霧山情歌

導讀閬中劍門關古跡自駕游 日 程 安 排 12.5 早上8:00,從南江出發,經過1個半小時左右行程100公裡,到達恩陽古鎮,游覽2小時。 恩陽古鎮簡介 ??恩陽鎮位於巴州區西南,占地3.5平方千米,東鄰宕梁鎮石廟鄉,南接茶壩鎮萬安鄉,西靠漁溪鎮青木橋,北連雪山鎮八廟鄉,距巴城二十余千米,唐巴公路橫穿鎮中,一九九二年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是巴州唯一的大集鎮� ...

閬中劍門關古跡自駕游

日 程 安 排

12.5 早上8:00,從南江出發,經過1個半小時左右行程100公裡,到達恩陽古鎮,游覽2小時。

恩陽古鎮簡介

??恩陽鎮位於巴州區西南,占地3.5平方千米,東鄰宕梁鎮石廟鄉,南接茶壩鎮萬安鄉,西靠漁溪鎮青木橋,北連雪山鎮八廟鄉,距巴城二十余千米,唐巴公路橫穿鎮中,一九九二年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是巴州唯一的大集鎮。 歷史悠久的恩陽鎮在南朝梁(公元五二五年)始置義陽郡、縣。隋開皇九年(公元五八九年)更名恩陽縣治,其名延用至元功祖至二十年(一二八三年),後省入巴州轄。前、後設縣治達七百五十多年。

1933年,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反“三路圍剿”勝利後,在此設儀閬縣蘇維埃政府治,後改為“恩陽縣蘇維埃政府”治。此時的疆域,東起平梁,西至柳林,南到玉山,北達上八廟,轄一鎮十區,三十七鄉,三百八十一村,人口約三十萬余。

現恩陽鎮保存完好的古老街道28條,革命舊址多達17處,舊址原貌未改,均樹有保護標志。

11:30在恩陽午餐。1點出發,經儀隴老城行程100公裡到達馬鞍,參觀朱德故居,

朱德舊居位於儀隴縣馬鞍鎮,距縣城30余公裡。

舊居坐南向北,面積200余平方米,為清嘉慶末年修建的三合院農舍,正面有堂屋.廚房,均為原始土築牆壁。東廂為蠶房.煮酒房和客房,均為穿鬥士結構。室內陳列有朱德少年讀書時用過的條桌.桐油燈盞.裝書的背籃.算盤.硯台等歷史遺物。在蠶房裡還保留著當年朱德家中養蠶的調溫天窗和繅絲用的“東洋車“。室外還保存有朱德少年生活的遺跡.遺物。有他在勞動中使用過的石碾.石磨,有他栽植的嘉陵桑,有他和小兄弟們淘的琳琅井,這些珍貴文物,是研究朱德光輝生平的重要實物資料。

離舊居不遠,還有其小時就讀的藥鋪埡私塾.席家扁私塾遺址,以及朱德父母故居舊址.墓地.朱德故裡碑等。

後驅車30公裡到達儀隴新縣城晚餐,經南部到閬中住宿。

12.6上午游閬中古城。

看 點

閬中古城位於閬中市城區南側,是閬中的歷史城區,也是四川省唯一完整保存下來的古城(而非古鎮)。閬中古城和同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山西平遙、雲南麗江、安徽歙縣並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中國AAAA風景旅游區。

介 紹

閬中古城山圍四面,水繞三方,天造地設,風景優美,2000多年來,閬中一直為蜀道南路的“咽喉之地”和川北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城市。早在1000多年前,閬中就是著名的旅游勝地,杜甫曾贊道“閬中勝事可腸斷,閬州城南天下稀 ”,蘇軾曾贊道“閬苑千葩映玉寰,人間只有此花新”,陸游也曾在此留下了“城中飛閣連危亭,處處軒窗對錦屏”的佳句。閬中源遠流長的歷史,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留下了眾多韻味橫溢多珍貴的文化遺跡。

閬中共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3處,其數量居四川省縣級政區之首。分布在古城區內的重要歷史遺跡有漢桓侯祠(張飛廟)、華光樓、貢院、清真寺、文廟、淨聖庵、天主堂、火神樓、柳樹井、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舊址以及正在修復或重建中的道台衙門、學署、武廟、中天樓等。這些歷史遺跡是閬中悠久歷史和厚重文化的具體體現。

漢桓侯祠

俗稱張飛廟,位於古城區西街,是紀念三國時蜀漢名將張飛的祠廟。因張飛死後,追謚為桓侯,故名。現存的張桓侯祠為一組四合庭式明、清古建築群,占地六千六百多平方米,總建築面積二千四百多平方米。為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貢院

貢院,又稱作“考棚”。是科舉時代仕子應試的考場,又稱川北道貢院。順治九年(1652年),因全川未靖,四川省省會暫駐閬中,並在此舉行了甲午、丁酉、庚子三科考試,貢院即是當時的考場。

華光樓

巍峨壯觀的華光樓,是閬中古城的標志性建築。在閬中現存樓閣中,華光樓建造最早又最宏偉壯觀,因此被稱作“閬苑第一樓”。華光樓建在唐朝滕王元嬰所建的南樓舊址上,明朝嘉靖中還稱作南樓,而鎮江樓、華光樓都是後來取的名字。清朝道光十九年毀於一場大火,同治六年重建。

清真寺

閬中市清真寺始建於清康熙八年(1669年),系由陝甘土木專家仿西安華覺寺設計建造,占地3畝多。寺門門樓為亭閣式,寺內庭院占地面積2.4畝,3條石板小徑直達禮拜大殿。大殿為傳統宮殿式,取明五暗三格局,無中梁,俗稱“二郎擔山 ”,面積628平方米,高30米,其造型古樸莊重,氣勢雄偉,整個大殿雕梁畫棟,古雅清淨,是全國著名清真寺之一,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街巷

古城的古街巷命名也挺有歷史文化底蘊:有以名木佳卉命名的白果樹街、古蓮池街、槐樹街;有以名人、重大歷史事件命名的迎恩街、狀元街、三陳街、良牧街;以商貿命名的廣東會館、浙江會館、陝西會館;有以地理風水命名的管星街、筆向街;有以手工業發展內涵命名的機坊街、醋坊街、蒸饃巷……它們各有風貌特點和悠久的歷史。

古院落

叩開古街巷一扇扇厚重的雙扉獸環木門,無論是張家大院、馬家大院、蒲家大院,還是孔子第七十六代孫的孔家大院,那恬淡雅靜的亭台樓榭,那一窗疏影映出幾枝素竹,那幾峰假山襯出一壁浮雕,那砌工精湛的花台、花園和蔥蘢的古樹名木,以及回廊和畫宇下的籠中畫眉,青石階沿下花缸中的嬉戲游魚,組成了一幅幅聲色俱佳、動靜和諧的立體圖畫。

閬中古民居融北方四合院和江南園林建築的特點,形成“串珠式”、“品”字型、“多”字型、“倒插門式”等風格迥異的建築群體,這些建築和諧相處,相得益彰,為古城營造了渾厚而帶有神秘色彩的文化氛圍。

交 通

內部交通

公交車有1路、2路,主要在張飛大道行駛,票價5角—1元5角。

出租車起價4元,1元2角/公裡,到大佛寺不打表,10—30元不等。

包車去天宮院40多公裡來回90元,路況好,去永安寺來回80元,路況差,走高速過路費16元另出。

人力三輪車在城區大都2元/次。

下午經302省道行程120公裡到梓潼縣城,游七曲山大廟。

看 點

七曲山大廟位於綿陽市梓潼縣。坐落於四川與陝西交通要道上,是古時兵家必爭之地。此處萬株古柏組成“翠雲廊”景區,千年古柏數不勝數,大廟就坐落在古柏林中。供奉的是文昌君,香火鼎盛,風景優美,交通方便。

介 紹

位於綿陽市梓潼縣城北郊的七曲山大廟,是川西北地區著名的風景名勝區。這裡,山勢雄奇,峰回路轉,巍巍廟宇,依崖而立,喬木垂蔭,風光秀麗,素有“蜀道明珠”之稱。唐代詩人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描述的“五丁開山”的故事就發生在此。

七曲山大廟舊稱“文昌宮”,是“文昌帝君”張亞子的專廟。自元代開始,歷經明清兩代不斷擴建,才成梓潼縣七曲山大廟為現在的規模,整個殿宇樓閣共二十三處。其結構謹嚴,布局有序,廊腰縵回、曲折。其結構謹嚴,布局有序,廊腰縵回,曲折自然,雕梁畫棟,莫不精工,為蜀中少有的古建築群。廟內還存有罕見的大鐵鑄造像、鐵鑄花瓶等珍貴文物。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張獻忠曾將大廟認作“家廟”。

七曲山大廟還以古柏聞名,飛貫其中的川陝大道兩旁,古柏挺秀、郁郁蔥蔥。主峰層林冠蓋,四季常綠,疏條交映,幽雅靜謐。山中一株“晉柏”虯枝粗干,宛若蒼龍騰空,有“樹王”之稱,為古“翠雲廊”之正殿是大廟古建築群的中心部分。初建於何時無考,清雍正四年(1726年)冬與百尺樓俱被野火焚毀,雍正十年重建。殿頂歇山造,屋基呈正方形,通長 22.79米,寬22.57米,建築面積514.37平方米。殿基置以須彌座,東腰部分浮雕帶狀龍鳳圖案。面廣五間,進深四間,明間及次間為主要殿堂,兩側稍間作走廊,而明間是次間的倍增數,次間又大於稍加一倍,前檐柱柱礎內四柱柱礎,均為八封底上刊鼓形,刻帶狀圖案花紋。梁架為穿逗結構八椽伏,唯屋前後乳伏的前延伸出柱頭,前檐乳伏上置大鬥,雕飾離首;後檐乳伏前端穿檐柱,承托檐枋。鬥拱分配均為四鋪作,制作以假下昂代替華拱;泥道拱雕飾菊花圖案,施以五彩偏裝,雖然增強了殿堂的華麗,而失去了鬥拱的力學作用,成為裝飾性鬥拱。殿宇明間前後置六合格子穿心門,次間僅殿前安有四合格子門,兩側與次間後壁均用規格條石和青磚砌牆壁。左右兩廊置簡樸古雅欄欞,顯得格外利落寬敞。

正殿前建有拜廳一座,寶頂卷棚式,面闊五間,進深一間,梁架結構為六扇二柱通檐六椽伏。梁架制作在四椽伏上施雙駝峰,駝峰上置大鬥,大鬥安月梁,承托平博楞。前後普柏枋上均制四鋪作裝飾性鬥拱;整個梁架鬥拱繪制施子彩畫,金碧輝煌。拜廳稍間左右二壁上制作黽紋圖案;圖案正中浮雕麒麟走獸,作色青綠,莊嚴古雅,與梁架鬥拱彩繪富麗相映,各盡其妙。

拜廳兩側,有鐘、鼓二樓,均為六角攢尖頂,上蓋綠色琉璃瓦。

百尺樓

百尺樓,又名忠孝樓、星主樓、魁星樓,位於正殿前面。始建於明代,被譽為“西蜀名樓”,據說,在當時堪與荊楚名樓岳陽樓、黃鶴樓媲美,後毀於火。今樓乃清雍正十年(1732年)重建。一底二樓,建築面積917.84平方米,由四十八根通天大柱凌空托起,四周翠柏簇擁,宛如雲中樓閣,十分雄偉壯觀。

這座樓的建築結構,不采用元明時代的減柱法,是其主要特點。每層樓檐柱間均施以裝飾鬥拱,梁間施駝峰,梁架穿逗榫鉚,大柱周長約1.43米,結構嚴謹,堅固牢實。屋脊飾萬火爐及蝙蝠、山鳥、水獸等,形態各異。

山門闌額上懸“帝鄉”一匾,原匾殘損,於是983年復原。山門外兩側有石鼓一對,抱鼓前有坐獅一對。右坐獅一腳撫弄幼獅,形像生動,給莊嚴的氣氛增添了幾分活潑。獅子下的須彌座系1982年新制,束腰上刻有淺浮雕“魚龍戲水”、“雙鳳朝陽”等紋飾,兩側障水板透雕直徑為王碼電腦公司軟件中心米的圓形麒麟窗各一扇。外檐柱木飄圓雕魔家四將,法像威嚴,守護山門。

瘟祖殿

瘟祖殿位於正殿右側,始建於明初,後遭火焚,於清乾隆三十一年(1776年)重修,屋面蓋片瓦脊飾較為復雜。明間歇山造,後面減去餞脊,兩次間矮一步,僅有正脊。殿基略成正方形,整個殿梁架結構簡練,式樣別具一格。承力並非大檁大柱,而以小巧實用為主。

裝飾亦不見騰龍飛鳳,多用牡丹芍藥,玲瓏透剔,精巧華麗,充分顯示出我國南方園林建築的獨有特色,與正殿、桂香殿等北方宮殿式渾厚古樸的建築,形成鮮明的對比。殿內溝瓦底面上均繪白色梅、蘭、菊、竹四君子畫。明間門楣施以鏤空半落罩,兩次間群板上置,萬字花窗欞,雕花刻卉,莫不精工。

殿外階沿,由兩根邊長各為0.38米的四楞柱承托。挑梁上施高低不等,金瓜割牽,挑柱間施花牙子雀替,正前面置垂帶踏道,道旁設壽面勾欄,欄間柱頂托八面金瓜;兩側鰲頭另飾淺浮雕花瓶、花束、雲紋等。

盤陀石,因殿內有一圓如磨盤的大石而得名,位於晉柏之下,大廟主建築群之西半山腰,是一座建地面積不大的木結構殿堂,前連拜廳一座,是大廟整個現存建築中年代最早的一處。

該殿在澗進深各三間,單檐歇山造,復蓋黃色琉璃瓦,平面似正方形,通面闊8.4米,建築面積69.72平方米,台基為條石砌成,正面置垂帝踏道。殿內內柱兩根,副階柱十根。前檐兩角柱施有側角,柱子排列縱橫基本成行,唯有兩根後內柱和前檐明間兩柱減去。這種減柱造是民間建房使用的方法,也合乎北宋《營造法式》之規定。前檐鬥拱為五鋪作雙下昂,單抄計心造,昂為直下昂,第一層昂下出華頭子,華頭子刻單葉菊花瓣,櫨鬥直施於欄額之上,欄額用材自由,成“月梁” 狀,總體造型,比例勻稱,梁架結構簡練,鬥拱實用古樸,是我國古建築中比較完美的遺物之一。其始建年代無徵,從各個建造的特點看,當為元代初期所造。

門票·開放時間

20元。

開放時間:8:00——18:00

12.7 上午出發往劍門關。

劍門關及劍門關公園

劍門關位於四川盆地北部邊陲大劍山之中斷處,北距廣元53公裡,南距劍閣縣城30公裡,是古蜀道及現今的川陝路的必經之地。

劍門關是一關隘,劍門關公園是包括劍門關樓在內的由一系列景點組成的風景旅游區。

兩崖石壁如刀砍斧辟,平地撥高150多米,長500多米,寬100余米,底部寬50多米,“兩崖對峙倚霄漢,昂首只見一線天”,地勢異常險峻。蜀漢諸葛亮在此修築關樓成為軍事要塞,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古時在無內應的情況下要想從正面攻入關內簡直變像異想天開一樣。

劍門關樓歷史上屢遭破壞,又多次修復,原關樓在公路左側(由南向北,1992年,為不防礙川陝公路而改在原址的對面,是仿古而建,是一處仿古思幽的好地方。

劍門關以險著稱,其險在於峰絕、岩危、路險、峽深,但劍門關也險中有秀,險中有幽。

更絕的是劍門關的左側崖壁,從側面看就像一尊天然的武士像,守衛著劍門關,當地人由於尊敬三國時的名將姜維,而將其稱為姜維神像,以紀念當年姜維守關的事跡。

劍門有古蜀道、古戰場、古關樓、古建築等眾多古跡,古往今來,吸引眾多名家、詩人、墨客來此觀光覽勝。

劍門關森林公園

於1982年第一批由國務院向中外公布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包括的景點有劍門關樓、劍山七十二峰、石筍峰、雙穿洞、照壁峰、仙女橋、古棧道、梁山寺、經皇洞、姜維城、姜公祠、鐘會故壘、劍門石刻、小劍門關等,如要全部游覽完,需要5-8小時,但一般只需要游覽劍門關及其相鄰的景點,可乘索道上下。

劍門關的門票30元,往返索道50元。

下午到昭化古城。

介 紹

昭化,古稱葭萌。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和2244年連續建縣史,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劍門蜀道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劍門蜀道遺址群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迄今為止國內保存最為完好的唯一一座三國古城。

昭化古城景區面積20平方千米,總人口1.7萬人,1992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命名為四川省歷史文化名鎮。古城風貌依舊,歷史文化底蘊豐厚,是中國古代最早的縣治地之一,素有“巴蜀第一縣,蜀國第二都”之稱。古城位於白龍江、嘉陵江、清江三江交彙處,其嘉陵江水在此洄瀾,水系宛成,太極天成,有“天下第一山水太極”自然奇觀之美譽。古城四面環山、三面臨水、山清水秀、人傑地靈,古遺址、遺跡眾多,民風古樸典雅。

三國文化發祥之城

昭化古城眾多的歷史文化中,尤以三國文化著稱於世。歷史上有“蜀漢興於昭化,亡於劍門”之說,現存三國遺跡俯拾皆是,有聞名遐邇的葭萌關、牛頭山、費祎墓、鮑三墓。

昭化古城三國文化源遠流長,先主劉備曾在此厚樹恩德,廣收民心,操練兵馬,屯積糧草,創建了建立蜀漢政權的根據地。諸葛亮從建興五年起,六出祁山伐魏,一直奔忙於葭萌古蜀道上。蜀漢後期,費祎主持蜀中軍政大事,奉命在昭化設丞相府,在此抵御魏國大軍。張飛挑燈夜戰馬超於戰勝壩,傳為千古佳話。姜維兵困牛頭山,留下令人稱奇的“拜水池”。古城內還存有武侯祠、關帝廟等遺址。蜀漢遺跡、遺風、民間傳說源遠流長,三國文化影響深遠。

古城風貌

昭化古城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至明清達至頂盛。古城“舊系土城”,明正德年間“包築以石”,共設四門,南門“臨江”、東門“瞻鳳”、西門“臨清”、北門“ 拱極”,占地面積29公頃,地池外形微圓,狀若葫蘆。古城建築群布局合理,現存的四條大街,五條小巷均用當地青砂石板按三橫兩縱、中間高兩側低的瓦背風格隨坡就勢而成,且街巷之間“丁”字相連,具有“道路交錯相通,城門不相對”的軍事防御特色。大街小巷均有著良好空間格局和親切宜人的尺度。古街兩側保留著完整的明清建築,龍門書院、考棚、怡心園、益合堂等保存十分完整,多為穿逗木結構、小青瓦、古樸的川北風味民居。多處古老民居體現了南北古代建築文化的和諧相融。2004年7月,上海同濟大學,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儀三教授考察昭化古城時對古城建築評價為:八字門頭,立架垂拱,青石柱礎,木柱玄棟;三面圍廓,門扉窗欞,雕琢精良,圖飾古樸,有商賈豪宅,存歷史故事風情。2003年元壩區委、區政府在修復昭化古城時,堅持“保護第一,合理利用”的原則,先後請四川大學、同濟大學教授多次指導古城修復工作,在建設中,精心施工,修舊如故,力求原汁原味恢復古城建築風貌,經過幾年的精心打造和修復,昭化古城的總體風貌已得到全面恢復,一座展示昔日繁榮與輝煌的古城又重現在世人面前。

民俗文化

昭化古城,千年的古文明蘊育了大量的民風民俗文化,擁有川主廟會、城隍會、娘娘會、舞獅、牛牛燈、采蓮船、走高腳、吹嗩吶、哭嫁等傳統節日、傳統風俗近 20種;源於本地廣為流傳的“張飛挑燈夜戰馬超”、何易於“腰笏挽纖”、唐明皇擺宴壩擺宴、姜維兵困牛頭山等傳說故事30余個。擁有《娘送子》、《嫁歌》等兩百余首昭化名歌,在民間廣為流傳。特別是昭化《提陽戲》被譽為古戲劇活化石。該戲是一種以酬神、許願為主的儺祭活動,它是一種富有宗教性和地方性特色的綜合藝術,長期植根於民間,深受當地百姓的喜愛。它分為《天戲》和《地戲》兩部分。《天戲》是用提線木偶來表演上天的三十二神為主,《地戲》則由人化妝扮相,戴上木制面具來演出,表演的劇目大多是傳統神話之類,諸如《孫悟空大鬧天空》、《七仙女下凡》、《孟姜女哭長城》等.

門票·開放時間

全價票:

旺季(每年3月1日至11月14日止)58元/張,淡季(每年11月15日至次年2月28日止,春節除外)40元/張。

優惠票:

旺季29元/張,淡季20元/張。

優惠對像:

1、60歲以上70歲以下的老年人、殘疾人需憑本人有效證件;

2、廣元市戶籍居民需持本人身份證;

3、國家規定的各類在校學生憑學生證。

廣元晚飯後連夜行145公裡返回南江縣城。


精選遊記: 閬中

評論